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

無論內心是什麼真實想法,兩人總算當面客客氣氣地結交了一番。略寒暄幾句,高嶽便賜二人坐,又開了口。

“宣裴卿來,是有幾樁人事任免,鑑於此前卿的推薦,朕來當面做個答覆。”高嶽衝着司馬承擺擺手,和顏悅色道:“司馬卿毋庸如此拘謹,左右無事,可放心安坐旁聽便是。”

“此前,裴卿推薦楊堅頭牧守秦州。楊堅頭對朕,固然是絕對可靠的,但充任獨當一面的地方諸侯,怕還是稍欠火候。他打仗是極爲驍勇,但政務非他所長。不過卿言倒也啓發了朕,秦州刺史,朕決定任命楊難敵。說句大白話,他比朕還要熟悉隴南隴西一帶,且他長於治政安民,秦州使其牧守,應是無虞。至於秦州都護,朕便叫姚弋仲來做,卿說可好麼。”

原來花落楊堅頭他家兄長。裴詵口中連連稱是,心中暗忖,這兩個早年便鐵了心追隨今上的異族胡人,倒也真是慧眼如炬,押得一手好牌,而今果然坐享功名富貴,連帶着兄弟子侄等,都能充任要職。

“雍州嘛,交給司馬卿,朕也是極爲放心的。都護一職,朕擬任李虎,這一條便不用議了。梁州刺史便是李鳳,都護仍然是彭俊。此外,便就剩下了盛州。裴卿,可知朕決意任用誰麼?”

“臣愚鈍,臣不知,請陛下當面賜教。”

“司馬卿,可能猜上一猜?”

“回稟陛下。臣聽聞國朝人才濟濟,文臣如雲武將如雨。從中挑出佼佼者,想必亦是不難之事,料來聖裁總是妥帖。”

裴詵及司馬承滿面茫然,還下意識地互看兩眼。高嶽不免有些得意,繼而朗聲道:“也不爲難二卿了。盛州刺史,朕決意由裴卿去做!”

裴詵一瞬間,愣怔地張口結舌,幾乎忘了回話。他想破腦袋,也想不到會落在自己頭上。要說追名逐利升官進爵之類,他如今已然是副相,被外放充任地方,尤其乃是刺史,非是州牧,實際上等於還矮了現在一截。若當真去盛州,那麼朝中的中書令之職,又當如何,而副相職銜,還能不能保留,這莫不是被貶了?可要說皇帝是在貶黜懲罰他,裴詵自忖自己並沒有什麼過失啊,且看面容、聽聲音、對眼神,這察言觀色之間,皇帝和顏悅色,也並沒有半分着惱的跡象啊?

旁邊司馬承低聲地清清嗓子。裴詵如夢初醒,慌忙下拜,一

面迅速斟酌着遣詞造句道:“……臣,臣謝陛下恩!不過臣材質平庸,又不善軍事,恐,恐有負陛下重託。”

“恐有負於朕?其實是怕朕有負於卿吧?”

望着裴詵漲得通紅的臉,高嶽哈哈大笑起來,搖着頭道:“卿的顧慮,朕都料得到。且放寬心!朕並沒有絲毫貶黜卿的意思。當真是因爲,眼下幷州初定,胡崧撫平三晉,還要分出精力防備河北,目前出不得幷州半步,哪裡還能管的上盛州!但盛州畢竟是我國北方重地,非有德才兼備的大員去鎮守,方纔能不至有失。”

當日,韓雍當面進諫,說可以讓裴詵出任盛州刺史。高嶽很是詫異,下意識地便搖頭反對。韓雍卻道,裴詵雖然有時失於急躁,但終歸是德行不虧的良臣,且頗有才幹,政務純熟,又是朝廷副相,名望隆重,去盛州進一步安撫民心,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此外,若是考慮軍事方面問題,其實也並不嚴重。胡崧如今擁兵五萬在幷州,雖然面臨石虎冀州的壓力,但反過來,對河北而言,胡崧又何嘗不是一個近在咫尺的巨大威脅!此消彼長,盛州如今的壓力就要小得多,唯一接壤的,便是地處幽州、被石趙和慕容鮮卑夾攻打得元氣大傷的段部鮮卑,構不成什麼實質威脅,故而裴詵此去,大可以安心的治理民政,徹底平息代人的疑懼心理,從而使盛州長治久安。

