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

鳳凰臺外有一處貧地,不知爲什麼,別處的地都長莊稼,這一處就是什麼都不長。歷來都說是凶地。

現在這裡被改成了墳地,除了祭祀的時候,平時也沒什麼人來。

武大帶着弟弟和媳婦在墳前磕了頭,又背了一節禱詞,就回家了。回去的路上媳婦和弟弟都忍不住說:“這就行了?也沒給爹和娘拿點吃的……”

武大說:“不是供了水了嗎?那公主都說了,祭祀的時候別的都不用供,那都是經過煙火的濁物,生雞死羊都帶死氣,只有清水最乾淨,無味,還有生機,最適合當祭物了。公主說的還能有錯?”

媳婦不安的點了點頭,“是啊,公主說的不會錯。”

弟弟說:“這樣可真省錢啊!”

想想以前祭一回爹孃要花多少錢吧!生雞死羊這都要有,還要有糧、有錢,他嫂子還要再織一塊布供上。這還不夠!墳前祭一回,還要在祖廟裡祭一回,進祖廟還要另給錢。

祭一次爹孃,家裡至少要餓三個月肚子。

每年少說也要祭四回。

現在公主說祖廟裡供的都是祖宗,哪能一天到晚老打擾祖宗呢?這也太不孝了!子孫後代那麼多,誰要祭都要進去一回,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都不叫祖宗閒着?

以後就只能一年打擾祖宗一回!

這樣不過才一年,家裡就省出來給他娶媳婦的錢了。現在媳婦可難娶了!他這個媳婦是跟別家合娶的,媳婦半年在他家,半年到別人家去,若是他對媳婦不好,媳婦就不來他家了。

他哪敢對媳婦不好呢?這個媳婦跟他差不多大,那臉圓圓的,頭髮烏亮亮的,聽說還進過宮見過公主呢。

這樣的好媳婦可不容易碰見!

一家人回到村裡,見村口放着一架怪里怪氣的車,只有車頭,沒有車板,兩個輪子在車轅下。

“這是什麼車?”武大問。

村長是個讀書人,會寫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以前沒名字的,村長都給取了,不管男女都有。沒姓的都先跟了村裡的姓,這個村叫經六村,村裡沒姓的都姓了六。

村長看着也是有點糊塗,說:“城門前的告示上說,這叫耕車。”他指着車頭說,“這裡,栓上牛啊馬啊驢啊,然後人在後面趕着牲口走,就可以把地給翻起來了。”他又指着下面的一條橫杆,杆上鑲着六把鋤頭的頭。

武大驚訝道:“那這可省事了啊!”

田裡現在收成不好,只能種馬草,再用馬草換糧食,這樣就只能種得多點,才能換來更多的糧食。所以現在各村都在開墾新地,有時看到好種的地都能打起來。

可墾得多,不代表能種得過來。每個村的人都不夠用,哪怕女人也跟着一起下地也不夠。

村長道:“是啊,這還是公主的主意呢。”

鳳凰臺。

姜姬聽說耕車已經發到每個村裡了,就道:“讓百姓們趕緊用一用,這纔是第一代,有不好用的地方下一代就能改過來了。”

龔香在旁邊捻鬚而笑,想起公主對他說“人下崽沒有牲口快,也沒有牲口多,人力不足的地方只能讓畜力來補充了”,搞得他好長時間看到外面的人都嫌棄他們不如牲口。

在鳳凰臺上,因爲一直以來的抑武、減兵的緣故,馬不夠多,牛反倒比較受歡迎。

牛用來耕地早就有了,但大面積的推廣是沒有的。犁車也有,但一般是單人用。

姜姬早就想試試能不能造一個並行的犁車了,可以一次用三到四頭牛,這樣來回三趟就能把一畝地給耕完了。

這樣更省時。

但她不確定至少幾個鋤頭纔是最合適的,在使用中最方便,不會出現太多問題。所以送到底下的新式耕車從兩個鋤頭到六個鋤頭,依次增加,分別送給不同的地區使用,最後統一審查結果,看哪邊用的最多,最讓百姓滿意。

她唯一擔憂的是牛不夠多,還授意市場上的商人可以把牛賒給百姓使用。

結果不到一天就有反饋說,有的村裡沒有牛,用了羊和狗。

姜姬:“……車不夠低吧?”

