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取撞木來

袁術主力突然殺到,曹純無奈之下,只得聽從了程昱的建議,率領六、七千兵馬前往抵禦。遠遠的,只聽得喊殺聲、兵刃交碰聲此起彼伏,料想是已經接上了仗。

時候不大,便有探馬報到城壕邊,說袁軍總數在一萬到兩萬之間,曹純趁其立足未穩,率先衝陣,勉強阻住了敵勢,然而——“子和將軍自忖,衆寡懸殊,恐怕不必天明,師便喪敗,請兩位參軍儘快救出主公,撤回大營中去!”

是勳心說我也很想救出曹操來啊,可是這火場還沒清開,那除了乾瞪眼還能做啥了?碰到這種局面,估計就算孫武復生,孔明早熟,那也束手無策啊!眼看着城上的箭矢、火箭,都已被曹軍的弓弩手全面壓制,他乾脆一抖繮繩,直接衝上了吊橋——必須更近距離地觀察火場,觀察清障過程,否則自己這顆心真的要從腔子裡跳出來呀!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無奈,是明知危險一步步臨近,卻偏偏拿不出絲毫解決的辦法來。

程昱在後面提醒他:“宏輔小心,慎勿太近!”

其實嚴格意義上說起來,是勳的膽子並不算太小,只是前一世近三十年都生活在和平安寧的環境當中,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再到入職,需要努力卻不需要拼搏,需要跋涉卻不需要開闢,就根本缺乏風刀霜劍的磨礪,好象一朵溫室裡的小花……雜草一般。故而當他來到此世以後,也無抱復,也無遠志。光想着怎麼混進士人圈子裡。踏踏實實地活下去罷了。求生之念太熾,自然畏死之意便濃。

但他終究已經不是剛穿越過來的那個夷人少年了,那時候想要活下去,靠的是掙扎而不是冒險;他也不是纔剛混進士人圈中的無名小輩了,那時候想要活得更好,靠的是把握機會,也不是冒險。從一時頭腦發熱,在都昌城下游說黃巾以後。他這些年來也冒了不少的險,膽量就無形中逐漸增大——況且,當此亂世,想要無風無浪地還使地位逐步上升、生活逐漸愜意,世界上真有那麼輕鬆愉快的事兒嗎?

很多事情雖然並沒有真正經歷過,但通過對史書的常年研讀,是勳很清楚任何時代都沒有所謂的平安樂土,更何況穿越來的是漢末亂世,並且又時常感受到來自老天的滿滿惡意……

再說了,這時候僅僅衝上吊橋而已。也說不上有多冒險。難道前方的火海會瞬間熾烈,火焰會突然把自己也給捲進去不成?這年月又沒有火藥。光靠些松脂和動物油脂,必不至於如此。難道就那麼巧,空中會有流矢飛來,正好射中自己不成?是勳是跟城上往下射過箭的,而且那是在小小的?邯城頭,眼前的壽春城厚且高,他不相信普通小兵就能隔那麼遠射傷自己——自己又不是毫無防護。

連環畫中、影視劇裡,還有戲臺上,彷彿軍師上陣也無盔無甲,光着長衫甚至是道袍,那其實很不靠譜。刀槍無眼,流矢更無眼,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力未盡時射穿普通絲、麻織品,進而射穿人的肌膚,那還是很輕鬆的事情。所以正史上龐統是在雒城下中流矢而死的,到演義裡變成了落鳳坡前被亂箭穿心——對啊,你壓根兒不着甲,不被射成刺蝟才奇怪哪!

是勳,也包括荀攸、程昱,既然跟隨曹操上陣,自然也是有甲在身的。是勳穿的還是那套家制的皮甲,管巳曾經多次勸告,要給全安上鐵甲片兒,都被他給拒絕了——我又不是力雄萬夫的猛將,不是孫策更不是呂布,穿上那東西,跟個罐頭似的,還能走得動道兒嗎?但爲了保命起見,他還是在胸口裝上了部分甲片,就跟後世的護心鏡相似。這種防護力度,在這時代就算中上精良了,一般遠距離的流矢,除非真那麼巧,正中甲縫,否則頂多擦破點兒油皮,還真的很難傷筋動骨。

所以是勳纔敢大着膽子,衝上吊橋,近距離來觀察形勢。這一瞧之下,情況還真不怎麼妙——城上拋下的滾木大多徑近一尺,長達六、七尺,非三、五個兵執矛無法挑動,而且即便如此,動不動便有小兵矛折吐血,被迫換人。這、這、這,這樣清理火場得清理到哪輩子去啊?等把火滅了,曹操的屍體……黃花菜都涼啦!

是勳忍不住就舉起手來,使勁兒拍自己的腦門兒——是宏輔啊是宏輔,汝雖不通戰陣,亦有些智計,又比他人多了兩千年的見識,難道就想不出什麼更好的辦法來嗎?他擡眼仔細一瞧,城門倒是還打開着,估計曹軍進城以後,便已嘗試控制城門附近,或者損傷了機括,故而對手暫時無法關門落鎖,只能以木、石再加上大火來堵塞,而等到火頭一燃起來,還有誰敢大着膽子來關門?既然如此……

想到這裡,是勳不禁揚聲大呼:“取撞木來!取撞木來!”

