第4章 海東來去

從幽州航海前往樂浪,可經南北二途:北路自然是沿海岸先抵遼東,再從沓氏直航樂浪——遼東半島如同一柄利劍般將渤海、黃海一切爲二,所以這條路多少要兜點兒圈子,途程較爲漫長;南路相對近便,即沿渤海灣南下青、登,再自登州渡往樂浪。,

所以是儀想要陪着是勳去遷葬是伊,最方便的是老頭兒自己呆在登州,召喚是勳南下,可他卻舍近就遠,巴巴地自己跑到幽州來了,好象生怕是勳不肯起行一般。只是既然他已經辭了職,並且跑過來了,乃不便再原路返登,以走北線更合乎情理。

一則,是勳無旨越境,當然以自幽而平,更不涉別州爲好,走南路卻有可能要更踏足瀛、青、登三州——這年月海船的續航能力有限,途中不可能不靠岸啊。況且在是勳的關照下,近年來幽州海商跑遼東和樂浪的日益增多——因爲利用商業利益,可以更好地加強僻懸海東的平州各郡與中原之間的聯繫,提高向心力——對北路航線也更爲熟稔,故此,最終還是商定經遼東前往樂浪。

建安十一年夏末,三艘海船自泉州出發,劈波斬浪,直放遼東。正是氣候宜人之時,西風漸起,船帆高揚,航速頗爲迅捷——當然是僅就這時代而論。是儀雖然並非沒有乘坐過海船,終究年歲大了,除了風平浪靜之時偶爾登上甲板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散散心外,大多數時間都窩在艙中。或讀書。或假寐。是勳、是峻兩兄弟倒是時常並肩扶舷。眺望海上浩瀚之色,便覺氣息舒暢,心胸亦大顯開闊也。

是峻不禁慨嘆:“甚矣哉,海之大也,未見海則不知天地之廣闊,未航海則不知人世之渺小。動亂紛爭,放諸海上,真蝸角相爭耳!”是勳手搖羽扇。糾正他的話:“勃海之大,不如東海之萬一,若放諸太……汪洋,更粒米耳。”

他前一世就非常仰慕蘇軾《念奴驕.大江東去》詞中所設計的“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形象,覺得夠潮、夠派,士之瀟灑,無過如是也。蘇詞本詠周瑜,後世乃誤以爲諸葛亮,於是文藝作品中道袍、綸巾。手搖鵝毛大扇的孔明形象便此成型。其實這年月還沒有綸巾,更別說道袍了。至於羽扇……誰會一年到頭都拿把扇子在手裡裝b啊。正經把扇子不當扇子使,將之跟如意、麈尾一般都當擺poss道具,那還是魏晉時代的清談家風貌。

是勳當然瞧不起那些清談家,可是挺羨慕他們的造型,所以也有樣學樣,除非隆冬臘月,或者正式場合,平常慣搖一扇。只是這年月還並沒有摺扇,他也暫且懶得“發明”,士人習用蒲扇和團扇,在是勳看來,蒲扇有鄉農氣,團扇有巾幗氣,皆不如摺扇之附和文士身份也。既然摺扇目前還沒有,那就學着蘇詞或者舞臺上的諸葛亮,搖搖羽毛扇吧。

不過他沒能找到那麼多合適的鵝羽,乾脆即以獵得的雁羽製做,更添三分豪氣。這時候還是夏末,雖有海風吹拂,白晝仍不乏暑氣,成天端柄扇子,也不見得有多怪異吧。

且說他提醒是峻,說渤海其實一點兒也不大,跟太平洋沒法比,只可惜你沒見過。不過是峻曾經跟隨是勳南下騷擾吳會,是見過黃海和東海的,聞言亦不禁點頭,然後隨口問道:“未知大洋之上,可真有蓬萊仙山否?”

是勳說仙山沒有,島嶼倒是無數——擡起扇子來一指:“即此東向,遼東也,再東爲樂浪,樂浪南爲三韓,三韓東南,隔海可望,有倭國也。斯亦大島,可如一州。”

是峻沒聽說過倭國,當下誠心請問。是勳不禁笑了起來:“卿當多讀故典。昔孝安皇帝永初元年,倭國有王名帥升者,曾獻生口百六十人——其地狹長,大島嶼四,小者無數,數十國並立焉……”

其實也不怪是峻沒聽說過倭國,雖說日本列島和中原的交往最早可以上溯到漢武帝定朝鮮、置四郡的時候,但史書上相關記載卻少——起碼班固的《漢書》裡只在犄角旮旯裡有一句,說:“夫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爲百餘國,以歲來獻見雲。”是勳所得到的相關資料,大多出於《後漢書》和《三國志》,問題這年月還並沒有那兩部鉅作……

所以這話題也就隨口一說,很快便揭過去了,是勳又問是峻:“子高,昔丞相伐海東,道經昌黎碣石山,曾登山觀海,賦詩詠志,卿可記否?”是峻說小弟當然記得——雖然並未從徵,也無詩才,但天下著名的詩文,我還是熱心蒐集和背誦的——當下即曼聲吟道: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是勳微微點頭:“詩以詠志,文同其人,丞相包容寰宇之心胸,乃可得見一斑。吾等得而仕之,庶人生不虛度也,是氏之興,正在我輩。”跟隨着曹操平定天下,這正是使是家得以振興的大好機會啊!

