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取質三韓

就表面上瞧起來,柳毅的態度確實挺端正,是勳叫他報門而入,他並不自稱“末吏”,而稱“牛馬走”——兩者雖然都是謙辭,但前者只用於下吏拜見上官,後者則可施用於普通人之間,且“牛馬”爲奔波意,“走”即“僕”也,表示我是您的屬吏甚至是賓客、僕傭哪。

而且他並沒有直稱是勳的官職“太尉”,卻稱“是公”,大有以臣而待君之意。

柳子剛一進門,便即大禮參拜,然後膝行來到是勳面前。是勳瞥他一眼,也不給座,直接就問:“汝可知罪否?”

柳毅身體微微哆嗦,趕緊回答:“毅知罪也。”

不久之前,就在高句麗侵擾遼東,包圍西安平城的同時,柳毅倒是也沒有欺騙董蒙,果然親率大軍南下,直入三韓之地,一直殺到後世的洛東江畔。但是隨即就聽說幽、平兩州聯兵來救,高句麗軍撤回國內,柳毅無奈之下,也只得取質退兵。他雖然跟高句麗王位宮定有密約,但誰都知道政治盟約這種玩意兒,只在撕毀前才或許有效……高句麗在遼東所獲不多,要是順手再上自家境內搶掠一把,那可怎麼好啊。

再者說了,他不救西安平,深爲董蒙所恨,也怕董蒙趁機煽動夏侯蘭軍渡浿水,抄了自己的後路。

所以趕緊返回朝鮮,嚴陣以待。但隨即就得着消息,是勳奉命率軍討伐高句麗,並且行文要自己前往謁見。柳毅當場就慌了,要說滿朝文武,派誰過來他都不怕,唯獨害怕是勳。一則他跟是勳曾經打過交道,就理論上而言,可以引之爲恩主,別人要欺負我,恩主總能伸手援救,這恩主要收拾自己。那就無人再肯爲自己說話啦。

再者說了,柳毅略曉是勳過往,也就是說,知其主隱微事也。這本來就是大忌,倘若態度不夠恭順,是勳隨時都可能起意捏了他。而且想想從一介鄉下士人(他倒是不清楚阿飛的真實出身),輾轉亂世,竟成朝廷重臣。這人還了得嗎?自己哪有資格跟他鬥?

所以聽說是勳前來遼東,柳毅不禁萬分驚懼,可是隨即收到了是勳的文書,反倒逐漸定下心來。是勳要是真想捏他,不會再要他去拜謁,既然想見上一面,那事情或許還有得緩。關鍵在於,自己必須端正態度,並且向是勳表示,留我在樂浪。對你還大有用處哪。

所以柳毅匆匆忙忙就跑過來了,只因爲手頭還有一些急務要處理,所以沒能趕到襄平,最終在西安平城內見着了是勳。一見面是勳就問他知罪否,柳毅趕緊回答:“毅知罪也。”

是勳問既然知罪,那你就來說說,罪在何處?柳毅老實回答:“臣自別是公,少通音問,未能歲歲遣使貢謁,其罪一也。欲謀三韓。而迫與句麗委曲,使位宮無後顧之憂,敢侵遼東,其罪二也。董公道遣使來。毅方徵三韓,無暇反顧,故此不救,罪之三也。還請是公責罰。”

他給自己安了三條罪狀,可是除了第一條以外,後兩條同時也都擺了理由——我是有苦衷的呀。你讓我併吞三韓,我又無力兩線作戰,所以才被迫跟高句麗虛與委蛇……

是勳冷笑道:“不能制句麗而復不能並三韓,汝之大罪也!”你要是真把三韓之地都給吞併了,那麼北方高句麗的事情我也可以原諒,可是那麼多年過去了,你瞧你纔多大進展?能不使我光火嗎?

柳毅趕緊磕頭:“毅資駑鈍,實不堪當此重任,然……三韓雖未併吞,其人已服矣。臣今即取其質來見是公。”

所謂“三韓”,指的是朝鮮半島南部的部族羣,皆名爲“韓”,主要有馬韓、辰韓、弁韓三支,故名“三韓”。

三韓這個時候大致發展到了奴隸制城邦階段,其中馬韓有五十四邦,後來統一成爲百濟國;辰韓有十二邦,後來統一成爲新羅國;弁韓有十二邦,其後發展成爲伽倻聯盟,部分戰敗後併入新羅,部分被日本徵服,成爲大和王國的殖民地……

此前柳毅把邊境線南推到漢江流域,就已經吞併了十多個馬韓邦,此番南下,與馬韓、辰韓的聯軍展開大戰,又吞併了六七個小邦。原本計劃是要趁機徹底打垮馬韓、征服辰韓、威懾弁韓的,因爲倉促回師,夢想暫時化作了泡影。

然而三韓各邦倒確實都被樂浪軍給殺怕了,紛紛表示願意納質稱臣。所以柳毅纔在朝鮮多呆了幾天,等把人質都湊夠了,纔敢匆匆北上來見是勳。當下稟報,說門外就杵着三十多名三韓人質呢,還有各邦進獻給天子的貢物,是公要不要見上一面?

