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

二人說說談談,不一會便到了府衙前。

在門前驗過手續名牌,一衆軍將徑直走進後院內室。那內室本是後院書房,高嶽見它雖然不大,卻小而精緻,窗明几淨,幽靜清新,連屋中都有一種讓人胸中舒爽的淡淡紙墨香味。

當下便要府衙原先侍從,擡來一張臥榻,重新簡單佈置一番後,就將此書房,暫做了休息之處。

此刻高嶽趴伏在臥榻上,他根本無法坐起,便只有採取這樣有些滑稽的姿勢。高嶽偏着頭,和牀頭邊的馮亮在說着什麼。

房間裡,右首邊是一張書桌,有個書吏垂首恭立。左首邊,除了原太守丁綽和郡將烏吐真二人不在,其餘十來名主要的郡官佐吏,已是依次站立。孫隆心細,發現曹莫已然站在了衆官之首。

李虎早已面色儼然,兩大步上前,抱拳施禮,大聲道:“屬下李虎,連同軍中一衆同僚,參見主公。”

孫隆也趕忙上前鄭重施禮,擡眼打量高嶽。

“哦,好好。這位就是孫幢主吧。我聽李幢主提起過,本該昨日便就相見,奈何有突發事情,遷延到今日。”

高嶽在臥榻之上,支起了前身,對孫隆連連頷首,上下打量他片刻,溫和的笑道。

孫隆連忙上前虛扶。他躬下身子,懇切道:“屬下待罪之身,不敢有勞主公記掛。屬下聽李幢主告知過昨日情由,屬下及一衆士卒,都對主公的嚴明無私,極爲敬佩。主公千萬勿要再動,牽動傷勢,反而不美。”

“誒。哪有什麼待罪之身。只要心無二志,我總會一視同仁。若是作奸犯科,便是親如手足,也是有罪必罰。”

曹莫在旁道:“高將軍公正無暇,心有大義。孫幢主爲人沉穩厚道,與我亦是老相識。我等定會忠心追隨,絕無二志。”

孫隆便衝曹莫感激的施了一禮,心中暗自慶幸,從前沒有得罪過曹莫。

高嶽把頭輕輕一點,又對衆人笑道:“好,大家都到齊了。我如此狼狽模樣,還召集大家來會議,本是殊爲無禮。但是事有急迫,不得已,還請衆位多多諒解。”

榻下衆人,齊齊道聲不敢,便都安靜下來,等候高嶽指示。

高嶽清了清嗓子,斂了笑容,正色道:“我昨夜想了很長時間,把思路理了一遍。依我之意,如今,當務之急,有三件事。”

衆人沉聲屏氣,垂首恭聽。

“第一件事。即時修書上奏朝廷,將郡中一應事宜,如實的詳細奏聞,嚴明我進據襄武卻身不由已的苦衷,還有決心勤王的志向,以此恭候朝廷的指示安排。”

曹莫接口道:“如今紛亂征戰,郡中有高將軍主持,定能安民保境,我等一衆郡官,願在奏表中聯袂簽名,以示擁戴之意。”

孫隆聞言,腦中迅速反應,連忙接口道:“屬下不才,也願意率同一衆袍澤,簽名以表達本心。”

孫隆心中卻想到,往常聽聞曹莫只是個埋頭田間的

老農,言辭訥訥;怎麼今日舉止之間,進退有據,頗有章法,是突然之間開了心智,還是此人從前不喜與庸碌同僚相交,而自我掩蓋呢。

他正自奇怪思想,卻聽高嶽又開了口,忙肅容靜聽,生怕漏了一個字。

“好。諸君熱忱之心,我很是感激。然則,無論如何,還是要再看朝廷的旨意再說。”

衆人心照不宣。如今歲月,擁兵自重甚至公然反叛的大小勢力,比比皆是。連從前坐鎮洛陽,掌控中原的朝廷,都被打的支離破碎,遑論如今退縮長安,力量薄弱的長安天子?

高嶽控制襄武后,還能不忘朝廷,上表奏聞,那麼,長安必會投桃報李,不僅不會斥責他行如反跡,還會順水推舟的承認高嶽的現有勢力,更有可能加官進爵,用來表彰和肯定這種忠於朝廷的舉動,以示天下。

這一條沒有異議。高嶽又開口言道。

“第二件事,迅速修繕城池,加固防禦,整頓軍備,招募和訓練士卒。總之一句話,要秣馬厲兵,強化戰備,除了做好要勤王的準備外,也要防止有來勢不明的敵人,突然襲擊。”

李虎聽高嶽說到了軍事,不由上前道:“城防大事,務必要達到固若金,誒?”