所謂撞木,是一種臨時置辦的簡易的攻城器械,簡而言之,就是砍伐合抱粗細的樹幹,一頭削尖,以粗索縛之,用來撞擊城門。精緻一點兒的撞木,也可以稱爲“撞車”,下安大輪(或者直接就把撞木安在大車上),靠人力推動來撞城。簡陋的撞木,則是由兩隊士兵揹負着繩索來衝撞。

曹軍昨日纔剛抵達壽春城下,倉促間還沒造出撞車來,但是砍了幾根撞木。曹操夜襲壽春,自然帶不上這麼沉重的工具,但殿後的曹純軍中是有攜帶的,爲的是一旦偷襲不成,被迫硬攻,可以派上用場。

所以是勳高叫讓兵卒把撞木給扛過來,用以撞擊城門前的滾木擂石——這一根根木頭往城壕裡挑,得挑到哪輩子去啊?既然城門尚未合攏,咱乾脆用撞的。從火海中硬生生地衝出一條通路來!

其實他這主意並不算有多高明。但程仲德一則也多少有點兒慌神。二則不象他那樣近距離地觀察火場,所以一時糊塗,未能想到。此刻耳聽是勳喊叫,程昱這才反應過來:“是參軍所言極是!快取撞木,快取撞木!”

於是是勳和那些執矛挑木、扛盾防矢的曹兵就匆忙撤下了吊橋,隨即左右各二十多名兵就扛着碩大的撞木大踏步奔了過來。程昱還分派了同等數量的刀盾兵從旁遮護,並且若有撞木兵負傷,也好及時替換——也便如此而已了。吊橋上實在也擠不下更多的人。

只見那些撞木兵高喊着口號,衝上吊橋,便狠狠地將撞木往火堆上撞去。是勳在吊橋後瞧了一會兒,又分派幾名長矛兵擠進人羣,將那些已被燒殘的小塊滾木,盡其所能地左右撥開,或者撥入壕中——撥這個動作,自然比挑要輕鬆多了。果然如此一來,清理火場的進度快了很多,估計再有頓飯時間。便可順利打開通道。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又有探馬匆匆來報:“袁軍數百騎自側翼攻擊子和將軍所部。子和將軍難以抵擋,速請兩位參軍再調派兵馬前往遮護!”程昱一咬牙關:“這裡便拜託宏輔了,若打通了城門,急遣使報我等知道!”說着話點起一千多兵,朝西南方向疾馳而去。

唉唉,這是做啥了?是勳心說你們怎麼一個一個全都跑了,光留我一人在這裡?左右望望,現在城門邊職務最高的也不過是百人之將而已,根本負擔不了指揮之責——不用問啊,這責任自然就落到自己肩膀上來啦!

可是我的肩膀窄啊,如何擔得起如此重任?如今救出曹操纔是第一要務,你們怎麼就放心讓我來指揮清理火場呢?

不過轉念一想,也由不得程昱不走。倘若曹純爲袁軍所破,袁軍順利殺到城下,自己這些人全都得完蛋,就算清理開了火場,接應出了曹操,又能如何了?到時候曹操在城裡是死,出城還是死,就算有典韋遮護,恐怕也無力迴天了吧?其它各門外的援軍呢?怎麼還沒有到?夏侯淵追袁術究竟追到哪兒去了?爲啥還不回來呀!這不是要了我的親命了嘛!

他正跟這兒轉磨呢,估摸着曹操進入壽春城已經大半個鐘頭了,倘若城中不是五千兵馬,而是更多,並且絕大多數都聚集在西門之內,五千曹軍匆促遇伏,真的能夠抵擋得住嗎?能夠支撐多長時間?根據最初探得的情報,原在城內的袁軍不足三萬,剛纔探馬來說,西南方向殺到的袁軍主力一萬有餘,兩萬不足,也就是說,城裡很可能藏了上萬的兵。曹操能夠支撐多久?能夠支撐到城門通路打開嗎?身後的曹純、程昱也是以一敵二,平原對決,又能夠支撐多久?即便通道打開,自己有機會把曹操安然地接出壽春,護回大營去嗎?

大營?對了大營!眼瞧着曹操就要掛了,這時候還要大營做啥?!曹洪還有一萬多兵在營中,應該讓他棄營而來救援,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他正打算下命令呢——也就是下送信的命令,至於曹洪肯不肯聽,那只有天知道了——忽聽身前傳來一陣歡呼,擡頭一瞧,好,通路打開了!

撞木成功地撞開了一條狹窄的道路,火舌漫卷當中,也就僅容兩三人並排通過,但這已經足夠了。是勳當即拔出腰間佩刀來,高高舉起,喝令道:“衝進去,救出主公!”