是峻連聲附和。是勳隨口就問啦,說此前伯父關照我在丞相面前進言,提拔三兄與四兄,偏偏就是沒提你,你心裡有啥想法沒有?是峻笑道:“吾曾守縣,今又從七兄,前途正大,家父乃無可託付也,非棄我也。”老頭子是覺得我暫且還不需要擔心,不是光想着那倆哥哥,卻忽視了小弟我啊,這點兒道理,我雖然魯鈍,也還是拎得清的。

是勳問道你總不可能一輩子給我當僚屬,日後還有什麼想法嗎?可以說出來,我幫你參詳參詳。是峻乃雲此前攻伐遼東,再後騷擾吳會,小弟都有從中出力啊,七兄你也按照軍功幫我上奏記錄,既有理民的經驗,又有爲相府屬吏的經歷,再加軍功,我覺得可以再外放出去當一兩任縣令,然後就有機會爲郡國守相了。真要到了那一步,上升的空間就徹底打開啦,即便沒有七兄你幫忙,小弟我自己就能走得挺穩啦。

是勳先點一點頭,繼而又搖一搖頭,說你爲自己前途的構想是不錯的,但別以爲當上二千石就可以徹底踏實了——“此非太平世也,離亂之際,正男兒建功立業、英雄成就聲名之時,然……”舉起扇子來一指波光粼粼的海面:“即無風之日,海波平緩,其深處亦多暗流,非積年船工不能辨識者也。若乃悖之而行,舟必傾覆,屍骨難存。”

是峻微微皺眉,似乎聽不大懂是勳的話。於是是勳掰開揉碎了跟他解釋:“世家如二袁者,因逆潮流,而終傾覆,諸曹夏侯,乘勢而起。大亂而至大定,其間骨殖累累,前人之歿,乃爲後人之基——周朝八百諸侯,其王孫公子,今日何在?劉氏之祖,不過沛上農夫,各郡顯姓,昔日何爲?”

社會動盪,既是趁機躥升的好機會,同時也蘊含着極大的危險性。現在無論朝野都正是大洗牌的時候,小家族有可能瞬間變成顯貴,大家族也可能就此徹底沉淪。所以你不要以爲官至二千石便穩如泰山,可以不思進取了,太平時節那是有可能的,現在麼……嘿嘿,不要以爲亂世即將終結,就可以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兒啊,一次站隊錯誤,就可以身死而族滅啊!

是峻終於聽明白了,趕緊拱手致謝:“多承七兄教誨。”是勳拍拍他的肩膀,說你也別太過擔心,只要咱們兄弟同心一意,還怕有什麼坎坷邁不過去嗎?“吾今觀此滄海,亦得一詩,正好相贈子高。”

是峻大喜——我終於要有七哥當面相贈的作品了,以後拿出去顯擺,還有誰敢瞧不起我?急忙躬身聆聽。就見是勳轉過頭去,望着海上,目光中流露出一絲莫名所以的激動,緩緩吟誦道:

“海東一來去,曠僻不可臨。茫茫失方面,混混如凝陰。萬里無涯際,天地互浮沉。潮波有盈縮,雰埃消中宸。盈如勇者進,縮如駑者逡。但求好風起,助吾上青雲!”

這首詩前半段是抄的唐朝張說的《入海》詩第一首,原作爲:“乘桴入南海,海曠不可臨。茫茫失方面,混混如凝陰。雲山相出沒,天地互浮沉。萬里無涯際,云何測廣深。潮波自盈縮,安得會虛心。”描寫大海之浩瀚無際、蒼茫難測。中間添上幾句,以言潮水的漲落(盈縮)與人生相同,只有勇者纔敢奮進,怯懦者必然望汪洋而卻步,最終一事無成。

“雰埃消中宸”五字是源自張衡的《西京賦》中“消雰埃於中宸”一句,這裡“中宸”既可以指整個宇宙,也可以代指皇宮、朝堂,似乎是說如今正爲風起雲涌、豪雄輩出,以平定天下之日。最後兩句來源更晚,乃《紅樓夢》中薛寶釵所作《臨江仙.柳絮》詞的結句:“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

