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紅霞萬里—(十)

作爲女人,呂雉是失敗的,可在拉關係、使陰招、鬥心機方面卻是絕頂高手,在這一方面,戚姬連給她提鞋的資格都不夠。

而戚姬則擅長枕邊風,這種能力讓呂雉也歎爲觀止,在劉邦這個黑哨裁判的幫助下,戚姬也把呂雉折騰的夠嗆。

呂雉來到劉邦面前的沒多長時間後,劉邦和戚姬如膠似漆的樣子徹底激怒了她,因此她準備反擊。

這天,戚姬前來拜會呂雉。

這是禮節性的,因爲呂雉畢竟頂着“王后”的稱號,在位置排序上要在自己的前邊。以往呂雉不在,戚姬一直以女主人的姿態巡視着身邊的一切,而現在呂雉回來了,出於禮貌自己也應該拜會一下。

來到呂雉面前,戚姬納福行禮。

而呂雉直着身子並不準備還禮,平平靜靜地接受了她的禮拜後,笑着說道:“謝謝妹妹多年來替我照顧大王。”

呂雉的話讓本還輕鬆的氣氛一下子緊張了起來。戚姬沒想到這次拜會,竟然讓她有種吃蒼蠅的感覺。替你照顧?要按你的理論探討下去,我成什麼了?這麼多年的舞蹈那算是白跳了。

戚姬這麼多年來也不是白混的,微微一笑,答道:“妾乃王妃,照顧大王是我的本分。”

呂雉何等人物,那容別人在她面前撒野。隨即冷冷一笑,“妹妹說的對,一家人,記清自己的身份那就是本分。”

“多謝姐姐教誨。大王睿智,在他心中自然清楚。”

在尷尬的氣氛中,呂、戚兩人結束了這次對話。這次談話,算是兩個人的第一回交鋒。

呂雉的強勢讓戚姬忍無可忍,而戚姬的驕橫也讓呂雉怒不可遏。這一次,倆人半斤八兩,誰也沒能佔到便宜。

然而這段對話很快經過枕邊風傳到了裁判劉邦的耳朵裡。劉邦並沒對兩個老婆爭風吃醋的行爲引以重視,只是嘿嘿一笑,做了一個“平局”的判決,結束了這場比賽。

然而,事情絕非這麼簡單。自從這次談話後,呂、戚倆人算是真正開始了博弈。你說好,我偏說不好;你說行,我偏說不行。在“暗鬥”中,維持着這微妙的關係。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鬥,只要是有爭鬥的事情就會有輸贏。我們現在提出“雙贏”的理論,在權力場上是很少發生的,因爲座位排序問題是個很敏感的問題,但凡要分出先後順序的事情,都不好解決。

如果你認爲第一名和第二名都是牛人,坐哪個位置都會讓你興奮的話,說明你還沒有在權力場上混過,還不曉得這兩者之間的差距。

老大說一不二,給你老二面子是看得起你。要不給你面子,張口罵你兩句,你還得立正受訓。你要是不樂意,隨時就可能讓你滾蛋,不要認爲自己在其他小弟面前能夠吆三喝六,在老大跟前有可能還不如其他小弟混的展樣。這就是爲什麼如此多人爲了那個老大的位置,打的頭破血流還樂此不疲的原因了。

呂雉和戚姬就是如此,她們兩個人的爭鬥也只是爲了證明自己在劉邦身邊的位置。

這一輪,戚姬似乎要佔些優勢。雖然呂雉依然頂着“王后”的桂冠,而卻很少有機會出現在劉邦的榻前。而戚姬則不然,劉邦到哪她跟到哪,雖然沒有爭得最高的名份,卻得到了劉邦幾乎所有的恩寵。

此時的呂雉一天到晚,用着她那嫉妒羨慕恨的眼光看着劉邦下榻的方向,在空虛寂寞的日子裡,她暗暗地送給了劉邦一頂綠帽子。

而戚姬雖然沒有爭到面子,可贏得了裡子,一天到晚粘在劉邦的身邊,一如既往地吹着她的枕邊風,甚至還差一點扭轉整個大漢王朝的時局。

因此,我們說在這一輪博弈中,戚姬似乎要佔一些優勢。

在這“暗鬥”的過程中,誰也奈何不了誰。

戚姬雖然很會吹枕邊風,但每次在劉邦面前涉及到呂雉的內容時,劉邦都會刻意的把話題引開,因爲在他的心裡很清楚,自己虧欠“正室”太多,並且那個“正室”在羣臣中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因此劉邦不準備去捅這個馬蜂窩。

而呂雉也奈何不了戚姬,雖然自己是“王后”(後來提升至皇后),雖然自己兒子是“太子”,雖然自己和羣臣們的關係很好,可這些依然奈何不了戚姬。因爲戚姬在劉邦心中的分量太重。

在這種僵持過程中,一個巧合的機會,讓她倆人上演了第二回合的pk。這一回合,讓倆人徹底撕破了臉,開始從“暗鬥”轉變成“明爭”。

一次,呂雉帶兒子劉盈散步,可冤家路窄,偏巧碰到戚姬也領兒子劉如意散心。呂、戚倆人算是冤家路窄,可對劉盈和劉如意倆人而言卻是摯友相見。這種不協調的場景,讓呂、戚倆人的鬥爭得到了昇華。

這次巧遇,讓兩個大少熱情洋溢。劉盈剛準備過去拉劉如意的手,就被呂雉一把拉了回來,“他該向你跪拜!”

劉盈愣了,劉如意也僵在了當場,這個場景更讓戚姬怒不可遏。

這件事情,深深刺激了戚姬,她現在真正明白爲什麼自己會低人一等,同時她也開始有些害怕。待得劉邦龍御歸天后,自己將何去何從?因此,他準備爭一把,爲兒子的地位爭一把,也爲自己的將來爭一把。但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這是一條不歸路。

至此以後,戚姬常在劉邦跟前哭訴自己和兒子現在的悽苦,也不失時機地替劉邦分析其百年之後自己娘倆可能會出現的淒涼。這些暢想是有根據的,根據就是呂雉現在的態度。最終,她向劉邦提出了個建議——更易儲君,立如意爲太子。

刀子亮了出來,這一次是徹徹底底來真的了,沒有迴旋餘地,不成功則成仁。

事實情況似乎也朝戚姬有利的方向發展,因爲劉邦同意了。

實際上“更易太子”這種想法,劉邦早幾年前就有過,只是一直處在猶豫之中,沒敢提上日程,也不願意去捅這個馬蜂窩。原因我們在前邊是介紹過的,劉邦不喜歡劉盈,而極其喜歡劉如意,理由很簡單——盈不類父,而如意類。

這一次,劉邦下定了決心,他準備幹成這件事,爲自己的好兒子着想,也爲自己的大漢江山着想。

呂雉在這第二次交鋒中,算是徹徹底底的失敗了,她沒想到自己爲爭這一次面子,會產生如此嚴重的後果。這一次,她虧大了。

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章 起點——(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三)
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章 起點——(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