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受人構陷

周瑜統率水軍潛出彭蠡,東上巢湖,魯肅對此提出了兩條對策,但同時也估算到了各自的風險,他拿不定主意,所以纔派蔣濟前來稟報曹操,求取指示。

當然啦,軍爭之間,從來就沒有毫無風險的策略,一要看前期的情報蒐集是不是準確,能否將風險壓至最低,二看將領的臨場應變能力。可是魯肅的對應能力暫且不論,他在情報蒐集方面,卻實在不敢誇口說能夠吃得定周瑜。

但其實這個年月的周瑜,就如同原本歷史上評價猇亭之戰前的陸遜一般,“無遠名也”。他一直跟着孫策在江東爭戰,頂多也就兵發江夏,打過幾回黃祖,中原士人很少能夠比較清晰客觀地瞭解他的能力和價值。即便在原本的歷史上,也要等赤壁先燒了一把火,接着猛攻江陵一年戰敗了曹仁,才終於蜚聲海內的——跟演義所述不同,真實的歷史上,曹操是在丟了江陵之後,纔派蔣幹去遊說的周瑜,而在此之前,哪裡肯費這種心思?

所以魯肅受命鎮守廬江,一開始並未在意周瑜,得虧是勳反覆關照,說周公瑾乃人傑也,江東能戰之士,以其爲最,再加上魯子敬天性謹慎,纔沒有吃對方的大虧。可是兩軍在彭蠡相峙,偶爾衝突,各有勝負,魯肅多次設謀,或者命間,或者遣使,甚至用上了詐降、反間等計,卻都陸續被周瑜看破,始終無法獲取敵方軍中第一手的準確情報。

魯肅日益體味到周瑜的強悍之處,所以這回纔在二策間猶豫不決。不敢遽下決斷。周瑜是不是真把主力都調去巢湖了?他有沒有在彭蠡南部設下圈套引誘自己上鉤。或者尋機切斷自己的後路呢?倘若魯子敬真能準確地蒐集到相關情報。那麼二策何者爲上,或者乾脆以靜制動,根本就不難以下決斷啊。

蔣濟是主張暫且不動,待機觀望的,他認爲周瑜絕不可能放空在柴桑的基業,而全力東進去配合孫權騷擾江北。魯肅說那也未可知啊,如今王師直下荊襄,孫權也受到了絕大的壓力。那麼暫且放棄西線,凝聚全力妄圖從中線或東線殺開一個缺口,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只要真能渡江站穩腳跟,孫家的局面就算打開了,曹家被迫要調動主力前往征剿,很可能被迫終止荊襄戰役——此正孫權、周瑜之所欲也。

因爲咱們這兒應對失誤,直接導致南征荊襄的計劃破產,這責任我可背不起啊。

然而蔣濟固執己見,苦苦相勸,魯肅說那好吧。你就親自帶着我的書信前往南陽,去拜見丞相。由丞相定奪。倘若丞相不問,那就算了,若問起你來,你可以將自己的想法稟報上去,算是咱們的第三策。

果然曹操對魯肅的二策也一時拿不定主意,隨口就問了一句蔣濟:“據卿所見,何策爲上?可直言不誨也。”蔣濟趁機便道:“若以濟之見,府君之兩策皆不可用也!”然後便把自己的擔心條理分明地向曹操做了彙報。

曹操聞言,倒不禁小小吃了一驚,心說這是個人才啊,思路如此清晰,口舌如此便給,州郡屬吏之中不可多得也。他又沉吟了一會兒,繼續詢問蔣濟:“周瑜水師幾何?吾家水師幾何?若江湖之上,當面敵之,勝算又幾何?”

蔣濟稟報說,周瑜在柴桑大概有將近一萬陸軍,同等數量的水兵,樓船不下十艘,艨艟鬥艦過百,不過江東的步兵也全都熟習舟楫,真要急了眼,蒐羅附近的民船,甚至扎點兒筏子,人人都能下水作戰。而廬江水師,即便經過魯肅多年經營,舟船數量也才勉強達到對方的半數,而且江北人水戰能力較差。倘若主力相逢,我方絕無勝理,若同等數量相敵,勝算也不會超過五成——

“我之長者,在彭蠡北建水寨,密佈樓櫓,層層相連,即周瑜全師來,亦必使其鎩羽而歸——臣故以爲不可輕動,當以守備爲要。”

曹操點點頭,說你這是持重之論,然而並不符合當前的大形勢。倘若周瑜真是全師配合孫權進攻江北,妄圖在淮南或者淮東站穩腳跟,魯肅縮在彭蠡不動,那就一點意義都沒有;還不如尾追周瑜,與太史慈呈水陸犄角之勢,則有很大機會可以打亂甚至摧破江東的謀劃。若等孫、周登上長江北岸,我必要揮師東征,那攻打荊襄劉表的計劃肯定就要泡湯啊。

你說以我廬江的水師,可以敵周瑜水師之半,那麼這個險就值得冒,我相信以子敬的謹慎,不會把自己真的陷身陷地的。不必去攻擊柴桑,周瑜既敢東進,則後方必然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即便真能拿下來,我軍損失也定慘重。所以還是尾追周瑜,切斷巢湖入口爲好——你把我的話原封不動地帶回去跟子敬說吧。

蔣濟還待再勸,曹操卻擺了擺手,示意劉放送客了。隨即曹操召聚文武,通報東方的情況,同時——“命張子布報門而入!”

