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南進(九)

今天緬甸的狼之隊已經不是從前了。

“狼之隊怎麼雄風不再呢!看來太平日子過久了,所謂的華僑軍也不過如此!”****將士們難掩心中的失望。

“什麼狗屁狼之隊。不過是支那人的胡亂吹噓和那些失敗者的無恥託詞罷了”日本鬼子們看着對面的狼之隊心生鄙夷和不屑。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嘁——”英國人嘴上不說心中卻腹誹連連。“可惜美國人給他們的那些物資啊。可笑的美國人還真以爲那些愚蠢的中國人能創造奇蹟啊!醒醒吧!”

“中國人骨子裡的自私看來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可惜了美利堅的那麼多物資和希望啊!”史迪威並不在意中國人的死活,他更想通過這一仗證明自己的軍事才華,迴應國內和英國人的質疑。

美國人經過不懈的努力才迫使中英兩國出兵緬甸,可是自從中美英三國四方(英、美、在英帕爾訓練的中國遠征軍、狼支隊)軍隊,進入緬甸以後,英國人依然一副懶散士氣低落的樣子,而被史迪威寄予厚望的狼之隊的表現令所有的人大失所望(當然除了日本人)。他們的作爲與一般的中國國內雜牌軍閥隊伍毫無二致。進攻乏力,與友軍根本談不上配合,只知道一味地保存實力。

“狼隊(狼之隊老人兒的暱稱),我們爲什麼要這麼做啊!”一心想要打鬼子的新任第109師師長區翔對郎朗的聚頂非常不解“我們這樣做和國內的軍閥有什麼區別,我們切不能寒了國人,尤其是那些對於我們寄予厚望的南洋華僑的心啊!”

“區師長”郎朗笑着示意挺得向根旗杆子一樣的區翔坐下,“我來問你,你回國是爲了什麼?殺鬼子是吧!”看到區翔多此一問的表情,郎朗繼續說道:“我們已經把國內的鬼子趕出了中國,當然除了臺灣和海南島。在這之後我們該怎麼辦?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國際戰略問題,或許你認爲,這些並不是你我這個級別的軍人該考慮的問題。不過,我想問你一個問題,我們爲什麼被鬼子欺負。”

“我們國家太貧弱,內部不團結。”

“沒錯!我們的國家貧弱不團結,可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郎朗需要讓自己的部下明白特區的戰略,“要知道大清在覆滅之前的富裕程度依然在世界前列。除了我們自己的原因之外,全拜這些西方列強所賜,尤其是英國人。”郎朗停頓了一下,他的思緒瞬間回到自己來的那個年代。中印邊界問題、中緬邊界問題甚至西藏新疆等問題都離不開英國人作孽。“你來看,”郎朗走到地圖前“英國人是侵略我們始作俑者先行者,先是向我國輸入鴉片毒害我國國民,掠奪我們的資源。不僅如此,它還在我國周邊興風作浪,對我國西藏新疆從未放棄征服的夢想,使得我國的安全形勢受到極大的威脅。國內的軍閥那一家背後沒有這些西方列強的影子呢?一個紛亂的中國符合他們的所謂國家利益。就在日本人入侵我們的時候,他們不僅縱容慫恿,而且還暗中支持。

噢,到現在他們知道被日本人打的滋味不好受了,想要我們幫他們,憑什麼呀?這樣的局面完全是他們自作自受,活該自食其果!什麼盟國,什麼援助?不就是想要用我們中國人的鮮血,繼續滋養他們的“文明自由”的上等人生活嗎?不就是要用我們的累累白骨爲他們橫行築起一道安全的防波堤嗎?他們戴着眼罩開着帆船滿嘴fake的時候是強盜,現在穿上燕尾服坐豪華遊輪張口閉口“自由民主”依然是強盜。爲了我們的國家利益和主權完整,我們流多少血都應該都值得。爲他們,憑什麼?二戰,說白了就是這些西方強盜在一戰時分贓不均,繼而引發的狗咬狗的戰爭。除了像我們這些被蹂躪的國家和民族之外,他們之間無所謂正義方與非正義方,本質上都是一丘之貉。現在,我們靠自己的努力趕跑的日本人,成了盟國內唯一一個擺脫侵略的國家。不要以爲他們“賜給”我們大國地位,我們就成了大國俱樂部的成員。他們看重的是無非是基於我們龐大人口資源所擁有的戰爭潛力,而並非出於什麼良心發現或者真的把我們當成什麼所謂的大國。我們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一切要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爲先爲重,其他的都無所謂。”

