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治災與治人

夏季本來就是河汛期,雖然濱河沒怎麼發過水,但它今年就是發了水,誰也不能說不行。

從漣水大關去濱河那邊行商的人不少,消息傳回樂城,姜姬先發愁的就是夏天的話,容易滋生疫情。

龔香已經制定好了防災要領,簡單點來說,就是先把守要道,不許災民往這裡跑,不許災民離開災區,災區如果有重要的人、財、物等,可以允許這些人先逃到外面來,大半都是較大的世家,他們會帶着人、財、糧先逃出來,等於是給災區雪上加霜了。

因爲在這個交通通訊都不發達的時代裡,從樂城調撥人過去救災是完全不現實的,只能靠當地的大世家來穩定局勢,遏止亂民,發糧發物,直到度過這段時期。

但如果家族的底蘊不夠厚,沒有那麼多的錢和糧,沒有那麼多的私兵,那這些家族就是第一批犧牲品,他們會淪爲盜搶的第一個目標。

所以大多數的世家都會選擇逃出來。

裡面的人往外逃,外面的人也不會進去。

剩下的就等災情或疫情平息後——大多數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再派人過去查看。

換句話說,等人都死夠了,死完了,天寒地凍,也不會有疫情流傳了,外界的人也就可以進去了。

如果此地不夠重要,諸侯王或皇帝也可以直接忘了它。對他們來說,只需要確定兩件事就可以了。

第一,會不會有流民從災區跑出來化爲盜匪、搶匪?

第二,會不會有疫情流傳出來?

只要這兩點能保證,這個災就算是救成功了。至於災區死掉的百姓,事後會有盛大的祭祀在等着他們。

龔香說完,就見公主沉吟不語。

“公主。”他的心提了起來,“公主,此事不能疏忽。”他想起在鄭王處理鄭國的疫情時,公主就頗不以爲然,現在異地而處,他開始擔心公主想救災區的百姓了。

“拿虎符來。”她說。

龔香鬆了小半口氣,“公主想調兵過去把守要道?”

姜姬點頭,“對。如果有人逃出來,問清家承,收取過路費後妥善安置。”

龔香記下這一條。

姜姬又道:“從樂城、商城調黃豆過去。”

現在魯國積存最多的就是黃豆了,樂城、鳳城、商城、浦合,甚至安城的糧倉裡大半都是黃豆。

因爲今年百姓們對黃豆的需求減少了,他們家中都屯着黃米呢。大量的黃豆在市場上出現。姜姬命人託着黃豆的價格,可以說市場上出現多少都收了。

之前,她想把這批黃豆放到燕國去。燕國從去年到今年一直在缺糧,不過他們自己分成了好幾邊打得很熱鬧,沒有機會擰成一股繩到外面來找糧,都是自己想辦法填飽自己,一些有辦法的人從外面買糧,沒辦法的就搶,不過不是到魯國來搶,而是在燕國境內搶。

漆離當時一口氣跑遠了是很明智的,現在燕國內部的爭鬥他沒有攪和進去,一方面是因爲他離得遠,另一方面也多虧當時他從魯國帶走的糧食。因爲手中有糧,還真有人跑去投靠他。

漆四和老燕王的死訊到底是揭出來了,但誰是兇手就說不清了。有說是漆離的,也有說是新燕王蘆奴的,還有說是新太后漆氏的。由於備選的“兇手”太多,一時之間漆四和老燕王實在不能昭雪於天下,只能稀裡糊塗的下葬。

現在燕國已經出現了一個驅勢:誰能找出真兇,誰就能定鼎燕國。

換句話說,誰的拳頭夠大,嘴皮子夠利索,先把所有人都給打服了,再把所有人都給罵服了,就可以當燕王了。

現在在位的燕王蘆奴,倒是沒人覺得他能保住這個王位。

他要是有本事,現在燕國也不會這麼亂。

她不想讓漆離這麼快就成爲燕王,燕國亂成這樣正好,她很滿意。所以這批黃豆她是想分批放到燕國去,分別給幾個看起來就要下臺的勢力續續命,讓他們再接再力,多折騰一陣。

但計劃沒有變化快,這批黃豆只能先送到濱河去了。

龔香不解:“公主,運黃豆過去幹什麼?”他覺得用這黃豆去燕國搗亂這個計劃很不錯,放棄可惜。

姜姬:“等百姓們逃到關卡時,讓軍隊發糧。”

