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假子拒敵

曹操入駐長安,召集軍將商議下一步的軍事行動。此時劉備在郿,張郃、徐晃退守陳倉,曹真、樂進等收復平陵、茂陵等城,與蜀軍殿後的張飛在槐裡附近對峙。從槐裡而至長安,不過百餘里地,快馬傳信,一夕可至,訊息的滯後速度大大縮短,曹操乃可以從容佈置,力圖正面擊破劉備,恢復整個雍州。

蔣濟建議,留一部守備長安、鄠縣,大軍急渡渭水而西,會合曹真、樂進,先破槐裡,再收武功,然後與張郃、徐晃前後夾擊,必可覆滅蜀賊也。但是沮授仍然提了不同的意見出來:

“子通所言,斯爲用兵之正理,然所由者,劉備守郿而不走也。設若備渡渭而南,守斜谷口,倚山佈陣,則吾夾擊之勢消,而反攻其堅,不易克也。且賊戰稍不利,便可遠颺,全師以返漢中,奈何?”

蔣濟說的固實是用兵正道,但前提是劉備不會離開郿縣,非要跟咱們拼個你死我活不可。然而萬一劉備偏偏不守郿縣,卻退至渭水以南,佔據褒斜谷口來安營立寨,怎麼辦?那地方形勢險要,他又可以源源不斷地從漢中通過褒斜路得到補給,咱們再想攻打難度就比較大啦。萬一拖得時間久了,關中已然殘破,就不知道誰先糧運不繼,要被迫退兵?

再說了,咱們若然先退,劉備必趁勢再擾關中,而劉備要是一瞧戰事不利,他先閃人,咱們很難通過褒斜谷順利追擊,予敵重創啊。如今劉備出南山一次,計其先後折損兵馬不過數千,反倒陸續擄了關中數萬戶口回去,到時候鞏固漢中之防,咱們且得有好幾年打不進去哪——那是真趁了劉備的心意了。

所以沮授建議,不如遣一支精兵通過鄠縣直搗渭南,搶先去奪取倘駱和褒斜兩條道路的端口。劉備聽聞後路將斷。必然棄守郿縣,則渭北可以不戰而定,再以渭北主力踵跡追擊,便有機會把劉備給徹底包了餃子。只要能夠在雍州重創蜀軍。那麼雙方實力同樣遭到削弱,將來再取漢中也比較方便一點兒。

“用兵之道,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在極殺傷敵,使其守不能守。戰不敢戰也。”

曹操點頭,說子輔所言有理,那麼派誰去打渭南纔好呢?曹洪當即出列請戰,曹操說你性子太急,我不大放心,左右一瞧,手指一將:“文則持重,可往也。”

于禁於文則,原計劃也是要跟着曹洪往涼州去,督閻行、費曜等將攻打武都的。可是還沒動身,龐統就先出了子午谷,故此他便跟隨曹操而來。於是曹操即撥七千兵馬,交給於禁,命其通過鄠縣而西,去切斷劉備的後路。

于禁領命而去,曹操在長安城內歇了一天,便即親率大軍渡渭,來與曹真等會合。而就在這個時候,宗瑋緊趕慢趕。終於把法正的書信送到了劉備駕前,劉備覽信大慟:“天已奪吾士元,復將亡吾孝直耶?”當即下令放棄郿縣,拔寨渡渭。爭取一口氣跑回漢中去,把關中這個爛攤子重新扔回給曹操算了。

可是前有張郃、徐晃,後有曹操親率大軍而來,這必須留人斷後啊。原本斷後之將乃張飛張益德,可是曹操不比曹真,劉備還真怕張飛攔不住敵人。萬一有個閃失可該如何是好?必須得在郿縣留下一支兵馬,接應張飛,兩軍交錯而動,庶幾可無憂矣。

瞧瞧手下:關羽身上還有傷;趙雲才從長安趕回來,也不知道是操勞過度呢,還是傷心龐統之死,竟然病倒了;甘寧留着鎮守巴中了……還有誰夠猛,能夠跟張飛搭檔呢?正在躊躇,卻有一將出列請令:“兒請與張將軍共斷後也。”

劉備定睛一瞧,此人年方弱冠,生得虎背熊腰,英姿勃發,正乃自家養子劉封是也。這個劉封本來姓竇(後史誤爲寇),乃東漢外戚竇瑰後裔,漢和帝永元五年,竇瑰徙封羅侯,一族乃遷至長沙郡羅縣,永元十年被梁氏所逼自殺,爵除。劉備在荊州的時候,結識了竇封母舅劉某,相交默契,正好那時候還沒兒子,於是便收竇封爲養子,改名劉封。

在原本的歷史上,劉備隨即就得了一個親生兒子,起名劉禪——劉封從此與繼嗣無緣。可是在這條時間線上,劉禪的親孃甘氏輾轉跟了是勳了,劉備的側室麋氏則于歸是寬——總之劉備在徐州的時候,沒能撈到一個名女人。具體劉備正室是誰,還有幾名側室,暫且不論,總之也都在顛沛流離中死的死,散的散啦,要等入蜀以後,才迎娶了劉瑁的未亡人、吳懿之妹吳氏爲妻,稱帝后即冊封吳氏爲皇后。