此前張昭奉了孫權之命——其實也是中了周瑜的算計——前來遊說曹操勿伐江東,他怕經過柴桑的時候被周瑜主戰的部下扣留,所以不敢走水路,直接從江乘北渡,首先去拜訪了陳登,再由陳登遣人將其送至綠林山麓。曹操原本聽取了是勳的建議,並沒想過多刺激江東,可是既然對方送上門來,苦苦哀求,那便不由得曹操趁機拿大啦。曹操說要我不伐江東亦可,孫權趕緊把人質——兄弟也好,兒子也罷——給送到許都去啊。

張昭說吾主三個兄弟:丹揚太守(孫翊)不久前爲奸人所害、烏程侯(孫匡)亦病卒,只有同父異母的孫朗,尚在沖齡,其母不忍遠離也——孫將軍是個孝子,不忍悖逆母親之意,所以一直希望朝廷可以寬限些時日,等孫朗成年了,再送去許都不遲。光提兄弟不提兒子,是說連兄弟太小都捨不得放,更何況兒子呢?

曹操聞言,不禁冷笑道:“朗既未遑遠行,則權何如?”你說孫朗還小,不便遣送來當人質,那麼孫權呢?孫權不小了吧?

言外之意,我當你孫家的大家長還是孫賁,至於孫權?嘿嘿,他要麼送弟弟或者兒子來做人質,要麼自己放棄基業來做人質,是地盤重要,還是孫氏家族的存續重要,你們好好掂量掂量吧!

張昭反覆勸說,曹操只是咬定了我要人質不撒口。張昭無奈之下,只得暫時留在曹營,然後見天兒去拜訪荀攸、賈詡等人,請他們代爲關說。荀公達每次都盛情款待張昭,追述往事——二人本爲舊識——就是不肯在正經事兒上表任何的態;至於賈文和,包括自家生病在內,回回用不同的藉口把張昭擋在門外。

張昭是當時江東首屈一指的政治家,但並非是勳一般遊說之士,換句話說,不是外交人才,面對如此窘境是一籌莫展啊。可是無法從曹操這兒得到比較好的條件,他就不可能回去戰敗周瑜,掌握戰降的主導權,所以也逡巡着不敢走。最後甚至把心思打到了曹操心腹秘書楊修、劉放等人的身上,結果卻還是一無所獲。

不過即便如此,張子布終究是老牌的孝廉,天下知名之士,曹操君臣對他一直都很客氣。今日遣人召喚,卻突然要他“報門而入”,張昭就奇怪啊,心說這是出了什麼事兒了?曹操要正經跟我們江東翻臉嗎?

心中疑惑,卻又無從查考,只得站立門前,長聲報道:“閩州刺史張昭,應召而來,拜見丞相。”他當年在孫策手下,職位是長史和撫軍中郎將,但這倆職務都只是幕職而已,不被朝廷認可,朝廷給他正式的封拜,就只有一個有名無實的閩州刺史。

侍衛把張昭引至堂上,只見曹操冷然相對,竟然也不設座。張子布那也是傲骨錚錚之人,見此情景,不禁一捋鬍鬚,面斥曹操:“公爲大漢丞相,當識禮儀,何以慢士若是?!”

丞相禮絕百僚,再尊貴的官職、爵位,見了丞相都必須先行致禮,可這並不說明丞相可以不還禮,不說明接見二千石以上的高官,丞相可以不設座席,而讓對方始終杵着回話。當然啦,真這麼幹的丞相也不是沒有,比方說——董卓董仲穎。張昭心說你如此輕慢士人,倨傲無禮,難道你想學董卓嗎?周瑜罵你是漢賊,我還跟他爭辯來着,你要是無緣無故就擺出這麼副態度來,那可真是漢賊無疑了!

曹操聞言,“嘿嘿”冷笑一聲:“子布既甘爲國賊,吾又何必相禮?”

張昭大吃一驚,心說我怎麼就國賊了?“丞相此言何意?”

