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

高嶽將當世的軍隊建制,與後世融會貫通,俱有采用。在名號上,因爲熟悉和好記,便將主力部隊稱作禁軍,又將外軍和州郡兵的職責合二爲一,統稱爲廂軍。在編制上,還是採用的是魏晉時的軍、營、幢、隊、什、伍單位,軍是軍隊基層編制的最高一級,人數三千。

此外,在歷朝歷代中,宋朝更爲倚重對弓弩之器的運用,宋軍兵器以弓弩爲主,弓弩兵在宋軍中佔六成以上。由於弓弩是主要兵器,所以宋朝時衡量一個人的武藝,都是以臂力作爲第一標準的,即看能挽開多少斗的弓,當時士卒挽弓的最高記錄是270宋斤(一宋斤約合1.2市斤),這是春秋時代士卒挽弓力的幾倍。而一些勇將則更加驚人,比如岳飛和韓世宗都可挽300宋斤的弓。

高嶽耳濡目染,對弓兵的看重更不例外。故而便單獨成立了一營弓軍,滿千人編制,使射術獨到的彭俊充任統兵官,日夜演練兵丁,務求在實戰中發揮最大威力。同時,因爲宋朝爲製造弓弩設有專門的機構,官營的兵器工場規模頗大。比如北宋前期,弓弩院、造箭院各有有工匠一千多人,平均一人一日可造弓一張,或造箭三十枝,高嶽便原樣照搬,在襄武城內總設弓弩院,誠心網羅延聘能工巧匠,製作質量過硬的弓弩。

至於騎兵,目前倒有八百名。不過若想再有所擴建,倒一時難的很。卻不是因爲沒有人才,而是因爲沒有戰馬。西北雖然是古來產馬之地,但產馬之地卻不在高嶽手上。武威大馬是涼州張家所有,非是現在的高嶽所能覬覦。

另外也有河西駿馬力大善跑,據說極品者可日行千里,卻是產自青海,又是河西鮮卑人的地盤,這兩家,只能以金銀購買百來匹,若是多了,一則別人也不願意出賣,二則龐大的費用又讓高嶽望而止步。高嶽曾問過雷七指,此前做馬匪時的戰馬來源,雷七指直言不諱道乃是從涼州、河西甚至北方塞外搶奪而來,高嶽一時語塞,只好做罷。

雖然騎兵一時無法大規模擴建,不過現有的八百名騎兵,也皆是騎術精良,往來自如。高嶽使雷七指爲馬軍主將,又在雷七指曾經的手下馬匪中,挑選經驗豐富、德行較爲端正的人,充任隊主隊副等,教授騎兵,以使實戰水平有大幅度提升。

文事方面,最爲突出的重點,乃是曹莫自出任首陽縣令後,李虎作爲軍事主官,得了高嶽的授意也無條件的支持和敬重曹莫,無人掣肘,曹莫終於能大展身手,施其所長,將農耕之事全力推進。高嶽也曾暗示,若是首陽一縣的農事得以大幅度的改觀,那麼可以使曹莫出任隴西田曹,將隴西甚至陰平兩郡的農事一以委之。

官位多高,還是其次,關鍵是能夠有更好的平臺,得以施展自己的所長,纔是令他高興之處。曹莫大多半時間都出沒在田間地頭,以身作則,親身勞作,並開出將無主之地五年內免

租使用,收成與官府半分等優惠條件,大力招募各處流離百姓,來隴西定居開墾。

如今春耕即將開始,通過此前長時間的精心準備,人力財力也有足夠保證,曹莫不久前還上奏疏給高嶽,自信滿滿地保證,如無意外,今年必然是豐收之年,可使府庫大爲充實。

各項政務按照計劃,開始有條不紊地運行。過得幾日,高嶽正在府衙,和韓雍及楊軻說話。目前,隴西太守府,最高決策機構,便是這一主二輔三人。

“韓將軍,此前各場戰例,已經有所耳聞,在下很是歎服。不過,在下還是想問,後來你兵臨陰平城下時,城內已經集結重兵,日夜加強戒備決意反抗,若是當時主公沒有下達暫緩進軍的命令,而是要你繼續攻略陰平全郡,你待如何應對?”

三人對過往的各項戰例,一一回顧點評,並加以假設和反面論證,以爲將來提供更豐富更翔實的理論。談到當初韓雍在陰平郡內用兵神速,接連攻取大半領土,後來將要繼續南下時,陰平郡內幾乎所有的氐兵都集結在首府陰平城內,楊軻不禁相問韓雍。

韓雍面色露出一絲不可察覺的微笑,“陰平城是一郡首府,高大堅固,當時又集結了五千氐兵,我若是硬攻,勢必損失慘重,多半會失敗。就算能攻下,我軍也是元氣大傷,此後一段時間內都難以有所作爲。”

“所以我根本不會攻打陰平城。我會先將其城團團圍住,並大張聲勢,揚言一定要攻下陰平城,在對手全神貫注於此地時,我會趁夜親自率精兵兩千,銜枚疾行繞過陰平城,將最南方的平武城攻下,平武城力量薄弱,且以爲我軍被阻擋在陰平城外,防備必然鬆懈,我突然而至攻其不備,定能得手。彼時陰平城南北俱被隔絕,糧道給養也被我切斷,成爲孤城,內憂外困人心不穩,還能逃出我的手心嗎?”

