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南進(十七)

現在的牟田口廉也中將,絕對屬於那種運氣來了連城牆都擋不住的幸運兒。日軍的進攻一發動,恰好就趕上印度國內的局勢發生重大動盪。他今天總算真正理解了飯田祥二郎中將的良苦用心。日軍在印度的進攻處以任何人意料的順利,甚至比當年“七七事變”之後的中國華北戰場還要順暢。日軍兵鋒所到之處,英印軍隊陣前倒戈的現象比比皆是。印度當地的民衆幾乎是一派“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陣勢。牟田口廉也和他的屬下們舔着個臉撇着個大嘴,無不以“印度解放者”自居。面對這一切,牟田口廉也自己也深深明白,不僅僅是大日本皇軍的神威所致,更得益於鮑斯及其創建的“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的強大影響力。

而此時,遠在新加坡的鮑斯和他的“自由印度臨時政府”,面對國內的局勢,就像聽到黑芝麻糊的叫賣聲“再也坐不住了”。他們迫不及待地要求日本帝國協助其儘快回到印度,以便把國內的革命烈火再扇地旺一些。當然,鮑斯的另一層意思也非常明顯,那就是他要領導整合國內的民族解放勢力,成爲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和領袖。

說實話,印度局勢的發展完全出乎日本大本營的預料。當初他們決定進攻因帕爾,最大的目的或者說奢望,不過是爲了改善日本軍隊在緬甸的被動局勢。雖然他們對印度饞涎欲滴,但是畢竟日本在此刻還沒完全準備好。這次發動的作戰更像是一次試探性的演習。怎麼也沒沒想到竟然探出這麼一個結果。於是,大本營急忙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應對措施。在西尾壽造陸相的極力支持下,最終決定向印度增兵,支持鮑斯歸國,建立一個****的印度政權。日本人的執行力可以說在全世界都堪稱一流,當牟田口廉也的“大軍”,攻佔達卡東面距離150公里阿加爾塔爾的時候,鮑斯終於回到了闊別了近四年的國土。

鮑斯和自己領導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的僚屬,踏上印度土地的時候,幾乎不約而同地飽含熱淚,伏地親吻自己祖國的國土。作秀也罷,真情也罷,這一幕無疑非常能夠打動的人心。鮑斯把自己的辦事機構臨時設在因帕爾,隨時準備跟隨日本人的腳步向西移動。俗話說,樹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鮑斯一到因帕爾,就迫不及待招兵買馬。此時,又是英國人幫了鮑斯的大忙。

大敵當前迫使英國殖民當局,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制止平息達卡等地的“騷亂”。文質彬彬的紳士們,終於撕裹在他們身上的羊皮了,露出了真面目。那些在對日戰場上屢戰屢敗的殖民軍隊,向幾乎手無寸鐵的印度反抗者揚起了屠刀。“生於不義自當死於恥辱”這是當年巴黎和會上身爲老牌殖民者的英國人,以勝利者的身份送給挑戰失敗後的德國人的話。今天在印度,大英帝國的表現,給了這句話最生動的註解。

印度東部主要是穆斯林的聚集地。由於宗教的原因,穆斯林兄弟可不像“溫和”的印度教徒那麼好說話。“聖戰”,那可是成年穆斯林男子的義務。當民怨積累到臨界點的時候,只需要一個火星就可以點燃熊熊大火。日本人和鮑斯的出現成爲這個火星。對於印度人來說,日本人是什麼東西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人在打擊自己的敵人,那麼毫無疑問就是自己的朋友。現在朋友已經進了院子,主人對家裡面強盜欺凌的忍耐立刻就到了極限。面對同胞的鮮血和紳士們的殘暴,那些被迫鎮壓平民的印度士兵不幹了,紛紛掉轉槍口。人數佔絕對劣勢的英軍士兵,頓時淹沒在支持鮑斯士兵和普通民衆的大潮之中。被他們武裝起來充當爪牙的軍隊,被他們用槍炮和“十字架”被迫“啓蒙”的民衆,一旦拿起殖民者“賦予”的武器和思想起來反抗之後,看似強悍無比的殖民者,其虛弱的本質暴露無遺。“起義軍”衝向當地的殖民當局各個部門和機關。前後不到三天的時間,達卡回到了印度人手中。達卡起義成功的餘波,迅速向庫爾納、錫拉傑甘傑等周邊城市和地區蔓延。對於英國人來說,東印度的局勢已經完全失控。

