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南方(九)

作爲“奇兵”的日本步兵第18師團,在叢林谷底之中飽受前所未有煎熬和蹂躪,負責在欽敦江線負責佯攻的第28軍的日子同樣也並不好過。第28軍的鬼子們很多至死也不明白爲什麼自己要遭到中國人如此殘忍的對待。

“原因很簡單,因爲他們的長官是木村兵太郎這個混蛋!”郎朗隨着軍職的晉升已經很少有情緒化的表現了。“他在山東任第32師團長的時候,對我無辜平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和虐待。他命令手下士兵將2000餘名普通百姓關進濟南新華院集中營。每一個送到這裡的中國平民,每天都要被被迫抽出200毫升血液,爲鬼子傷兵輸血。很多人因爲抽血過多而致死。他在東北任關東軍參謀長時,在哈爾濱設立治安工作指導部,他與華北派遣軍達成協議,將其抓獲的中國勞工運到東北,每年達10萬餘人,其中還有一部分被劫往日本,絕大多數客死他鄉。在遼源礦區,他命令在勞工們在礦山附近挖一座萬人坑,專門用來填埋死掉的勞工。這座萬人坑竟然只用了不到一年零八個月就被屍體填滿了。此外,日本在東北的所謂國防工事,動用了數十萬中國勞工,無以計數的同胞在修建過程中被折磨致死。倖存的勞工則在工程完成後,以保密爲由秘密處死。對於這樣一個沾滿中國人鮮血的老鬼子,讓他死在絞刑架上實在太便宜他了!命令‘狼牙’一定要活捉這個老不死的,要讓他和他幫兇在嚐盡所有他曾經對我們同胞所使用的一切之後,再上法庭接受審判。”

“這樣會不會顯得我們太過小氣!”看着咬牙切齒的郎朗,李傑猶豫了一下還是說出口。

“再說,要活捉他,不僅要計劃周密、準備充分,還需要一些運氣。更重要的是,我認爲沒有這個必要。”

“你說的很對,”郎朗點點頭“不過,老夥計,”郎朗眼中有些落寞“戰爭或許很快就要結束了。我總覺得讓這些老鬼子死在戰場上、自殺、絞死,都太便宜他們了。什麼叫手刃仇人?當我越來越深的融進這個時空的時候,我的這種想法就越強烈。我希望能夠在你我控制的範圍內,儘可能多的‘手刃’他們。別用這種眼神看我,”郎朗向李傑擺了擺手“不管我的肩上扛幾顆星星,對於我來說都一樣。戰爭給你我帶來名譽、地位、身份和聲望,可是我依然厭惡它。我更加厭惡和憎恨發動戰爭的人。如果無法改變他們的思想,那麼就消滅他們的。只有身臨更加殘酷的災難,才能徹底摒除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國家再次發動戰爭的渴望。我們就是要讓日本鬼子明白什麼叫做自食其果。”郎朗惡狠狠得一拳砸在桌子上。李傑沒有再說話,他並非有什麼惻隱之心,只不過從技術角度認爲不值當。看着郎朗怒髮衝冠的樣子,他也不便再多說什麼。多年後,李傑才明白,在這件事上,郎朗是有私心的。他的家族中有6個人被鬼子抓走做勞工再也沒有回來。這段痛苦的記憶,被郎朗的家人一代一代傳承了下來。他,不是政治家更不是聖人。

出於戰役需要,再加上朗朗同志的特別關照,佯攻的鬼子第28軍厄運來了。狼之隊的戰役構想沒有什麼新鮮的,幾乎和鬼子如出一轍。只不過換了一個位置罷了。狼之隊將欽敦江作爲自己主攻的方向。

戰役發起後三天,狼之隊給佯攻的鬼子造成的損失並不大,並且在局部進行了收縮。擔任“主攻”的第54師團師團長片村四八中將對形勢發生了誤判。他認爲狼之隊主力東移,兵力不足。於是請求木村兵太郎將佯攻變成主攻。木村沒有同意他的請求,要求片村謹慎行事,切勿輕敵。在佯攻部隊忍耐近一週之後,木村兵太郎得到戰報,主攻的第18師團進展順利已經抵達胡康河谷。爲了配合主攻部隊,進一步迷惑狼之隊,木村兵太郎命令所有部隊加強進攻。連木村兵太郎自己也沒想到,在皇軍猛烈地佯攻下,中隊的防線多出被突破。鬼子們一下子就來了精神,立功心切之際,再也沒人顧及“謹慎行事切勿輕敵”的八字真言。鬼子們放棄了在欽敦江東岸建立橋頭堡的想法,企圖趁中隊敗退之際予以痛擊,大量殺傷中隊的有生力量,一鼓作氣搶先拿下“兵力空虛”的密支那。

