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先實關中

是勳前些天跑了趟廣陵,去探望病重的陳登,回來就轉述陳元龍的話,請求曹操儘快發兵以平定吳會。所以要說伐吳,是宏輔本該是堅定的支持者,可是這回曹操問起來,他卻反倒說“恐未可輕伐也”。曹操當即一指:有話直說。

是勳瞟一眼荀攸,微微而笑:“公達當知吾意。”

荀攸手捻鬍鬚,點一點頭:“宏輔乃憂呂布、劉備覬覦在側,若大軍南征,恐相牽絆乎?”朝曹操一拱手:“當先實關中之防,然後可南。”

誰說天南地北的就一定呼應不上?曹操要去打江東,即便孫權不派人向劉備求援,劉玄德也可能主動出兵,以騷擾曹操的側翼——此脣亡齒寒之憂也。大家夥兒估摸着,呂布動兵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還得加上陳宮那個變數,至於劉備,他是肯定會趁機橫插一槓的。

無論呂布向東,還是劉備北上,目標肯定是關中地區。倘若呂布渡黃河,走幷州,或者劉備循沔水,出三巴,道路崎嶇偏遠,人口也很稀少,大軍難行,頂多就幾千人做做牽制而已,那都好對付。但若大舉以犯關中,甚至聯兵前來,問題就比較麻煩了。

因此必須先實關中之防,東堵西擋,把他們給攔住,一直扛到徹底解決了孫吳問題再掉過頭去收拾他們。

是勳說了:“今妙才將軍已塞隴關,可防呂布。然自漢中逾南山而北,非止一途也……”當下掰着手指頭計算:“東有子午道,直指長安;其次儻駱道。至於武功;三爲褒斜道。至於郿縣;最西散關故道。及於陳倉。皆須密築其壘以嚴防之,或可御劉備也。”

對於漢中連通關中的地理問題,是勳那真是熟極而流啊——無他,這是將來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的各種選擇(還得加上最西面的出祁山,不過這時候祁山以北是掌握在呂布手中的),後世研究孔明北伐的文章汗牛充棟,幾乎都研究透了,是勳身爲三國迷哪有不清楚的道理?

賈詡是關西人。又曾長年在長安爲官,對於附近地理也很熟悉,首先肯定了是勳的講解,然後補充道:“道皆險僻曲折,大軍不易行也,然恐劉備分道而出,相互策應,則妙才將軍御之爲難。詡意必增兵添將,並廣發勞役築壘,乃可保安。”

是勳點點頭。隨即提出一個新的問題:“妙才將軍善將騎兵,馳騁平原。所向無前,然使之塞口,恐非所長。況……”斟酌了一下詞句,然後才說:“妙才將軍常身先士卒,若有蹉跌,恐搖軍心。”

曹操說大家夥兒都是自己人,你就別特意給夏侯淵塗抹光彩啦,什麼“乃常身先士卒,若有蹉跌”,說白了,妙才用兵過於輕脫,徒恃其勇,而不夠謹慎,特別容易被人玩兒了斬首,我也勸過他好多回啦,他就是不聽——“如之奈何?”

是勳心說我就是這個意思,但是真不方便直說啊。在原本的歷史上,夏侯淵後來就折在這“徒恃其勇”上了,倒不能說他有勇無謀,可是往往衝鋒在前,完全不顧自身的安危。結果定軍山一戰,劉備放火焚燒鹿角,夏侯淵親自上陣,跟張郃東西相救,眼瞧着張郃那兒扛不大住了,他就把自家麾下兵馬陸續調去增援,結果導致主將身邊兵力薄弱,被黃忠一個衝鋒便斬下了首級。

曹操經常告誡夏侯淵:“爲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爲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不是說夏侯淵是匹夫,而是說他遲早死於匹夫之手——那傢伙的脾氣就跟孫策是一樣一樣的,所以最終結局也都一樣糟糕。

因此是勳建議,得給夏侯淵再派幾名相對持重謹慎的部將。曹操問他心目中可有合適的人選?是勳伸出手指:“張儁乂、郭伯濟可也。”

當然啦,光靠那倆肯定還不夠——原本歷史上的漢中之戰,張郃是夏侯淵的副將,郭淮是夏侯淵的司馬,不還是讓主將給人砍了麼?所以說,還得多加一個重量級的參謀——“司馬仲達、諸葛孔明,擇一乃可。”

在原本的歷史上,那倆一個攻、一個守,長期在隴上拉鋸,塑造了軍事史上空前的輝煌戰績,那麼如今想起來把誰安排在西線爲好,是勳當然會舉這二位啦。但是沒必要把他們全都派過去,給出一個,便可爲龐士元、法孝直之敵也。

