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此新聲也

是勳奉使關西,臨行前獻詩一首,這首詩當然也不是他自己做的,卻也不是簡單的抄襲,而是東裁西剪,拼湊而得的。

前四句抄的是李白《古風》中一首的開篇:“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爾與世絕。”太白峰在武功縣東南方,因其高聳入雲,峰巔終年積雪而得名,是勳在這裡用以指代關中地區。李白說太白峰“去天三百里”,以言其極高,是勳故意改成“三千里”,是以“天”來指代許都朝廷,以太白距天之遠,來代表關中地區遠隔於王化之外。

再八句是化用錢起的《送王使君赴太原行營》,原詩相關詞句爲:“太白明無象,皇威未戢戈。諸侯持節鉞,千里控山河。漢驛雙旌度,胡沙七騎過。驚蓬連雁起,牧馬入雲多。”改完以後的意思是說:皇威未振,諸侯擅鬥,卻放着長安的逆賊不肯討伐,如今我手持節杖,率千騎西行,料想應當如同踐踏蓬草、驚飛鴻雁一般,將李傕、郭汜一掃而空。結句是抄襲武則天《昊天樂第三》,其中有“闓陽晨披紫闕”句,意思是等我得勝歸來還報的時候,想必朝陽正映照在宮闕之上,象徵着朝廷之權威如同初升紅日,冉冉而起。

要是把這首東拼西湊的玩意兒念給後世某位詩詞鑑賞家聽,對方一定會判斷說:“此非漢魏時語,乃唐人擬古詩也。”因爲它的遣詞造句和節奏感全都跟這一時代不合拍,倒深深蘊含着唐代風味——當然啦,本來就是三首唐詩連綴起來編成的嘛。是勳初到此世,倘若吟出這種詩來,肯定會被人罵不通。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他的詩名已經在許都打得很響了,同樣的作品,街頭藝人做出來雅也是俗,天皇巨星做出來。俗也是雅。

因爲是勳肚子裡的魏晉詩真的快要賣完了,光剩下一大堆唐詩宋詞,不抄吧怪可惜了的,想抄吧非得動大手術不可,這改詩某些時候就比做詩還艱難哪!所以前陣子見天兒有人來求詩,他就假裝開創新詩風。抄了一些唐詩給送出去。好在這年月正是文風大轉折的時代,很快就將迎來全新的“建安風骨”,大傢伙全都在創新,先有孔融大走通俗路線,作《六言詩三首》,再有王粲以文人模仿樂府。作《飲馬長城窟行》,最後到了曹丕,開始創作七言歌行。所以是勳纔敢大着膽子把唐詩給囤出來。

果然此詩一出,當即四外無聲,隔了好一會兒,曹操才先反應過來,一邊皺眉頭一邊捋鬍子:“此新聲也。”除此之外。再評價不出一個字兒來。是勳瞧曹操這表情,是不大習慣也不大欣賞這種風格的,不過那又有啥關係了?如今自己早已經不需要靠向曹操獻詩來博取文名啦。

劉協給出的題,小皇帝自己不能不表態。當然啦,他本身的欣賞水平相當有限,所以只能說:“朕獨愛‘陽晨被紫闕’的結句,此亦佳讖也,卿等其勉!”

是勳心中暗笑,這“新聲”剛出爐,你們自然不大感冒。這聽着聽着麼,自然就習慣了,不急。

天使離京,照理要乘坐馬車,前後排開儀仗。喝道而行,但是勳纔出了許都西門,就跳下車來,翻身上了坐騎,招呼夏侯淵說:“可速行也。”夏侯淵明白他的意思,此番遠征,是要追着段煨直入關中去摘桃子的,但凡遲了一步,勝利果實就全被那些軍頭兒給霸去啦,朝廷得不着一分一毫,再加上路上還有很多雜事兒要辦,所以非得猛趕時間不可。

乘車?誰有那份兒閒空啊?

當下兩千精銳騎兵,就簇擁着是勳、魯肅,還有是勳的門客吳質、秦誼等人,在中原大地上一路狂飆。是勳左手牽着馬繮,右手持着節杖,就覺得自己整個人都威風凜凜啊,真跟大將出徵一般——只可惜節杖不是長矛,不能隨便掄起來耍幾個花玩兒……

一行人離了許昌,其實直線西進,從伊闕三關以南繞往華陰最爲近便,然而是勳不肯,早就跟夏侯淵商量好了,先北上滎陽、成皋,然後再折向西方,沿着黃河南岸一路前進。非止一日,等到了鞏縣以北五社津的時候,他就請夏侯淵暫駐此地兩日,容他渡過黃河,往河內去。

這時候河內是大司馬張揚的地盤兒,但是勳還真沒打算去見張揚,他是打算去見一位在未來將比張揚更加囂張跋扈,並且名滿天下的人物。當日荀彧給他寫了一牘版的人名兒,全都是關中望族或者名吏,其中只有一個名字不是關中人,只是在其上標註着一列小字:“故京兆尹”。

