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五秋分。
是夜,漢帝劉啓依循古禮,領太子劉徹及羣臣西出長安城,於城郊百三十八里而壇,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帶錫監,吹壎箎之風,鑿動金石之音,與臣民共同祭月。
秋祭大典持續至天色微明,漢帝劉啓並未擺駕回宮,反是轉往同在西郊的太廟,太子劉徹與諸多劉氏宗親盡皆隨行,包括諸多尚未及冠的皇子與劉氏小輩。
除了太子太傅衛綰和太子少傅直不疑外,其餘朝臣未再跟隨前往,只是默然立於蕭索秋風中,望着遠遠離去的御駕,心中皆是感慨萬分。
待太子殿下今日行過冠禮,陛下應是要着手準備禪位於太子的諸般事宜了。
按禮制,男子二十歲行冠禮,然天子諸侯爲早日執掌國政,多提早行禮。且因漢朝男女婚嫁較早,依禮需男子及冠和女子及笄方可成婚,故若男子未滿二十欲娶正妻,則必先提前行冠禮。
譬如樑王嗣子劉買,迎娶原配陳氏時才十六歲,也提早行了冠禮。而虎賁左監李當戶雖已有子李陵,但因未及冠,只能將李陵的生母擡爲侍妾,並非明媒正娶,李陵的身份只是庶長子而已。
故而男子的冠禮是極爲重要的,是爲成人之禮。
人之所以爲人者,在於知悉禮義。
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後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後禮義立,故冠而後服備。
行冠服備後,方算成人,方能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
若說太子劉徹這冠禮有甚麼不合禮制之處,唯有及冠的日期不甚符合慣例,未免過於倉促了。
依禮制,男子行冠禮多選在二月間,即春祭日神之後,寓意旭日東昇,而非秋祭時節。
舉行冠禮前的十日內,受冠者先需先卜筮吉日,十日內若無吉日,則筮選下一旬的吉日,然後纔將吉日告知親友。及冠禮前三日,又要用筮法選擇主持冠禮的大賓,並選一位贊冠者協助冠禮儀式。
然而劉啓和劉徹父子倆皆非迂腐守舊之人,何況先帝劉恆連最爲重要的居喪制度都力圖從簡,不願讓臣民和子孫爲其守重孝,可見劉氏的皇帝對太過繁複的古禮皆是頗爲不喜的。
再遙想高祖劉邦就儒生的高冠當做夜壺的先例,老劉家對禮制的不以爲然還真是一脈相承。
到得太廟,漢帝劉啓領衆多宗親在帝廟祭祀過諸位先帝,便開始着手太子劉徹的冠禮。
太子少傅直不疑擔任擯者,掌司禮儀擯相,引觀禮的劉氏宗親至太廟東殿宮門外,太子劉徹則由司者引往側殿沐浴更衣。
老宗正劉通心裡着實有些不舒坦,依照慣例,冠禮由主人及大賓主持,主人爲受冠者之父,大賓爲德高望重的宗族長輩,主人掌儀程,大賓則負責爲受冠者加冠。
按說劉通才是最適合出任大賓之人,偏生漢帝劉啓執意要親手爲太子加冠,主人還兼大賓,這特麼不是搶老爺子的生意麼?
贊者的位置又被太子太傅衛綰搶先佔了,這平日與世無爭之人,爲了得爲太子贊者,不惜死皮賴臉的擺出太子啓蒙恩師的身份,險些跟老宗正劉通翻臉。
好在除卻受冠者之父外,還可多增一位“主人”,輔掌儀程,負責答拜觀禮賓客,老宗正纔沒掄起柺杖敲破這些無恥之人的腦袋。
東殿阼階之上,冕冠袞袍的漢帝劉啓長身而立,膝下皇子依年歲長幼從上之下立於側階,饒是年僅八歲的十四皇子劉舜都不敢似平日跳脫,乖乖垂首躬身,南向而立。
宮門處,老宗正劉通揖賓,答拜前來觀禮的劉氏宗親,再由儐者直不疑引其入宮門,行至阼階之下站定。
待得賓客盡皆入得宮門,儐者直不疑高聲通報,漢帝劉啓身後的贊者衛綰則上前高宣,入殿行禮。
漢帝劉啓面西作揖,拜觀禮賓客,阼階之下的賓客忙是躬身答拜。
劉啓復又向贊者衛綰行揖禮,衛綰亦報揖回拜,劉啓隨即轉身入殿,衛綰亦跟隨其入得殿門。
阼階的老宗正爲揖客的主人,便是作揖引賓客升階,主賓揖讓到階下,又揖讓一次,登階。主人劉通由阼階,先登階,在阼階上偏東的地方站立,面向西。
贊者衛綰入得殿內,以銅盆中的朝露盥洗、拭手,立於殿內,面向西。
擯者直不疑則在東序布筵席,稍偏北,面向西,並將沐浴完畢,身着童子衣裳的太子劉徹引出側殿,前來受冠。
劉徹入殿時,主賓早已盡數就位站定,漢帝劉啓長身立於殿內御階之上,向劉徹行揖禮,劉徹忙是答拜,心道漢朝往前的君王果不似後世朝代般唯我獨尊,常常依循禮儀向朝臣乃至後輩作揖行禮。
