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

張騫瞧着倔強的兒子,心中既是讚許亦有無奈。

養兒方知父母恩,昔年的自己,也曾熱血輕狂,只覺父母長輩太過謹小慎微,顧忌太多,直到身爲人父,才醒得兒女無論長到多少年歲,有多大的出息,父母仍是會爲他們操心勞神,唯望他們能一世安好。

張騫搖頭道:“你阿母爲你傷神傷身,染了暑熱,若不好生休養,再落下甚麼病根,饒是你日後貴爲公卿,便能無愧於心?”

“啊?”

張篤聞言大驚,早先內宰前來喚他起身,只說阿母正欲小憩,卻未提及阿母染疾,此時猝然聽聞,他只覺腦中轟然炸響。

阿母自幼體弱,昔年誕下他後,雖是精心調養,終歸傷了元氣,每每染疾,饒是傷風受寒,都不可有半點疏忽。

念及至此,張篤豁然起身,雙腿卻因久跪而血脈不暢,既是疼痛難當,更是站不穩當,身子一歪便要摔倒。

張騫伸手扶住他,皺眉道:“如此急不自察的心境,爲父不免也有些顧忌允你赴滇,倒非憂心你的性命有虞,卻是怕你誤了朝廷的大事。”

張篤忙是強忍雙腿刺痛,緩緩站定,深深吸了口氣,躬身道:“孩兒知錯,然孩兒心意已決,先去向阿母請罪侍疾,待阿母身子好些了,孩兒必會再好生與阿母商議此事,懇請阿父莫要阻止孩兒。”

他深知,以阿父大行令的身份,但凡提一句他不適任赴滇,別說太子殿下,就是皇帝陛下都會深以爲然。

陛下常言,專業之事,就要交由專業之人決斷。

對各府署的職守,若非有甚麼悠關社稷的大事難決,陛下多半是不會干涉的。

誰掌權,出了岔子,誰就須負責,端是權責分明。

對滇事務,暫且交由太子殿下主持,日後若出了岔子,殿下必也要向皇帝陛下乃至朝廷百官給個交代,故他絕不敢忽視大行令的意見。

殿下脾氣雖暴,卻絕非剛愎自用之人,否則也不會特意藉此機會,培養和扶持自己的僚屬,以爲日後臂助。

“你且先去沐浴更衣,免得這副慘狀讓你阿母瞧見,徒惹她心疼。”

張騫微是頜首,適才雖訓斥自家兒子,卻也不會真的從中作梗,耽誤了他的前程。

實際上,饒是張篤不這般急躁的胡亂折騰,他也會想法子說服愛妻,放手任兒子這雛鷹展翅的。

張篤忙是應諾,踉踉蹌蹌的疾步往自己居住的院落行去。

張騫看着他漸行漸遠的背影,臉上不復怒色,卻是吾家有子初長成的欣慰,雖仍稍嫌稚嫩,但終歸有所堅持,有志向,有主見,男兒本當如是。

才能,閱歷,經驗……

這些不足都能慢慢彌補,跌跌撞撞亦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後,再無勇氣起身前行!

父母所要做的,不是扶着兒女走路,而是在他們跌倒後,攙一把,鼓勵他們繼續前行!

至少在當下,張騫對自家兒子的表現是頗爲滿意的。

是夜,張篤執意在阿母榻旁侍疾,陽信公主既是心疼又是欣慰,好在張騫在側談笑,倒是沒讓她太過感傷。

三日後,陽信公主病癒,張篤揉着屁股,一瘸一拐的前往承乾宮的太子府。

對阿母用苦肉計,使得阿母傷懷染疾,確屬忤逆不孝,現今阿母病癒,講規矩的阿父自是要對他用頓家法,當然……阿母卻是不知此事的。

好在,有阿父幫着從旁勸說開解,阿母終已允他赴滇,這頓家法倒是沒白吃。

只不過,此事尚不算完。

沒多久,太子車駕駛出承乾宮,匆匆出了長安城,趕往渭北甘泉宮。

張篤乃是太上皇和太后的嫡親外孫,要遠赴滇地,且是肩負重任,必是要隨太子殿下前去稟明緣由。

漢人尚武,君臣若非年老體衰、出門遠行或是典儀所需,多是騎馬而非乘坐車輦,後輩子侄更是如此,所謂鮮衣怒馬少年時,換後世的話,乘車坐輦很娘炮,僞娘小鮮肉在漢代並不吃香,多半是男寵般的存在。

奈何張篤的翹臀現下是皮開肉綻,若其騎馬前往,待得到了甘泉宮,怕是早已血染馬背。

太子劉沐倒是揚鞭打馬,驅策着他那匹雄俊非凡的照夜玉獅子,端是意氣風發。

現如今,諸事已近妥當,姑母已允張篤赴滇,皇祖父和皇祖母必也不會多說甚麼。

丹徒候府那邊更是早早應下,嗣子劉塍迎娶滇國王女,幾近有利無弊,若日後滇人舉國內附,滇王必得敕列候,兩家也算門當戶對;若是滇國不臣,大不了讓劉塍休妻另娶。

男兒有功業在身,還愁找不着好媳婦?