其實裴詵雖是文臣,他也並不是對軍務一竅不通,當年也曾在司馬模父子麾下,充任過一段時間的參軍,隨時參贊軍事,也提出過不少行之有效的建議,只不過後來司馬保不採納而已。爲了保險,可以再任命老將何成去盛州做都護,相輔相成,盛州局面,當可平穩如昔。

高嶽來自後世,對有宋一朝,爲了遏制可能出現的造反,而極度的重文輕武,地方上的軍政長官,都刻意選用文臣爲首這種矯枉過正的國策,很是不滿。任何事都要求一個均衡,方纔能有良好的長足發展,否則長期以往必然會出問題。宋朝不少文官,雖有賢名,但對軍事很不在行,導致外行指揮內行,於是敗多勝少之怪狀,不足爲奇。

聽聞韓雍分析,高嶽釋去了文臣鎮撫地方干預軍事的疑慮。在認真的思考了一晚上後,高嶽對了楊、韓二相,表示可也,並在當日傍晚,召見了裴詵。

說着話,高嶽的面色不知不覺變得嚴

肅了幾分。“盛州刺史的人選,朕曾反覆思量,患得患失。還是韓相國公允之心,建議不如讓裴卿你去,朕細細思量,也確實再沒有比卿更適合的人選。朕便將盛州交付卿手,望卿用心經營,暫勿掛懷虛名爵祿,爲朕保住北方不起波瀾,待將來局面徹底平穩後,朕絕不會虧負於卿。”

“現在二卿一主雍州,一主盛州,皆是干係非小。卿等去,當勵精圖治,造福地方,做個百姓能交口稱讚的好官,朕在這裡,以‘欣欣向榮’四字,期許二卿做出成績!”

頓了頓,高嶽懇切道:“二卿人品端正,是朕喜愛的首要條件。昔年,胡虜侵略燒殺,圍攻長安,關中爲之塗炭。彼時司馬保私心叵測,竟欲視而不見,以毒蛇蟄手、壯士應當斷腕而強自解釋。裴卿義憤填膺,當場抗辯道,乃今蛇已蟄頭,頭可斷否?”朕聞此言,當時雖不相識,但亦深受感動。卿滿腔忠義,盡在此寥寥數語,壯哉!”

“而司馬卿雖爲前晉宗室,但毫無錦衣玉食的紈絝作風。相反倒能勤勞任事,心懷家國子民,常自深深憂慮天下離亂,何日能休。後來王敦造反,司馬卿明知力不能敵,卻義無反顧地誓師抵抗,情願做洪流中一孤舟,力保湘州不陷賊手。卿堅強不屈錚錚鐵骨,壯哉!”

裴詵及司馬承,被皇帝這樣當面讚許推崇,俱是感動不已,幾欲垂淚。卻又見高嶽站起身來,動容道:“二卿正直品格,世人共識,豈朕獨知?如今天下仍四分五裂,兵災連連戰火不熄,以天下蒼生計,望卿等鼎力襄助朕,早日剿除賊虜平定四海,共造清寧天下!”

司馬承終於忍不住老淚縱橫。昔年,他疲於奔命,救國救民,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可曾享受過一天王子王孫的富貴生活!但縱使勞頓到精力交瘁,也沒有人在意過他的付出,在意過他的奉獻。在朝中,在鄰藩,甚至在整個南方,大家都是各有心思,各做各的,各自保住自己的身家利益就行,他遇不見懂他的人。而今,新主雖謀面未久,言行舉止,樁樁件件都像甘露般,不停滋潤着他乾涸的心,無法不讓他百感交集,淚如雨下。

裴詵拭去眼角餘淚,頓首禮拜,大呼陛下聖德,使人五體投地。旁邊,司馬承早也抖索着噗通跪倒,鄭重地三跪九叩,用勁力氣大聲道:“臣,此心似鐵,此身便許陛下死矣!”

(本章完)

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三百三十八章 隨意處置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三百四十三章 絕世孤寶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五十八章 嚴以律已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獨鬥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四百零七章 當庭處死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國事日艱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報到+抱歉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間失敗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二十三章 強力臂助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
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三百三十八章 隨意處置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三百四十三章 絕世孤寶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五十八章 嚴以律已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獨鬥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四百零七章 當庭處死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國事日艱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報到+抱歉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間失敗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二十三章 強力臂助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