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迴歸(二十一)

進攻發起日定在1945年7月30日凌晨3時30分。在進攻發起前48小時,中國同時也是全世界第一枚人造地球衛星,由包頭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2小時之後,衛星向地面發回第一張清晰的圖片。

“我們發射的第一顆衛星,只可能是軍事衛星。我們別無選擇!”在歡騰的慶祝髮射成功的人羣中,沈險峰心中暗想。“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一切呢?”他感覺自己對戰爭已經漸漸厭倦了。

“世界上所有的最先進最尖端的技術從它們誕生的那一天起,就無一例外的首先用於軍事。”這時候“錢老”走到沈險峰身邊。“錢老”和沈險峰二人對對方都稱得上極爲敬重。沈險峰是出於一個“晚輩”對偉大的前輩的敬仰,而“錢老”則是對出於沈險峰豐富的學識和謙遜的人格發自內心的尊重。“作爲一個科學家這或許是一種悲哀。但是作爲一箇中國人,相信我們都願意承受這種悲哀。”

沈險峰沒有說話,只是微微點了點頭。這或許就是真正大師的風範吧!

特區發射的這顆衛星屬於通常人們所說的間諜衛星,而且絕對稱得起是起點高,技術超前。它是“數字圖像傳輸型的實時戰象偵察衛星”。它不用膠捲,而是由衛星上的“成像遙感器”通過掃描的方法拍攝地面場景圖像,並將這些高品位遠距離照相電視信號採用數字圖像的傳輸方式傳輸到地面衛星接收站。這樣,瀋陽圖像判讀中心就能立即瞭解到相關地域的瞬間動態。它不受膠捲限制並具有非常誘人的實時性。也就是,衛星上的成像系統拍攝地面目標的同時,地面衛星接收站的情報分析人員就能夠立即看到。有了這個絕對的秘密武器,蘇聯遠東地區軍隊的一舉一動就完全暴露在中隊眼前。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李華雄才果斷地決定,不等軍隊全部部署到位,提前一週發動攻擊。

此次作戰的區域爲黑龍江、烏蘇里江以東至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外興安嶺以南至現中國國境,薩彥嶺以東至亞布羅諾夫山脈,總面積約180餘萬平方公里。蘇聯從三面環繞,總長達3600餘公里。總體來看,中國東北、外蒙、北朝鮮與蘇聯的接壤的地區多數屬於從橫交錯的邊緣山地形成易守難攻的態勢。因此,要在短時間內突破蘇聯紅軍的防線,就必須達成戰役的突然性。但是由於作戰地域極爲遼闊,從而使得便於實施進攻的方向極爲有限,有必要給參戰中隊各方面軍和集團軍規定較爲寬大的進攻地帶。於是,在大多數集團軍的進攻地帶內,各部隊不得不在單獨的、有時候甚至是相隔近百公里的不同方向上採取作戰行動。這就構成了遠東戰區複雜的地理條件下實施戰役進攻的最重要的特點。由於該地區的地理因素,戰場被大體分割爲三個部分,由西向東分別是:西北部戰場,薩彥嶺和亞布羅諾夫山脈之間以貝加爾湖爲中心的草原地帶,東北部戰場,亞布羅諾夫山脈以東至阿穆爾河,東部戰場,阿穆爾河至海參崴。

進攻部隊被編爲三個方面軍。第一方面軍司令員石磊,統帥原北方方面軍第4集團軍、原東北方面軍第7集團軍(包括朝鮮李氏王朝的3個步兵師)以及東北方面軍分屬於第1、第2集團軍的第1軍、第3軍、第5軍,合計9個軍32個師,總兵力44.5萬,進攻發起時部隊沒有全部完成準備,實際用於進攻的兵力爲24個師32萬人,擁有3280門火炮和迫擊炮、2600餘輛坦克和自行火炮、870門火箭炮,1100門反坦克炮,730門高射炮,3040架固定翼作戰飛機,480架直升機。進攻方向爲海參崴至伯力一線,戰役目的消滅蘇聯遠東第一方面軍。

