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儲君

鳳凰臺下有十巷十街十道口,都是曾有一段故事的。

十道口是一個有十個出口的地方,裡面七轉八繞,相當複雜。聽說原來一個大家族住在這裡,後來家勢凋零,各支都分家各過各的去了,再後來有幾支不在鳳凰臺了,剩下的地就歸了別人家,重新又蓋了房子。

如果是外地人,在十道口這裡一定會迷路。

時達剛到家就聽說有人登門拜訪,請進來一看,原來是文會上的一個生人。

“小姓時,與公子幾百年前說不定是一家人。”這人生得矮壯,看舉止應該是讀過書的,但說話做事都不夠大方,時達就不欲跟這種人結交,哪怕這人貼上來,他也不怎麼搭理。

沒想到竟然跟到他家裡來了。

既然是客,那就只能招待。

時達讓人送上酒菜,勉強算是一盡主人之誼。

這個也姓時的,自稱叫時邁,跟時達聊了一陣後,結結巴巴的背了一段家譜,最後坦白,他確實是來找時達認親的。

不過兩人的親戚關係實在是遠了,一定要續的話,可能要從一百多年前續起了。

時達讓人送來家譜,兩人對着家譜查了半天,終於找到了時邁所說的那個帶着家人遠走的祖宗。

兩人再續一續年齒,時達算是時邁的叔爺爺。

但怎麼看都是他比時達大多了。

時邁一見找着“親人”了,當即跑到庭院裡對着月亮又哭又嚎,相當激動。

時達見真是個便宜親戚,只得認了下來,讓時邁別住外面了,搬回來住吧。

時邁高興極了,自己都不走了,讓下人回去搬行李。

時達的父親早逝,家中母親也不太管事,全由着時達一個人做主。

一個家中的老管家勸時達不要接濟這些窮親戚,時達反笑着問他:“時家還有錢讓人圖謀嗎?”

這就尷尬了。

時家真是挺窮的了,窮到只剩書和家史了。

時家也是傳承相當久的一個世家了,但歷史久並不意味着他們就很有錢。

家裡房子很大——祖宗蓋的。

家裡僕人很多——都是世僕,也跟家人沒區別了。

家裡書多——都是一代代攢的。

家裡沒錢——因爲攢錢不是時家的愛好。

一個家族想要長盛不衰,在這個時代只有一條路能走,那就是要一直保持有頂尖的人才,而且這個人才還要一直能站在皇帝的面前。

直白的說,就是每一代都至少要有人能當官!

一旦沒有人當官了,那家族的生命就會很快消失。因爲一代沒有接續,那下一代就少了一個引路人,如果兩代都空白了,第三代連上殿的門路都沒有了。

沒有了親友的幫助之後,到了第四代、第五代,想再往鳳凰臺爬,那就是難如登天。

因爲別人家沒必要把已經佔住的位子讓出來給你。

這樣消失的世家有很多,而大多數世家都是這麼自然消亡的。

真正倒在皇權和陰謀下的世家還是少數,大多數都是因爲人才斷了頓。

姜姬覺得,這也是另一種的優勝劣汰,社會達爾文。

她挑選的說客中,有八成都是這樣失去地位的世家子弟。

他們更渴望成功。像黃家就沒這麼喪心病狂的子孫弟子,黃鬆年還在,黃家子弟沒有前途未卜的急迫,他們背靠大樹,十分安逸。就算想一展所長,也不必這麼孤注一擲。

她真心希望這些人可以成功。

但由於這種做法實在太冒險,成功率不好把握。所以她需要源源不絕挑選出人來,不停的送出去。

幸好她再次有孕的事已經傳遍大街小巷,託風迎燕的福,名聲響亮。

她畢竟是“未婚”,而且前面已經有一個孩子了,再來一個,大家就不準備“原諒”她了。

怎麼能一錯再錯!

但這種事又不能宣之於衆。安樂公主坦然了,有勸誡之責的世家不能坦然,只好都衝着黃鬆年等人去了。

這事,龔香等魯派的都逃過一劫。

黃鬆年被人堵了門,來人一點都不客氣的質問他,“安樂公主行止失矩”之事。

哪知黃鬆年特別自然的反問:“公主品德高尚,世人不及。你何德何能來指點公主?”