那車是照着牛的高度造的。

王姻說:“他們把車給改了。”

姜姬:“……”

高手在民間啊。

據說用羊和狗拉車的還不算什麼,還有人想用豬。

因爲姜姬的緣故,商人們在販貨時少了許多顧忌。前年有旱情後,她讓商人們尋找不挑地的作物和不挑吃,好養好活的牲畜。

於是就有商人從別的地方把豬給販來了。

豬的好處在於,第一,肉多;第二,吃什麼都行。

這一點上,羊就有點不夠看了。

於是從去年起,鳳凰臺下就有人開始零星的養豬,今年就更多了。

跟着到了選牲口拉車的時候,有人覺得豬看着就勁大,不是一樣可以拉嗎?試試吧。就把豬給綁在車前了。

豬就撒歡了,拖着車跑了。

等村民把豬套回來之後,沒有放棄!他們試着把豬的眼睛給蒙上,然後讓平時餵豬的那個人在前面拿着食桶引誘,結果居然真的成了!

姜姬:“……”

那,第二代的耕車就先改的能適合豬、羊、狗的身高?

慢慢的,羊就被淘汰了,百姓們發現羊拉車沒有狗拉的好使,但狗拉的不如豬,豬拉得不如牛。如果用豬拉車,訓練狗在後面跟着,咬着,再讓人在前面引着,效果相當好!

姜姬看着第一個月的報告不得不佩服百姓們的智慧,連她都落了俗套,以爲只能用牛拉車。

但牛拉的耕車可以犁深地,豬和狗拉的都只能犁淺地,綜合來看,還是牛最好。

百姓們沒有牛的時候,湊和用豬和狗也是沒辦法的。

兩個月後,報告上用牛的佔三分之一,用驢的佔四分之一,剩下的都是用豬和狗的。

牛可以並行,同時用兩頭或三頭牛,也可以使用最大的六頭耕車;驢能用三頭或四頭的;豬和狗都只能用一頭或二頭的。

現在三頭及以下的耕車最受歡迎,六頭用的最少。

或許等牛的數量變多了會有改變。

姜姬收起報告後,讓鐵器局多造一、二、三頭的耕車,剩下的都可以不必造了。

王姻跑進來,激動地對她說:“公主!井水的水位慢慢上升了!城外河水的水位也不再下降了!”

姜姬忍不住走到殿外,外面的天空仍是一片晴朗。她希望能看到雨雲。

“一定有地方已經開始下雨了。”她激動地在原地轉圈,捧着肚子說:“快下吧!快下吧!”

可能是她的話被老天爺聽到了,深夜,天邊滾過悶雷,一聲接一聲。

三寶落地這麼久沒聽到過這樣的聲音,嚇得哇哇大哭,被姜陶連夜送到姜姬這裡。她鑽到她和姜武中間,被她抱起塞到姜武手裡:“找爸爸,爸爸力氣大!”

姜武抱住女兒,就看她艱難的從牀上爬起來,捧着西瓜那麼大的肚子往外走,要去外面看。

“有什麼好看的?不就是下雨了嗎?”他揹着三寶跟出來說。

“到今年,可就是第三年了。”姜姬感嘆,“終於下雨了。”

站在殿外廊下,一陣陣冰冷的夜風撲到他們的身上。

“好涼快啊。”她笑着,轉頭對他說:“這下我生孩子可不受罪了。”

這一句話,叫姜武的眉頭也展開了。

董城。

齊藉的口瘡已經好了,但爲了不見這董城的諸多“才俊”,他不得已改了作息,白天呼呼大睡,晚上精神百倍。

從人不理他,照舊白天起來晚上睡覺。

齊藉只好發展出一個不需要人陪的興趣,每晚夜觀天向。

話說,他對天向雖然沒什麼研究,但家中星圖也存着幾幅,講解周天星辰的書藉也是讀過的,卜卦雖然不怎麼準,但也能卜上幾次。

所以他就天天爬到屋頂上躺下,看星星。

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於是就被雨淋了。

從人睡到一半聽到雨聲,突然想起齊藉這幾天都是在屋頂上看星星的,立刻從牀上爬起來,衝進屋裡一看,榻上沒人!立刻跑到庭院裡對着屋頂喊:“屁屁,你是不是還在上面?”

