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攻防(二)

從遙遠的德國和英國傳來的消息,讓日本人知道了什麼叫做“狼羣戰術”。日本人再傻也知道相同的戰術相同的效果必然要有相同的武器作支撐,自然也就明白了元首的卑鄙伎倆。本來,自從諾門罕戰役之後,日本和德國的關係就開始漸漸降溫。天皇和他的大臣們對元首的“背信棄義”羞憤難奈。然而,緊接着爆發的歐戰又激發了天皇的雄心壯志,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雙方的關係。可是南海的失利,一下子就驚醒了他們。他們怎麼也沒想到元首會走得那麼遠。頻頻失利於飛機夜襲、潛艇羣攻,鐵甲洪流的大日本皇軍,以及他們背後自負的大和民族全都有一種被愚弄的感覺。幾年來那些不明不白的“失蹤”“被襲”“失利”似乎一下子全都找到了答案。

挫敗的巨大陰影促使日本人開始發奮努力。自古以來有矛就有盾。從南苑機場被襲開始,日本人就加大了對雷達技術的投入。接連的失利又不斷促使他們加大投入。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心胸狹隘的民族的堅忍和刻苦。爲了對付夜晚空中的惡魔和潛於水下的狼羣,精於或者說熱衷於偷襲的日本人,竟然繼攻克雷達技術的瓶頸之後,又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攻克了聲納技術的難關,並且正在陸續裝備部隊。雖然技術還不完善、雖然看上去還很簡陋,但是李華雄通過“狸貓”得知這一消息之後依然十分震驚。他再次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無力。畢竟一花獨放不是春啊!人家是舉全國之力,而自己只是憑小小一隅。美麗蝴蝶的翅膀已經開始煽動,到底會在何處造成一場什麼樣的暴風驟雨呢?或許只有天知道吧!

南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

總司令官西尾壽造大將、總參謀長板垣徵四郎中將和一衆高級官員正襟危坐,研討未來華北作戰的方略。

“諸位,此次作戰我們要以畢其功於一役的決心徹底解決華北問題。”前陸相板垣徵四郎中將率先開口:“是役預計發起時間爲4月中下旬,進攻華北的主力部隊由華北方面軍和關東軍南下集團組成。其中華北方面軍第1軍(由日本國內重新徵兵和在華日軍抽調部隊重新組建而成)所轄步兵第20(重組)、36、37、108師團(重組)、獨立混成第3、4、9旅團和第12軍所轄步兵第21、32師團、獨立混成第5、6、10旅團;方面軍直轄步兵第27、35、110師團、獨立混成第1、7、8、15旅團,野戰重炮兵第2旅團。合計9個師團又10個旅團(步兵)。

華北方面軍兵分三路:

右路:第12軍沿津浦線向德州方向攻擊前進,攻佔天津。

中路:第1軍沿運河向聊城發起進攻,然後從館陶方向進入河北,攻佔邯鄲後向山西發動進攻,

左路:方面軍直轄部隊,沿隴海線向蘭封地區進攻,威逼鄭州,牽制中隊掩護第1軍左翼。110師團、獨立混成第1、7旅團、野戰重炮兵第2旅團作爲華北方面軍預備隊。

關東軍南下集團由關東軍第3軍和第5軍組成。第3軍所轄的第8、9、12師團,第4獨立守備隊、第1戰車團(戰車第3、5、9聯隊);第5軍所轄的第11、24、25師團、第6獨立守備隊、第2戰車團(戰車第4、10、11聯隊)、騎兵第2旅團,合計6個師團、2個戰車團、2個獨立守備隊(旅團)、1個騎兵旅團組成。

關東軍南下集團兵分三路:

東路:第1戰車團和第8師團,攻佔旅大地區之後作爲南下集團的預備隊。

中路:第5軍沿遼西走廊向熱河發起進攻,沿平(北平)承(承德)鐵路進攻北平。攻佔北平之後與華北方面軍第12軍和第1軍各一部,掃滅河北殘敵之後向山西發動進攻。

北路:第3軍向赤峰、多輪方向進攻,攻佔張家口之後向山西發動進攻。

海軍配合關東軍向旅大發動登陸作戰。

第11軍(司令部駐漢口)、第13軍(司令部駐上海)、華南方面軍(司令部駐廣州)等部隊向轄區周邊的中隊發動一定規模的攻擊行動,向中隊施加壓力使其無力支援華北戰場。”