所謂關中地區,就是華陰以西,司隸校尉部的西方三郡——以長安爲中心的京兆尹、以高陵爲中心的左馮翊和以槐裡爲中心的右扶風。其中京兆之地乃漢故都之所在,所以曾經長年擔任京兆尹的人物,肯定對是勳此行是大有裨益啊,入關之前,就先得去訪他。

話說是勳前一世是漢末三國粉,但不是東漢粉,對於靈帝時代或者更往前的那些老官僚,還真沒記住多少名字——當然趙岐算是一個。然而那位前京兆尹的名字,是勳確實是聽說過的,更重要的是,這位老兄的幾個兒子,那名字就更熟,簡直如雷貫耳啊。

這位前京兆尹就是河內溫縣大族之長,複姓司馬,單名一個防字,字建公,他有八個兒子,次子就是後來名滿天下、鷹視狼顧的司馬懿!

我靠,是勳心說,不爲司馬防,只爲了司馬懿,我也得拐個彎兒,往河內走這一趟啊!

是勳帶着副使魯肅,門客吳質、秦誼等,還有十多名騎兵,乘船渡過黃河,直奔溫縣。魯肅一開始不怎麼樂意去,瞧神情頗爲躊躇——本來此番奉使關西,那是要跟一大票軍頭打交道,他就毫無心理壓力,甚至還有點兒小小的優越感,但這次繞路去見司馬防,想想人家豪門大戶,一郡之望,就難免自慚形穢起來。

是勳笑着勸他:“家世之高低,與才能之大小,並無關聯,卿又何懼之有?司馬氏徒以家世得爲二千石而已,今爲亂世,所恃者唯才智耳,便家世再烜赫,亂兵過時,亦爲草泥。卿以智得官,乃當傲於豪門紈絝,又何慚之有?”

魯肅苦笑道:“若無宏輔,肅只鄉間一庸人爾。唯仰宏輔而得官,何雲以智得官?”是勳輕輕搖頭:“卿若無智,勳不會請陳元龍往訪,元龍亦不會延卿。且卿前隨勳赴華陰,難賈詡,往高密,卻王修,若無此智,勳又安得薦卿?卿自有穎,勳爲備囊也,但入囊中,自然脫出。”是金子總會發光,你可不要妄自菲薄啊。

百般勸說,魯肅才終於答應隨行。於是一行人渡過黃河,進入溫縣境內,就打聽孝敬裡的方位,直接撞上門去。是勳心裡就琢磨啊,自己仗着侍中的官位、天使的身份,那是肯定能夠見着司馬防的,跟他打聽關中的內情,他理論上也不怎麼會藏私,只是見過司馬防以後,還需要見見他的兒子們嗎?見到了要不要招攬?

司馬家跟曹家是有恩的,據說曹操起家第一步,擔任雒陽北部尉,就是司馬防的薦舉——他此番出京前就向曹操求了一封給司馬防的書信。所以根據史書記載,曹操感念這份恩德,司空位置坐穩以後,就徵召司馬家的幾個小夥兒出仕,首先從命,爲其掾屬的,就是長男司馬朗,最後仕魏爲兗州刺史。但是老二司馬懿卻假裝“風痹”之症,堅決不肯應召。

《晉書》上說,曹操“使人夜往密刺之”,司馬懿“堅臥不動”,就這麼着一裝病就整整裝了七年,直到曹操發出狠話:“要再不肯啓程來許,那就逮捕下獄!”司馬仲達才被迫領命,做了曹家的文學掾。前一世看到很多文藝作品,都把“刺”字解釋爲“刺殺”,說曹操派人大黑天兒地假裝來刺殺司馬懿,把劍比劃在胸口,可是司馬懿還是躺着一動不動,曹操這才相信他是真病了。

是勳本人是反對這種說法的。“刺”在古文中本有多義,要是解釋爲“捅刺”,那根據文意應該是紮下去了,焉有是理?要是解釋爲“暗殺”,則前面不應再有“密”字,而應更爲“佯”字。再說了,“風痹”不等於徹底癱瘓,病人只是不良於行而已,要真是被人把劍比劃到了身上還一動不動,那這裝得未免太假了,反而啓人疑竇。

所以“刺”字跟這兒應該解釋爲“刺探”,曹操派人於黑夜無人時前來探查司馬懿的動靜,因爲若是裝病,一直躺着,瞧見周邊沒有旁人,說不定就會想伸伸腿腳,活動一下筋骨了,此亦人之常情。可是司馬懿真能忍,用一個古詞兒來形容就是“慎獨”,哪怕就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絕不鬆懈,因此才能暫時地騙過了曹操的耳目。

所以後來有人就琢磨啊,仲達先生要真是這麼人前人後都一樣地連裝七年病,一直躺着,理論上應該會得褥瘡……

是勳這想得有點兒遠,他一邊催馬疾馳,一邊拉回思緒——我現在要琢磨的,是在原本的歷史上,司馬懿第一回爲何不肯應曹操之召呢?原因何在?這個原因在歷史已被改變的今天,是不是也被改變了?自己是否能夠扭轉歷史,說動他提早出山呢?