第二方面軍司令韓先楚,統帥原北方方面軍第3、第5集團軍、原西北方面軍第10集團軍,唐努烏梁海地區的西北方面軍第19共3個師配屬第二方面軍,由於其還要擔負防衛西部邊境的任務,因此只能作爲第二方面軍的總預備隊,合計10個軍35個步兵師,總兵力48萬人(實際參加進攻的只有21個師,兵力29萬),進攻方向是伊爾庫茨克至赤塔、莫戈恰一線,戰役目的消滅蘇聯外貝加爾方面軍。擁有2880門火炮和迫擊炮、2100餘輛坦克和自行火炮、770門火箭炮,920門反坦克炮,620門高射炮,2660架固定翼作戰飛機,320架直升機。

第三方面軍司令白林中,統帥原東北方面軍分別隸屬於第1、第2集團軍之第2軍、第4軍、第6軍共3個軍12個師,總兵力15萬(該部作爲“聲西擊東”戰術的一部分,僞裝相信將方向運動,然後秘密向東北集結。戰役發起前,已經全部集結完畢),擁有1880門火炮和迫擊炮、1100餘輛坦克和自行火炮、570門火箭炮,620門反坦克炮,420門高射炮,1140架固定翼作戰飛機,160架直升機。進攻方向爲黑龍江東岸,比羅比詹至斯科沃羅季諾一線,與第一、第三方面軍協同,牽制並最終消滅蘇聯遠東第二方面軍、分割蘇聯外貝加爾與濱海區。

由於美國如期履行協議,因此華僑軍空軍新增加作戰飛機1750架,加上特區自己生產修復的飛機526架飛機,新組建和重新編制10個空軍師。每個師平均380餘架作戰飛機。除部署在新疆地區的第1、4、6、10空軍師之外(第10空軍師爲新補充到新疆的部隊)和用於警戒日本方面的第2第3殲擊機師的760架戰機,特區可以用於遠東戰役的作戰飛機達7600餘架,直接用於對蘇作戰的飛機達6840架。

爲了達成整個戰役的突然性,中隊不僅利用外交、宣傳、動員、調動、部署等方式在戰略上採取“聲西擊東”,而且在戰術方面也幾乎窮盡了各種僞裝手段。在西部邊疆大張旗鼓整軍備戰的時候,在東北、外蒙、朝鮮地區則除了向西調動的喧譁之外,部隊的一切調動只允許在夜間進行。白天各種兵器均需配置在專門掩體內並覆蓋僞裝網。部隊在出發至抵達預定位置的整個調動過程中,所有電臺只允許收報絕對不允許發報。工程兵部隊以及臨時徵調的民工,開闢通道修築出發陣地、掩體等作業也只能在夜間進行。在中蘇邊境線上,尤其是東部、東北部邊境線上保持平時的執勤狀態。而且,直至7月29日18時30分,特區軍委總參謀部纔將開始戰鬥行動的命令下達給各方面軍的司令員。夜幕降臨之後,中國3個方面軍,按照統一的計劃隱蔽進入進攻出發陣地。

7月30日凌晨3時30分,在長達4000公里的邊境線上,數七十餘萬中隊,在沒有經過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準備的條件下,向蘇聯紅軍發起全面進攻。總攻發起之後,中國空軍1520架各型轟炸機,按照航程路線分別於不同時間,從東北、蒙古前線至後方的呼和浩、張家口、北京、天津、承德、山海關的廣大區域內星羅棋佈的軍用、民用、野戰機場紛紛騰空而起,飛行至預定空域編好隊型,在760架戰鬥機的護航下,由不同的地點幾乎同時飛過中蘇邊境線,對符拉迪烏斯托克(海參崴)、烏蘇里斯克(雙城子)、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共青城、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斯科沃羅季諾、赤塔、涅爾琴斯克(尼布楚)、烏蘭烏德、伊爾庫茨克等地的軍事工業基地、鐵路樞紐、機場、港口、軍隊駐地、大型補給基地等重要軍事目標實施集中轟炸。在集中轟炸前夕,來自朝鮮中北部的特1航空旅的戰鬥機、強擊機、轟炸機先行一步,對蘇聯紅軍的雷達站、指揮部、電力通訊設施、高射炮羣實施重點打擊,爲後續轟炸提供安全保障。