是勳冷笑道:“蠻夷何德,而可見吾?”身份差別太大啦,我才懶得見他們。但是——“可取貢單來。”我看你的意思,是希望我幫你把三韓進獻給天子的貢賦帶回洛陽去,那好啊,我就來瞧瞧,他們究竟進貢了些什麼呢?

柳毅早就準備好了,趕緊從袖子裡掏出一方木牘來呈上,是勳接過來一瞧:“生口二十、綿布四匹、雉尾羽十八……”不禁雙眉一軒,隨手拋在地上:“彼以爲魏天子爲乞者耶?!”這是打發叫花子呢吧!

柳毅慌了,趕緊解釋:“蠻夷窮乏,國無餘資,所產中國亦有,故……”是勳打斷他的話:“天子責貢,育養萬民,豈慕虛名而拋實利者耶?魏非周也,責楚苞茅。今若郡縣之,所得萬倍於此——彼焉望活耶?!”

柳毅暗中一顫,心說您老先生真的是儒宗文魁嗎?這口吻怎麼跟集市商賈一樣啊……

要說這年月中原王朝的朝覲取貢制度,其實就是“慕虛名而拋實利”,四方蠻夷君長只要遣使來覲,不管帶多少貢品,天子都是高興的,而且賞賜往往百倍於貢物。《三國志》上就記載着,曹魏景初二年六月,倭國女王卑彌呼派遣大夫難升米等人來到洛陽,朝覲魏明帝曹叡,所獻不過“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然而曹叡大喜,不但封卑彌呼爲“親魏倭王”,給金印紫綬,還賞賜“絳地交龍錦五匹、絳地縐粟罽十張、蒨絳五十匹、紺青五十匹”。至於難升米等使臣,全都封中郎將、校尉等職,賜銀印青綬,以及“紺地句文錦三匹、細班華罽五張、白絹五十匹、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真珠、鉛丹各五十斤”。

別的不說,就光那些金印、銀印,加起來就足可與倭國貢品相抵有餘了——況且那還是按照的中國時價,對於倭國而言,“生口”也即奴隸,那是真不值錢……

這種面子工程後來愈益過分,外國使臣入於中國,食宿都不要錢,乃至於到了明朝,因爲賞賜過多,貢品無用,導致影響國庫收支,被迫要規定朝貢的次數——你們年年都來,我朝可實在負擔不起啊。

中華上國,禮儀之邦,爲了彰顯威嚴而搞點兒面子工程,這倒也無可厚非,問題你不能搞得太過分哪,是勳前世對此類事便即深惡痛絕,這次就打算趁着機會,徹底改變這一陋習。他說了,從前周朝光向楚國要求每年進貢濾酒的苞茅,一則爲分封制,周王朝直轄的領土有限,開銷也有限,即便姬姓諸國貢物也並不多——先不提還得供王軍役——二則當時交通不便,真的太多貢品也不好運送。如今可與古時不同了,偌大一個朝廷,直轄萬里之廣,在在需要用錢,交通也比從前便利——從你樂浪放舟便可直抵山東,每年走十來船貢品那還不是小菜一碟嗎?

所以如今再拿這些蠅頭小利來糊弄朝廷,不象話吧。再說了:“汝得三韓何物耶?”

漢魏時代的貢賦制度,又與後世不盡相同,對於樂浪等偏遠地區,因爲交通問題——在原本歷史上,並沒有官方的海上運輸途徑——是不要求直貢京城的,樂浪的賦稅交到幽州即可。對於周邊外夷也是同樣辦理,使其“屬郡”,也就是說貢品都交給相鄰的郡。好比高句麗原本就屬玄菟郡,後來改屬遼東郡;三韓本屬樂浪郡,曹魏時改屬新劃出來的帶方郡。

你柳毅說三韓各邦窮,所以獻不出多少貢品來,可是再窮的邦也有數千甚至上萬民戶,我不信就只能拿出這幾個奴隸,這點點物資來。其實大頭都交給你了吧?

