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

高嶽讓多柴先站起回話,面色愈發和緩道:“以後就不要再自稱什麼罪臣了。朕既然決心重新啓用你,也是看準了你的本性沒有問題。”

見多柴又要跪下,高嶽擺擺手道:“這些個繁文縟節,暫且免了。朕方纔問你,可還願意回到內衙?願意的話,朕再復你內衙副使之職,並也賜你鷹揚將軍的軍銜。願就願,不願就不願看,你不要有什麼顧忌,朕要聽你的實話。”

雖然還是副使,但憑着多柴的資歷和能力,再加上從前在內衙中的威望,還有也將得獲和李鬆年一樣的軍銜,說實話,多柴此番若再入內衙,不僅蒯老三、羅大海兩名副使難以望其項背,便是正主李鬆年,怕也是要讓其三分。

多柴口中連連謝恩,略略思忖,便躬身答道:“回稟陛下。陛下聖恩如海,臣感激涕零。既然陛下願意再擡舉臣,臣便姑妄言之。內衙,臣其實不願意再回去了。臣昔年與馮亮、祁復延、昝有弟四人,有幸奉命組建內衙,從無到有,從微到盛,確實傾注了臣的很多心血,過往種種,想來使人感慨。但如今物是人非,臣當年那批老輩,盡皆凋零,唯有臣孑然一身。而現在李鬆年等後輩,做得愈發興旺,臣欣慰之餘,覺得還是不要去攪和了罷。”

默然片刻,高嶽輕輕嘆了口氣,點點頭道:“你有心結和苦衷,朕很能理解。內衙既不願意去,這樣罷!朕給你拿個準,且先去御史臺,任你爲御史中丞,做苗覽的副手。”

多柴微怔,高嶽看他面色茫然,抿了口茶水,悠然道:“苗覽也是最早跟隨朕的舊人。他這個人,生性寬和仁厚,且心地較軟,往往不好意思和相熟的同僚當真拉下面皮。但御史臺呢,是個糾察彈劾百官綱紀、維護朝廷尊嚴禮法的重要所在,主官御史大夫,可授大司空勳銜,位列三公。朕因他是元老勳舊,有意使他尊崇,故而便將御史大夫給他做着,也有借他的名頭維繫羣臣的意思。不過你曉得,苗覽去年初便過了六十壽辰,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前些時候便已向朕‘乞骸骨’,有告老致仕、榮歸鄉里的想法。你正好去再輔他兩三年,朕便準他退休,等你做熟了,做好了,朕將來再扶正你爲御史臺主官。”

“陛下隆恩。可是臣……臣畢竟能力平庸,這樣重要的位置,臣也怕幹不好,又辜負了陛下的厚望。”多柴有些惶恐,他實在想不到,縱使再復啓用,也沒有這樣的高官重職來留給他做。

“昔年馮亮權勢滔天人皆畏懼的時候,你都敢犯顏直諫,朕便知道你是不怕得罪人的正人君子。業績,總能夠慢慢熟練;但人品和本領,朕不會看錯你。你性子嚴正,慣於自律,且從前在內衙,偵查糾劾的本事,不是滾瓜爛熟麼?再說你今年才三十八歲,還不到四十嘛,只管放心去做!以後棄武從文,朕相信一樣能發揮你的過人能力。”

主子這樣掏心掏肺的信任和看重,還有什麼話好說。多柴三跪九叩,謝恩之餘,竟覺得冷了很久的血液,似乎也重新發熱發燙起來,恍惚間,更有幾分當年組建內衙時候的豪情壯志、勃勃雄心。

君臣奏對說了片刻,高嶽便轉到正題上問道:“如今青海那邊,究竟可保平穩否?”

多柴認真道:“回稟陛下。慕容吐延被姜聰誘殺,其部屬也被姜聰趁機強行吞併,剩下一部分人,擁着吐延之子慕容葉延,遠遠向西方大漠逃去,已經難循蹤跡了。所以現下的青海,與我大秦對抗的地方勢力再沒有了,唯一有些名頭的姜聰,看來是已甘願臣服。同時,卻有些馬匪或潰兵混雜而成的盜賊出沒滋擾,但我徵西行營畢竟有三萬大軍駐守在白蘭城,足可形成震懾和打擊力度,故而青海應可謂整體平穩矣。”