正當鬼子們“雄糾糾氣昂昂”跨過欽敦江,肆無忌憚的嘲笑中隊的時候,他們的好心情很快就被漫天密佈的火光和攝人心魄的尖嘯掃蕩得無影無蹤。860餘門火箭炮從不同的距離和地點,幾乎同時向欽敦江兩岸發射。沿岸數十個渡口瞬間被34400枚122毫米火箭彈覆蓋。冰雹一般的火箭彈攜帶着各種常規裝藥和化學彈藥的彈頭,瞬間傾瀉在鬼子的集結地和登陸點。尖利的呼嘯過後是此起彼伏的爆炸聲,火焰、熱浪、彈片、毒煙迅速瀰漫在欽敦江兩岸。烈焰引燃了兩岸的樹木叢林,彈藥、車輛甚至人員馬匹。熱浪帶起狂風,狂風又捲起熱浪,二者相互裹挾着席捲開來。熱浪硝煙中,彈片飛舞、毒劑飛濺。土石樹木、殘肢斷臂以及各種說不出材質的零部件,在和着衝擊波的節奏飛向天空。頃刻間,欽敦江兩岸變成了不折不扣的阿鼻地獄。

火箭炮捲起的颶風方興未艾之際,接踵而來的是近千門120毫米口徑以上的重炮的洗劫。鬼子們前期暴露的火炮陣地在這兩輪攻擊中幾乎全部土崩瓦解。狼之隊的重炮一發言就是3個多小時。在這期間,數萬枚火箭彈就像焰火晚會中的部分,每隔大約30至40分鐘就迭起一番。不要說普通的日本士兵,就連那些見過大世面、經歷過諾門坎和滿洲戰役(日本對東北戰役的稱呼)的老兵們,也沒見國如此猛烈地炮擊。炮彈就和不要錢一樣鋪天蓋地令人肝膽俱裂。雖說老兵怕機槍新兵才怕打炮,可是當你被如簧一般的炮彈籠罩後,親眼見識了那些認識不認識的同伴,在身邊競相死去或者變成灑落的血雨肉渣,那種驚恐和戰慄常人難以想象。猛烈的炮火依然還在繼續,在炮火中的鬼子,或者祈求天照大神的眷顧,或者瑟瑟發抖,或者漠然無語機械的看着眼前的慘烈。一些忍受不了挨炸等死的命運的鬼子,拿着三八大蓋兒或者揮舞着軍刀,嗷嗷叫喚着在戰場上胡亂奔跑,有想和敵人拼命的、有想找塊安全地方的,有神經錯亂的,當然,不管他們怎樣,都很快消失在硝煙炮火之中。

在鬼子們看來,他們對狼之隊已經非常重視和了解了,但是欽敦江一戰仍然讓他們感到困惑。爲什麼每次與狼之隊交手,似乎都是在面對一支全新的、陌生的軍隊。世間還有比這更恐怖的事情嗎?

狼之隊的超強火力,還要特別感謝美國朋友的全力支持。首先,火箭炮部隊在戰前得到了迅速的加強。一部分由美國朋友從東北華僑軍處購得,另一部分由美國朋友直接生產支援給狼之隊(華僑軍藉口產能不足,主要是汽車產能)。由於火箭炮發射程序簡便易於掌握,因此,狼之隊的火箭炮部隊得到迅猛擴張。火箭炮數量由原來的200餘門猛增到800餘門。組成了6個火箭炮旅。重炮則百分之七十是美國朋友直接支援。此外,百分之九十的彈藥也全部由美國提供。澳大利亞的僵局和歐洲戰場並不樂觀的形勢,使得美國人放棄了所有的矜持和幻想。他們現在太需要在亞洲戰場大開一個突破口,爲此他們不提條件,不計代價,只要中國人能夠在東亞、中南半島牽制消滅日軍的力量,至於意識形態、過往的摩擦糾葛都可以先放一放。