果不其然,太上皇聞知此事,非但沒出言制止,反是老懷大慰的誇讚了孫兒和外孫,太后雖不捨外孫犯險,然得知長女已是應諾,也就沒多說甚麼,反倒提起兩人的婚事,讓他們早點娶妻生子,開枝散葉。

劉沐年歲尚幼,太子妃的人選更悠關家國社稷,太后也不好過多置喙,然對已虛年十七的張篤,非但尚未娶妻,連婚約都沒定,這就令太后很不滿意了,直道長女和女婿沒心沒肺。

漢人早婚,窈窕淑女更是君子好逑,適齡的世家貴女,凡才貌雙全者,府上的門檻早被媒妁踏破。

長公主和大行令的獨子,虛年十七尚未定親,這像話麼?

張篤聽着外祖母唸叨,只覺腦子陣陣發脹,疼得厲害,卻又不敢顯露半點不耐之色,只能唯唯諾諾的垂首受教。

“赴滇前,你且安生待在府裡,多多陪伴陽信,待你離京,我自會召她前來,與她好生說說你的婚事。”

太后唸叨了半晌,直至口乾舌燥,終是暫且放過自家外孫兒。

隨着年歲漸高,太上皇與太后更樂意長居渭北甘泉宮,蓋因在長安城,只得困居長樂宮,每每出宮遊玩皆是興師動衆,反倒在渭北,甘泉山周邊的大片山林地澤皆是圈禁的皇苑,賞景遊玩皆少了諸多拘束。

太上皇偶爾心血來潮,還可帶着妃嬪微服出遊,反正在渭北郡縣,能認出太上皇的臣民幾近於無。

尋常百姓頗難想象,遊玩於市井,閒逛於街巷,對常年幽居深宮的天家人,是多麼奢侈和新奇的體驗,太上皇及其一衆妃嬪皆是樂此不疲。

太子劉沐亦是喜好此道,微服出宮的戲碼實在有趣極了,本打算多留兩日,陪着皇祖父到附近的大城逛逛,奈何突是接到近侍稟報,滇太子已接到滇王回函,意欲求見大行令。

劉沐忙是向皇祖父和皇祖母辭行,二老雖是不捨,然正事要緊,也沒出言強留,又是一番勉勵叮囑,便讓他們啓程返京。

翌日晌午,承乾宮。

滇太子莊臨在宦官的引路下,通過層層盤查,終是入得宮禁森嚴的太子府。

以暗色調爲主的漢宮,氣勢宏大磅礴,便如大漢雄踞天下的傲然姿態。

莫說整個承乾宮,單是太子府所屬的宮室,佔地就比滇國王宮要大得多,佈局與裝飾與其說是精緻,倒不如說是粗獷,瞧得初次入宮的莊臨喘不過氣來。

大漢何其強盛富庶,莊臨深深知曉,更已親眼見聞,單是他落腳的蠻夷邸,就已頗爲精緻奢華,北闕甲第的權貴府邸,重重樓閣廊榭更是美不勝收。

漢宮建物如此粗獷豪放,無疑是刻意爲之,以彰顯大漢天家的剽勇與霸道。

皇權至上的年月,君即天下,天家的氣魄就是社稷的精氣神。

現今的大漢,便如那大漢太子,強硬、果決、霸道、甚至隱隱蘊着兇狠暴戾。

莊臨暗自嘆息,此番出使漢都,真正讓他認清了滇國與大漢的差距,也不禁感佩自家父王的見識與魄力,敢於力排衆議,屢屢懇求向大漢舉國內附。

已故的祖父昔年實在太固執了,滇國的部分老臣亦如此,也無怪父王即位後,不惜血洗臣屬,便連莊氏王族的叔伯兄弟都殺了不少。

認不清大勢,必將被大勢埋葬。

父王尚爲太子時,也曾出使漢都,只不知,是否也如此時的他這般心悸?

莊臨本欲求見大行令,昨夜卻被告知,大漢太子召他今日入宮,這無疑是賞他臉面,卻也讓他更爲忐忑。

說實話,撇去對滇國的利弊考量,他反倒更願意得大行令接見,畢竟大行令張騫的溫潤謙和乃是人盡皆知的,太子劉沐卻以強悍剛硬聞名,曾親眼見識過的莊臨更覺着大漢太子堪稱暴戾。

那日吃火鍋,在莊臨面前囂張跋扈的兩位侯府公子,遇着大漢太子,簡直如坐鍼氈,夾菜時手抖得如篩糠般,可見心中是何等的畏懼。

席間,大漢太子的任何言語,都帶着不容置疑的語調,尤是對莊臨,論及滇國之事,全無半點商量的意思,不容閃避更不容拒絕。

莊臨無比確信,那日他的應對但凡不如大漢太子的意,不死也殘!

劉氏天家的兇狠是出了名的,漢帝劉啓何等仁德賢明,昔年尚爲太子,卻用棋盤活活砸死吳太子,現今的大漢太子,殺個番邦儲君,想來頂多也就遭頓訓斥,至於大漢臣民,誰會爲外族的性命聲討自家太子?

在現今大漢,凡同情外族者,管你甚麼仁心善念,皆要遭庶民口誅,士子筆伐。

正因深刻體認到這些,莊臨半月前得大漢太子命宦官傳話,暗示要讓丹徒候嗣子赴滇,迎娶自家幺妹後,雖是頗感屈辱,卻仍是不敢拖延,即可遣快馬給父王去函,在密函中更是力勸父王應諾此事。

前日,父王回函送到,非但已然應諾,更附有國書,在內裡以臣下自稱,懇求皇帝陛下降旨賜婚。

莊臨更是感佩自家父王的果決,既是決意臣附,就不再矯情的故作姿態,以最爲恭順謙卑的舉動,展現臣附的決心。

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
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