柳毅不敢隱瞞,說:“臣但索亡戶耳……”漢末動亂,加上高句麗的侵擾,很多樂浪甚至遼東百姓都逃入了三韓,我如今只是要求他們復歸而已,算作三韓各邦的貢賦。

是勳“嘿嘿”一笑:“以是三韓但知子剛,而不知天子矣。”

柳毅嚇得趕緊跪伏在地:“臣不敢!”是勳問道,你這些年來都索回了多少民戶哪?柳毅回答說從三韓、濊貊,一共索回了兩萬多戶人——是勳心說董蒙判斷樂浪郡不過六萬餘戶,看上去遠不止這個數嘛,也不知道你究竟瞞報了多少。當下把臉一板,沉聲道:“欺君之罪,便當大辟!”(未完待續。)

第10章 分而制之第5章 谷口設伏第2章 窮山逐鹿第5章 小人挑唆第16章 奮死報國第11章 叔勉之心第24章 日薄西山第18章 東海傲來第6章 反攻序曲第30章 用武之地第27章 來何遲也第12章 鄉野土產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章 初晤諸葛第10章 平定上郡第10章 月黑殺人第5章 刺奸密奏第2章 沛國曹氏第17章 吾何有私第7章 名士該殺第22章 未盡善也第26章 是郎才盡第12章 呂布來矣第14章 未之聞也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8章 我能興鄭第18章 文章魁首第36章 封侯之賞第27章 思慮操勞第16章 誰是蕭何第9章 大山在前第19章 東出盧龍第9章 涼州用間第10章 分而制之第8章 一死人耳第11章 幽州水師第21章 吾等何往第6章 雙親罹難第15章 今古之爭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1章 諸葛連弩第7章 欲取先與第32章 古之惡來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5章 請爲紀信第14章 敝帚自珍第3章 出泥不染第6章 督郵行縣第9章 先實關中第6章 有如神鬼第2章 重振幽州第28章 後世來者第14章 再作馮婦第16章 混世魔王第3章 出泥不染第16章 故主歸來第24章 禪讓風波第15章 野有遺賢第27章 賢卻未賢第34章 陣前車懸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5章 同林之鳥第18章 蓋章生效第22章 故人重逢第13章 大勢已去第17章 火燒長安第7章 善戰無功第14章 金商門外第10章 併案討夷第10章 不忠不義第5章 渭水鯉膾第7章 逆天出師第25章 修仁之戰第17章 大戰序幕第15章 宮中二宦第13章 初爲人父第12章 呂布來矣第32章 羌胡雜虜第3章 曹洪之怒第1章 先得一驢第7章 比干直諫第10章 離間江陵第11章 螻蟻草芥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章 隆中之對第23章 堂上驚變第22章 醫者仁心第17章 立長立賢第3章 微末小技第14章 李代桃僵第23章 幼平奮威第8章 不共戴天第17章 強固是氏第15章 解衣衣之第34章 階級鬥爭第21章 意外重逢第7章 雷澤詩會第32章 羌胡雜虜
第10章 分而制之第5章 谷口設伏第2章 窮山逐鹿第5章 小人挑唆第16章 奮死報國第11章 叔勉之心第24章 日薄西山第18章 東海傲來第6章 反攻序曲第30章 用武之地第27章 來何遲也第12章 鄉野土產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章 初晤諸葛第10章 平定上郡第10章 月黑殺人第5章 刺奸密奏第2章 沛國曹氏第17章 吾何有私第7章 名士該殺第22章 未盡善也第26章 是郎才盡第12章 呂布來矣第14章 未之聞也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8章 我能興鄭第18章 文章魁首第36章 封侯之賞第27章 思慮操勞第16章 誰是蕭何第9章 大山在前第19章 東出盧龍第9章 涼州用間第10章 分而制之第8章 一死人耳第11章 幽州水師第21章 吾等何往第6章 雙親罹難第15章 今古之爭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1章 諸葛連弩第7章 欲取先與第32章 古之惡來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5章 請爲紀信第14章 敝帚自珍第3章 出泥不染第6章 督郵行縣第9章 先實關中第6章 有如神鬼第2章 重振幽州第28章 後世來者第14章 再作馮婦第16章 混世魔王第3章 出泥不染第16章 故主歸來第24章 禪讓風波第15章 野有遺賢第27章 賢卻未賢第34章 陣前車懸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5章 同林之鳥第18章 蓋章生效第22章 故人重逢第13章 大勢已去第17章 火燒長安第7章 善戰無功第14章 金商門外第10章 併案討夷第10章 不忠不義第5章 渭水鯉膾第7章 逆天出師第25章 修仁之戰第17章 大戰序幕第15章 宮中二宦第13章 初爲人父第12章 呂布來矣第32章 羌胡雜虜第3章 曹洪之怒第1章 先得一驢第7章 比干直諫第10章 離間江陵第11章 螻蟻草芥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章 隆中之對第23章 堂上驚變第22章 醫者仁心第17章 立長立賢第3章 微末小技第14章 李代桃僵第23章 幼平奮威第8章 不共戴天第17章 強固是氏第15章 解衣衣之第34章 階級鬥爭第21章 意外重逢第7章 雷澤詩會第32章 羌胡雜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