一時之間,蘇聯遠東地區籠罩在硝煙戰火之中。一枚枚不同型號威力性能的炸彈在人們的睡夢中鋪天蓋地砸了下來。機場上的飛機還未來得及起飛就變成在火光中飛舞碎片,鐵路交通樞紐在重磅炸彈和雲爆彈的蹂躪下化爲一片片燃燒的廢墟。從美國空運、海運而來的寶貴的油料變成吞噬一切的沖天火焰,糧食給養瞬間由碳水化合物變成唯一的元素碳。司令部、指揮部、電廠、通訊設施,在一枚枚從天而降“火箭”的打幾下成爲一座座冒着火焰和黑煙的墳墓。一條條主力輸電線路在千絲萬縷的石墨纖維的纏繞下迅速擊毀了各個變電站。完成了護航任務的戰鬥機,在百無聊賴之間,沿着西伯利亞大鐵路追逐着一列列油罐車、運兵車和運送物資的列車,瘋狂開炮,一直到它們脫軌顛覆或者成爲巨大的“炸彈”將鐵軌摧毀,還不忘向哀嚎亂竄的人羣掃射。把機上所有的彈藥傾瀉一空才意猶未盡的調轉機頭。

火與血的交織,鐵與血的碰撞,生命與死亡的追逐,在廣闊的的土地上以募集額一幕的上演。比蘇軍更猛烈的炮火,更快捷的速度、更精湛的戰術,更精良的武器,構成了一架傾斜的天枰。猝不及防的蘇軍如潮水般退卻,露出的“礁石”也在由鋼鐵和火焰構成的洪流中毀滅。

所謂的“礁石”就是蘇軍的築壘地域。築壘地域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構築有永備工事和野戰設計工事以及其他築城工事,並與各個工事障礙物相結合構成築壘配系的地域或地帶。由專門的部隊獨立或者諸兵種合成部隊(野戰部隊)協同進行持久頑強的防禦。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僅由野戰部隊防守。一戰之後建立築壘地域相當普遍,目的就是掩護國境和海岸地段、重要戰役方向、行政和政治中心、經濟區及其他重要目標。如所謂的馬其諾防線、、齊格菲防線、以及日本關東軍所謂的東方馬其諾防線都屬於這一類。蘇聯自然也不例外,他們針對日本關東軍在邊境的東方馬奇諾,以堡壘對堡壘的思維構築了他們的築壘地域。它由幾道防禦地帶和斜切地區組成,其基礎爲築有永備設計工事的防禦樞紐部。

在防禦樞紐部之間的間隙地帶,則構築野戰工事,並由野戰部隊防守。在築壘地域前面通常構築縱深達20公里的保障地帶。一般分爲永備築壘和野戰築壘兩類。前者具有堅固和複雜的鋼筋混凝土和裝甲築城工事構成配系,工事內設有專門的火炮和機槍等。後者則主要由土木和土石工事組成,適合於使用野戰部隊的建制武器。蘇聯的築壘地域縱身一般爲6——8公里一直到50公里甚至更大。1公里的正面上築城工事和火器密度爲:永備射擊工事10——15個或者更多,野戰火炮一般爲10——20門,反坦克武器10件以上。另一種含義是指擔負防禦任務的建制軍事部隊。一般由3個獨立機槍營、1個通訊連和1個工兵連組成,有的還編有1個3營制炮兵團和6個暗堡排,戰時加強2個獨立機槍營、1個機槍連,獨立工兵連、通訊連擴編爲營、各暗堡排擴編爲炮兵連。

