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後路恐失

聽到李順忠不太確定的話語,劉隱心中的憂慮卻更重了。

只是,事情到了這一步,饒是他智計多端,也一時沒了頭緒。

這時,又聽到前帳開始嚷嚷地吵了起來,無非還是那些端州兵鬧着要回端州。

聽到其中諸多埋怨之語,劉隱心裡一聲冷哼,對李順忠道:“此人還不知道要昏迷多久,要不,先出去見大王吧!”

“善!”李順忠連忙附和一聲,與劉隱一起從後帳出來,到了前帳之中。

衆人,見劉隱出來,又停了鼓譟。

劉隱先對李知柔行禮,站回自己的位置。

李知柔才問:“那人可有可能醒來?”

劉隱搖了搖頭道:“屬下不清楚,不過,就算能醒來,也不是這一兩日的事。”

“嗯!”李知柔沉沉地點了點頭,這個判斷,軍醫已經有過判斷,他不過是隨口重複一句罷了,他真正要問的,還是在後面,“衆將擔心端州城池安危,有想揮師回援的打算。”

“大王!”劉隱躬身拱手道,“若是一張布片、四個字,外加一個不能開口的傷者,就能讓數萬大軍無功而返,想來,盧琚一定會很開心!”

李知柔贊同地點了點頭,現在所有的情況都還不清楚,就吵着回端州,如何能行?

若是這是盧琚的詭計,在端州城外佈下疑兵,對端州進行騷擾,而劉巖沒及時識破呢?

可李知柔還沒出聲,那幾個吵着要回端州的端州將校,開始嚷嚷起來:“某等的妻兒老小都在端州,某等心急如焚啊!還請大王揮師回去救援端州!”

劉隱立即出聲駁斥道:“廣州在前,端州在後;廣州爲門,端州是裡!某等只需將廣州打下來了,那王延興就算兵臨端州城下,也只有退兵一途!集中精力攻佔廣州纔是現在需要考慮的頭等大事!”

那端州將軍立即出言反駁道:“若是這廣州城能打下來,那回不回端州也無所謂了!”

“可現在人家都將城牆讓出來了,還打不下來……某看啊!還是乘早回家酸了!”

劉隱衣袖一甩:“某已經想出計策來了!”

那將軍卻不買賬道:“你每想出一條計策來,便損失幾千人馬!再多想幾條計策,某等便都要變成土裡枯骨了!”

這話,當真是傷人傷心,打人打臉,一點顏面都不給劉隱留啊!

劉隱臉上一陣白:“火器用法,誰都是第一次,莫非你指揮時,戰果好一些?”

聽到劉隱這般反脣相譏,那端州將軍也是無言以對:他冷冷地一哼,跳過這個話題,繼續說道:“哼……你的家小遠在封州,自然不用操心,某等妻兒老小,可都在端州城內!”

“就算要回師端州,也必須知曉了端州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再說!”劉隱自然是繼續堅持自己的看法。

“好了!”李知柔終於發言了,“某已經派出斥候,前往牛鼻鎮和青岐鎮!端州那邊到底發生了事,不用太久,就回知曉!”

李知柔先開腔,將爭執的雙方都壓住,然後纔有說道:“此刻,大軍新敗,諸將各回本部,整頓人馬!”

聽到這話,大家齊聲一諾,畢竟,無論是繼續攻城還是回師端州,都整飭人馬,都是必須的。

見衆人沒有異議,李知柔才又繼續道:“先將人馬整飭整齊後,去往牛鼻鎮的斥候,就該回返了……到時候,再來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既然李知柔已經有了定論,衆將不再多說,齊齊領命,出了中軍帳,各回本營。

劉謙父子自然也是回了封州兵的大營:

在廣州城下,封州兵一共有兩處大營,一處是前進營地,就在廣州城牆腳下,依託此前挖掘的壕溝營壘而成。

駐紮有軍士八千,是攻城的出發地。劉隱將自己的帳設在此營中。

另外一處,離城池稍遠,在中軍大營之側,是劉隱後面逐次調過來的封州兵主力,有四萬多人。

封州兵主帥劉謙的大帳,便在這處大營裡。

劉氏父子一路沉默着,來到大帳之中,將帳門關上,屏退左右,劉謙才終於開始說話:“你覺得,端州此刻情況或許如何了?”