“……金湯。”

孫隆移步上前,輕聲的提醒道。李虎並未羞怒,反而很是感激的衝孫隆笑了一笑。

高嶽也笑了一笑,又問道:“襄武城如今城高几許?防備如何?軍中可戰之士若干?有無戰馬?我因新來,有所不知,孫幢主乃是老人,可否告知一二。”

“啊。是。”孫隆一直沉心靜氣,一字一句的聽着高嶽說話。此刻見問到了自己頭上,忙不迭的走到榻前來,恭敬的施了一禮。

“主公有問,屬下當盡我所知以告。”

孫隆直起身來,沉聲道:“我襄武城,城高三丈三尺,周圍三百五十丈。城樓之上,東西南北四方,各有箭樓兩座,敵樓兩座。常備箭矢十萬支,滾石檑木七八千斤。”

“門外壕溝,寬有五丈有餘,水深三丈。四方城門乃是熟銅包裹,很是厚實。昨日屬下和李幢主清點,目前城中士卒一千零二十四人,其中可戰之士八百七十三人,剩餘的一百五十一人,都是老弱,不過可以充作日常巡防力量。”

“至於戰馬,也有一百來匹。不過,昨日屬下曾在馬廄中,被李幢主指點見過了高將軍的坐騎。我襄武城中的馬,皆有不如。”

高嶽劍眉微鎖,凝目靜聽,不時輕輕頷首,若有所思。

待孫隆說完了,高嶽劍眉一挑,問道:“滾石檑木,究竟是七千斤,還是八千斤?壕溝五丈有餘,乃是五丈五尺,還是五丈七尺?還有,戰馬的數量,一百來匹,這個也沒有個準數嗎?”

他聲音倒不嚴厲。但孫隆已是手足無措,冷汗迭出。孫隆本以爲有備而來,應答自如,心中很有些自得,甚至期待或有嘉獎。

不料高嶽卻如此的

追求細節,這樣的嚴謹態度,孫隆極爲震驚,又因爲第一次在高嶽面前答奏卻出了差漏,心中驚惶猶如敲鼓,咚咚作響。

見孫隆瞋目結舌,高嶽心中喟然,溫言道:“孫幢主,不必驚慌。你倉促之間,已經答得很好了。不過兵者,大事也,不可不細察。一切瞭然於胸,就算陡遇敵襲,也會毫不慌張。你要記住了。”

“是是。屬下日後定要像主公這般,精益求精,嚴謹細緻,以做到萬無一失。”孫隆躬身之間,一滴冷汗順着鼻尖,滴落在地,悄然無聲。

“好。具體數值,你稍後辛苦一番,再去仔細測量一番。我提幾個大方向。”高嶽趴伏的久了,有些難耐,便輕微的轉動身子,想換個舒緩一點姿勢,活動一下血絡。

馮亮趕忙彎下身,輕輕扶着高嶽,使他慢慢的側起身子,又將厚實的被褥,抵在高嶽的身後,讓腰間不至空虛,沒有倚靠。

活動了一下,高嶽很是舒服。他深吸了口氣,接着道:“幾個大方向。護城河外一尺處,橫亙拒馬,每條拒馬上,多紮鐵刃,鐵刃若有不足,將毛竹削尖,也可替代。”

“護城河外五丈之地,遍撒蒺藜,或埋尖石。將方位和範圍在圖紙上標示清楚,做到心中有數。”

“城中主城門是哪一座?”

“是東門。”孫隆不敢大意,有問便立即答道。

“那麼東門處,在遍灑蒺藜的五丈地之外,再挖陷阱深坑,深約三丈即可。坑底密插毛竹,不要忘了削尖竹頭。”

“箭矢一時趕製不及,可製作竹箭代替,竹箭雖輕,射程也有所限,但被射中,也會造成傷亡——總好過沒有。”

“城中兵卒,雖現有八百餘人,但還是要嚴加甄選,選出精壯士卒。甄選標準,李幢主知道,稍後你二人溝通一下。”

“我的意思,寧缺毋濫,我不求人多,只要真正能上得戰場之人。當然,剩下的,也不要淘汰驅逐,就像你說的,充實日常城防力量,加強城內巡邏警戒,是再好不過。”

不特孫隆以下兵將,皆是心無旁騖立身聆聽,便是一衆文官,也是心悅誠服,肅然而立。

高嶽一下說了這許多,有些口渴,他衝馮亮稍稍示意,馮亮便端了水,試了試冷熱,小心的喂他喝了大半杯。

見他喝完了水,李虎上前道:“主公所言甚是。待會我便親自督促,這段時間哪怕不睡覺,也要先將這些重要事情辦妥當。”

怎料高嶽卻搖首道:“不。襄武城防軍備一事,李虎因另有任用,所以暫不用考慮。”

李虎聞言愕然。抱拳施禮後,站到一旁,心念電轉,面色凝重。孫隆不時偷偷斜睨他,倒把自己看得有些緊張起來。

高嶽清一清嗓,覺得透亮不少,便接着說道:“這第三件事,便是人事調動問題。”他甫一出口,下面所有人,竟不約而同的伸長了耳朵,探出脖子,手心裡直捏着汗。

(本章完)

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兩百章 傳檄而告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六十八章 名正言順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三百三十八章 隨意處置第六十九章 主從相商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級拔擢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兩百一十二章 分析透徹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九十三章 進佔西和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兩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兩百四十九章 幕後操縱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一百五十八章 國事日艱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兩百三十九章 上邽長安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一百四十三章 難得一醉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危急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統一回復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兩百九十九章 秦軍蹤跡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
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兩百章 傳檄而告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六十八章 名正言順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三百三十八章 隨意處置第六十九章 主從相商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級拔擢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兩百一十二章 分析透徹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九十三章 進佔西和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兩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兩百四十九章 幕後操縱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一百五十八章 國事日艱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兩百三十九章 上邽長安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一百四十三章 難得一醉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危急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統一回復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兩百九十九章 秦軍蹤跡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