龔香愣了一下,“公主,安撫百姓確實重要,但……”比不過燕國那邊啊。這有點可惜了。

姜姬不理會,她就兩個要求:“第一,當地的世家要逃出來,統統收下管制,但他們帶的糧與錢都不能留,壯丁與私兵也不能留。”

等於就是把世家給剝光了。

龔香痛快的答應了下來,濱河那邊的小世家根本不重要,公主想剝皮就剝吧。

“第二,領糧的百姓必須服從軍隊管制,不許私鬥、械鬥、搶奪、殺人,一旦有這種行爲的,當場格殺。”

公主還是想救當地的百姓啊。

龔香猶豫再三,還是點了頭。

這是公主的仁心,他不想把這一面的公主給趕盡殺絕。一個君王,要有威的一面,也要有仁的一面。這樣的君王才值得人跪拜。

不過公主能那麼簡單就放棄在燕國的佈置,這點他遠遠不如。

商人很快發現了大批的黃豆從市場中運走的事,他們開始到百姓家中收取黃豆,百姓們也發現了家中本來有點佔地方的黃豆似乎突然變得值錢了。

於是有的百姓開始另墾新地又種下去了一撥黃豆,有的沒有再開新地,而是在田地中的角角落落上隨意灑上一些,這樣下地時也能照顧到,而黃豆是人畜都能吃的,種了也不浪費。

趙序趕回樂城時就發現早有商人在往濱河趕了,而漣水大關那裡也集結起了軍隊,正乘船沿河而下,往濱河去。

從人驚訝道:“難道已經知道了?”

趙序比從人更震驚,這不是知道了,這是不但知道了,還已經有了佈置。

這太不可思議了!

以前趙家還是八姓之首的時候,像濱河這種小地方的災情報到樂城,大家會先置之不理,直到水災變成疫情後,有流民或盜匪橫行了,蓮花臺的諸君纔會開始商量怎麼處理此事。

而處理這件事又會再吵上一陣子,前後能有半年決定好這件事要怎麼處理已經是最快的了。他記得曾有一地因爲索女過度而形成了一股野盜,野盜爲禍後,此地百姓民不聊生,三年後才命當地著姓大族鎮壓。

在這之前,根本不會有人去管。

他本想回到樂城後,先把這件事告訴段青絲,在大王的殿上再鼓動幾人,然後再在街上散佈一些流言,這樣等濱河的事流傳過來後,就會立刻形成風潮,這樣大王背後的人就不得不出手了。

他沒料到的是在他還沒回來之前,那人已經出手了。

“是我晚了一步。”趙序往外又看了一眼,坐回車裡,嘆道:“送我去行宮吧,我要向大王賠罪。”

趙序來到行宮,不出意料的沒有見到大王。段青絲接待了他,聽他說了兩城的事後,勉勵幾句,就讓他回去休息了。

趙序道:“大王那裡,還請青絲多多美言。”

段青絲道:“兄臺不必擔憂,大王愛重你,必不會放在心上。”

趙序道:“雖非我是過,但……唉,那裡的慘狀實在駭人,還請兄臺向大王進言,某願再赴險地!”

這是說,他願意回去主持震災。

這種事是不會有人跟他搶的。趙序也以爲十拿九穩。

段青絲當面沒有說什麼,只是讓侍人送他回去好好休息,到了晚間卻親自登門,先是送上大王賜下的食物,以示恩寵撫慰,然後就說:“大王不忍讓你再去那裡。大王說你跟劉箐要好,劉箐還在養傷,不能回開元,你就去一趟開元,看看那裡的情形。”

趙序沒料到會是這樣,疑惑之下張口問道:“那大王是遣了何人?”他是八姓,又沒有家族負累,怎麼看他都是最佳人選。除了他之外,又有誰既願意去那種地方,身份上又壓得住呢?