鮑斯在牟田口廉也的“保護”下,在支持者的歡呼聲中,進駐達卡。於此同時,佐藤的第31師團主力,橫掃科西瑪西北中印緬三國交界地區。山內的第15師團以及印度國民軍第1師,不僅攻佔了布拉馬普特拉河南岸重鎮迪斯布爾,而且在印度人的歡迎下迅速向西裡古裡和賽義德布爾進發。這樣的結果比牟田口廉也設想的最好結果,還要理想。

印度的局勢不僅令英美大驚失色,也超出了國大黨的控制能力和範圍。甘地的不合作思想雖然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流血犧牲和衝突,但是前途渺茫得令人絕望。而鮑斯的激進派,所取得重大突破,讓更多的印度人看到改變命運的希望,同時也看到了英國人的虛弱。於是,在整個印度人心浮動,越來越多的人成爲鮑斯的支持者。鮑斯進入達卡之後,迅速成立了印度人民統一陣線黨,藉以抗衡國大黨,試圖扛起領導印度獨立的大旗。

英國人雖然焦頭爛額,但是他們不愧爲老牌的殖民者,深諳分化瓦解之要義。國大黨由非法政黨立即變成合法組織。英國人在磨刀霍霍之際,表面上迅速向國大黨移交軍政大權。英國殖民軍則從東印度迅速後撤集結。蒙巴頓和殖民當局對印度的國情也算有深刻的認識,他們相信只要自己離開第一線,那麼,親英美的國大黨,就會成爲對抗親日派主力軍。這個時候,英國就可以有充足的理由繼續介入印度的事務,最終恢復大英帝國在在印度的影響力。同時,蒙巴頓要求大英帝國迅速增兵,以解決印度的局勢。

史迪威對印度的局勢自然也非常擔憂。但是他擔心的並不是大英帝國殖民地的安危,而是“自己”的遠征軍。因爲他得到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當丘吉爾向羅斯福求助的時候,羅斯福“希望”委座能夠命令中國駐印軍幫助英國平叛。沒想到美國人這一個“理所應當”的要求,被委座嚴詞拒絕。

“中國剛剛擺脫被奴役的狀態,我們絕不干涉別國內政。中隊只能用於反法西斯軍事行動,絕不能用作壓迫他國和民族工具。”委座的決定和話語,就連李華雄都頗受震動。然而,委座接下來的行動卻令美國人極爲不爽。委座命令中國駐印軍,立刻啓程回國。

“鑑於印度的局勢,中國駐印軍已近無法完成其使命。因此,回國是當然的選擇。請美國予以理解。”這是中國方面向美國方面提交的備忘錄。不等美國的迴音,中國駐印軍司令副總指揮,就命令蘭姆伽訓練營及其附近中隊收拾行裝,向蘭姆伽訓練營地集結,並且設立了警戒線,完全是一副如臨大敵的陣勢。

中國駐印軍,編爲一個軍三個師(此處與歷史有重大出入),分別是新編第30師,師長鬍素;新編第50師,師長潘裕昆(這兩個師完成訓練);新編第22師,師長廖耀湘。

每個師12500人,汽車300輛、騾馬千餘匹,105榴彈炮12門,75毫米山炮24門,37反坦克炮36門,81毫米迫擊炮36門,60毫米迫擊炮162門,重機槍108挺,輕機槍360挺,火箭筒108具,火焰噴射器85具,衝鋒槍和卡賓槍400支,步槍數千支。火力和運動能力全面超出日軍1944年制甲種師團。此外,支援部隊數量更大,幾乎趕上一個軍的規模。計有裝備36門155毫米榴彈炮的炮兵第12團,各裝備36門105毫米榴彈炮的炮兵第4和第5團,裝備400輛汽車的輜汽6團,裝備近千匹騾馬的騾馬輜重兵團,工兵第10和第12團,分別裝備30輛M4A2中型坦克和M3A3輕型坦克的戰車第1和第2營,由化學兵改制的一個裝備48門150毫米重迫擊炮團和1個獨立步兵團,特務、通訊、憲兵、高炮各1個營。(擁有3000名志願人員的美軍專業叢林戰特種部隊5307步兵團,此時正在來印度的途中)

中國駐印軍雖然不足六萬人,雖然沒有完全結束訓練,但是這些軍人,不論軍官還是士兵,都是中國民隊精銳中精銳。經過美國人的悉心訓練和裝備之後,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他們已經成爲印度境內最具戰鬥力的軍隊之一。他們如果執意回國,連喜馬拉雅山脈也攔不住他們。