西尾壽造大將等這位前陸相說罷補充道:“本次作戰,第一,要徹底殲滅或者逼迫所謂的華僑軍隊投降,剷除這支對帝國威脅最大的武裝力量;第二,要消滅盤踞在旅大地區的中國海陸軍,我們一定再現黃海海戰和日俄戰爭的輝煌,剔除這顆毒瘤,彰顯我大日本帝國的赫赫軍威;第三,要沉重打擊中隊的信心,粉碎他們的抵抗意志,從而爲圓滿解決中國事件奠定堅實基礎。最後,懇請諸位盡心竭力效忠天皇,拜託了!”

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

就在日本鬼子磨刀霍霍的時候,華僑軍隊突然向濟南發起進攻。

1940年3月20日,第42軍,軍長林楚男,指揮第95步兵師(師長錢風飛)第96步兵師(師長葉靈水)越過徒駭河連下禹城、晏城,前鋒直逼黃河北岸。第3裝甲師(師長劉錫榮)和第12摩步師(原106師步兵師師長趙勇“趙驢”)從濱州渡過黃河,連克博興、高青日僞軍後,渡過小清河,攻佔鄒平、章丘,截斷淄博和濟南的交通。第14摩步師和31集團軍(注:31集團軍是華僑軍隊內部習慣叫法,在****序列裡被稱爲第4集團軍)的17師(師長耿子介)、177師(師長陳碩儒)由聊城出發攻佔東阿後,渡過黃河向肥城泰安方向運動,擺出截斷津浦線的態勢。31集團軍趙壽山的38軍和李興中的96軍(實際編制爲師級單位)分別由河南新鄉和濮陽向蘭封方向運動。鑑於日軍集中精力準備華北作戰,特區軍委判斷日軍發動宜昌棗陽作戰的時間可能會延後,或者規模下降,因此命令潘瑜琳組成一支快速縱隊(旅級)由駐馬店回撤至新鄉加強給31集團軍。在信陽地區的第1裝甲師和第11摩步師按照特區軍委的指示臨時劃歸湯恩伯指揮,並隨時做好支援商丘地區湯恩伯第31集團軍主力第13軍(第13軍軍長湯恩伯(兼),第52軍軍長關麟徵,第85軍軍長王仲廉)的準備。

華僑軍隊的軍事行動,完全打亂日軍的作戰部署。由於擔心華僑軍隊的狼羣,日本從本土調兵、補給的速度要比預計的緩慢。本土海軍還要抽調大批艦艇擔任護航任務,更增加了耗費。在中國戰場,從各個戰場調兵集結運動,也經常受到中隊的騷擾阻礙,尤其是前輩們更加活躍。在陳、羅的努力下已經從肅託運動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俗話說: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獲得特區提供的“精良”的武器裝備擺脫精神枷鎖的前輩們,短短几個月就煥發了驚人的戰鬥力。以前礙於武器裝備的制約,不敢想不敢做的現在也不成問題了。他們不遺餘力的頻繁出擊日僞軍的薄弱環節,不斷打擊頑固派的囂張氣焰,鎮壓收服亦兵亦匪的小股武裝,贏得了淪陷區人民羣衆的廣泛支持。根據地的建設更加穩固、游擊區的範圍不斷擴大。給日本鬼子造成的麻煩自然也更爲嚴重。

吃夠了中國人遊記作戰苦的日本鬼子,此刻卻無暇顧及前輩們。華僑軍隊給他們帶來的壓力或者說刻骨仇恨,促使他們要集中精神和力量認真對待。日本鬼子雖然驕狂狹隘固執,但是卻不傻。連續在華僑軍隊受理栽跟斗,即便是傻子到了現在也不敢有任何輕敵思想。沒人再指望憑一個大隊、中隊追着一個師的中隊打的局面在華僑軍隊身上再現。相反,西尾壽造要求所有參戰部隊要保證以絕對優勢的兵力與華僑軍隊作戰。面對華僑軍隊首次高調進攻,包括西尾壽造、阪垣徵四郎在內的所有鬼子心中都難免一震。西尾壽造和阪垣徵四郎一致認爲這是聚殲華僑軍隊主力的絕佳機會。一時間,各路鬼子不管是否完全準備好,都由不同的集結地點紛紛向濟南地區集結。