這次,中國人沒有讓美國朋友失望。中南半島戰役發起後第15天,前輩們剛剛全部換裝美式、日式裝備的20萬部隊,作爲第一批出國作戰的軍隊,兵分兩路分別有廣西和雲南踏出國境。前輩們解放西藏和進兵西北的動作迷惑了日本,他們認爲前輩們在國內沒有完全平復的時候,不會有精力和能力出兵國外。然而,華僑軍收編****的行爲,使得國內的匪患基本解除,前輩們有更多的精力放在爲國家的核心利益方面。既然蘇聯現在指不上,那麼利用對我有利的國際局勢,從美帝國主義那裡獲得美國人民的真誠支持又有什麼不可以呢?因此,在制定海南島戰役之初,前輩們就已經確定了出兵國外“支持世界反法西斯事業”的偉大運動之中的決議。在美國人的威逼利誘之下,由華僑軍以先期替美國朋友墊付武器裝備的形式爲前輩們換裝。這樣,華僑軍在向美國要到了理想的價碼之後,“百般委屈”和“無奈”的以最快速度,光明正大的武裝自己“對手”。前輩們的介入,立即使得中南半島的局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力量對比關係的改變,使得大日本皇軍僅有的一點兵力上的優勢也消解得無影無蹤。

來自中國,三個方面的力量,在經歷了勾心鬥角、殊死搏鬥之後,誰也沒有想到在中南半島這個地方再次達成統一戰線。來自國g雙方的部隊爲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的誤會,在狼之隊和美國人的斡旋之下達成協議,雙方儘量不在同一戰場上執行作戰。爲此,在東線前輩們主要擔負勤務保障等次要工作,主力則係數調往西線。狼之隊和前輩們經過充分協商,雙方組成聯合司令部,在與總體戰略部署不衝突的條件下,前輩們自主領受、執行作戰任務。林楚男郎朗等人理解前輩們的想法,並不勉強。對於狼之隊來說,前輩們的到來,使得他們可以放心的將自己的後背、側翼交給他們。這樣就能夠集中精力消滅鬼子。

中南半島的變化,牽動了世界上每一個相關力量的神經。最抓心撓肺的自然是日本。他們立即着手從馬來、印尼、菲律賓、臺灣和本土向中南半島增兵。然而,就在日本大本營在爭吵中尋求緊急應對之策的時候,中南半島很快就傳來令他們心碎的消息。第18師團全軍覆沒。師團長:田中新一中將、參謀長:武藤久保之大佐被俘,步兵團司令官:田中一雄少將戰死。第28軍第54師團在欽敦江邊折戟沉沙,自師團長片村四八中將以下被俘3000餘人,戰死7000餘人。第122師團步兵第265聯隊被全殲,大部戰死。欽敦江水一度變爲“紅水河”浮屍淤塞河道。

木村兵太郎中將率領第28軍殘部退守英帕爾。卻被從胡康河谷乘勝而來的第116師抄了後路。原來,狼之隊在華僑軍特勤部隊的秘密協助下,用電子信息戰遏制了第18師團的對外聯絡。利用其電臺頻率麻痹木村兵太郎和牟田口廉也。二人一直以爲這支部隊進展順暢,等待奇兵之效以挽回戰局。結果,二虎率領得到加強第116師,抄了第28軍的老撾因帕爾,並與渡江部隊一同將第28軍殘部包圍於因帕爾城外的曼妮普爾山脈中的下場谷地之中。

