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實事求是

王延興罕見地不是將墨潑出去,而居然當真提筆寫起字來,這讓所有的同學充滿了好奇。

待他寫完收筆,卻見紙上分明是四個大字:實事求是!他終究還是念了幾句書,練字這入門的基本功,在王潮的脅迫之下,也還是練過,幾個字也還算方正。

“章大郎!不跟你廢話!送你四個字:實事求是!不要每天動不動就聖人云,聖人云。聖人說過的話多了去了,偏偏是你聽到的這幾句是真理?聖人說要去吃飯,說要去茅廁的話,你爲何又不說了?”王延興把紙拍到章仔鈞身上,重重地說道。

話說完了,接下來的反應卻有些奇怪,意料之中的跳腳大罵沒出現不說,周圍的同學竟然都靜了下來,難道是自己的話這麼有震撼力?不覺得啊……再一看,那章仔鈞竟然還在笑:一瞬間,反應過來了:夫子來了!只怕剛剛的話也讓夫子聽了去了。

這可是辱及聖人的話,私下裡罵架,說了就說了,又沒有錄音機,誰也不能怎麼着。可若是被夫子當場聽到,然後再跟王潮一說……

這不是分分秒秒的作死的節奏嗎?這是要死定了嗎?

他輕輕地寫着大字的紙拿下,準備團成球,先毀滅罪證再說,卻分明地聽到後面徐寅威嚴的聲音:“拿來!”

不能裝死,只得硬着頭皮轉過去。徐寅名氣雖大,年齡其實並不大,現在也才而立之年,身材也有些瘦削;然而,年紀不大,威嚴卻不小,在他嚴厲的目光之下,王延興不能當面頂撞,只能低眉順目地行弟子禮:“延興拜見夫子……”

其他同學也趕緊跟着一起行禮,拜見夫子的聲音響了滿了校舍。

“都免禮吧!”徐寅答道。

王延興自然是乘機收禮,低着頭往自己的座位上退去,心中想着:興許能一打岔,徐寅就放自己一馬了。不過,僥性心裡終究是靠不住的。徐寅依舊極其不客氣地說道:

“王延興!將你手中的紙拿過來!”

聽着這不客氣的話,王延興知道是沒有幸理,乖乖地把紙展開,雙手奉給徐寅。

“實事求是……章仔鈞,你可知此語出自何處?”徐寅唸了念這四個字,既然是吵架,那雙方的責任都有,他倒也不偏袒,他要訓人,也不直接開罵,先考究學問,考過了,好說,沒考過,兩罪並罰。他先問的另一當事人章仔鈞。

“啓稟夫子,學生……不知……”章仔鈞只模糊地記得似乎在哪本書上看到過,卻記不得很清楚。他不敢胡說,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不知道。

“出自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徐寅竟然像隨手拈來一般,張口就背了出來。在唐代科舉考試的教科書中,是沒有漢書的。也就是說,漢書屬於課外讀物,讀過的是好孩子,沒讀過,也不算太大的事。可像徐寅這樣,能隨口背誦某一章某一段的,卻是不多見。

徐寅少年成名,絕非偶然啊!

章仔鈞連忙再拜,“學生受教!”說完之後,臉上神色反倒輕鬆不少。既然捱過訓了,就算這事過了。這是徐寅的一向的原則。

果不其然,徐寅眼神從章仔鈞上移開,狠狠地盯着王延興:“實事求是,何解?”

這問題真是問得恰到好處嘛!對這個年代來說,問典故的出處顯然是個低難度的題,算是個填空題,而問典故的釋義卻不那麼簡單,是問答題。不同難度的題,剛好對應吵架兩人的所犯的過錯程度,章仔鈞只是不團結同學,只是小事,而王延興,卻是辱及聖人,自然是不能輕易放過。

可難易往往都是相對的,其實對王延興來說,要回答出處纔是難題,而釋義,卻是簡單。因爲,公務員考試中的策論,正是類似。至於如何解釋實事求是,哪個考過公務員考試的說不上來?這……王延興還真會!只是需要費些思量的是如何在組織語言。他不緊不慢地說道:“實事求是者!基於事實,尋求真要;從實際、從事實出發,探求真是,本質。比如……”

聽到他的這個解釋,徐寅還頗有些意外,這王延興是衆所周知的沒文化,竟然也讀了漢書?徐寅不相信!徐寅覺得他之所以能寫出這四個字,只怕是在哪裡道聽途說,覺得新鮮罷了。而且,就算他當真看過,也不可能逐字逐句地斟酌。現下,聽王延興真的把實事求是的本意說了出來,驚訝之餘,眼神也不再那麼凌厲,“比如什麼?”