他現在回去,是報着怎麼得罪人都沒關係,怎麼被人罵,被人恨都無所謂的心態的。

他不認爲還有第二個人有他這樣的勇氣。

比如段青絲,如果大王讓他去,他肯定早想辦法推辭了。

段青絲撞上他的眼神,笑着搖頭:“不要看我,我是不會去找這個麻煩的。”他道,“只是大王遣了何人,我也不知道啊。你只需要知道大王是愛護你纔不讓你去就行了。”

大王愛護?

大王愛護他就像愛護一把寶刀,這把刀要在最適合的時機斬向最重要的人。

趙序並非不甘心當刀,他只是不想當只能用一次的刀。

他沒有再向段青絲打聽什麼,這次是他棋差一着。

他不想在樂城久留,他需要讓大王看到他的價值。“我們明日就去開元城。”他對從人道。

從人說:“我們今天才回來,何不休息兩天?”

“哪有時間休息?”趙序撫額閉目。他現在不敢睡覺,一閉上眼睛,趙家人死不瞑目的樣子就在他面前飄浮。他的父親死在哪裡都不知道,他的家人還在鄭國當孤魂野鬼。

從人只好去收拾行李,帶回來的髒衣都來不及清洗,只能全部扔掉,乾淨衣服又不夠,只能離了行宮再去買,說起來外面市場上的成衣鋪子真是好,方便得很。

他一邊收拾一邊數:“衣服、鞋、襪子、被子、枕頭……”這都是要帶的,也全都是明天出去要買的。

正收拾着,劉箐來拜訪了。

他聽說趙序回來了,特意過來的。

看從人在收拾行李,驚訝道:“難道你還要出去?”趙序從裡間出來,請他進裡屋說話。他身着裡衣,頭髮也沒有束起,笑道:“還望賢弟不要見怪。”

劉箐哪會見怪?這說明趙序把他當親信的人了,連聲說沒關係。

趙序彷彿有什麼話難以說出口,劉箐發覺了,以爲趙序是想借錢,誰都知道趙序在被大王賜物之前,身邊只有一個從人,連衣服都只有幾件,車馬全無。

劉箐道:“是我疏忽了。”這就要讓人回去拿盤纏送給趙序。

趙序搖頭,道:“大王命我去開元城。我去之前,賢弟有沒有什麼話要囑咐我的?”劉箐一怔,忙道,“大王讓你去開元城?有沒有說讓你去做什麼?”

趙序搖頭,“大王只叫我過去。”去做什麼,還真沒說。而趙序對開元城也稱得上是一無所知。他以前沒去過開元城,也從沒關心過開元城。只知道開元城有個劉氏。現在劉氏死光了,只剩下逃到樂城的這一支。現在的開元是什麼樣,鬼知道。

他雖然還不知道大王想叫他在開元做什麼,但他卻很想知道劉箐想對開元做什麼。

劉箐想回開元,劉家想回開元。

大王不想讓他們回去,或者說不想再把開元給劉家了。

趙序當然是要助大王一臂之力的,但他也不介意給劉家一些好處。

他說完之後,就等劉箐出價。

劉箐:“……如果兄長到了開元城,還請去替我父子上一柱香。”

他們父子可能這輩子……都不能去祭拜劉氏祖先了。

趙序從善如流的答應下來。

送走劉箐,從人過來說:“這劉箐是怕你要的,他給不起?”趙序搖頭:“不,他怕我是去要劉家性命的,當然不肯把脖子伸過來讓我砍一下了。”