爲了配合狼之隊作戰,儘快解決東印度的日軍,前輩一部(8個師)協助狼之隊防禦南方日軍,一部(4個師)隨狼之隊主力進入東印度,準備消滅七七事變元兇牟田口廉也大將。

第344章 波瀾(二)第85章 收官(五)第419章 準備(十)第349章 鏖戰(二)第6章 阻截(三)第22章 思謀(一)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31章 意外(二)第174章 衝突(七)第173章 衝突(五)第398章 迴歸(十八)第221章 諸馬(七)第35章 算計(二)第142章 虎狼(二)第75章 呼吸(十三)第210章 蓄銳第97章 大戰(二)第228章 西進(一)第16章 利刃(一)第95章 風雲(四)第21章 狸貓(二)第97章 大戰(二)第37章 爭鬥(二)第453章 終結(五)第402章 迴歸(二十二)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179章 逢源(二)第273章 孤城(十四)第290章 殺戮(八)第351章 鏖戰(四)第142章 虎狼(二)第78章 呼吸(十六)第157章 綢繆(四)第36章 爭鬥(一)第451章 終結(三)第213章 時局第461章 結局 (1)第153章 名聲(三)第365章 博弈第139章 長江(四) (1)第319章 詭道(一)第394章 迴歸(十四)第89章 改變(二)第115章 華北(三)第148章 天空(二)第115章 華北(三)第406章 迴歸(二十六)第68章 呼吸(六)第457章 終結(九)第346章 出兵(二)第207章 攻防(十九)第171章 衝突(四)第120章 圍獵(二)第346章 出兵(二)第60章 絞殺(四)第78章 呼吸(十六)第6章 阻截(三)第233章 西進(六)第272章 孤城(十三)第454章 終結(六)第34章 算計(一)第100章 大戰(五)第21章 狸貓(二)第290章 殺戮(八)第17章 利刃(二)第333章 ,南進(九)第337章 南進(十三)第353章 鏖戰(六)第162章 綢繆(九)第377章 謀定(三) (1)第92章 風雲(一)第85章 收官(五)第178章 逢源(一)第400章 迴歸(二十)第443章 刺痛(一)第3章 圍追(三)第80章 呼吸(十八)第325章 南進(一)第395章 迴歸(十五)第78章 呼吸(十六)第90章 改變(三)第286章 殺戮(四)第239章 遠征(三)第167章 綢繆(十四)第443章 刺痛(一)第448章 刺痛(六)第385章 迴歸(五)第208章 攻防(二十)第291章 殺戮(九)第282章 猛料第254章 怒火(一)第48章 脫殼第91章 改變(四)第456章 終結(八)第147章 天空(一)第215章 諸馬(一)第225章 團軍,司令林楚男替代宋哲元,原第40軍參謀長葉謙第218章 諸馬(四)第45章 援兵
第344章 波瀾(二)第85章 收官(五)第419章 準備(十)第349章 鏖戰(二)第6章 阻截(三)第22章 思謀(一)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31章 意外(二)第174章 衝突(七)第173章 衝突(五)第398章 迴歸(十八)第221章 諸馬(七)第35章 算計(二)第142章 虎狼(二)第75章 呼吸(十三)第210章 蓄銳第97章 大戰(二)第228章 西進(一)第16章 利刃(一)第95章 風雲(四)第21章 狸貓(二)第97章 大戰(二)第37章 爭鬥(二)第453章 終結(五)第402章 迴歸(二十二)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179章 逢源(二)第273章 孤城(十四)第290章 殺戮(八)第351章 鏖戰(四)第142章 虎狼(二)第78章 呼吸(十六)第157章 綢繆(四)第36章 爭鬥(一)第451章 終結(三)第213章 時局第461章 結局 (1)第153章 名聲(三)第365章 博弈第139章 長江(四) (1)第319章 詭道(一)第394章 迴歸(十四)第89章 改變(二)第115章 華北(三)第148章 天空(二)第115章 華北(三)第406章 迴歸(二十六)第68章 呼吸(六)第457章 終結(九)第346章 出兵(二)第207章 攻防(十九)第171章 衝突(四)第120章 圍獵(二)第346章 出兵(二)第60章 絞殺(四)第78章 呼吸(十六)第6章 阻截(三)第233章 西進(六)第272章 孤城(十三)第454章 終結(六)第34章 算計(一)第100章 大戰(五)第21章 狸貓(二)第290章 殺戮(八)第17章 利刃(二)第333章 ,南進(九)第337章 南進(十三)第353章 鏖戰(六)第162章 綢繆(九)第377章 謀定(三) (1)第92章 風雲(一)第85章 收官(五)第178章 逢源(一)第400章 迴歸(二十)第443章 刺痛(一)第3章 圍追(三)第80章 呼吸(十八)第325章 南進(一)第395章 迴歸(十五)第78章 呼吸(十六)第90章 改變(三)第286章 殺戮(四)第239章 遠征(三)第167章 綢繆(十四)第443章 刺痛(一)第448章 刺痛(六)第385章 迴歸(五)第208章 攻防(二十)第291章 殺戮(九)第282章 猛料第254章 怒火(一)第48章 脫殼第91章 改變(四)第456章 終結(八)第147章 天空(一)第215章 諸馬(一)第225章 團軍,司令林楚男替代宋哲元,原第40軍參謀長葉謙第218章 諸馬(四)第45章 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