在任何一條時間線上,這位吳皇后都沒有生育,劉備入蜀後多納側室,總共生下兩名庶子,一名劉禪,一名劉永——在原本的時間線上,可能是劉永和劉理,小阿斗根本沒機會投胎。

本來若劉禪爲甘夫人所生,雖然亦不算嫡子,但甘夫人深受劉備寵愛,在無正室的情況下常攝內事,可謂“孺子”(貴妾),按照漢律,嫡子之下即爲孺子之子,估計劉封跟他沒得爭;可是如今的劉禪之母並不尊貴,因而跟養子劉封就法理上而言,距離拉得相當近,那麼若按長幼論,劉封同樣有機會當上太子,就看劉備本人如何抉擇罷了。只是劉備始終拖着不肯立嗣,嘴裡說吳皇后年輕,還有可能生育嘛,所生嫡子,合繼大統,其實是想把非自家親骨血的劉封排除在繼承體系之外。

劉封對此自然是心知肚明,因此想要建立赫赫武勳,從而在文臣武將之中贏得更多的支持者,他好謀奪太子之位。這回率軍斷後自然要冒相當大的風險,但風險越大,收益也可能越大呀,我要是立此大功,再趁機跟張飛搞好了關係,那老爹還能不認真考慮我嗎?

因此排衆而出,執意請令,說:“父有難而兒不能救者,豈爲人乎?”用孝道的大道理給自己此行塗抹正義色彩。劉備無奈之下,只得應允——劉封雖然年輕,但確實能打啊,很難找出比他更靠譜的斷後之將來啦。

蜀軍主力匆匆渡渭,直向褒斜谷口而來,可是前鋒纔剛入谷,于禁就率兵趕到了——劉備心說好險,若無宗瑋齎來法孝直之書,我但凡慢得一步,被魏軍堵住谷口,恐怕就要埋骨在這渭水岸邊啦!他本能地忽略了,其實黃權已經勸他退兵好幾回了……

臨該打仗,劉備想起黃權來了,即命之以敵于禁,掩護大軍撤退。黃權就問了,說我打退敵軍以後,是直接跟着您返回漢中去啊,還是留在谷口,策應張將軍和令公子啊?劉備回答說:“候益德歸,即可並歸也。”你得策應張飛撤退,至於劉封……我可沒提啊,你瞧着辦。

黃權倚山而陣,于禁所部遠來疲憊,他又並非鬥將,連衝了好幾回都衝不過去,劉備遂得以順利撤出關中。

再說曹操與曹真等會師一處,直取槐裡,到得城下一瞧,只見旌旗招展,卻無人聲。沮授揚鞭指道:“此必空城也,敵已颺矣。”曹操不信,遣呂蒙率軍攻城,果然已不見了蜀軍蹤影——張飛趁着昨晚月昏星暗,早就已經跑遠啦。

曹操乃使曹洪爲先導,一路疾追,再至武功。曹洪瞧城上跟槐裡一樣,也是光見旌幟,並無人影,不禁笑道:“沮子輔所料不差,劉備已渡渭而南,欲歸漢中去也,但期於文則能於谷口阻之。”下令進城,稍加歇息,便可銜尾而追,爭取跟于禁前後夾擊,生擒劉備,以消天下之禍!

既然是空城,那也就懶得造雲梯了,直接遣士卒以繩索登城而上,隨即下來啓閂開門,迎接曹洪進入。可是曹洪纔剛策馬進入甕城,忽聽城中一陣鼓響,伏兵四起,箭如雨下。曹子廉驚慌而走,但見北有張飛,南有劉封,各率兵馬沿着城牆便左右包抄過來。

曹洪雖勇,終究促起不意,又不知敵軍有多少兵馬,被迫率軍狼狽而逃。張飛、劉封等從後追擊,殺傷甚衆,並且一口氣就趕及了曹軍主力。曹操也壓根兒沒想到會遭逢敵軍,更沒料到曹洪直接就敗下來了,所部還是行軍隊列,又被敗兵一衝,幾乎勒束不住。只好被迫退上渭水岸邊的一處高阜,招呼各軍層層圍繞,以遏敵勢。

但見蜀軍在遠處縱橫來去,囂張至極,將有一個時辰,魏軍纔算勉強穩住陣腳,可是士氣已墮,但嚴陣而守,無人敢於出戰。蔣濟也勸曹操,說應當先立營壘,再探查清楚敵軍的數量,劉備是否就在軍中,且整頓一晚,明日再與其決戰不遲。

曹操扶軾而望,但見一將金盔金甲,騎黃驃馬,手挺長槊,身率數十騎在陣前馳騁搦戰,便問左右:“此何人耶?”左右遣人探問,回來稟報說:“乃劉備假子劉封是也。”曹操怒罵道:“賣履小兒,長使假子以拒汝公乎?!”——“汝公”是當時咒罵別人時候的習慣性自稱,相當於後世的“你老子我”。