“孩兒也不清楚,不過,孩兒覺得,端州很有可能,已在王延興之手了!”劉隱這時,纔將自己最擔心的事說了出來。

“若是王延興大軍攻端州,爲何鬱江畔的烽火沒有反應?”劉謙懷疑道。

“大人不記得,前些日子,廣州兵夜襲某軍大營之事?”劉隱唉了一聲道,“揚波軍連軍帳大營都能偷襲得手,何況幾個烽火臺?”

這倒也是……劉謙點了點頭,一個烽火臺才十幾個兵,偷襲難度,低了不止一星半點。

“那青岐鎮呢?”劉謙又問道,“青岐鎮有兵馬五千多,就算被偷襲得手,也要有潰兵逃散過來吧!”

劉隱苦笑道:“若是譚宏廣降了呢?”

“譚宏廣?”劉謙這才也想到那種最壞的可能!那就是着劉隱所說的這個譚宏廣!

譚宏廣是譚宏玘的弟弟。只是兩兄弟歷來不和。在許多事情上,經常起衝突。

所以,當劉隱設計殺了譚宏玘時,譚宏廣非但沒有露出一絲悲傷,還送上紅綢錢帛,感謝他。

也是因爲譚宏廣的配合,劉隱在接收端州時,非常順利。

投桃報李,隨後李知柔到達端州後,劉隱便向李知柔舉薦了譚宏廣。

李知柔非常欣慰地讚賞了一番後,當即任命,譚宏廣爲端州行軍司馬,是名義上端州兵的頭。

只是,無論是李知柔還是劉隱,其實始終沒有當真信任過他。

當李知柔要領端州兵出征廣州時,讓劉巖守端州,而不是更熟悉端州的端州行軍司馬負責此事,就是最明顯不過的表現!

可大軍進發後,又以譚宏廣與盧琚有舊爲由,不讓他領端州大兵來廣州,而只是領了三千多人,在青岐鎮當轉運使。

這自然也是明目張膽地防着他!

可即便如此,譚宏廣竟然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怨言。

一直以來,他負責的轉運工作都進行得極好,沒出一絲差池。

經歷這麼多,哪怕劉隱還是對他不放心,可李知柔和劉謙,卻是放下了對此人的防備。

當劉隱將駐紮在青岐鎮的封州兵大部調走,只剩下了兩千的時候,李知柔和劉謙,一致讓他當了青岐鎮大營的統領。

也將那兩千封州兵的節制之權,交給了他。

若是他投降了王延興……劉謙不禁一個寒顫,廣州城下將近八萬大軍,可都要絕了後路。

劉謙還不死心,又問道:“那爲何,軍糧一直都在源源不斷地運來大營之中?”

“那麼久都忍了,還怕多忍幾天嗎?”劉隱搖頭道,“等牛鼻鎮的消息一到,便可知端倪!”

