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節 對決

貞觀三十年,唐太宗李世民六十歲,太子李治三十六歲,武媚娘三十三歲。

李世民的身體雖然時好時壞,在一幫太醫和馬周精心照料下,也大致保持着良好的健康,活到八十歲看起來不是問題。李治處理政務越來越順手,在朝堂上慢慢樹立威信,真正體會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君主的優越感,越來越有種,要建立一番大氣象,大事業的雄心壯志。

此時的武才人徐娘半老,風韻猶存。雖然與李治保護着相互傾心之情,因爲李世民還活着,他們二人也只能是望洋興嘆,鞭長莫及。特別是李治,並沒有把主要的心思放在這一方面,二人發乎情止乎禮節,並沒有發生見不得人的事情。

武則天一直在後丶宮之中與李世民常時間接觸,朝堂上的事情一點也沒有讓她碰手,尤其是在二十歲的時候,生下一個女兒後,更是讓她的全部精力放在女兒身上,沒有時間去關心其他的事。

缺少政治環境的情況下,武則天並沒有合適的環境和土壤,由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成爲一代政治家,相對來說,這是一個損失,不僅是大唐的損失,也是整個中國歷史的巨大損失。

但是,在沒有武則天影響朝政的情況下,李世民和李治父子聯手治理大唐,取得比以前更大的政績來。使開元盛世那樣的盛世之景提前半個世紀降臨民間。

這個時候,朝中的大臣分成兩派,其中一派是關隴集團,以長孫無忌爲首。一派是馬周和李績倆人共同爲首,馬周屬於文官,李績屬於武官,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從上到下,實力也非常強勁。

但是。兩大集團之間並不尖銳對立,也沒有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因爲,他們遇到了李世民和李治兩代明君。

從感情上說,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弟弟。李世民的小舅子,太子李治的舅舅。可馬周是李世民的心腹,屢次幫助李世民治好龍體,使他安穩的活在這個世界上,親眼見證着自己一手創造的輝煌。同時。馬周也是太子李治的恩師,也就是在馬周這樣從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官員的幫助下,李治才認清大唐現狀,製出更符合大唐發展規律的政策,取得李世民的信任和朝臣的信任。

如果說李世民是他的父皇,給了他精血肉身,給了他一條命,給了他繼承皇位的權力,那麼馬周就是他的精神的父親,從知識。到認識,到能力和魅力,全親打造了李治的勵精圖治和有所作爲的性格。

君臣之間關係十分融洽,並沒有發生什麼重大的波折。在這一方面,既得益於李世民個人魅力,也得益於整體形勢。自隋末戰亂以來,百姓苦不堪言。現在,貞觀之治,給人們以平安的生活,任何人都不想再經刀兵戰亂。日子相對和諧。

即使每個人有小矛盾,也很快化解,大唐有的是版圖,有的是崗位需要有能力有才幹的人來施展抱負。矛盾幾乎不存在。

但是。馬周心裡卻明白,將來,要不了多久,一定會與長孫無忌發生矛盾。因爲,兩者所代表的並非同一勢力。

關隴貴族集團代表着自魏晉以來的傳統勢力,雖然在建立大唐的時候也立有功勞。但是,相對來說,還是依靠着先祖的影響,躋身到大唐的陣營之中。他們無論做什麼事,首要考慮的是一個集團的利益,是否會影響到他們代代傳承下去的老規矩。

而李績和馬周都是從下層一步步慢慢爬上來的,每向上爬一步都要付出別人十倍的努力,直到得到李世民的欣賞以後,才如魚得水,順風順車,開始步入朝堂,做出更大的政績。

總體來說,李績和馬周代表着另一個渠道,那就是普通士大夫的取仕之道,而不是依靠着祖上的萌封而獲得現在的地位。因此上,李績和馬周獲得了一大部分,尤其是憑着科舉考試而登堂入室的人支持。

而且,這種人在貞觀朝越來越多,大有壓倒關隴集團的傾向。

李世民最清楚,他能在隋末時期,征戰四方,剿滅羣雄,依靠的全是關隴集團的武將們而不是馬周這樣的文官。所以,李世民在感情上稍爲傾向於關隴集團,但在治理朝堂,卻並不依靠這些舊貴族。

因爲李世民最清楚,隋文帝楊堅,也就是李世民的姨姥爺,滅周立隋,正是出身於貴族集團。而李唐得以建國,也是仰仗着唐國公李淵積累數代的名聲,振臂一呼,才產生強大的號召力。

李世民當然知道貴族集團能成事,也能壞事。所以,暗中消減着貴族的特權,可以養着你,但不讓特別多的人蔘與到朝堂上來。

馬周和李績所代表的士大夫們,沒有建唐之功,只不過是憑着自身的學識,博得一個朝堂之位。

但決定朝堂安穩天下平靜並不是他們,而是千千萬萬個數也數不清的草芥百姓。他們的意願彙集起來,遠遠超過關隴集團形成的勢力。並且,在這樣的情況下,李世民還借鑑孔子的話講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羣以此思危,則可知也!