在中蘇邊境的重點地段,這種所謂的築壘地域比比皆是構成較爲完整的防禦體系。但是中蘇邊境實在過於漫長,而蘇聯在應對歐洲戰事的過程中,無力全部完成其宏偉的防禦體系。二戰的進程充分表明,這種基於一戰思維的防禦體系,在他構築那天起就已經過時了。面對以坦克集羣爲代表的強調機動強、火力猛、防護好的機械化作戰樣式,再堅固的防禦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極爲有限。更何況蘇聯紅軍遇到還是向像中隊這樣從來不按常理出牌的軍隊。

坦克集羣加陸航組成的強大突擊力量,是蘇軍的防線變得形同虛設。面對龐大的42式坦克恐怖的身影合理個人心驚膽戰的巨大炮口,蘇軍現有的反坦克武器幾乎都和兒童玩具差不多。你觀看自己的坦克集羣衝鋒可能是一種令人心潮澎湃的壯闊景象,而面對敵人裝甲集羣重逢的時候,感受更多的則是一種絕望的膽寒。尤其是那種在坦克前上方呼嘯而來的據說是叫直升機的傢伙,更是令蘇軍束手無策。高速運行的武裝直升機,對每一個暴露的火力點予以毀滅性打擊。火箭巢瞬間發射的火箭,如同冰雹一般砸向地面,瞬間就覆蓋了預定打擊區域,令敵人防不勝防。硝煙還未散盡,坦克沉重的履帶就碾碎了守軍的意志。伴隨坦克進攻的自行火炮有效地爲坦克提供火力支持,而裝甲步兵靈活嫺熟地步坦協同,粉碎了零星的反坦克火力。一枚枚威力與120毫米榴彈炮相當的單兵雲爆火箭,紛紛由地堡暗堡的射擊口呼嘯而入。在一聲沉悶的爆炸聲中,火焰瞬間從各個射擊口中噴出。質量稍微差一些的幾乎當時就坍塌,質量好一些就變成一口燃燒的棺材。僥倖未被燒死炸死的守軍也會痛苦的窒息身亡。

各個方向上的突擊集團,就像一雙雙鐵拳擊碎了蘇聯紅軍的防禦的同時,也擊垮了他們的作戰意志。在伊爾庫茨克方向由第5、第7坦克師組成的裝甲突擊部隊,一晝夜突進200公里,在戰役發起24小時之後,最前沿的指揮官從望遠鏡中已經可以看到佇立在地平線上燃燒着的伊爾庫茨克。

