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

過得九九重陽,常山王劉舜終是得償所願,抱得美人歸,將良家女裴澹納爲少妃。

裴澹是那大丫及笄後取的閨名,乃恬靜淡雅之意,倒是人如其名的。

王嬸自也姓裴,閨名倒是尋常得緊,喚作裴娟,嫁了王老實後也就被稱爲“王老實屋裡的”,生了娃娃就成了“狗蛋他女良”,年歲再大些就成了“王嬸”,倒是鮮少有人再指名道姓叫她的閨名。

在漢代,指名道姓的叫法也確是不太禮貌,便連長輩喚晚輩也鮮少這樣稱呼的,除非似暴脾氣的皇后阿嬌,被自家兒子惹惱了,往往就會吼幾句“劉沐”。

裴澹芳齡十八,比劉舜大了年餘,然照着虛歲算,也就將將長一歲,女方比男方年長些在漢代倒屬尋常,當今皇后就比皇帝大着兩歲。

裴家世代務農,近年才遷來長安務工過活,雖已生活富足,但確是小門小戶無疑。裴澹的胞弟裴虎倒還有點出息,小小年紀應募入了宣曲騎營,在征討南越時立了點小功,做了個什長。

然在劉氏天家面前,整個大漢也沒多少世家可稱得上高門大戶的,且裴澹是納爲少妃,故太皇太后等長輩也不怎的在意對方門第。

正妃之位倒是留着,就待劉舜再年長些,看他自個如何打算了。

說實話,若他日後執意要扶裴澹爲正妃,宗親長輩也不會太過阻攔的,畢竟劉舜又不是儲君,更不是皇帝,非但無需政治聯姻,反是因身爲親王頗爲忌諱與勢力太大的權貴世家結親。

其實太皇太后和太后過往也出身卑微,都是努力拼搏才熬出頭,劉舜的母妃王皃姁更非在意門第之人,她現下就想抱孫子,裴澹若真能早早生個大胖小子,扶正妃就扶正妃,沒甚麼大不了的。

天家諸人看得開,裴家人和王家人卻皆是發懵,雖說家裡出了個親王少妃算不得真正意義的皇親國戚,可畢竟是和皇室沾親帶故了的啊。

少妃爲諸侯王側室,婚儀自是不同與迎娶正妃,沒辦甚麼正婚大典,但媒妁還是得有的,下聘甚麼的禮數也不缺。

樑王嗣子妃楋跋子兩頭都有情面,倒是挺給面子,雖沒真的紆尊降貴登門說媒,卻也掛了保媒的名頭。

劉舜覺得太過委屈裴澹,雖拘於禮數不能行那親迎之禮,但也耗費巨貲添足了聘禮,畢竟親王納少妃時,少府是不會出貲的,宗正府和太常府也不會幫他籌備操辦。

然他有個豪富的母族,太后王娡和他母妃王皃姁是同胞姊妹,田氏外戚自也是他的母族,國舅田勝雖尚遠在嶺南未歸,但對長安之事還是時時關注的,曉得小侄兒要納少妃,自是來函讓田氏盡力幫他打點貼補。

況且劉舜出宮開府後,每歲也從皇室實業獲取了高額紅利,好歹也攢下不少貲財。

給裴家下的聘禮雖不能與他兩位胞兄迎娶正妃時相比,但也絕不比尋常世家子弟迎娶正妻時少,甚至多得多。

念及裴家人無官無爵,入住權貴雲集的北闕甲第不太合宜,劉舜索性就讓田府管家去購置了座北闕閭里東四巷的大宅院,精心整葺後,方纔將房契夾在聘禮裡提前送了過去。

裴澹就是在那新宅出嫁的,婚典對大漢天家乃至世家大族而言皆算簡陋,但對裴家而言就很是盛大了。

田氏商團和聯合制衣的總掌事們皆是來齊了,國舅田勝要給小侄兒做場面,諸位親王妃也要給小叔子些面子,雖說裴澹這少妃還跟她們算不得妯娌,但畢竟現下劉舜還沒正妃,日後的事誰說得準?