曹操沉吟少頃,點一點頭:“仲達可也。”司馬懿現任幽州刺史,諸葛亮跟隨曹操遠征了一回關中,深受器重,建國後即任用爲散騎常侍,爲中書檯的屬官。曹操的意思,派一員文吏去給夏侯淵做參謀,並主掌物資調運事,那麼最合適的便是使其人接替趙顒擔任雍州刺史。諸葛亮終究年紀太輕,資格太嫩,官位也不夠高,不可能直接升爲一州刺史,而把司馬懿從幽州平調過來便相對允當了。

雍州方面如此部署,荊州方面,則使徐晃屯駐江北,于禁屯駐江南,一方面監視瑟縮在江陵的劉表,另方面作爲徵吳的預備隊。曹操打算起兵八萬,並徐州陳矯、廬州太史慈,共伐江東,同時命魯肅率廬江水師順流而下,以牽制江東水軍,派魏延率幽州海船南下廣陵,再次騷擾吳、會沿岸。

魏文長……文昇自從被是勳從鄉下發掘出來以後,即遵照其本人意願,把他送去太史慈身邊,接受指導、聆聽教誨。這些年太史子義帶着魏文昇一直屯駐在九江,防堵孫吳,小仗常有,大仗寥寥,所以小魏也沒立下什麼不得了的功績,純粹是按部就班地往上升。估計將來史書寫其傳記,開篇也就寥寥數語而已:

“魏延,自文昇,義陽人也。是勳使荊州,過義陽,時延未冠,夤夜往謁,勳奇之(所謂“爲尊者諱”,總不會把小傢伙被逼過來賣屁股的事兒也給記上吧),薦於太史慈。慈目延爲弟子,使如臂膀……”頂多再加上曹操親自給魏延定下“文昇”表字的事兒。

可是就因爲魏延一直跟着太史慈在江北活動,比起絕大多數曹營將領來,對水戰多少有點兒心得,所以是勳離任幽州,曹操就派魏延北上以掌海軍。這回要是隨同曹操南征,便有機會立下大功啊,是勳忍不住腦洞大開,心說難道原本以步戰見長的魏延,未來會在遊戲裡被設定爲水戰a級甚至s級嗎?

謀劃到這一步,陳羣突然開口:“臣聞前是令君率州師以撓吳會,孫權乃亦效顰,於會稽蒐集海船,新建一軍,任董襲爲其督。今魏文昇將幽州水師南下,可有必勝之策?”孫權如今也有海軍啦,再想騷擾吳會沿海,估計沒有那麼容易了吧?

其實這場軍事會議,原本輪不到陳羣參與,但前面剛討論完九品中正制,曹操也沒提出清場,所以陳長文也就繼續跟旁邊兒聽着。既然旁聽,想到某些問題,陳羣不是一個喜歡藏着掖着的人,當即向曹操提了出來。

可是他話音才落,是勳和賈詡二人幾乎是異口同聲:“可無憂也!”隨即兩人各自微微一愕,然後對視而笑。

是勳臉上雖然在笑,心裡卻不禁“咯噔”一下,背上隱隱有冷汗冒出。相關江東的某些內情,陳羣不可能知道,賈詡是搞情報工作的,則必然心中有數,而他是宏輔的私人情報網就未見得比賈文和弱。問題在這件事兒上,還能解釋說是陳登和幽州故吏向他透露的——估計賈詡也這麼想的,否則不會衝他微笑——以後再遇見類似事件,要是也這麼嘴上沒把門兒的,被曹操瞧出端倪來,那可必將釀成大禍啊!

是宏輔啊是宏輔,你可謹慎着點兒吧!

果然這次不僅賈詡未起疑心,曹操也沒往心裡去,只是朝陳羣擺擺手:“長文所言有理,孤知之矣。”陳羣瞧瞧賈詡,再瞧瞧是勳:你們心中已有成算啊,那再好不過,當我沒說。

因爲要先調派兵馬將校,充實關中的防禦,所以南征的日期就暫定在本年秋收之後。會議是未末結束的——討論那麼大一場軍事行動,結果花費的時間還沒斟酌九品官人法來得長——曹操率先返回府邸,餘人也陸續散去。是勳與劉曄各回官廳,處理日常庶務。

結果安坐下來還沒多久,突然有小吏來報:“故徐州刺史陳公已於七日前亡故矣!”是勳聞言,雖在意料之中,早有心理準備,卻也不禁大叫一聲:“啊呀!哀哉元龍,痛哉元龍!”