“那我們就眼睜睜的看着那麼多鬼子不打?”區翔的臉漲紅了。

“大哥——”郎朗無奈的搖搖頭:“咱們打鬼子是爲了什麼?爲了仇恨嗎?不是。在國內打鬼子是爲了民族解放。出國打鬼子是爲了國家利益。我們在東南亞的國家利益是什麼?是爲中國構建一個安全的後院。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要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大國,不僅要有強大的國力,更要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包括緬甸在內的中南半島一直以來就是我們的勢力範圍,在今後同樣必須是我們的。如果現在我們幫英國人拿下緬甸,對我們一點好處也沒有。想要得到緬甸就必然要和英國人翻臉,和英國人翻臉就是和美國人翻臉。我們當前沒有這個能力,還不能和他們鬧翻,不到時候。國與國之間沒有道德和感情,只有裸的利益。因此,不能感情用事。鬼子,我們肯定是要打的,但是什麼時候打,打到什麼程度,都要我們說了算。而且,英國人也不想打,更不願意讓我們打,只有美國人在哪兒乾着急,所以咱們更沒必要急赤白臉的和日本人拼命。打仗就意味着流血和犧牲,我們不能打了半天,犧牲了大批同胞之後,最終卻爲別人作嫁衣裳。”

“狼隊,我只是一名軍人,不懂政治,對政治也不感興趣。”區翔頗爲勉強接受了郎朗的說辭“我明白軍事永遠都要爲政治服務的道理,你放心我會堅決服從命令的。”

“好。我是真的希望你最終能夠理解。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位中華攫取最大利益。是非功過還是交給後人評說吧!”郎朗必須說服區翔。因爲東南亞的華僑中間,區翔和隨他一起來狼之隊的兄弟們,可比郎朗這些冒牌華僑的影響力要大得多。新編的第109師就是完全由東南亞華僑組成的隊伍。同時,第109師也是狼之隊派往東南亞各國工作隊的培訓基地。郎朗知道,不論區翔是否真的理解,他都會按照狼之隊的部署,做好他份內的事情。

在狼之隊的“努力”下,緬甸的戰鬥陷入了僵持。西線日軍和盟隊在印緬邊境地區的欽敦江至欣貝延一線形成對峙態勢。東線在八莫至南坎一線,狼之隊與日軍維持着對峙狀態。42年狼之隊入緬作戰的時候,由於後勤補給的問題,被迫放棄了大片佔領的土地退守八莫、南坎、畹町一線。當中隊在東北與日軍血戰的時候,如果郎朗在南疆閒着,那麼他就不是狼之隊的狼頭了。他開始在中緬邊境地帶招兵買馬。他招兵的標準非常特殊,重點招收雲南境內生活在高山密林中的少數民族、緬甸境內的果敢族(其實就是漢人,多爲南明遺民的後代)、撣族(傣族的別稱)克倫族。收編了果敢第四代土司楊文炳的果敢自衛隊,在進行必要的培訓之後,任命他爲獨立第1旅旅長。郎朗不需要他的軍事指揮才能,而是他在中緬老泰交界地帶巨大的影響力。撣族和克欽族分別是緬甸的第二和第五大少數民族。

撣族主要生活在緬甸東部與泰國中國老撾邊境接壤撣邦地區,面積爲62500平方英里。克欽族族生活在緬甸北部,中國少數民族景頗族和傈僳族也是克欽族的分支。由於英國人對他們實行的***和統治,這兩個族羣的人對英國人有着強烈的仇恨。狼之隊的抵抗使得日本人來不及對這兩各民族生活的大部分地區進行塗炭,因此,他們對於中國人都有較強的認同感。再加上狼之隊內,來自中國與他們同源同祖的少數民族作爲潤滑劑,這種認同感或者好感更爲強烈。其實,緬甸境內包括整個中南半島,真正稱得上土著人種十位數非常少的屬於澳大利亞人種的尼格利多人。其餘民族族均是從中國大陸遷徙到緬甸境內的,屬於黃皮膚的蒙古人種,與我國的苗、壯、傣、羌、藏等民族,要麼同源,要麼就是相同民族在不同地方叫法不同罷了。不論歷史還是現實,他們都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因此不論從民族、地理,還是文化上,中國有充足的理由在這些地方發揮更大的作用。