鬼子們最先選擇的戰場卻不是山東,而是河南。面對第一戰區集結在商丘一線的重兵集團任何一個長腦袋的軍事將領也不會視若無睹。尤其是這裡還有被日軍稱爲“湯恩伯部”的第31集團軍。爲了保證山東作戰的日軍左翼安全,華北方面軍方面軍直轄步兵第27、35師團(欠一個聯隊)、15旅團(第8旅團沒有到位)沿隴海鐵路向商丘展開進攻。

湯恩伯奉委座命令率第31集團軍挺進中原,由第九戰區劃歸第一戰區併兼任魯、蘇、豫、皖四省戰區的行政長官。湯恩伯絕不是後人印象中的昏聵無能、草包飯桶。他的部隊能夠成爲少數讓日軍有所畏懼的堅強部隊之一絕非偶然。抗戰全面爆發後,湯恩伯率第13軍在懷來、南口、居庸關一線與日軍王牌第五師團血戰10晝夜寸步不讓,給日軍以重創,直至張垣(張家口)失陷。參加臺兒莊戰役和徐州會戰,獲國民政府嘉獎,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也爲他贏得了“抗日鐵漢”的稱號。在武漢會戰、隨棗會戰中也有不錯的表現。湯恩伯指揮作戰在中央軍中也別具一格,他戰術運用較爲靈活,不像其他中央軍那麼呆板。早在1928年他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期間就著有《步兵中隊(連)教練之研究》,深得委座賞識。至於在臺兒莊會戰中,湯恩伯表現失當猶疑觀望,一度導致戰鬥不利,也是因其唯委座馬首是瞻,不把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放在眼裡所致。客觀地說,他在後期作戰中的表現算得上勇猛。第31集團軍尤其是第13軍在中央軍中也屬於裝備精良的一支部隊。這也是日軍對其格外重視的原因之一。

深諳官場之道的湯恩伯,非常清楚“站好隊、跟對人”的重要性。這導致他畢生忠於委座。這次他奉委座之命來到中原,他知道自己必須像南口那樣大幹一場。作爲嫡系部隊,他沒有雜牌軍那種保存實力的想法,就算把部隊拼光了,只要能夠實現既定目標,委座也會在第一時間予以補充。再有,湯恩伯雖然沒有和華僑軍隊接觸過,但是對他們的作戰能力和抗戰意志非常讚賞。現在委座讓自己配合他們作戰,他從心底裡還是非常願意的,尤其是看到李華雄放心的把自己的王牌部隊加給自己,他對這支部隊的好感更加深了一步。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誰不是拼命把自己的部隊死死攥在手裡,並且想盡辦法往向自己懷裡攬人摟錢?可這個李華雄就是不按規矩出牌,先後兩次把自己的王牌部隊交給薛嶽(蘭封會戰和萬家嶺大捷)又兩次交給第五戰區,每一次都贏得巨大的勝利,成就了他的臨時指揮官。現在終於輪到自己了。看到華僑軍隊的軍容裝備的時候,他心裡既羨慕又嫉妒,卻沒有萌生佔爲己有的心思。說實話,他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也不敢。雖然手下有3個軍,可是在他看來,根本無法和這支部隊相提並論,即便日本人的精銳部隊也不行。

在商丘前線他佈置了自己起家的部隊第13軍,第52軍和第85軍分別部屬在蘭封和睢縣,形成一個三角支撐。此時要面對日軍兩個師團的進攻,他心中依然沒底。幸好此前華僑軍隊向第一戰區通報了日軍的動向的時候,他就“調”潘瑜琳和辛兵先行向許昌漯河一線運動,現在看來自己的這一決斷是非常正確和及時的。

湯恩伯懷着莫大的期待和難掩的忐忑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

第三十八章攻防(三)