第341章 買命第121章 堅冰第415章 來做生意吧!第411章 阿九與阿第9章 姜元第182章 生死第476章 縱使當面不相識第57章 姐妹同夫第16章 唱戲第512章 情投意合第88章 奪墳第611章 人心異亦第103章 好想佔便宜!第348章 鄭王宮事第34章 求親第728章 殿試第324章 合圍第420章 庸才第734章 慶王雲氏第374章 誰是強盜第503章 新城第630章 摘星宮的日常第75章 回宮第148章 仁弱第149章 困第685章 朕的大刀已經飢渴難耐了!第722章 瘋人第563章 魏王心事第91章 八點半再更一章第247章 奇雲第20章 脫得樊籠第407章 女神收稅第157章 三年後第715章 愛我還是他第373章 陸縝第44章 明日第544章 君子第345章 掙扎第574章 良友第44章 明日第352章 坐谷饑民第369章 修路第374章 誰是強盜第111章 尋機第709章 ^^第582章 糧食第660章 大勢第204章 入甕第587章 送上門來第706章 董城第266章 龔香第752章 盤中一域第277章 改過第748章 “昏君”第148章 仁弱第664章 幾個月換十年第456章 趣事第210章 信仰第25章 龔氏第126章 刺客第485章 須歸第47章 宮女第784章 買命第486章 放假快樂第310章 冬日第590章 真假忠心第723章 只要鋤頭揮得好第147章 戲戰第416章 黃豆第521章 舊人第279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612章 救星第678章 他的君王第39章 虎符第594章 往事不可追第782章 昭儀第743章 使者第418章 憂懼第495章 傳承第635章 有子如此,夫復何求第754章 平洲事故第466章 悔恨第225章 如斯佳人第368章 特權第359章 魏國現身第222章 舊人第287章 美色迷人第593章 換國書第122章 歸人回,離人淚第691章 新友舊人第61章 馮子第573章 傻還是不傻第700章 墳墓第590章 真假忠心第216章 近親情怯第747章 指鹿爲馬第578章 家族小傳第159章 韻事第510章 鳳凰臺隱秘第115章 親事
第341章 買命第121章 堅冰第415章 來做生意吧!第411章 阿九與阿第9章 姜元第182章 生死第476章 縱使當面不相識第57章 姐妹同夫第16章 唱戲第512章 情投意合第88章 奪墳第611章 人心異亦第103章 好想佔便宜!第348章 鄭王宮事第34章 求親第728章 殿試第324章 合圍第420章 庸才第734章 慶王雲氏第374章 誰是強盜第503章 新城第630章 摘星宮的日常第75章 回宮第148章 仁弱第149章 困第685章 朕的大刀已經飢渴難耐了!第722章 瘋人第563章 魏王心事第91章 八點半再更一章第247章 奇雲第20章 脫得樊籠第407章 女神收稅第157章 三年後第715章 愛我還是他第373章 陸縝第44章 明日第544章 君子第345章 掙扎第574章 良友第44章 明日第352章 坐谷饑民第369章 修路第374章 誰是強盜第111章 尋機第709章 ^^第582章 糧食第660章 大勢第204章 入甕第587章 送上門來第706章 董城第266章 龔香第752章 盤中一域第277章 改過第748章 “昏君”第148章 仁弱第664章 幾個月換十年第456章 趣事第210章 信仰第25章 龔氏第126章 刺客第485章 須歸第47章 宮女第784章 買命第486章 放假快樂第310章 冬日第590章 真假忠心第723章 只要鋤頭揮得好第147章 戲戰第416章 黃豆第521章 舊人第279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612章 救星第678章 他的君王第39章 虎符第594章 往事不可追第782章 昭儀第743章 使者第418章 憂懼第495章 傳承第635章 有子如此,夫復何求第754章 平洲事故第466章 悔恨第225章 如斯佳人第368章 特權第359章 魏國現身第222章 舊人第287章 美色迷人第593章 換國書第122章 歸人回,離人淚第691章 新友舊人第61章 馮子第573章 傻還是不傻第700章 墳墓第590章 真假忠心第216章 近親情怯第747章 指鹿爲馬第578章 家族小傳第159章 韻事第510章 鳳凰臺隱秘第115章 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