王延興腦子拼命轉,給實事求是一個解釋並不難,但是,如果要有一個符合當下情形的合理的說辭,能夠讓徐寅注意力轉移開,不要追究辱及聖人的罪名。就不簡單了!

想來想去,覺得說一點驚世駭俗的說話纔有足夠的力量,謀定才說道:“比如,時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要解決這個困局,就需要實事求是,先找到亂局的根源!”

軍閥這個詞也是現代意思與古代意思相差極大的詞。可用在當下的這個語境中,徐寅還是很直接地理會到了這個詞的意思:手握兵權,不聽中央調配的各藩鎮。不說其他,只是這個詞,語義就有新意,而且很到位!他點了點頭,示意王延興繼續往下說:“哦?軍閥?混戰?那你以爲根源何在?”

“根源在於民亂不穩,人心不定,軍閥有機可趁!而民亂之緣由又有兩點,其一爲民生不足養。而民生不足養者,緣由又有三者:土地兼併致使民無地可種是一,地產微薄,產出有限是其二,而又人口孳生,人均益少是其三;再有水旱之災,民不足養矣!”

王延興說完,再去看徐寅的臉色。卻見徐寅竟然滿是贊成之色,再看,又有落寞之色。細想之下,也是情理之中,徐氏在泉州雖然也是大族,徐寅卻出生旁支,家庭中清貧,王延興所說的這這幾點緣由,他自是一點不落,都有所體會。只是,不曾想王延興小小年紀,竟然也能認識到這點。徐寅再次點了點頭,道:“那其二呢?”

“其二,民雖有所供,而國所得甚少。倘若畝產一石糧,民可留下自養者不過一兩鬥,可朝廷能得的,亦不過一兩鬥……劣紳、胥吏、商賈盤剝太狠!”

王延興語出平緩,可在徐寅心中,卻像被紮了一下一樣地痛,幼年所見父母所經歷的痛,如今還歷歷在目。有詩寫道: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寫的就是這事啊!而徐寅刻苦求學,所爲之事,正是: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然而,還不待他考取進士,黃巢之亂就爆發了。黃巢的軍隊經過福建時,附者雲集!那都是被逼無奈啊!如果能有一口吃食,如何會去造反?如果沒有這次動亂,唐王朝中興還是有一點點希望的,可在此之後,明眼人都知道,李唐國祚不長矣……念及這一點,又不禁爲自己的前途擔憂起來。

沉思片刻,才問道:“又該如何?”

說到這裡,王延興卻是聳了聳肩:“學生亦是九思不得其解,請夫子教我!”

開玩笑!該如何的話還能往下說?前後兩點,其實就是社會的兩個要素: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提高生產力,可以理解爲把餅做大,餅子做大了,每個人分的就能多,社會就表現出興興向榮的繁榮穩定;而改變生產關係,則是這個餅子如何分,大家都有得分,社會就顯得公平,幾家獨攬,那大抵就是黑暗、腐敗了。這是,這些東西與這個世界的理念差異之大,超過了地月間的距離,還是不要說出來了!

“某亦在求索……”徐寅有些失望地搖了搖頭。不過轉念又想,自己尚且沒有想清楚的事情,卻要一個尚不及弱冠的小子明白,還是強人所難了。也不再追問。說罷,將那張紙折了收起,卻沒有開始講課,而是說自己今日有事,直接放了學。