這時候聚集在城壕前的曹兵也就三四千人,聽到是勳發話,全都有了主心骨,當即呼喝一聲,人人奮勇,朝前涌去。那些扛着撞木的士兵也一起使力,將撞木推入壕中,空開了吊橋上的通道。是勳本打算分派一半人馬進去救援,自己領着另一半在城外接應,卻沒想到自己此時正立馬吊橋之前,被大隊一衝,竟然身不由己地就朝火場奔去……

唉唉,這怎麼話說的?我不想進去啊,裡面太危險啦!我是指揮官,必須留在城外指揮啊!一股濃煙撲面而來,他忍不住就一閉眼睛,伸手捂住了口鼻,等再睜眼,已經連人帶馬身在了城門洞內!回頭一望,曹兵陸續前涌,也推着他繼續往城內撞去。

完蛋,出不去了!(未完待續。。。)

第12章 城外相見第37章 千年展布第7章 吾無此癖第10章 翻供之謎第30章 標名青史第4章 西走而王第4章 不利曹氏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章 隆中之對第34章 陣前車懸第9章 煮豆燃萁第6章 王異國生第16章 矢在弦上第16章 誰是蕭何第10章 併案討夷第12章 悲摧人生第4章 不利曹氏第15章 擾會驚吳第35章 咄咄逼人第5章 漢語拼音第19章 婦誦夫錄第24章 壯士斷腕第23章 軍國重器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8章 姻戚之重第9章 德容言功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8章 無禮冒犯第23章 吾舅同然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章 飛龜舞蛇第15章 英雄時勢第30章 養疾自重第19章 鮮卑大人第2章 朋友無隱第14章 人治社會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7章 莒縣奇案第23章 鑄戈爲犁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章 繼嗣之爭第14章 婚宴驚魂第23章 天雷殛我第6章 寧我負人第19章 擅出奇兵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5章 一國將相第1章 分州荊襄第10章 明修棧道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章 遼東軼聞第1章 先帝遺詔第22章 雷震行刺第24章 安所求赦第29章 太公封齊第38章 謀國謀身第20章 不可得乎第14章 人治社會第3章 自恃其智第1章 遠方來客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8章 陶牧拜表第8章 欲加之罪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4章 首山之戰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3章 兩道併發第27章 昔孔子歿第2章 重振幽州第24章 所志既從第8章 紅臉白臉第16章 舉賢任能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8章 爲國犧牲第16章 故主歸來第32章 出入此門第19章 黃巾渠帥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4章 河內司馬第9章 明察秋毫第10章 兒女親事第18章 置之死地第7章 魏亦有亡第2章 是儀北上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2章 國中無將第2章 飛龜舞蛇第24章 所以餌敵第8章 志不可奪第9章 驚雷投箸第5章 渭水鯉膾第4章 閉門課徒第8章 選士之策第21章 吾等何往第32章 殺俘不祥第12章 壯當封侯第30章 以魏代漢第31章 漢之忠臣第11章 熟悉劇情
第12章 城外相見第37章 千年展布第7章 吾無此癖第10章 翻供之謎第30章 標名青史第4章 西走而王第4章 不利曹氏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章 隆中之對第34章 陣前車懸第9章 煮豆燃萁第6章 王異國生第16章 矢在弦上第16章 誰是蕭何第10章 併案討夷第12章 悲摧人生第4章 不利曹氏第15章 擾會驚吳第35章 咄咄逼人第5章 漢語拼音第19章 婦誦夫錄第24章 壯士斷腕第23章 軍國重器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8章 姻戚之重第9章 德容言功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8章 無禮冒犯第23章 吾舅同然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章 飛龜舞蛇第15章 英雄時勢第30章 養疾自重第19章 鮮卑大人第2章 朋友無隱第14章 人治社會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7章 莒縣奇案第23章 鑄戈爲犁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章 繼嗣之爭第14章 婚宴驚魂第23章 天雷殛我第6章 寧我負人第19章 擅出奇兵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5章 一國將相第1章 分州荊襄第10章 明修棧道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章 遼東軼聞第1章 先帝遺詔第22章 雷震行刺第24章 安所求赦第29章 太公封齊第38章 謀國謀身第20章 不可得乎第14章 人治社會第3章 自恃其智第1章 遠方來客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8章 陶牧拜表第8章 欲加之罪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4章 首山之戰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3章 兩道併發第27章 昔孔子歿第2章 重振幽州第24章 所志既從第8章 紅臉白臉第16章 舉賢任能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8章 爲國犧牲第16章 故主歸來第32章 出入此門第19章 黃巾渠帥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4章 河內司馬第9章 明察秋毫第10章 兒女親事第18章 置之死地第7章 魏亦有亡第2章 是儀北上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2章 國中無將第2章 飛龜舞蛇第24章 所以餌敵第8章 志不可奪第9章 驚雷投箸第5章 渭水鯉膾第4章 閉門課徒第8章 選士之策第21章 吾等何往第32章 殺俘不祥第12章 壯當封侯第30章 以魏代漢第31章 漢之忠臣第11章 熟悉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