此亦因景而抒情也,表面上是說希望能夠刮一陣好風,把我們所乘坐的舟船一直刮到天邊、雲上,實際是說希望能夠藉着曹操之勢,使我們是家一步登天,邁向輝煌。

是勳吟完新作,是峻當即複述一遍,然後微蹙雙眉,目光凝重,半垂着頭,反覆地咀嚼、品味——貌似對於最後那兩句,對照是勳方纔對自己的鼓勵和敲打,他又聽出了第三層含義……(未完待續。。)

第19章 擅出奇兵第9章 家事難斷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6章 羽扇綸巾第32章 唯纔是舉第15章 同林之鳥第16章 **好淫第24章 要當磔也第6章 尊者一諾第13章 誤交損友第18章 背主求榮第6章 督郵行縣第22章 故人重逢第10章 不合邏輯第16章 後史先見第22章 爭戰渭北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7章 舊相新相第16章 廢立之思第28章 懸危之計第27章 盡屠公孫第5章 壽春城下第18章 行獵遇賊第34章 踏破鐵靴第22章 醫者仁心第9章 亂軍之計第10章 臨陣手談第7章 何必日正第30章 師恩如海第3章 自恃其智第26章 良辰可待第11章 社會進步第7章 魏亦有亡第14章 三不可立第7章 婦人之言第4章 西走而王第34章 陣前車懸第6章 欲言南事第22章 生死度外第18章 工人運動第34章 錦衣馬超第9章 請救無辜第6章 竊玉老賊第30章 釜底抽薪第8章 徐方名士第1章 先得一驢第8章 志不可奪第27章 漫天箭雨第6章 欲徵北虜第14章 金商門外第12章 坊中石墨第30章 命中魔星第7章 謀身謀國第32章 太阿倒持第6章 此鬍匪也第21章 先見神亭第3章 納頭便拜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0章 前程無限第1章 河北愚忠第8章 破局關鍵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3章 沽名釣譽第5章 壽春城下第26章 心喪三年第9章 驚雷投箸第7章 比干直諫第8章 跨境追捕第26章 南鄭病龍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章 內科聖手第6章 紙上發明第26章 良辰可待第20章 秦因何亡第3章 禍不旋踵第10章 變廢爲寶第35章 魯難未已第10章 兒女親事第6章 字典價貴第19章 血戰赤阪第24章 勇救都昌第5章 雛鳳引弓第23章 元龍之謀第8章 一死人耳第11章 苦肉之計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1章 齊大非偶第2章 疏於職貢第3章 自恃其智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3章 是兵是賊第29章 裸身而來第22章 未盡善也第1章 遠方來客第9章 家事難斷第27章 思慮操勞第13章 深入虎穴第10章 得無患乎第19章 梟雄入蜀第10章 明修棧道
第19章 擅出奇兵第9章 家事難斷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6章 羽扇綸巾第32章 唯纔是舉第15章 同林之鳥第16章 **好淫第24章 要當磔也第6章 尊者一諾第13章 誤交損友第18章 背主求榮第6章 督郵行縣第22章 故人重逢第10章 不合邏輯第16章 後史先見第22章 爭戰渭北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7章 舊相新相第16章 廢立之思第28章 懸危之計第27章 盡屠公孫第5章 壽春城下第18章 行獵遇賊第34章 踏破鐵靴第22章 醫者仁心第9章 亂軍之計第10章 臨陣手談第7章 何必日正第30章 師恩如海第3章 自恃其智第26章 良辰可待第11章 社會進步第7章 魏亦有亡第14章 三不可立第7章 婦人之言第4章 西走而王第34章 陣前車懸第6章 欲言南事第22章 生死度外第18章 工人運動第34章 錦衣馬超第9章 請救無辜第6章 竊玉老賊第30章 釜底抽薪第8章 徐方名士第1章 先得一驢第8章 志不可奪第27章 漫天箭雨第6章 欲徵北虜第14章 金商門外第12章 坊中石墨第30章 命中魔星第7章 謀身謀國第32章 太阿倒持第6章 此鬍匪也第21章 先見神亭第3章 納頭便拜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0章 前程無限第1章 河北愚忠第8章 破局關鍵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3章 沽名釣譽第5章 壽春城下第26章 心喪三年第9章 驚雷投箸第7章 比干直諫第8章 跨境追捕第26章 南鄭病龍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章 內科聖手第6章 紙上發明第26章 良辰可待第20章 秦因何亡第3章 禍不旋踵第10章 變廢爲寶第35章 魯難未已第10章 兒女親事第6章 字典價貴第19章 血戰赤阪第24章 勇救都昌第5章 雛鳳引弓第23章 元龍之謀第8章 一死人耳第11章 苦肉之計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1章 齊大非偶第2章 疏於職貢第3章 自恃其智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3章 是兵是賊第29章 裸身而來第22章 未盡善也第1章 遠方來客第9章 家事難斷第27章 思慮操勞第13章 深入虎穴第10章 得無患乎第19章 梟雄入蜀第10章 明修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