第77章 呼吸(十五)第290章 殺戮(八)第460章 終結(十二)第449章 終結(一)第77章 呼吸(十五)第83章 收官(三)第61章 絞殺(五)第360章 鏖戰(十三)第92章 風雲(一)第345章 出兵(一)第86章 收官(六)第337章 南進(十三)第156章 綢繆(三)第154章 綢繆(一)第441章 分治(六)第259章 登陸(二)第158章 綢繆(五)第55章 斷尾(二)第353章 鏖戰(六)第256章 怒火(三)第177章 衝突(十)第192章 攻防(四)第154章 綢繆(一)第232章 西進(五)第194章 攻防(六)第453章 終結(五)第448章 刺痛(六)第453章 終結(五)第74章 呼吸(十二)第328章 南進(四)第307章 殺戮(二十五)第330章 南進(六)第83章 收官(三)第385章 迴歸(五)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236章 謀劃(二)第359章 鏖戰(十二)第311章 交易第68章 呼吸(六)第321章 王霸第134章 元首第137章 長江(二)第254章 怒火(一)第200章 攻防(十二)第2章 圍追(二)第10章 煉獄(一)第131章 大師(一)第92章 風雲(一)第408章 迴歸(二十八)第410章 準備(一)第153章 名聲(三)第230章 西進(三)第314章 暗戰(三)第417章 準備(八)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404章 迴歸(二十四)第411章 準備(二)第343章 波瀾(一)第37章 爭鬥(二)第15章 序幕(二) (3)第135章 合作第267章 孤城(八)第447章 刺痛(五)第240章 遠征(四)第364章 鏖戰(十七)第369章 叛亂第413章 準備(四)第406章 迴歸(二十六)第269章 孤城(十)第340章 南進(十六)第106章 大戰(十) (2)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282章 猛料第343章 波瀾(一)第350章 鏖戰(三)第282章 猛料第456章 終結(八)第48章 脫殼第267章 孤城(八)第385章 迴歸(五)第94章 風雲(三)第180章 逢源(三)第273章 孤城(十四)第180章 逢源(三)第378章 謀定(三) (2)第40章 報復第243章 遠征(七)第43章 疲兵第433章 南方(十四)第258章 登陸(一)第60章 絞殺(四)第347章 出兵(三)第39章 奇兵(二)第130章 風波(二)第335章 南進(十一)第165章 綢繆(十二)第79章 呼吸(十七)第143章 虎狼(三)第453章 終結(五)第385章 迴歸(五)
第77章 呼吸(十五)第290章 殺戮(八)第460章 終結(十二)第449章 終結(一)第77章 呼吸(十五)第83章 收官(三)第61章 絞殺(五)第360章 鏖戰(十三)第92章 風雲(一)第345章 出兵(一)第86章 收官(六)第337章 南進(十三)第156章 綢繆(三)第154章 綢繆(一)第441章 分治(六)第259章 登陸(二)第158章 綢繆(五)第55章 斷尾(二)第353章 鏖戰(六)第256章 怒火(三)第177章 衝突(十)第192章 攻防(四)第154章 綢繆(一)第232章 西進(五)第194章 攻防(六)第453章 終結(五)第448章 刺痛(六)第453章 終結(五)第74章 呼吸(十二)第328章 南進(四)第307章 殺戮(二十五)第330章 南進(六)第83章 收官(三)第385章 迴歸(五)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236章 謀劃(二)第359章 鏖戰(十二)第311章 交易第68章 呼吸(六)第321章 王霸第134章 元首第137章 長江(二)第254章 怒火(一)第200章 攻防(十二)第2章 圍追(二)第10章 煉獄(一)第131章 大師(一)第92章 風雲(一)第408章 迴歸(二十八)第410章 準備(一)第153章 名聲(三)第230章 西進(三)第314章 暗戰(三)第417章 準備(八)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404章 迴歸(二十四)第411章 準備(二)第343章 波瀾(一)第37章 爭鬥(二)第15章 序幕(二) (3)第135章 合作第267章 孤城(八)第447章 刺痛(五)第240章 遠征(四)第364章 鏖戰(十七)第369章 叛亂第413章 準備(四)第406章 迴歸(二十六)第269章 孤城(十)第340章 南進(十六)第106章 大戰(十) (2)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282章 猛料第343章 波瀾(一)第350章 鏖戰(三)第282章 猛料第456章 終結(八)第48章 脫殼第267章 孤城(八)第385章 迴歸(五)第94章 風雲(三)第180章 逢源(三)第273章 孤城(十四)第180章 逢源(三)第378章 謀定(三) (2)第40章 報復第243章 遠征(七)第43章 疲兵第433章 南方(十四)第258章 登陸(一)第60章 絞殺(四)第347章 出兵(三)第39章 奇兵(二)第130章 風波(二)第335章 南進(十一)第165章 綢繆(十二)第79章 呼吸(十七)第143章 虎狼(三)第453章 終結(五)第385章 迴歸(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