郎朗畢竟不是政治家,他從這些民族中招募軍隊最大的原因還是處於軍事層面的考慮。未來不論在中南半島作戰,還是在東南亞地區作戰,叢林戰和山地戰將成爲最主要的樣式。要把從小生活在城市和平原丘陵地區的人,培養成爲山地戰叢林戰專家所耗費的精力和時間成本實在太大了。這要比把一個農民培養成爲騎射手還難。

其實,叢林本身就是人類的發源地。在叢林和曠野中生存本來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只不過自從人類文明瞭以來,漸漸適應了城市內由鋼筋水泥構成的叢林之後,人類就開始退化,那些本能性的生存技能越來越少。要想幫助這些人恢復本能是愛太難了。即便精銳如郎朗這樣的特種兵,在叢林中的生存能力,甚至還不如這些山地叢林民族中未成年的孩子。對於這些民族來說,叢林和山地就是他們的家。他們每天都要靠大自然的賜予,或者和大自然搏鬥中,才能維持自己的生命。他們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種戰鬥。郎朗所需要做的,只不過是把他們手中的柴刀、棍棒換成現代化的武器,將他們捕獵的方法昇華爲戰術戰法。其實這也是人類戰爭演變過程情景再現。由於狼之隊自身爲山地師和作戰區域的特點,重武器和技術兵種的比例較一般部隊要少。因此,對兵員素質的要求更多是體能、技能層面的東西。對文化素質方面的要求,並不像機械化部隊那麼嚴格。在長達一年多的整訓中,狼之隊已經成功地把這些土著民族訓練成爲現代化的叢林戰士。

郎朗在東南亞的準備活動其實已經基本完成。他不斷在黑暗中磨利自己的牙齒和爪子。他有足夠的耐心,靜靜的等待一個合適的出擊機會。他不像英國人那樣漫不經心,更不用向美國人那樣急不可耐。因爲,他知道,小日本遲早會給自己這個機會。他們永遠無法在自己的實力和妄想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點。南進的巨大成功必然會刺激在緬甸和中南半島的日本鬼子的勃勃野心。而在他們不遠的前方就有這麼一個留着奶油和蜜目標——印度。英國人開展以來種種拙劣的表現,已經讓日本鬼子們看到自己的對手現在是多麼虛弱。只需要自己輕輕一推,大英帝國貌似強大的防火牆就會在頃刻間坍塌。中國最精銳的狼之隊,已經用事實表示,自己對緬甸的事情不感興趣,前提是隻要你別碰我。(日本軍人中,畢竟還有飯田祥二郎這樣比較清醒的將領)那麼,“戰無不勝”的大日本皇軍還等什麼呢?印度,我們來了!