是啊……牛鼻鎮跟青岐鎮距離那麼近,總會有些消息吧。

想到此處,劉謙心中忐忑地往西方看去,就好像,他的目光,能穿透大帳,直視遠方飛奔而來的斥候一般……

第七十四章 蠻首古滿第一百零五章 兵陷絕地第二十五章 白忙一場第八十三章 鄭府論戰第一十一章 霹靂雷珠第三十五章 公私賬目第一百一十六章 禍根深種第八章 互相推諉第三十三章 趕盡殺絕(第二更)第五十八章 密謀揚州第二十五章 道竹真經(第一更)第八十二章 技術躍進第三十七章 議定錢程第七十三章 癡情貓兒第一百四十七章 十三太保第八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八十五章 留客蘇州(第一更)第十五章 謀定廣州第七十四章 蠻首古滿第四十五章 尋訪土著第五十一章 兵臨五島第二百二十二章 技術進步第九章 崖州問罪(第二更)第十四章 強襲水寨(第四更)第二十六章 國民經濟第一百八十八章 在下山南第二百零五章 北伐前夕第九十章 不世功勳第九章 錦囊妙計第三十四章 二期工程第六十一章 劇情逆轉第五十九章 廣州漩渦第六十一章 心血盡毀第二十二章 試製新錢第九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四十二章 火器匠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相煎何急第十三章 獻醜藏拙第一十九章 斥候問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外通藩鎮第六十八章 租用馬車第一百七十七章 成立大會第六十九章 還施彼身第八十章 大張旗鼓第一百零一章 攻寨嘗試第八十四章 奪城(第四更)第四章 孤守隨園第二十七章 宏觀經濟第七十四章 蠻首古滿第六十九章 杜二投軍第七十九章 自稱屠小第五十八章 弩炮無聲(第一更)第八十一章 一語成箴第八十九章 兩個條件第六十八章 仇讎相見第二百零八章 杭州城防第四十七章 霹靂監丞(第一更)第二章 狗改得了吃shi第一百九十三章 樹炮戰車第八章 論戰第五十一章 入仕第一百一十章 鄭氏孤兒第五十一章 入仕第二十五章 白忙一場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河之隔第八十五章 降唐之議第七十一章 逃脫之策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船風險第五十九章 追擊水匪第六十二章 團結力量(第五更)第四十八章 世交之後第八章 屯門駐兵第八十六章 試射火槍第八十章 問道小兒(第五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祖孫閒聊第十一章 海試(第一更)第一百七十章 俆寅讀書第三十六章 聯合航運(第二章)第五十五章 佛門之災第八十章 大張旗鼓第二百零一章 世紀新光第十二章 清帳查冊第九十四章 血洗驩州第一百四十四章 螳螂捕蟬第二百二十九章 揚波遠航第七十九章 衙內選親(第四更)第一百章 突襲浮橋第九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三十二章 望江樓(第三更)第一十八章 後路恐失第四十一章 再巡翁山第三章 內外隔絕第三章 冷嘲熱諷第一百八十一章 豎立權威第七十七章 南轅北轍第七十章 烽火又起(第四更)第八十七章 謹慎進軍第一百零五章 點蒼盟誓第三章 冷嘲熱諷第四十八章 世交之後
第七十四章 蠻首古滿第一百零五章 兵陷絕地第二十五章 白忙一場第八十三章 鄭府論戰第一十一章 霹靂雷珠第三十五章 公私賬目第一百一十六章 禍根深種第八章 互相推諉第三十三章 趕盡殺絕(第二更)第五十八章 密謀揚州第二十五章 道竹真經(第一更)第八十二章 技術躍進第三十七章 議定錢程第七十三章 癡情貓兒第一百四十七章 十三太保第八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八十五章 留客蘇州(第一更)第十五章 謀定廣州第七十四章 蠻首古滿第四十五章 尋訪土著第五十一章 兵臨五島第二百二十二章 技術進步第九章 崖州問罪(第二更)第十四章 強襲水寨(第四更)第二十六章 國民經濟第一百八十八章 在下山南第二百零五章 北伐前夕第九十章 不世功勳第九章 錦囊妙計第三十四章 二期工程第六十一章 劇情逆轉第五十九章 廣州漩渦第六十一章 心血盡毀第二十二章 試製新錢第九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四十二章 火器匠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相煎何急第十三章 獻醜藏拙第一十九章 斥候問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外通藩鎮第六十八章 租用馬車第一百七十七章 成立大會第六十九章 還施彼身第八十章 大張旗鼓第一百零一章 攻寨嘗試第八十四章 奪城(第四更)第四章 孤守隨園第二十七章 宏觀經濟第七十四章 蠻首古滿第六十九章 杜二投軍第七十九章 自稱屠小第五十八章 弩炮無聲(第一更)第八十一章 一語成箴第八十九章 兩個條件第六十八章 仇讎相見第二百零八章 杭州城防第四十七章 霹靂監丞(第一更)第二章 狗改得了吃shi第一百九十三章 樹炮戰車第八章 論戰第五十一章 入仕第一百一十章 鄭氏孤兒第五十一章 入仕第二十五章 白忙一場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河之隔第八十五章 降唐之議第七十一章 逃脫之策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船風險第五十九章 追擊水匪第六十二章 團結力量(第五更)第四十八章 世交之後第八章 屯門駐兵第八十六章 試射火槍第八十章 問道小兒(第五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祖孫閒聊第十一章 海試(第一更)第一百七十章 俆寅讀書第三十六章 聯合航運(第二章)第五十五章 佛門之災第八十章 大張旗鼓第二百零一章 世紀新光第十二章 清帳查冊第九十四章 血洗驩州第一百四十四章 螳螂捕蟬第二百二十九章 揚波遠航第七十九章 衙內選親(第四更)第一百章 突襲浮橋第九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三十二章 望江樓(第三更)第一十八章 後路恐失第四十一章 再巡翁山第三章 內外隔絕第三章 冷嘲熱諷第一百八十一章 豎立權威第七十七章 南轅北轍第七十章 烽火又起(第四更)第八十七章 謹慎進軍第一百零五章 點蒼盟誓第三章 冷嘲熱諷第四十八章 世交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