荀攸在旁邊看不過去了,心說丞相啊,你明明猜到有七八分,江東興兵是孫權、周瑜瞞着張昭乾的,還要跟這兒耍他,他快五十歲的人了,要被你氣出個好歹來可怎麼辦啊?反正態度也已擺明了,還是趕緊入正題吧,於是把腰一挺,臀部離腿——這意思,我要準備發言了啊。

誰知道還不等他開口,就聽旁邊兒賈詡搶先說道:“張公,君實爲周瑜所構陷,而乃不自知乎?”

荀攸一聽這話,緩緩地就又把屁股給放下來了,心說賈文和果然急智,他不提孫權,光提周瑜,這是要藉着這個契機,引發江東的內訌啊。好,那我不說話了,且由得他去發揮吧。(未完待續。。)

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0章 注經化俗第3章 軍中校事第26章 羽扇綸巾第4章 攻心之計第22章 雷震行刺第25章 嘴炮無雙第13章 堅壁清野第23章 兩重要隘第8章 我等自取第7章 雷澤詩會第10章 兒女親事第5章 鮮花牛糞第17章 養寇自重第34章 疏不間親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1章 首鼠兩端第27章 賢卻未賢第8章 奇峰突起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7章 孟堅識淺第19章 朕懼是卿第37章 心大志廣第20章 大科學院第19章 梟雄入蜀第24章 河內司馬第24章 中山之狼第35章 魯難未已第11章 首鼠兩端第23章 沽名釣譽第7章 名士該殺第26章 往徵不難第27章 敗絮其中第9章 先實關中第4章 海東來去第18章 巨型火炬第12章 觀其決斷第21章 安排香餌第15章 烽煙四起第11章 捕風捉影第26章 何必三策第8章 頭風復發第8章 政治革命第22章 醫者仁心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6章 我主不見第29章 關中之戰第20章 人臣當言第5章 漢語拼音第20章 大科學院第27章 昔孔子歿第23章 幼平奮威第9章 平州智士第9章 德容言功第26章 取而代之第9章 建藩封國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章 益州內患第22章 國中無將第16章 臨陣三射第14章 犬父虎子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2章 雷震行刺第12章 江上肅清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8章 無心插柳第32章 唯纔是舉第12章 兔死狗烹第25章 嘴炮無雙第26章 公仁僞書第33章 長矛如林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3章 步趨周公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1章 放下屠刀第25章 名王爲質第11章 成都驚變第31章 兵權誰屬第9章 反逆蟊賊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章 託孤之重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4章 三不可立第2章 工商興利第6章 平春豪強第15章 請爲紀信第13章 大勢已去第9章 煮豆燃萁第5章 渭水鯉膾第13章 十命可受第10章 天下英雄第28章 零陵先賢第5章 雪中偶遇第13章 堅壁清野第32章 太阿倒持第23章 擒賊擒王第6章 此鬍匪也第1章 東郡英豪第1章 洛陽僧人
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0章 注經化俗第3章 軍中校事第26章 羽扇綸巾第4章 攻心之計第22章 雷震行刺第25章 嘴炮無雙第13章 堅壁清野第23章 兩重要隘第8章 我等自取第7章 雷澤詩會第10章 兒女親事第5章 鮮花牛糞第17章 養寇自重第34章 疏不間親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1章 首鼠兩端第27章 賢卻未賢第8章 奇峰突起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7章 孟堅識淺第19章 朕懼是卿第37章 心大志廣第20章 大科學院第19章 梟雄入蜀第24章 河內司馬第24章 中山之狼第35章 魯難未已第11章 首鼠兩端第23章 沽名釣譽第7章 名士該殺第26章 往徵不難第27章 敗絮其中第9章 先實關中第4章 海東來去第18章 巨型火炬第12章 觀其決斷第21章 安排香餌第15章 烽煙四起第11章 捕風捉影第26章 何必三策第8章 頭風復發第8章 政治革命第22章 醫者仁心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6章 我主不見第29章 關中之戰第20章 人臣當言第5章 漢語拼音第20章 大科學院第27章 昔孔子歿第23章 幼平奮威第9章 平州智士第9章 德容言功第26章 取而代之第9章 建藩封國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章 益州內患第22章 國中無將第16章 臨陣三射第14章 犬父虎子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2章 雷震行刺第12章 江上肅清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8章 無心插柳第32章 唯纔是舉第12章 兔死狗烹第25章 嘴炮無雙第26章 公仁僞書第33章 長矛如林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3章 步趨周公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1章 放下屠刀第25章 名王爲質第11章 成都驚變第31章 兵權誰屬第9章 反逆蟊賊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章 託孤之重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4章 三不可立第2章 工商興利第6章 平春豪強第15章 請爲紀信第13章 大勢已去第9章 煮豆燃萁第5章 渭水鯉膾第13章 十命可受第10章 天下英雄第28章 零陵先賢第5章 雪中偶遇第13章 堅壁清野第32章 太阿倒持第23章 擒賊擒王第6章 此鬍匪也第1章 東郡英豪第1章 洛陽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