第418章 準備(九)第191章 攻防(三)第361章 鏖戰(十四)第5章 阻截(二)第21章 狸貓(二)第375章 謀定(一)第235章 謀劃(一)第267章 孤城(八)第421章 南方(二)第418章 準備(九)第451章 終結(三)第105章 大戰(十) (1)第346章 出兵(二)第228章 西進(一)第190章 攻防(二)第57章 絞殺(一)第189章 攻防(一)第386章 迴歸(六)第314章 暗戰(三)第179章 逢源(二)第144章 火併(一)第104章 大戰(九)第1章 圍追(一)第114章 華北(二)第8章 阻截(五)第9章 俘虜第69章 呼吸(七)第85章 收官(五)第440章 分治(五)第212章 策對(二)第30章 意外(一)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419章 準備(十)第65章 呼吸(三)第256章 怒火(三)第273章 孤城(十四)第282章 猛料第440章 分治(五)第37章 爭鬥(二)第356章 鏖戰(九)第141章 虎狼(一)第92章 風雲(一)第290章 殺戮(八)第155章 綢繆(二)第241章 遠征(五)第408章 迴歸(二十八)第80章 呼吸(十八)第147章 天空(一)第56章 斷尾(三)第107章 大戰(十二)第271章 孤城(十二)第262章 孤城(三)第33章 權衡(二)第384章 迴歸(四)第405章 迴歸(二十五)第144章 火併(一)第420章 南方(一)第189章 攻防(一)第272章 孤城(十三)第451章 終結(三)第397章 迴歸(十七)第86章 收官(六)第449章 終結(一)第85章 收官(五)第258章 登陸(一)第231章 西進(四)第5章 阻截(二)第62章 絞殺(六)第96章 大戰(一)第301章 殺戮(十九)第404章 迴歸(二十四)第202章 攻防(十四)第334章 南進(十)第328章 南進(四)第229章 西進(二)第155章 綢繆(二)第319章 詭道(一)第322章 家園(一)第439章 分治(四)第271章 孤城(十二)第289章 殺戮(七)第15章 序幕(二) (3)第426章 南方(七)第2章 圍追(二)第416章 準備(七)第247章 遠征(十一)第118章 華北(六)第341章 南進(十七)第410章 準備(一)第168章 衝突(一)第253章 戰端(二)第88章 改變(一)第285章 殺戮(三)第133章 大師(三)第340章 南進(十六)第203章 攻防(十五)第34章 算計(一)第449章 終結(一)第244章 遠征(八)第402章 迴歸(二十二)
第418章 準備(九)第191章 攻防(三)第361章 鏖戰(十四)第5章 阻截(二)第21章 狸貓(二)第375章 謀定(一)第235章 謀劃(一)第267章 孤城(八)第421章 南方(二)第418章 準備(九)第451章 終結(三)第105章 大戰(十) (1)第346章 出兵(二)第228章 西進(一)第190章 攻防(二)第57章 絞殺(一)第189章 攻防(一)第386章 迴歸(六)第314章 暗戰(三)第179章 逢源(二)第144章 火併(一)第104章 大戰(九)第1章 圍追(一)第114章 華北(二)第8章 阻截(五)第9章 俘虜第69章 呼吸(七)第85章 收官(五)第440章 分治(五)第212章 策對(二)第30章 意外(一)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419章 準備(十)第65章 呼吸(三)第256章 怒火(三)第273章 孤城(十四)第282章 猛料第440章 分治(五)第37章 爭鬥(二)第356章 鏖戰(九)第141章 虎狼(一)第92章 風雲(一)第290章 殺戮(八)第155章 綢繆(二)第241章 遠征(五)第408章 迴歸(二十八)第80章 呼吸(十八)第147章 天空(一)第56章 斷尾(三)第107章 大戰(十二)第271章 孤城(十二)第262章 孤城(三)第33章 權衡(二)第384章 迴歸(四)第405章 迴歸(二十五)第144章 火併(一)第420章 南方(一)第189章 攻防(一)第272章 孤城(十三)第451章 終結(三)第397章 迴歸(十七)第86章 收官(六)第449章 終結(一)第85章 收官(五)第258章 登陸(一)第231章 西進(四)第5章 阻截(二)第62章 絞殺(六)第96章 大戰(一)第301章 殺戮(十九)第404章 迴歸(二十四)第202章 攻防(十四)第334章 南進(十)第328章 南進(四)第229章 西進(二)第155章 綢繆(二)第319章 詭道(一)第322章 家園(一)第439章 分治(四)第271章 孤城(十二)第289章 殺戮(七)第15章 序幕(二) (3)第426章 南方(七)第2章 圍追(二)第416章 準備(七)第247章 遠征(十一)第118章 華北(六)第341章 南進(十七)第410章 準備(一)第168章 衝突(一)第253章 戰端(二)第88章 改變(一)第285章 殺戮(三)第133章 大師(三)第340章 南進(十六)第203章 攻防(十五)第34章 算計(一)第449章 終結(一)第244章 遠征(八)第402章 迴歸(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