美國再次祭出了斷絕美援的殺手鐗,沒想到委座根本不吃這一套,態度出奇得強硬。就一句話“中國駐印軍必須立即回國,就是走也要走回國!”羅斯福和邱吉爾任誰也沒想到委座居然如此強硬。美國人也不含糊,立刻斷絕了援助。然而,委座依然堅持,並且獲得了李華雄的積極支持。“中國空軍”的運輸機戰鬥機,紛紛從北方和新絲路抵達昆明。不僅如此,李華雄還同意,新編第30師和第50師加入****東北戰鬥序列。在蘭姆伽的中隊,開始利用美國的機械晝夜不停地修建臨時野戰機場。積極做好各項回國的準備工作。英美駐中國大使紛紛要求覲見委座。可是不論他們怎麼威逼利誘,委座依然固執己見。

英美政府一看委座油鹽不進,軟硬不吃,一時之間也沒了主意。以李華雄的空軍實力,印度地區所有的空軍(包括日本人的)加在一起都不是對手。形勢比人強,永遠都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委座這是怎麼了?”王文文對委座一改常態的強硬頗爲不解,於是向李華雄問策。

“萬物反常即爲妖”李華雄臉色沉重“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委座按奈不住了。”

“難道——”

“沒錯,他在爲發動內戰做最後的準備!”李華雄長長的嘆了口氣。

“那我們怎麼辦?”王文文同樣眉頭緊鎖。

“能怎麼辦?天要下雨孃要嫁人,隨他們去吧!我只希望這場內戰能夠儘早結束。”

“我們如果什麼都不做,恐怕難以對特區內的某些力量交代。”王文文所指的某些力量指的是海軍司令葉宏和政治部主任李佳,爲代表的傾向採取積極手段干預內戰的一股力量。

“我就不明白,他們爲什麼對此事如此執着。”李華雄臉色微微發紅。

“我想是出於不願我國陷入更大的災難之中的考慮吧!”王文文輕輕說道。

“作爲後來人誰願意看到國家重燃戰火呢?”李華雄激動地走到窗前,猛地把窗戶推開。重慶溼冷的寒風猛的吹了進來。“干預?怎麼幹預?幫助其中一方,還是居中調停,或者威壓,誰動手咱們就打誰?以前輩們和委座的性格,連美國和蘇聯加在一起尚且不能阻止,何況咱們了?如果咱們硬要強行介入,到時候最可能發生的結果就是雙方一起和咱們打。那麼咱麼怎麼辦?這個時代的人還好說,咱們這些人該怎麼辦?向誰開槍?我說過多少次了,內戰不是哪一方要打的事情,雙方根本就是兩個車道上走的車。他們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能調和和妥協的。即便是某一方妥協,也只是暫時的隱忍,日後還會爆發更大的衝突。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阻止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介入,讓中國這場災難儘早結束。我們更應該專心致志的發展壯大我們自己的力量,向外發展,謀求中國的長遠利益。”

“還是老問題。如果我們什麼也不做,恐怕無法向他們交代。”王文文不得不提出這個那一回避的問題。

“正向我們已經做的那樣,從經濟、軍事上暗中幫助前輩們。在政治上我們只能選擇中立的立場。我們一定要加快我們的發展,因爲,在政治上,不是朋友就是敵人,沒人會長時間容忍騎牆派的存在。當中國國內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後,我們的麻煩就真的來了。”

“真的就沒有別的可能了嗎?”

“我們都持這個態度!”李華雄堅定地說道。

王文文不說話了。她知道李華雄所說的“我們”,不僅包括他們兄弟四人,還包括武定國、徐鵬雄、博南、石磊等軍中的絕對實力派,甚至還包括各集團軍司令級別的勢力人物。以李華雄的第十坦克師爲基礎發展而來的特區陸軍,在整個特區的軍隊中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空軍和基地系統雖然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最起碼在目前,還無人能撼動李華雄的地位。他不僅在軍隊具有廣泛的基礎,而且還能得到劉遠洋和王天浩政治財力的全力支持,這樣的優勢無人能及。王文文一念及此,心中莫名的產生一絲寒意。她不願面對,但是她知道終有一天自己必須要面對。