PS:下午要去接孩子,所以今天提前更新。

第26章 城門射的第21章 慮勝慮敗第24章 三辭三留第4章 渾人心思第29章 伏地氣絕第31章 曹氏麟兒第18章 文章魁首第32章 古之惡來第17章 外禦其侮第34章 錦衣馬超第33章 孝即是忠第13章 東海都尉第28章 單騎闖陣第2章 初晤諸葛第25章 爲公宣揚第10章 離間江陵第5章 鮮花牛糞第6章 欲言南事第34章 階級鬥爭第22章 故人重逢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9章 天子之威第5章 神鵰大俠第19章 魏之必敗第19章 鮮卑大人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章 謀士之責第11章 魔鬼之聲第11章 借胡殺人第5章 霹靂高車第20章 亥豬巳蛇第20章 人臣當言第23章 春心乍動第25章 畫蛇添足第4章 詩歌免談第24章 安所求赦第21章 一字長蛇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6章 矢在弦上第11章 放下屠刀第16章 後史先見第27章 狐假虎威第20章 的盧妨主第20章 欲效定遠第16章 天下爲弈第28章 面折梟臣第28章 毋失我望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1章 熟悉劇情第25章 初步較量第16章 討袁紹檄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7章 忠良被難第2章 重振幽州第19章 天子之威第4章 真正小人第30章 凌雲雕龍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8章 超願棄父第8章 跨境追捕第28章 古代科技第16章 天下爲弈第8章 單家俗吏第14章 蘭臺藏書第14章 蘭臺藏書第26章 公仁僞書第25章 爲公宣揚第13章 大勢已去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7章 忠良被難第4章 彼采葛兮第25章 萬人敵也第34章 陣前車懸第13章 從情從禮第8章 政治革命第34章 以兵做賊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章 劫後新生第11章 社會進步第1章 繼嗣之爭第23章 吾舅同然第19章 請徵句麗第9章 文和詭謀第22章 禍其始此第3章 夷寇臨城第2章 西進東歸第19章 黃巾渠帥第26章 何必三策第10章 揮斥八極第21章 舅傳婿也第15章 英雄時勢第5章 鮮花牛糞第8章 志不可奪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2章 客座教授第14章 李代桃僵第24章 高陵之變
第26章 城門射的第21章 慮勝慮敗第24章 三辭三留第4章 渾人心思第29章 伏地氣絕第31章 曹氏麟兒第18章 文章魁首第32章 古之惡來第17章 外禦其侮第34章 錦衣馬超第33章 孝即是忠第13章 東海都尉第28章 單騎闖陣第2章 初晤諸葛第25章 爲公宣揚第10章 離間江陵第5章 鮮花牛糞第6章 欲言南事第34章 階級鬥爭第22章 故人重逢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9章 天子之威第5章 神鵰大俠第19章 魏之必敗第19章 鮮卑大人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章 謀士之責第11章 魔鬼之聲第11章 借胡殺人第5章 霹靂高車第20章 亥豬巳蛇第20章 人臣當言第23章 春心乍動第25章 畫蛇添足第4章 詩歌免談第24章 安所求赦第21章 一字長蛇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6章 矢在弦上第11章 放下屠刀第16章 後史先見第27章 狐假虎威第20章 的盧妨主第20章 欲效定遠第16章 天下爲弈第28章 面折梟臣第28章 毋失我望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1章 熟悉劇情第25章 初步較量第16章 討袁紹檄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7章 忠良被難第2章 重振幽州第19章 天子之威第4章 真正小人第30章 凌雲雕龍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8章 超願棄父第8章 跨境追捕第28章 古代科技第16章 天下爲弈第8章 單家俗吏第14章 蘭臺藏書第14章 蘭臺藏書第26章 公仁僞書第25章 爲公宣揚第13章 大勢已去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7章 忠良被難第4章 彼采葛兮第25章 萬人敵也第34章 陣前車懸第13章 從情從禮第8章 政治革命第34章 以兵做賊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章 劫後新生第11章 社會進步第1章 繼嗣之爭第23章 吾舅同然第19章 請徵句麗第9章 文和詭謀第22章 禍其始此第3章 夷寇臨城第2章 西進東歸第19章 黃巾渠帥第26章 何必三策第10章 揮斥八極第21章 舅傳婿也第15章 英雄時勢第5章 鮮花牛糞第8章 志不可奪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2章 客座教授第14章 李代桃僵第24章 高陵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