第47章 金蟬第89章 改變(二)第106章 大戰(十) (2)第57章 絞殺(一)第365章 博弈第339章 南進(十五)第109章 大戰(十四)第328章 南進(四)第182章 反攻(二)第53章 前輩(二)第43章 疲兵第318章 驚蟄第262章 孤城(三)第452章 終結(四)第441章 分治(六)第200章 攻防(十二)第396章 迴歸(十六)第182章 反攻(二)第49章 貔貅第372章 要價第186章 反攻(六)第131章 大師(一)第303章 殺戮(二十一)第314章 暗戰(三)第452章 終結(四)第187章 反攻(七)第341章 南進(十七)第226章 無奈(四)第165章 綢繆(十二)第326章 南進(二)第98章 大戰(三)第224章 無奈(三)第186章 反攻(六)第360章 鏖戰(十三)第444章 刺痛(二)第410章 準備(一)第435章 心事第105章 大戰(十) (1)第50章 黃雀第219章 諸馬(五)第175章 衝突(八)第67章 呼吸(五)第346章 出兵(二)第2章 圍追(二)第138章 長江(三)第141章 虎狼(一)第4章 阻截(一)第344章 波瀾(二)第377章 謀定(三) (1)第237章 遠征(一)第155章 綢繆(二)第372章 要價第458章 終結(十)第231章 西進(四)第326章 南進(二)第183章 反攻(三)第136章 長江(一)第54章 斷尾(一)第303章 殺戮(二十一)第356章 鏖戰(九)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131章 大師(一)第323章 家園(二)第144章 火併(一)第170章 衝突(三)第65章 呼吸(三)第163章 綢繆(十)第13章 序幕(二) (1)第251章 絲路第143章 虎狼(三)第253章 戰端(二)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247章 遠征(十一)第225章 團軍,司令林楚男替代宋哲元,原第40軍參謀長葉謙第70章 呼吸(八)第458章 終結(十)第285章 殺戮(三)第162章 綢繆(九)第257章 怒火(四)第191章 攻防(三)第351章 鏖戰(四)第15章 序幕(二) (3)第196章 攻防(八)第279章 “意外”(二)第75章 呼吸(十三)第301章 殺戮(十九)第112章 大戰(十七)第421章 南方(二)第403章 迴歸(二十三)第257章 怒火(四)第42章 驕兵第219章 諸馬(五)第339章 南進(十五)第452章 終結(四)第216章 諸馬(二)第18章 彼身(一)第183章 反攻(三)第12章 序幕(一)第153章 名聲(三)第299章 殺戮(十七)
第47章 金蟬第89章 改變(二)第106章 大戰(十) (2)第57章 絞殺(一)第365章 博弈第339章 南進(十五)第109章 大戰(十四)第328章 南進(四)第182章 反攻(二)第53章 前輩(二)第43章 疲兵第318章 驚蟄第262章 孤城(三)第452章 終結(四)第441章 分治(六)第200章 攻防(十二)第396章 迴歸(十六)第182章 反攻(二)第49章 貔貅第372章 要價第186章 反攻(六)第131章 大師(一)第303章 殺戮(二十一)第314章 暗戰(三)第452章 終結(四)第187章 反攻(七)第341章 南進(十七)第226章 無奈(四)第165章 綢繆(十二)第326章 南進(二)第98章 大戰(三)第224章 無奈(三)第186章 反攻(六)第360章 鏖戰(十三)第444章 刺痛(二)第410章 準備(一)第435章 心事第105章 大戰(十) (1)第50章 黃雀第219章 諸馬(五)第175章 衝突(八)第67章 呼吸(五)第346章 出兵(二)第2章 圍追(二)第138章 長江(三)第141章 虎狼(一)第4章 阻截(一)第344章 波瀾(二)第377章 謀定(三) (1)第237章 遠征(一)第155章 綢繆(二)第372章 要價第458章 終結(十)第231章 西進(四)第326章 南進(二)第183章 反攻(三)第136章 長江(一)第54章 斷尾(一)第303章 殺戮(二十一)第356章 鏖戰(九)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131章 大師(一)第323章 家園(二)第144章 火併(一)第170章 衝突(三)第65章 呼吸(三)第163章 綢繆(十)第13章 序幕(二) (1)第251章 絲路第143章 虎狼(三)第253章 戰端(二)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247章 遠征(十一)第225章 團軍,司令林楚男替代宋哲元,原第40軍參謀長葉謙第70章 呼吸(八)第458章 終結(十)第285章 殺戮(三)第162章 綢繆(九)第257章 怒火(四)第191章 攻防(三)第351章 鏖戰(四)第15章 序幕(二) (3)第196章 攻防(八)第279章 “意外”(二)第75章 呼吸(十三)第301章 殺戮(十九)第112章 大戰(十七)第421章 南方(二)第403章 迴歸(二十三)第257章 怒火(四)第42章 驕兵第219章 諸馬(五)第339章 南進(十五)第452章 終結(四)第216章 諸馬(二)第18章 彼身(一)第183章 反攻(三)第12章 序幕(一)第153章 名聲(三)第299章 殺戮(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