第354章 鏖戰(七)第318章 驚蟄第251章 絲路第246章 遠征(十)第103章 大戰(八)第54章 斷尾(一)第231章 西進(四)第241章 遠征(五)第245章 遠征(九)第195章 攻防(七)第141章 虎狼(一)第30章 意外(一)第305章 殺戮(二十三)第308章 殘敵(一)第34章 算計(一)第349章 鏖戰(二)第91章 改變(四)第164章 綢繆(十一)第97章 大戰(二)第45章 援兵第330章 南進(六)第406章 迴歸(二十六)第207章 攻防(十九)第434章 貴族第447章 刺痛(五)第389章 迴歸(九)第21章 狸貓(二)第14章 序幕(二) (2)第220章 諸馬(六)第262章 孤城(三)第108章 大戰(十三)第149章 天空(三)第427章 南方(八)第74章 呼吸(十二)第324章 家園(三)第192章 攻防(四)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90章 改變(三)第279章 “意外”(二)第364章 鏖戰(十七)第184章 反攻(四)第177章 衝突(十)第18章 彼身(一)第232章 西進(五)第417章 準備(八)第197章 攻防(九)第251章 絲路第290章 殺戮(八)第264章 孤城(五)第347章 出兵(三)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91章 改變(四)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52章 前輩(一)第417章 準備(八)第94章 風雲(三)第359章 鏖戰(十二)第248章 遠征(十二)第123章 籌碼第270章 孤城(十一)第309章 殘敵(二)第140章 長江(四) (2)第141章 虎狼(一)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379章 “棧道”第348章 鏖戰(一)第317章 麻煩(三)第124章 建設第214章 支援第78章 呼吸(十六)第414章 準備(五)第275章 孤城(十六)第401章 迴歸(二十一)第29章 東線(六)第55章 斷尾(二)第428章 南方(九)第7章 阻截(四)第93章 風雲(二)第334章 南進(十)第201章 攻防(十三)第224章 無奈(三)第269章 孤城(十)第378章 謀定(三) (2)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69章 呼吸(七)第359章 鏖戰(十二)第425章 南方(六)第60章 絞殺(四)第97章 大戰(二)第261章 孤城(二)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178章 逢源(一)第281章 爆發(二)第440章 分治(五)第233章 西進(六)第15章 序幕(二) (3)第49章 貔貅第63章 呼吸(一)第191章 攻防(三)第123章 籌碼
第354章 鏖戰(七)第318章 驚蟄第251章 絲路第246章 遠征(十)第103章 大戰(八)第54章 斷尾(一)第231章 西進(四)第241章 遠征(五)第245章 遠征(九)第195章 攻防(七)第141章 虎狼(一)第30章 意外(一)第305章 殺戮(二十三)第308章 殘敵(一)第34章 算計(一)第349章 鏖戰(二)第91章 改變(四)第164章 綢繆(十一)第97章 大戰(二)第45章 援兵第330章 南進(六)第406章 迴歸(二十六)第207章 攻防(十九)第434章 貴族第447章 刺痛(五)第389章 迴歸(九)第21章 狸貓(二)第14章 序幕(二) (2)第220章 諸馬(六)第262章 孤城(三)第108章 大戰(十三)第149章 天空(三)第427章 南方(八)第74章 呼吸(十二)第324章 家園(三)第192章 攻防(四)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90章 改變(三)第279章 “意外”(二)第364章 鏖戰(十七)第184章 反攻(四)第177章 衝突(十)第18章 彼身(一)第232章 西進(五)第417章 準備(八)第197章 攻防(九)第251章 絲路第290章 殺戮(八)第264章 孤城(五)第347章 出兵(三)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91章 改變(四)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52章 前輩(一)第417章 準備(八)第94章 風雲(三)第359章 鏖戰(十二)第248章 遠征(十二)第123章 籌碼第270章 孤城(十一)第309章 殘敵(二)第140章 長江(四) (2)第141章 虎狼(一)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379章 “棧道”第348章 鏖戰(一)第317章 麻煩(三)第124章 建設第214章 支援第78章 呼吸(十六)第414章 準備(五)第275章 孤城(十六)第401章 迴歸(二十一)第29章 東線(六)第55章 斷尾(二)第428章 南方(九)第7章 阻截(四)第93章 風雲(二)第334章 南進(十)第201章 攻防(十三)第224章 無奈(三)第269章 孤城(十)第378章 謀定(三) (2)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69章 呼吸(七)第359章 鏖戰(十二)第425章 南方(六)第60章 絞殺(四)第97章 大戰(二)第261章 孤城(二)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178章 逢源(一)第281章 爆發(二)第440章 分治(五)第233章 西進(六)第15章 序幕(二) (3)第49章 貔貅第63章 呼吸(一)第191章 攻防(三)第123章 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