曹操得信後,亦甚感傷,即授意許都的曹德、郗慮、華歆等人上奏天子,追贈陳登爲少府、高陽亭侯,允其嫡長子陳肅襲爵。是勳亦從中斡旋,使陳肅仕魏爲郎中,要他乾脆帶着老孃、兄弟全都搬遷到安邑來,也方便我就近照顧不是?

不過這一年的春夏之際,去世的重量級人物並不僅僅陳登一個……(未完待續。。)

第16章 誰是蕭何第10章 梟雄之死第13章 違天不祥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2章 觀其決斷第16章 屯敵必取第11章 捕風捉影第25章 誰堪伯仲第32章 羌胡雜虜第14章 黑心煤窯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3章 曹魏五京第4章 無米之炊第6章 奢而不侈第31章 漢之忠臣第10章 變廢爲寶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8章 投鼠忌器第28章 江南俊才第8章 政治革命第2章 初晤諸葛第24章 安所求赦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7章 都督軍事第20章 注經化俗第8章 奇峰突起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4章 婚宴驚魂第5章 漢家道微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7章 助守鄄城第35章 謠言之力第25章 異度所遣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3章 天雷殛我第29章 白兔遇犬第14章 敗得甚好第4章 漁陽豪強第33章 而魏其死第6章 樂浪故人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3章 此新聲也第4章 詩歌免談第11章 軍中之樂第15章 宮中二宦第11章 借胡殺人第4章 不肖之子第16章 誰是蕭何第5章 渭水鯉膾第15章 英雄時勢第8章 欲捧殺也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5章 宮中二宦第17章 養寇自重第5章 府中密議第31章 烈風襲寨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章 沛國曹氏第25章 所忠者天第3章 四方貴半第19章 覆蓋攻擊第19章 天子之威第26章 罵死荀彧第2章 佈防關中第22章 客座教授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4章 李代桃僵第4章 原力之理第29章 不智不信第4章 海東來去第3章 微末小技第35章 命盡園桑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4章 非當世人第16章 爲人難哉第7章 包辦婚姻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2章 拓拔歸附第25章 戲中有戲第5章 神鵰大俠第6章 王異國生第12章 尚書空臺第14章 人治社會第6章 並無雅骨第18章 陶牧拜表第15章 今古之爭第28章 面折梟臣第28章 長沙張羨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7章 初試金手第5章 谷口設伏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7章 直面刺奸第15章 君不宜擇第31章 請教後進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章 兄弟鬩牆
第16章 誰是蕭何第10章 梟雄之死第13章 違天不祥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2章 觀其決斷第16章 屯敵必取第11章 捕風捉影第25章 誰堪伯仲第32章 羌胡雜虜第14章 黑心煤窯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3章 曹魏五京第4章 無米之炊第6章 奢而不侈第31章 漢之忠臣第10章 變廢爲寶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8章 投鼠忌器第28章 江南俊才第8章 政治革命第2章 初晤諸葛第24章 安所求赦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7章 都督軍事第20章 注經化俗第8章 奇峰突起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4章 婚宴驚魂第5章 漢家道微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7章 助守鄄城第35章 謠言之力第25章 異度所遣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3章 天雷殛我第29章 白兔遇犬第14章 敗得甚好第4章 漁陽豪強第33章 而魏其死第6章 樂浪故人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3章 此新聲也第4章 詩歌免談第11章 軍中之樂第15章 宮中二宦第11章 借胡殺人第4章 不肖之子第16章 誰是蕭何第5章 渭水鯉膾第15章 英雄時勢第8章 欲捧殺也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5章 宮中二宦第17章 養寇自重第5章 府中密議第31章 烈風襲寨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章 沛國曹氏第25章 所忠者天第3章 四方貴半第19章 覆蓋攻擊第19章 天子之威第26章 罵死荀彧第2章 佈防關中第22章 客座教授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4章 李代桃僵第4章 原力之理第29章 不智不信第4章 海東來去第3章 微末小技第35章 命盡園桑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4章 非當世人第16章 爲人難哉第7章 包辦婚姻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2章 拓拔歸附第25章 戲中有戲第5章 神鵰大俠第6章 王異國生第12章 尚書空臺第14章 人治社會第6章 並無雅骨第18章 陶牧拜表第15章 今古之爭第28章 面折梟臣第28章 長沙張羨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7章 初試金手第5章 谷口設伏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7章 直面刺奸第15章 君不宜擇第31章 請教後進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章 兄弟鬩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