來人一下子被問呆了,思考半天自己好像確實沒有什麼很出名的事績能給他撐腰啊……

第二個人見這人啞巴了,乾脆跳過這個人,直接問“安樂公主有子否?”

一屋子的人等着聽黃鬆年的回答。

都認爲他必定會否認。

誰知黃鬆年點點頭,“自然是有的。公主青春年華,又有愛人在側,怎會無子?”他又問這第二個人,“你與公主年齡相當,不是已有四子二女?公主有子有何稀奇?”

第二個人比第一個人強得多,在黃公這種自然的態度之下,仍堅持質問:“我與我妻有子,乃夫妻之道!公主無夫,因何有子?”

黃鬆年:“你只與你妻有子?”第二個人:“……”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他家中寵婢愛妾多着呢。

黃鬆年:“既然如此,公主難道不如你?你都能做的事,公主反倒不能做?”

第二個人:“……”

他當然不能說公主不如他。

這下沒人開口了。

剩下的人也看明白了,黃鬆年是站在安樂公主這一邊的!

他絕不會幫他們去勸告、指責公主的。

第三個人開口時,話就婉轉了許多,改爲提出安樂公主既然身在高位,那就必須要爲天下百姓做出表率,所以對她的要求就要高一點,別人做不到的事,她需要做到纔對。

所以,她沒有丈夫卻生了孩子的事,是一定要給天下人一個說法的。

黃鬆年這回笑了,問這個人:“幾曾見過君王有法?”

——你見過皇帝需要遵循的法典嗎?

一羣人全啞巴了。

全都是讀過書的人,都知道皇帝的職責除了四時祭祀之外,別的都不算強制規定。除了有天災而需要皇帝認錯之外,不管皇帝做了什麼,他都不必向天下人認錯。

天下的法典,都是教皇帝如何管理天下人的,都是他去管別人的,沒有人能管他。

確實,每一個士子都有責任去告訴皇帝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對的。

但皇帝沒有必要一定要聽!

他聽了,那是美德!

美德這個東西,本來就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十個皇帝裡有一個能時常聽一聽臣子的勸誡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了。

通常是十個裡一個也沒有。

而黃鬆年,大家都知道。他不是徐公,他不以教導天下,教育皇帝爲已任。他帶着整個黃家的行爲準則就是:皇帝說的一定是對的。

第四個傻子——所有人在事後都罵死他了——開口道:“安樂公主非帝王!”

黃鬆年:“行王事,未戴帝冕,亦爲帝。”

——只要她做的事是皇帝做的,哪怕不戴皇帝的頭冠,她也是皇帝。

他可能還怕這句話不夠嚇人,又添了一句。

“吾願奉安樂公主爲帝。”

不到黃昏,這句“吾願奉安樂公主爲帝”就傳遍鳳凰臺了。

各家聽到這句話後,不少都疑心消息有誤,等確認是真的之後,皆大驚失色。

黃鬆年跟徐公不同。他稟性人人都知道,畏難愛退,他永遠都不是先鋒,但如果該跪了,他跪得比誰都快。

他都跪了,那意味着別人也都該跪了。

安樂公主有意染指皇權這件事,世家們大概都心裡有點數。

前有朝陽,後面再來一個安樂也不奇怪。

現在皇帝就是個空名,沒人怕他。安樂公主帶着魯人和強軍進了鳳凰臺,生出野心想嘗一嘗當天下之主的滋味,人人都覺得這還算正常。

但世家能安坐到如今的原因就是他們認爲沒有他們的支持,安樂公主就是真有了那個野心,殿前無人應和,她也坐不久,坐不穩。

朝陽公主那時是身後有皇帝,手中有帝璽,座下有徐公等人。

安樂公主可是隻有魯人。

難道她能憑魯人爲官治天下?

沒有他們支持,她說什麼都白搭。

哪怕黃鬆年成了“副相”,他們也覺得黃公不會從。

就是刀斧加身,黃公寧可一死都不會認安樂公主爲帝的!