齊藉抹了一臉的雨水,伸着脖子對下面喊:“都說了不要叫這個小名了!”

從人聽他果然還在上面,氣得不輕,把袍子往腰帶上一掖,爬上屋頂找他下去。

兩人回到屋裡,各自一身溼淋淋的。

從人去叫人熱水給他洗澡,雨是天上水,不是凡水,淋過後是一定要洗澡的,不然一定會着涼。

他催着齊藉泡進木桶裡,看到他慢吞吞的爬進去時,沒忍住狠狠的拍了一下他的屁股,把他給拍進去了。

“你小時候就不愛穿褲子。”從人道。

齊藉小時候有個壞毛病,不愛穿褲子。這個毛病到底原因是什麼沒人知道,他自己長大後也想不起當時他是怎麼想的了。反正從人那時要給他穿褲子,他能從屋裡跑到外面,在庭院裡轉上幾個圈。

所以從人才給他起了這個小名。

齊藉長大後才知道自己還有這一樁逸事,引以爲恥,除了從人沒辦法之外,連妻子都不知道他還有這個小名。

他坐在桶裡抱怨:“都說以後不再提了。”

泡過澡,喝過藥,第二天齊藉理所當然的裝病了。

董誠非常熱情的想把齊藉介紹給其他家的年輕人,他以前還有點看不起齊藉,等齊藉與喬世三一席長談——而他完全跟不上他們的話題後,董誠纔對齊藉改觀了。

喬世三是一直想把董誠帶離家鄉,董誠不捨父親,又不捨得喬世三這個朋友,現在來了一個齊藉,恰好兩全其美了。

齊藉本來就是想躲在董城的,所以他不會勸董誠離家,他與喬世三又一樣的博學。

董誠改了主意之後,就開始想把齊藉引見給其他人了。

齊藉躲還來不及呢。他這回出來就不是爲了揚名。

他現在只想知道,那個人到底有沒有信他的話。

他擔心地問從人:“你說,他不會是沒有聽到吧?”他還就說了一句,還是醉話,萬一那人沒聽到呢?或者聽了沒反應過來呢?

真愁人!

從人:“……”

鳳凰臺。

喬世三住在民家。

鳳凰臺附近的富人都很樂意把家裡的屋子院子出借給遠遊的士子。

因爲現在連遠方的人都開始涌入鳳凰臺了,這些士子大多數都是憑着一腔孤勇就來到陌生的地方,他們在這裡沒有親友,也找不到住的地方。

一開始是商人買屋租給別人,像林昌就一直在做這種事。

後來本地的百姓也開始用這種方式來填補家用了。

喬世三來了以後,驚訝的發現鳳凰臺的百姓竟然如此熱情好客。

他住在民家,每天都能和附近的士子交談。這些人來自五湖四海,哪裡的都有。

一問之下,有一些竟然是從靈武來的。

因爲據說靈武公子仰慕安樂公主,不惜千里前來拜訪公主,從此就不走了。

靈武公子在靈武相當有名,許多人因爲聽了這個傳聞後,竟然也跟來了。

喬世三還看到了魯律,許多魯律就公然放在書坊中任人借閱。

他從沒想過會有這麼多律令是用在百姓身上的。

他將魯律買回來,細細研讀。一本《商律》還沒有讀完,他收買的人回來了。

他告訴喬世三,他沒有找到皇帝。

“……宮中的侍人稀少,聽說之前的侍人與宮女都被雲賊殺光了,現在的侍人都是安樂公主帶來的。”

“我四處都看過了,沒有找到陛下的蹤跡。”

“只有安樂公主的廣御宮我沒辦法進去……”

那人倒是不害怕,在得他重金酬謝後,還告訴了他一件事:“我連龍椅都沒找到啊。”