“若朕黃鬚兒在,何懼此獠?!”即問左右,爲什麼曹彰沒跟我出征啊?左右心說你問誰哪?不是你欽命諸王之國,把曹彰趕回封地上去的嗎?當然啦,嘴裡不敢這麼說,只是問:“陛下欲召任城王來耶?”有那心算好的,還立刻給出了來回時間:“若使急遞往召,快馬趕來,十二三日可至也。”

曹操說好,那就趕緊叫曹彰來,讓劉備瞧瞧我真兒子的厲害!(未完待續。)

第4章 渾人心思第7章 投刺自薦第29章 殆天授也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8章 二事不朽第24章 軍功酬爵第21章 衣錦榮歸第11章 霸王之死第17章 亡羊補牢第29章 人亡政息第36章 蜮蚓豈龍第21章 朔州互市第8章 欲加之罪第20章 叔孫制禮第28章 馮翊遺珠第8章 我等自取第23章 烏帽子親第26章 老成謀國第6章 督郵行縣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7章 延年按劍第28章 超願棄父第7章 事後諸葛第3章 世家短視第2章 疏於職貢第31章 爾虞我詐第13章 初爲人父第15章 酒池肉林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3章 初爲人父第24章 安所求赦第8章 欲捧殺也第14章 封藩涼州第23章 沽名釣譽第35章 咄咄逼人第27章 助守鄄城第34章 踏破鐵靴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章 重振幽州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6章 飛來乾醋第15章 今古之爭第9章 舜舞干鏚第27章 來何遲也第36章 遣使赴倭第18章 捷足先登第11章 須臾頃刻第1章 託孤之重第7章 何必日正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2章 何必當初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6章 豈忍招贅第21章 死生之間第5章 漢語拼音第7章 欲取先與第20章 謀劃江東第15章 請爲紀信第9章 周平王事第28章 鄴下舌戰第7章 逆天出師第17章 僭越王章第14章 未之聞也第8章 謀策定亂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1章 成都驚變第15章 知交零落第12章 江上肅清第28章 陣前殺將第26章 取而代之第6章 寧我負人第21章 藏富於山第24章 首山之戰第15章 酒池肉林第20章 忙中得閒第30章 用武之地第5章 鮮花牛糞第20章 冢子監國第13章 孟門之山第29章 屯田小吏第1章 禍起蕭牆第16章 廢立之思第27章 都督軍事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1章 空手奪刃第29章 屯田小吏第31章 爾虞我詐第2章 沛國曹氏第19章 成陽糧運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6章 廊下故人第25章 畫蛇添足第32章 使王蜀中第34章 階級鬥爭第17章 千鈞一髮第25章 千里之間第20章 射戟小支第34章 踏破鐵靴第13章 誤交損友
第4章 渾人心思第7章 投刺自薦第29章 殆天授也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8章 二事不朽第24章 軍功酬爵第21章 衣錦榮歸第11章 霸王之死第17章 亡羊補牢第29章 人亡政息第36章 蜮蚓豈龍第21章 朔州互市第8章 欲加之罪第20章 叔孫制禮第28章 馮翊遺珠第8章 我等自取第23章 烏帽子親第26章 老成謀國第6章 督郵行縣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7章 延年按劍第28章 超願棄父第7章 事後諸葛第3章 世家短視第2章 疏於職貢第31章 爾虞我詐第13章 初爲人父第15章 酒池肉林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3章 初爲人父第24章 安所求赦第8章 欲捧殺也第14章 封藩涼州第23章 沽名釣譽第35章 咄咄逼人第27章 助守鄄城第34章 踏破鐵靴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章 重振幽州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6章 飛來乾醋第15章 今古之爭第9章 舜舞干鏚第27章 來何遲也第36章 遣使赴倭第18章 捷足先登第11章 須臾頃刻第1章 託孤之重第7章 何必日正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2章 何必當初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6章 豈忍招贅第21章 死生之間第5章 漢語拼音第7章 欲取先與第20章 謀劃江東第15章 請爲紀信第9章 周平王事第28章 鄴下舌戰第7章 逆天出師第17章 僭越王章第14章 未之聞也第8章 謀策定亂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1章 成都驚變第15章 知交零落第12章 江上肅清第28章 陣前殺將第26章 取而代之第6章 寧我負人第21章 藏富於山第24章 首山之戰第15章 酒池肉林第20章 忙中得閒第30章 用武之地第5章 鮮花牛糞第20章 冢子監國第13章 孟門之山第29章 屯田小吏第1章 禍起蕭牆第16章 廢立之思第27章 都督軍事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1章 空手奪刃第29章 屯田小吏第31章 爾虞我詐第2章 沛國曹氏第19章 成陽糧運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6章 廊下故人第25章 畫蛇添足第32章 使王蜀中第34章 階級鬥爭第17章 千鈞一髮第25章 千里之間第20章 射戟小支第34章 踏破鐵靴第13章 誤交損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