結果沒見到刀斧,黃公已經把話說出來了!

結果,世家全啞巴了。

這叫姜姬好好的笑了一場。

白哥對她道:“這些人全是一羣縮頭烏龜。”

他從小在世家中間打滾,身爲徐公最後一個心愛的弟子,又是外地小姓之人,他見過的遠比徐家本家弟子見過的多。

在他眼中,鳳凰臺下的世家全都是一個模樣,他們自己沒有膽子,只會叫別人去做。以前是徐公,現在是黃公。

“沒有人領頭,他們什麼也不敢幹。”白哥道。

別看文會上吵吵的兇,個個都能指點江山,真讓他們擰成一股繩,一起進鳳凰臺對着姜姬開口,那就不可能了。

“有那個膽子的,都進不了鳳凰臺。”他嘆道。

能進來的,反倒顧慮重重,這也怕,那也怕,盼着別人先開出一條路來,他跟在後面走。如果無人開路,那些人都寧可站在原地不動,都不肯往前走一步。

黃公不肯照他們想的去做,讓他們自己再走出一條路來,就都不敢了。

倒是又有許多人“悄悄”找上毛昭或黃鬆年,願意出仕,來當姜姬的官了。

在黃鬆年把話說開之後還願意來當官的,都是不拘俗套的勇壯之士。

姜姬也認認真真的考查他們對魯律的熟識程度,還讓他們修改三條魯律來看他們的心性,考過後的人,不論考出來是什麼樣,全都火速補了官。

白哥手下也多了幾個人,每日公文往來也變多了。

他不懂公主爲什麼突然給了他這麼多事做,他和毛昭除了每天要給三寶公主上課之外,還需要清查各地往年送上來的各種文書。

公主想要知道各地具體有多少人,有多少田,有多少世家,有多少工,有多少仕。

現在沒辦法去實地查堪,只能從各地每年交上來的各種文書中把信息摘錄出來,做成圖表,以互相印證。

成山般的工作全都砸了下來,讓白哥和毛昭忙得連吃飯喝水的功夫都沒有了。

但這也證明,公主確實開始準備對外面動手了。

毛昭暗地裡跟白哥說:“公主都快瓜熟蒂落了,怎麼還這麼大勁?”

都要生了,不好好準備着歇一歇,怎麼好像速度還加快了呢?

白哥也不懂。

但他覺得公主與尋常女子不同,她動腦比動手的時間多,她的腦子一刻不動,可能都讓她覺得受不了。

生孩子歸生,腦子又不必閒着。

結果她想完了,就想讓他們趕緊把事情辦好,好讓她的計劃能夠如期進行。

說不定她還嫌他們動作太慢呢。

爲了把工作做完,白哥還偷偷溜回徐家,把徐公沒帶走的書都給搬到宮裡來了,被徐家下人追到宮門口,見進不來,在宮門口罵了他四天四夜。

有他以身做則,他手底下的人也都回家偷書了。有他們偷來的書卷典籍來佐證,結合宮中藏卷,勉強算是拼湊出了各地的信息詳情。

恰在此時,姜姬在廣御宮中產下一子。

她聽侍人說這回生了個兒子就嗯了一聲,交待外面等着的龔香:“此爲二公子。”

龔香一見這個孩子就喜歡!無他,生得像公主!眉眼之間比三寶清秀多了。

可聽了公主的話就打消了剛升起來的心思。

這樣也好。

龔香心道,公主爲女子,只有太子也是女子,才能穩定她的地位。如果太子爲男,只消十年,待太子長成之後,天下人就會反對公主了。到時以子攻母,公主未必能贏。就算贏了,也傷人傷已。