第201章 圖謀不軌第445章 宮宴第66章 孔雀第783章 該把放在外面的人都召回來了第389章 商路第95章 憂天第155章 藥第470章 姜武班師第491章 失之交臂第625章 夫妻相見第694章 病嬌皇帝第65章 不請自來第255章 負心人第167章 毒(下)第263章 定計第348章 鄭王宮事第251章 趙國求親第74章 孤身第508章 新路新人第165章 刺第64章 出宮第724章 蒼海遺珠第365章 招贅第198章 哀兵第218章 新年快樂!第373章 陸縝第653章 家在哪裡第270章 “大王”第491章 失之交臂第119章 我的美人第351章 賺錢第196章 戲戰第365章 招贅第795章 尾聲第735章 英雄何在?快快出來第55章 蔣偉第485章 須歸第582章 糧食第481章 自盡第16章 唱戲第498章 離第160章 認母第188章 遼城第732章 給你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第221章 魏亂得利第777章 登基前瑣事第11章 鬥鵝第579章 降不降?第294章 放火第638章 士與民,民與士第121章 堅冰第114章 挑撥第744章 鳳旨第799章 全文完第143章 入第286章 美色可欺第18章 當□□趴在頭頂第592章 弟弟!我是你表哥!第608章 運氣來得太快第602章 傻子當國第366章 引導第271章 人與非人第652章 我愛媽媽第51章 甘爲豬羊第218章 新年快樂!第228章 就勢第773章 諸侯王至第788章 心想事成第154章 騙第115章 親事第594章 往事不可追第139章 送人第413章 席五與田分第573章 傻還是不傻第791章 期望第565章 惜寶山第41章 王歸第285章 二子第563章 魏王心事第328章 福禍相依第627章 大公子還是大公主第462章 仇恨(修錯)第413章 席五與田分第134章 哭第364章 從與不從第90章 感情深厚第187章 活第330章 戲弄第289章 候君已久第154章 騙第644章 “自由”第240章 在商言商第58章 兄弟第171章 威儀第685章 朕的大刀已經飢渴難耐了!第784章 買命第77章 告狀第563章 魏王心事第763章 三觀差異第208章
第201章 圖謀不軌第445章 宮宴第66章 孔雀第783章 該把放在外面的人都召回來了第389章 商路第95章 憂天第155章 藥第470章 姜武班師第491章 失之交臂第625章 夫妻相見第694章 病嬌皇帝第65章 不請自來第255章 負心人第167章 毒(下)第263章 定計第348章 鄭王宮事第251章 趙國求親第74章 孤身第508章 新路新人第165章 刺第64章 出宮第724章 蒼海遺珠第365章 招贅第198章 哀兵第218章 新年快樂!第373章 陸縝第653章 家在哪裡第270章 “大王”第491章 失之交臂第119章 我的美人第351章 賺錢第196章 戲戰第365章 招贅第795章 尾聲第735章 英雄何在?快快出來第55章 蔣偉第485章 須歸第582章 糧食第481章 自盡第16章 唱戲第498章 離第160章 認母第188章 遼城第732章 給你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第221章 魏亂得利第777章 登基前瑣事第11章 鬥鵝第579章 降不降?第294章 放火第638章 士與民,民與士第121章 堅冰第114章 挑撥第744章 鳳旨第799章 全文完第143章 入第286章 美色可欺第18章 當□□趴在頭頂第592章 弟弟!我是你表哥!第608章 運氣來得太快第602章 傻子當國第366章 引導第271章 人與非人第652章 我愛媽媽第51章 甘爲豬羊第218章 新年快樂!第228章 就勢第773章 諸侯王至第788章 心想事成第154章 騙第115章 親事第594章 往事不可追第139章 送人第413章 席五與田分第573章 傻還是不傻第791章 期望第565章 惜寶山第41章 王歸第285章 二子第563章 魏王心事第328章 福禍相依第627章 大公子還是大公主第462章 仇恨(修錯)第413章 席五與田分第134章 哭第364章 從與不從第90章 感情深厚第187章 活第330章 戲弄第289章 候君已久第154章 騙第644章 “自由”第240章 在商言商第58章 兄弟第171章 威儀第685章 朕的大刀已經飢渴難耐了!第784章 買命第77章 告狀第563章 魏王心事第763章 三觀差異第20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