與人爲善,總是好的,親王妃們皆是世家嫡女,個個精明得緊,向來多是廣結善緣。

那等趾高氣揚,小鼻子小眼的爲人處事,在底蘊深厚的世家嫡女身上實是鮮少見到的,貴女會有貴女的做派,即便是裝也得裝一輩子。

似皇后阿嬌和南宮公主這等飛揚跋扈的脾性,實也是有層次之分的,就算要動手揍人都會先掂量對方夠不夠分量,值不值得她們降了身份與之計較。

那種動輒打罵下人,對庶民吹鼻子瞪眼的貴女,是上不得檯面的。

用民間頗爲偏狹的眼光來看,這類貴女大多是庶女出身,雖自幼也錦衣玉食,但卻未如嫡女般被長輩作爲未來的世家宗婦用心培養,往往差距是極大的。

故漢人向來重視嫡庶,更甚於重視長幼。

娶婦寧娶寒門嫡女,不娶世家庶女,就是這道理。

若裴澹是庶女出身,那劉舜還真就不易獲得長輩們的準允。

或許這種說法存在着極大的偏見,但放在漢代的現實社會還真是有些道理的,尤是在權貴雲集的長安城,各世家嫡女和庶女的對比就更爲明顯。

後世影劇小說多是有腹黑庶女耍心機,幾乎都能把天然呆的嫡女害得悽慘不堪的橋段,這事在大漢確實存在,然比例卻是極少。

真正的世家嫡女自幼被宗婦帶着打理府內事務,又多有與別家宗婦貴女交際,言傳身教和耳濡目染下,甚麼人沒見過,甚麼事沒遇過,甚麼場面沒見識過?

庶女要地位沒地位,要貲財沒貲財,要人手沒人手,要經驗沒經驗,用甚麼跟嫡女鬥?

長得美麼?

世間美人多的是,且以色侍人者,色衰而愛馳,世家子弟中可沒多少生死相許的長情好郎君。

才藝出衆?

那更扯淡了,沒有名師盡心教導,沒有長輩苦心栽培,深閨女子想自學成才可就難上加難。

況且漢人成婚早,定下婚約更早,即便在後世華夏,鋼琴十級或舞蹈專業級的初中女生能有多少?

或許跳幾支媚舞能勾搭到世家子弟,但若教各家長輩曉得有這檔子事,別說嫁過去做宗婦,側室都難了,撐死收來做個侍妾。

親王妃們皆是極爲出挑的世家嫡女,如何對待裴澹這常山王少妃,她們皆是心裡有數的。

她們不會巴巴上趕子討好,但該給的面子會給得足足的,聯合制衣的總掌事們可不就都到裴家來給她送嫁添妝了麼?

王嬸近年雖因楋跋子的緣故,見過不少貴人,可今日這場面還是讓她有些驚到了。

其實從前些天,劉舜表明其真實身份後,王嬸一直驚到今日都沒回過神來。

天爺啊!

太上皇的幼子,皇帝的幼弟,在她手下做了好些日子的工匠,她還對其呼來喚去的指使着。

最令她心驚膽戰的是,昔日她聽聞那劉舜是被父母逐出家門時,還曾數落他那父母太過狠心,不念骨肉親情。

她如此數落太上皇,會不會遭天譴啊?

若傳揚出去,就算太上皇寬仁大度,不與她這愚婦計較,可若教旁人曉得了,她還不得遭到衆人唾罵麼?

不少百姓家可都供着太上皇的長生牌位,日日祈禱這位仁君聖主萬壽無疆的啊。

若非劉舜屢屢在私下好言勸慰,王嬸可就真要嚇瘋了,這是半點沒誇張。

王富貴倒還應對得體,好歹創下永和商團這偌大產業,近年長了大見識,國舅田勝和竇府嗣子竇浚也見過數次,對上田氏商團和聯合制衣這些總掌事們也沒甚麼可拘謹的。

裴虎雖只是宣曲騎營的小小什長,但在南越沒少斬殺敵人,如今對上尋常百姓自是不會露怯的。

只是他的祖父祖母和父母,乃至姑父王老實可就有些戰戰兢兢了,且不說攀上常山王能否作威作福,他們這些老實巴交的平頭百姓見着這滿院的賓客就已頭皮發麻了。

若非王富貴從永和商團召來足夠的人手,又忙活着操辦喜宴,他們還真不曉得該如何應付過去。

裴澹亦是心下惴惴,她本就是軟糯脾性,被劉舜死纏爛打數載,終是應下委身爲他側室。

她本道自身命苦,想着只要劉舜日後還對她這般好,也就知足了。

豈料劉舜竟貴爲親王,她這側室可不是尋常富戶的滕妾,而是少妃啊。

雖說少妃也是側室,也是妾,可好歹沾了個“妃”字,可不似尋常人家的滕妾,正妻用膳要站着伺候,正妻就寢要站着守夜,更非正妻看着來氣就可隨意打殺的。

天家對子嗣看得很重,漢帝劉啓在位時,薄皇后膝下無子,慄夫人則接連誕下年歲最長的三位皇子,在未央宮內慄夫人就是有恃無恐,硬是敢屢屢頂撞薄皇后。

卻也因慄夫人太過狂妄,最終自個活活作死了。

只要裴澹能誕下一兒半女的,即便日後劉舜寵溺不再,她也有了依仗,倒不會似她先前想的過得那般悽慘。

命好不好現下還未明朗,但着實也算得不命苦吧?

貧賤夫妻百事哀,嫁個寒門子弟也未必真是好事,功成名就後拋妻棄子的可也有不少。

是夜,皇親苑的常山王府內,劉舜終得美人入懷,享那魚水之歡。

雲消雨歇後,裴澹蜷在劉舜懷中,眼含清淚,心中暗歎:只盼夫君是良人,勿負妾身許終生。

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
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