三寶公主爲儲,對公主最好。

第13章 血脈第619章 白哥挖坑第433章 “應該”第318章 賞賜第202章 遠來是客第579章 降不降?第509章 趙姬明珠第94章 授官2.0第702章 送行第261章 姜氏有女名幽第189章 贈第19章 蔣淑第29章 王后第307章 請君入甕第25章 龔氏第429章 變化第326章 勢均力敵第634章 池魚之殃第730章 她是一個非常好說話的人第620章第237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第485章 須歸第758章 天命之人第427章 神女像出馬第197章 戰起第215章 商城第741章 久候君來第679章 她要爲帝第388章 不講理第307章 請君入甕第734章 慶王雲氏第226章 鐵第492章 現身第734章 慶王雲氏第271章 人與非人第675章 學會新招數的公主第48章 將軍第596章 聰明人對蠢人低頭第417章 煤與鐵第426章 運動有益第499章 束手無策第382章 心有靈犀第326章 勢均力敵第463章 仁義?第468章 雞毛蒜皮第712章 難題第789章 新世界的雛形第472章 推倒與建立第518章 我的愛人第720章 好多爹第380章 雄兵百萬第654章 弱質女流第719章 送行第270章 “大王”第729章 我是女子第538章 決定本章內容先保密,就不劇透了第360章 紙牘與蠟燭第673章 自投羅網第455章 吾欲爲皇第416章 黃豆第209章 雅逸公子第99章 八點半三更第607章 哄到下輩子第552章 一戰成名第148章 仁弱第640章 父不慈,子愈孝第268章 星隕月升第492章 現身第357章 商城第566章 第 566 章第753章 入席第196章 戲戰第599章 河谷稻第426章 運動有益第577章 姜儉第9章 姜元第167章 毒(下)第456章 趣事第691章 新友舊人第578章 家族小傳第160章 認母第215章 商城第116章 歸音第459章 因言治人第622章 有太子了!第394章 新人舊人,舊人新人第75章 回宮第639章 士人與君子第597章 爹!!第578章 家族小傳第589章 怨婦花萬里第223章 舊事第736章 天下將亂第209章 雅逸公子第591章 大禮到了第250章 王與臣第495章 傳承第314章 感傷第749章 在下姜蟠龍第141章 封地
第13章 血脈第619章 白哥挖坑第433章 “應該”第318章 賞賜第202章 遠來是客第579章 降不降?第509章 趙姬明珠第94章 授官2.0第702章 送行第261章 姜氏有女名幽第189章 贈第19章 蔣淑第29章 王后第307章 請君入甕第25章 龔氏第429章 變化第326章 勢均力敵第634章 池魚之殃第730章 她是一個非常好說話的人第620章第237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第485章 須歸第758章 天命之人第427章 神女像出馬第197章 戰起第215章 商城第741章 久候君來第679章 她要爲帝第388章 不講理第307章 請君入甕第734章 慶王雲氏第226章 鐵第492章 現身第734章 慶王雲氏第271章 人與非人第675章 學會新招數的公主第48章 將軍第596章 聰明人對蠢人低頭第417章 煤與鐵第426章 運動有益第499章 束手無策第382章 心有靈犀第326章 勢均力敵第463章 仁義?第468章 雞毛蒜皮第712章 難題第789章 新世界的雛形第472章 推倒與建立第518章 我的愛人第720章 好多爹第380章 雄兵百萬第654章 弱質女流第719章 送行第270章 “大王”第729章 我是女子第538章 決定本章內容先保密,就不劇透了第360章 紙牘與蠟燭第673章 自投羅網第455章 吾欲爲皇第416章 黃豆第209章 雅逸公子第99章 八點半三更第607章 哄到下輩子第552章 一戰成名第148章 仁弱第640章 父不慈,子愈孝第268章 星隕月升第492章 現身第357章 商城第566章 第 566 章第753章 入席第196章 戲戰第599章 河谷稻第426章 運動有益第577章 姜儉第9章 姜元第167章 毒(下)第456章 趣事第691章 新友舊人第578章 家族小傳第160章 認母第215章 商城第116章 歸音第459章 因言治人第622章 有太子了!第394章 新人舊人,舊人新人第75章 回宮第639章 士人與君子第597章 爹!!第578章 家族小傳第589章 怨婦花萬里第223章 舊事第736章 天下將亂第209章 雅逸公子第591章 大禮到了第250章 王與臣第495章 傳承第314章 感傷第749章 在下姜蟠龍第141章 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