第六十八章 仇讎相見第九章 俯首(第三更)第二百零六章 炮聲轟隆第九章 俯首(第三更)第三十六章 愛嬌去職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淵鴻溝第五十四章 垂死反撲第五十五章 重用孟三第八十一章 一語成箴第十章 揚帆(第四更))第九十二章 鏖戰蘇州 (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合兵第九十九章 漫天要價楔子第九十七章 婚變當場第二十章 何人斷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淵鴻溝第八十七章 謹慎進軍第五章 人生如戲(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一章 分化之策第三十四章 利益捆綁(第三更)第三十七章 議定錢程第二百二十二章 技術進步第二百二十九章 揚波遠航第七十六章 語出害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腥虐殺第七十五章 圍追堵截第五十五章 密議第一十三章 怒寫保書第二十章 海闊天空(第三更)第五十八章 南詔國運第一百八十一章 豎立權威第一百九十七章 兵指梁州第一十二章 他鄉故知第六十二章 月夜活祭第八十章 問道小兒(第五更)第三十二章 奇恥大辱第七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四十二章 道士呂奇第五十一章 越州兩害(第二更)第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南第五十四章 垂死反撲第八十一章 狼窩虎穴第七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三十一章 哪朝太祖第六十二章 團結力量(第五更)第一百八十二章 立軍令狀第一百一十六章 禍根深種第二十五章 杜二吃糖第二十一章 代管之道第七十七章 入學考試第四十三章 花樣作死第一百六十二章 白馬濁流第六十四章 豐收季節第二章 被哄上船第四十四章 提議表決第八十一章 借你一物第六十五章 一年之計第四十二章 火器匠人第二十八章 無限火器(第二更)第一百九十章 胸有成竹第八十六章 保全之策第二十章 求援(第四更)第五十三章 白馬三郎第一百五十二章 蕭牆之禍第五十章 朝令夕改第一章 一線天機(第三更)第二十章 勿忘初心(第三更)第九十二章 借兵之策第一百一十四章 何人爲使第三十一章 流星天降第二百二十六章 行程變更第五十八章 密謀揚州第四十三章 花樣作死第六十四章 豐收季節第五十五章 佛門之災第二十四章 好戲一場第五十七章 血染海灘(第五更)第五章 問道第八十四章 嚴肅紀律第一十五章 火線練兵第十九章 明天(第二更)第三十四章 利益捆綁(第三更)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九十一章 窮途末路(第三更)第一十八章 天魔亂舞(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三章 當庭僞詔第三章 內丹道第一十七章 章家有難第一百五十七章 水上火海第六章 深夜傳信第四十九章 計將安出第三十三章 年底結算第二百零二章 交待任務第七十九章 衙內選親(第四更)第四十五章 開元古寺第一百六十二章 白馬濁流第五十七章 段氏密信第二章 被哄上船
第六十八章 仇讎相見第九章 俯首(第三更)第二百零六章 炮聲轟隆第九章 俯首(第三更)第三十六章 愛嬌去職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淵鴻溝第五十四章 垂死反撲第五十五章 重用孟三第八十一章 一語成箴第十章 揚帆(第四更))第九十二章 鏖戰蘇州 (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合兵第九十九章 漫天要價楔子第九十七章 婚變當場第二十章 何人斷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淵鴻溝第八十七章 謹慎進軍第五章 人生如戲(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一章 分化之策第三十四章 利益捆綁(第三更)第三十七章 議定錢程第二百二十二章 技術進步第二百二十九章 揚波遠航第七十六章 語出害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腥虐殺第七十五章 圍追堵截第五十五章 密議第一十三章 怒寫保書第二十章 海闊天空(第三更)第五十八章 南詔國運第一百八十一章 豎立權威第一百九十七章 兵指梁州第一十二章 他鄉故知第六十二章 月夜活祭第八十章 問道小兒(第五更)第三十二章 奇恥大辱第七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四十二章 道士呂奇第五十一章 越州兩害(第二更)第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南第五十四章 垂死反撲第八十一章 狼窩虎穴第七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三十一章 哪朝太祖第六十二章 團結力量(第五更)第一百八十二章 立軍令狀第一百一十六章 禍根深種第二十五章 杜二吃糖第二十一章 代管之道第七十七章 入學考試第四十三章 花樣作死第一百六十二章 白馬濁流第六十四章 豐收季節第二章 被哄上船第四十四章 提議表決第八十一章 借你一物第六十五章 一年之計第四十二章 火器匠人第二十八章 無限火器(第二更)第一百九十章 胸有成竹第八十六章 保全之策第二十章 求援(第四更)第五十三章 白馬三郎第一百五十二章 蕭牆之禍第五十章 朝令夕改第一章 一線天機(第三更)第二十章 勿忘初心(第三更)第九十二章 借兵之策第一百一十四章 何人爲使第三十一章 流星天降第二百二十六章 行程變更第五十八章 密謀揚州第四十三章 花樣作死第六十四章 豐收季節第五十五章 佛門之災第二十四章 好戲一場第五十七章 血染海灘(第五更)第五章 問道第八十四章 嚴肅紀律第一十五章 火線練兵第十九章 明天(第二更)第三十四章 利益捆綁(第三更)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九十一章 窮途末路(第三更)第一十八章 天魔亂舞(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三章 當庭僞詔第三章 內丹道第一十七章 章家有難第一百五十七章 水上火海第六章 深夜傳信第四十九章 計將安出第三十三章 年底結算第二百零二章 交待任務第七十九章 衙內選親(第四更)第四十五章 開元古寺第一百六十二章 白馬濁流第五十七章 段氏密信第二章 被哄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