劉徹緩步上前,跪在御階下的席墊上,向劉啓俯身行拜。
衛綰此時已取櫛掠,置於席左,並手捧木盤,奉以緇布綸巾和進賢冠,以爲一加。
漢帝劉啓下御階,接過緇布綸巾,執之於手,面色莊重的行至劉徹跟前。
“吉月令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維祺,以介畢福。”
劉啓朗聲祝頌,爲劉徹以綸巾綰髮,復又取過進賢冠爲他帶上。
一加禮成,劉啓重新邁步升階,在御階上向劉徹作揖行禮。
劉徹答拜,起身隨儐者直不疑重返側殿,脫去童子衣裳,換上深衣,加大帶,納履,正容,復又回返東殿,跪於御階之下。
衛綰再以木盤奉上以玄色絲帛製成的爵弁,以爲二加。
漢帝劉啓再下御階,爲劉徹取下進賢冠,交由衛綰,將爵弁執在手中。
“吉月令辰,乃申爾服,謹爾威儀,淑順爾德,眉壽永年,享受胡福。”
祝頌後爲劉徹加上爵弁,二加禮成,便再度登階,揖劉徹。
劉徹答拜,再往側殿,脫去深衣,換上皁衫革帶,系鞋,復入東殿,跪與御階之下。
衛綰又以木盤奉上武弁,武弁乃是用很細的紗製作的籠冠,冠兩側系纓,籠冠裡面是平巾幘,爲武將所戴。大漢鐵血尚武,劉徹身爲儲君,又即將登基即位,故以武弁爲三加。
“秣兵歷馬,興師罰罪,驅除胡虜,威加海內,強軍奮武,永鎮漢疆。”
劉啓下御階,爲劉徹取下爵弁,交由衛綰,再取過武弁,爲劉徹加之。
三加禮畢,劉徹未及起身,衛綰又是奉上通天冠,此冠是級位僅僅次於冕冠的冠帽,其形如山,正面直豎,以鐵爲冠樑,乃是皇帝常服之冠。
非但劉徹有些愣怔,便連觀禮的賓客都不禁輕呼出身。
皇帝要給太子殿下行天子的四加冠禮,還是皇帝才能戴的通天冠!
“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
漢帝劉啓毫不在意旁人的心思,爲劉徹取下武弁,交由衛綰,再取過通天冠,爲劉徹加之。
四加禮畢,衛綰撤去席墊旁的櫛掠,躬身退到劉啓身後。
劉徹則答拜過皇帝老爹,則再回側殿,換上太子的朝服革帶,納靴執笏,方纔重回東殿。
擯者直不疑已命宮人於東殿西側設下醮席,面向南。
贊者衛綰酌酒進奉漢帝劉啓,劉啓取過酒盞,下得御階,行至劉徹席前,向北唸誦祝祝辭曰:“旨酒既清,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
劉徹避席行拜,直身接過酒盞,跪祭酒,起身行至席末,再跪,將酒水飲盡,便將盞遞給贊者衛綰,面向南,再拜。
直身後,劉徹拜贊者衛綰,衛綰答拜。
隨後,漢帝劉啓爲劉徹冠字。
“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字曰‘通’,冀你日後心念通達……政通人和。”
劉徹自是會意,忙是道:“兒臣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使我大漢社稷永昌!”
“大善!”
漢帝劉啓撫掌大笑,滿臉吾家麟兒已長成的欣慰。
劉氏宗親們紛紛上前,向劉徹躬身道賀,態度分外謙恭,他們皆是清楚,陛下即將禪位,眼前這位剛行過冠禮的儲君不日便要君臨大漢。
行過祭酒醮禮,漢帝劉啓及老宗正劉通領劉徹入太廟內的劉氏宗祠,祭奠除諸位先帝之外的劉氏先祖。
宗祠比帝廟的祖宗牌位多得多,劉徹壓根就認不出幾個劉氏祖先,高祖劉邦出身市井,這些先祖牌位上的名字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劉徹是不信劉家祖輩出過甚麼公甚麼候的。
漢帝劉啓立於香桌之前,告辭曰:“後輩劉啓,有子劉徹,今日冠畢,敢見諸位先祖。”
語罷,劉啓領劉通和劉徹俯身叩拜先祖,方纔出得祠堂。
是夜,漢帝劉啓於未央正殿設下盛宴,以酒饌禮賓及贊者儐者,並賜下諸多錢帛作爲酬謝。
劉啓歷來崇尚節儉,但此番賞賜卻毫不吝嗇,大筆的撒錢,尤是老宗正劉通,贊者衛綰和儐者直不疑,皆重賞千金,可見其心情是何等暢快。
翌日早朝,朝臣們正欲打探太子殿下加冕的盛況,卻突是被掌印太監孫全宣讀的一道聖旨徹底驚到了。
太壽宮已然落成,皇帝下旨,着少府和長秋屬官協輔未央宮內的嬪妃及諸多內宰,於本月擇取吉日,遷宮!
十月前,必須處置妥當!
“十月初一,祭祖節,皇帝要禪位!”
朝臣們知道這日遲早會來,卻沒料到回來的如此之快,自是百般滋味涌上心頭,難以言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