高嶽笑問楊軻:“當時楊先生曾在大王子帳下,若聞此,當以何等計策應對之?”

楊軻頷首道:“若果如此,陰平態勢無法補救。不過壯士斷腕,依我之計,當暫時捨棄陰平於不顧,調遣重兵全力圍攻主公所在的西和城,不計損失的強力攻打。韓將軍聽聞西和態勢緊急,必然會擔心主公安危,當會前來救援,這樣,陰平局勢自然緩解,此亦是圍魏救趙的變通。”

高嶽聞言,毫無不悅,更且歎服一番,連道爾一文一武,皆爲我用,實在是天大幸事。忽而促狹之心突起,直問楊軻,若先生爲氐兵主將,與韓將軍在陰平對壘,究竟誰勝誰負?

楊軻本來一味謙遜,抵不住高嶽再三追問,拂了袍袖,微窘道:“若果如此,愚料勝負未可知也。”

縱使被高嶽追問,楊軻還是說的含蓄客氣,但意思卻是韓雍不一定會取勝。高嶽哈哈大笑,韓雍也善意的露出幾分笑容,他心裡也清楚,對面這位楊先生,並沒有說大話

,確實是很有些本事的。

三人正說話,有衛兵進來稟報說李校尉在外求見。

高嶽便即應允,片刻李虎大踏步進來,看見韓雍和楊軻也在,不由一愣,望望高嶽,又望望韓楊二人,有些欲言又止起來。

李虎自從首陽被調來襄武后,首陽縣丞之職,便由何成暫時替代。高嶽原想這幾天,便將李虎再調回,畢竟他熟悉地方,鎮守首陽大半年來,有功無過,且督練新兵也頗有成效。

但李虎從來都是粗豪大方,從未這般不爽利,高嶽不禁心中奇怪,目露探詢之色。韓雍及楊軻便站起,一齊道:“既然李校尉有要事稟報,這便告辭。”

李虎忙又攔住二人,面色很是古怪,半晌才忸怩道:“也,也不是什麼要緊大事。我來是想向主公告個假,回家,將,將終身大事給辦了。”

高嶽聞言,不由一怔。他回想起來當初在白嶺村的時候,李虎似乎說過有個定下來的同村親事,只是沒有正式迎娶過門罷了。如今時光匆匆,李虎已經年近二十,想必對方女子也已不小,確實不好再耽擱了。

見高嶽沒有作聲,李虎心中忐忑,以爲高嶽不願作準,忙上前懇求道:“非是屬下唐突,只是昨日接到老爹的託人寫來的信,說到若是我再沒動靜,便叫何老伯將香芹許給別人家算了,又說他自己年紀大了,同村的老兄弟早都,早都看着孫子滿地跑。總之我被老爹催逼不過,心中也有些焦急,故而想了一夜,沒法子,還是給主公張個口吧。”

李虎說着,也有些真情流露,懇求道:“我那妹子對我,是真情實意,但如今時間長了,我也沒個準話,難保她家不胡思亂想。主公,韓將軍,楊先生,我本來硬着頭皮進來,見到人多,我又說不出口,現在左右厚着臉面,想請主公照準,許我五天,不,便是許我三天功夫,好歹讓我給人家一個交代,女兒家拖不起,我也不能對不住香芹妹子呀!”

高嶽忙站起身來,向李虎施了一禮,正色道:“李兄,這是我的不是,每日忙於公務,卻疏忽了弟兄們終身大事。你放心,我定要將功補過,爲你風風光光的操辦一場。”

李虎本來嚇了一跳,聽罷不禁感動無比。他又擔心這私人事情,會不會耽誤公務,便說要麼乾脆叫香芹來襄武城成婚算了。

韓雍故作嗔怪道:“人家女子,等你良久,最後還巴巴的送上門來,你要人家如何自處,這叫什麼話!既然要娶,那就光明正大的娶,風風光光的娶,給主公和咱們各位同僚兄弟,都掙點面子回來,莫要人背後議論,這幫人當官當的連做人的道理都不懂了。”

楊軻笑眯眯道:“恭喜恭喜。男婚女嫁人之大倫,怎麼能輕率爲之。李校尉,這樣的大喜事,你儘管放心去辦,上有主公,下有我等同僚,絕不會讓你覺得冷落難做。”

(本章完)

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四百一十九章 內有奸細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決心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三百四十三章 絕世孤寶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聖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八十四章 心中煎熬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決心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兩百六十七章 真實緣由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三百九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
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四百一十九章 內有奸細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決心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三百四十三章 絕世孤寶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聖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八十四章 心中煎熬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決心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兩百六十七章 真實緣由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三百九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