所以,李世民暗中減少貴族集團對朝堂的影響,扶持着李績和馬周。因爲,他們二人沒有根基,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抱緊李世民的大粗腿,才能保持着不被人整翻的命運。

就算李績和馬周將來做錯事,或是他們的子孫做錯事,李世民或李治將來要治他們的罪,也不用像處理關隴集團的貴族一樣畏首畏尾,瞻前顧後,放不開手腳。

李績和馬周也懂得這些道理,因此上,知道自己的勢力還十分單薄,不足與關隴集團相抗衡,更不具與皇帝叫板的資格,小心處事,不惹麻煩,倒也在羣雄林立的貞觀朝,活得十分瀟灑自在,十分的滋潤。

直到這件事,被李世民一個無意間的小小舉動,纔打破了僵局。(。)xh118

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62節 刺探第14節 靈異事件第114節 一樁奇案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2節 虎跳崖第189節 歸位第157節 告御狀第113節 六親不認第45節 咄咄怪事第84節 淮安王第30節 活潑的玫瑰第43節 讀天書第135節 與人分享第13節 原來是她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63節 誰告秘第49節 陽謀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91節 暗室密謀第67節 空手套白狼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78節 倒貼第41節 純屬意外第12節 詭異的約會第20節 原來如此第47節 雙料忽悠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2節 虎跳崖第44節 拼酒第105節 英雄落淚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159節 天機第26節 下崽兒的錢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55節 金童玉女第140節 洞房花燭第156節 皇帝賜婚第77節 馬跳鍋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112節 縮頭烏龜第104節 棒槌娘子第72節 掌櫃聽房第114節 一樁奇案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0節 狗啃屎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50節 學霸第34節 走馬燈第28節 開門見紅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19節 強人所難第59節 眼都紅了第177節 減法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76節 狗男女第80節 意外的戰鬥第154節 吃醋第119節 皇宮鬧鬼第3節 真相第144節 考較第72節 掌櫃聽房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29節 一次邂逅第2節 虎跳崖第185節 殺與藏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61節 意外補償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29節 一次邂逅第65節 榮歸故里第181節 陰謀第181節 陰謀第20節 原來如此第82節 地包天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31節 橫刀奪愛第4節 堂兄的陰謀第56節 誰下的手第164節 武才人第38節 文人決鬥第99節 惡戰第21節 念念不忘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14節 靈異事件第23節 必有迴響第71節 敲竹槓第60節 一口濃痰第49節 陽謀第176節 三權分立第8節 奇怪小娘子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185節 殺與藏第162節 刺探第25節 一種手段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39節 一敗塗地
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62節 刺探第14節 靈異事件第114節 一樁奇案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2節 虎跳崖第189節 歸位第157節 告御狀第113節 六親不認第45節 咄咄怪事第84節 淮安王第30節 活潑的玫瑰第43節 讀天書第135節 與人分享第13節 原來是她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63節 誰告秘第49節 陽謀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91節 暗室密謀第67節 空手套白狼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78節 倒貼第41節 純屬意外第12節 詭異的約會第20節 原來如此第47節 雙料忽悠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2節 虎跳崖第44節 拼酒第105節 英雄落淚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159節 天機第26節 下崽兒的錢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55節 金童玉女第140節 洞房花燭第156節 皇帝賜婚第77節 馬跳鍋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112節 縮頭烏龜第104節 棒槌娘子第72節 掌櫃聽房第114節 一樁奇案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0節 狗啃屎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50節 學霸第34節 走馬燈第28節 開門見紅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19節 強人所難第59節 眼都紅了第177節 減法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76節 狗男女第80節 意外的戰鬥第154節 吃醋第119節 皇宮鬧鬼第3節 真相第144節 考較第72節 掌櫃聽房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29節 一次邂逅第2節 虎跳崖第185節 殺與藏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61節 意外補償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29節 一次邂逅第65節 榮歸故里第181節 陰謀第181節 陰謀第20節 原來如此第82節 地包天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31節 橫刀奪愛第4節 堂兄的陰謀第56節 誰下的手第164節 武才人第38節 文人決鬥第99節 惡戰第21節 念念不忘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14節 靈異事件第23節 必有迴響第71節 敲竹槓第60節 一口濃痰第49節 陽謀第176節 三權分立第8節 奇怪小娘子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185節 殺與藏第162節 刺探第25節 一種手段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39節 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