高嶽若有所思道:“兩線甚至多線用兵,朕覺得壓力太大。而今青海事畢,總算了了朕的一個心思。朕的目標,終歸還是石虎。只有滅了他,朕纔算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青海的略定,對於秦國而言,不僅僅是擴大了國家的版圖而已。更重要的是,平添了數十萬的各族人口,以及幾乎數額相等的牛羊牲畜可充國庫。最重要的是,當地的馬場以及名揚天下的良駿青海驄,也從此收爲己有,進一步加強了騎兵的基礎設施力量。

青海既收,因其上古時期號爲西戎,高嶽更吐谷渾其地名爲戎州。調殿中尚書、散騎常侍鮑衝爲戎州刺史,勸化教導邊地粗獷民風。又令鄧恆爲戎州都護,留精銳之兵三萬駐防,並詔令涼州予以協同防備,以防當地馬匪潰兵、土著亂民等時時作亂。同時,考慮到羌酋姜聰誠心歸順以及在當地的重要性,高嶽也升賞他做了戎州副都護,叫多柴再充任朝使前去任命。姜聰喜出望外,無論如何,有了顯赫的正式官身,是讓人非常興奮的事,也表明從此以後,他便算是朝廷‘自己人’,再也不會單單是土財主一般的什麼部落大首領了。當面宣詔時,姜聰對

着多柴感激地涕淚交加,表示皇帝恩德比天還高,自己必將永做大秦的藩奴,爲聖天子鎮守邊疆。

且說成國嗣君李班性情寬仁有德,但即位不久,便被先主李雄之子李越、李期爲首的貴族弒殺,在位尚未及半年。李期作爲李雄正後嫡子,自立爲帝,衆人本也無話可說,但李期對內既不願親自過問朝政大事,也不和卿相臣子們溝通,功過賞罰等公事,都交給宦官許涪、兄弟李越李稚等幾名心腹去任意處置;對外不體恤民生,又瘋狂屠戮宗室,不僅將先帝李班一系盡數殺光,牽連到了無辜的各系諸王,竟還將親兄弟等都悉數毒死,大有血洗之勢,導致朝綱紊亂,人心惶惶,國內怨聲載道。

在此背景下,秦梁州刺史李鳳,因公私兩忿,便上書高嶽,請求將伐蜀事宜提上日程。雖然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趙國身上,但高嶽未置可否只讓李鳳酌情處理,小心從事。

當初,聽聞成先君李雄崩逝的消息,李鳳曾悲不自勝,閉門大哭了一整天。內衙也有秘奏,說他心懷故主,有不忠嫌疑。結果高嶽當即予以了駁斥,言道李雄對於李鳳而言,既曾是親密的叔父,又是無上的君父,如今哭祭,乃是人之常情,勿得妄議。若是李鳳無動於衷,說明此人是涼薄冷血之人,倒反而要鄙視和厭惡他了。

李鳳本來悲傷出自肺腑,情緒過後,也想到可能會引起非議和麻煩,有些不安。但高嶽明旨來寬慰他,並特許他,若是願意,可去往成都當場拜祭李雄。雖然李鳳因爲種種顧慮最後並沒有當真去成都,但他對高嶽感激涕零,效忠之心愈發堅固。

接旨後,李鳳明白了皇帝並沒有直接拒絕他的意思,心中更不免活泛,便立即動身去往江陵,去找謝艾商量。因爲謝艾不僅是楚公,更且是‘都督西南諸軍事’。李鳳想要對蜀地用兵,無論如何,都必須要經過上官謝艾的應允。

江陵城,楚公府。

書房內統共四人,謝艾正中上坐,左下首頭一個便是李鳳,身邊坐着荊州長史萬宏,右下首,乃是荊州別駕趙募。幾人在聽着李鳳對謝艾說話。

“……所以如今成國搞成這個樣子,簡直是天怒人怨。從私情上來講,下官實不忍鄉梓父老再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從公義上來說,我大秦應早日收取蜀地,使蜀人得享浩蕩天恩。故而,下官在稟明陛下後,便立刻動身來向公帥請示,究竟伐蜀可行否。”

(本章完)

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六十八章 名正言順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四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芥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國事日艱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四百二十八章 黃粱一夢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聖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兩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離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一百四十三章 難得一醉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二十三章 強力臂助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報到+抱歉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一百八十二章 名門之後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聖
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六十八章 名正言順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四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芥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國事日艱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四百二十八章 黃粱一夢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聖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兩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離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一百四十三章 難得一醉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二十三章 強力臂助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報到+抱歉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一百八十二章 名門之後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