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強宗驍帥

“月起千樓”,乃時人對薊國營城的準確描述。以萬事皆備爲前提,薊國工匠確能達成月造千樓。正常情況下,可月造五百。即便如此,年前便已立港的州胡島,待薊王巡海,足督造半年有餘。可想而知,是何等盛景。

港口,居於州胡島北部中端海岸。東倚一座死火山(道頭峰),彎內風平浪靜,海灘開闊。

先造“一”字攔水大壩,再築“丁”字涉水長堤,排建“非”字泊位。薊國造港,歷來如此。

整個過程,如手書漢隸:

起筆寫“一”,加一筆爲“丁”,再加六橫成“非”。“非”字聯排,泊滿大小船隻,便是薊國海港。

“非”字泊位上,機關塔吊林立,軌路聯通邸舍。“長街港市”,車水馬龍,熱鬧非常。長街背後,並起高樓,邸舍、湯館、客舍、酒壚。再往後,街衢縱橫,不斷向島內延伸。造足五千家民居宅院,預留五千家空地,再版築夯土,圍以垣牆。中開城門,環繞碧波。吊橋進出,圈地爲城。如此一來,靠山面海。後牆防備島夷,水軍防備海盜。以薊國之強,當無懈可擊。

眺望海港,重樓林立,鱗次櫛比。尤其是無名小火山,自上而下,正排建燈塔、塢堡、館舍、城倉、船塢、及水軍大營。陳列守城機關諸器,居高下射,足可覆蓋進出水路。

進出有度,攻守兼備。劉備欣然點頭:“何人主造?”

“乃陽都船丞宋階。”陪同前來的左國令士異答道。臨行前,母親令士異陪侍左右。用意,顯而易見。

“崔琰三友”之宋階,原爲南廣陽港令,積功擢升爲“都船丞”。崔琰三友”之公孫方,原爲河陽港長,今亦積功擢升爲陰都船丞。

都船丞,爲都船令副貳,員三人。分爲:陰都船丞、中都船丞、陽都船丞。“都船屬官或設陰、陽,此猶秦漢之官設左、右。”

凡水砦、港城,皆屬南港治下。

先前都水令李永,不過食千石俸。故兩座港城之令,食俸自不可高過都水主官。皆領六百石俸。然港內民衆,除薊國戶民外,還有大量外來勞力所持“庸籍”。人口衆多,諸事繁雜,政務頗重。正因如此,劉備才酌情將都船令、都水令等,前後十二署寺,擢升爲比二千石俸。位次略低於五尹及藪東守。換言之,薊王在官秩評定上,亦有萬全計較。

十二令不可高過五尹。

官秩提升的背後,其實是整個機構的提升。此不難理解。若先前爲千石俸,屬吏分:六百石、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百石,共計五品。若提升爲二千石俸,屬吏便可分成六品。參考金字塔式的吏治架構,便可新增足量基層官吏,分擔政務。

“都船獄令是何人?”劉備又問。

“軍候祖郎。”左國令士異又答。都船獄令,可比城尉。主港口警備治安。

祖郎,字孟臺,丹陽陵陽人。涇縣一帶山越首領。年前率所部三千戶,泛舟北上,投靠薊王。其中精銳入選丹陽白毦。餘下千人,仍由其統帥,在演武場習得戰陣兵法,補齊樓桑兵甲後,拜爲錦帆校尉麾下,軍曲候。駐守濟州港,兼領都船獄令。

經年來,不斷有淮泗人家、丹陽山越,北上薊國。多年前,有丹楊(丹陽)人陳紀,字公度。率宗人好友數千人來投。亦拜爲軍曲候,兼領益昌(城)尉,領兵駐益昌、東港。

另有山越首領,丹陽焦已,字公允。率所部二千戶,與祖郎同來投靠。劉備將五千戶丹陽山越,悉數安置在雍陽城內。擇其精銳,入選白毦衛。餘下健勇,則交還各自統帥。焦已亦拜爲錦帆校尉麾下軍曲候,兼領都船獄令,駐守南津港。

薊王少時南下平亂。堆錢伐賊,錦衣披身(周泰、蔣欽)。而後丹陽白毦隨劉備南征百戰,天下揚名。

令丹陽境內少年青壯,無不心馳嚮往。得陳公度保舉,便有丹楊、宣城、涇、陵陽、始安、黟、歙諸“險縣大帥”,舉族北上,投奔薊王。祖郎、焦已,皆是留名人物。守一港口,綽綽有餘。

除入選繡衣吏不計。單單劃歸中壘校尉典韋麾下之丹陽白毦,已達五千之衆。新募三千,暫交王傅統帥。重返洛陽,再移交典韋不遲。

五千丹陽白毦,以一敵十,足令賊人聞風喪膽。

丹陽山越,因佔山爲據,故亦稱“山民”。山寨以農耕爲主,亦善漁獵。又因“山出銅鐵”,而常“自鑄兵甲”。各部,大分散、小聚居。其民“斷髮紋身”,“好武習戰,高尚氣力”。“強宗驍帥”,依託山險,橫阻大江。其首領有“帥”、“大帥”、“宗帥”等諸多稱謂。

一言蔽之。丹陽山越,非天下豪傑,不可統馭也。

諸“港長”人選,二位國相,尚未募得。港長同城長,秩三百石。治港內居民。需“知舟善水”。比起內陸城邑,要求更高。正如都水令李永進言,當以江左人氏爲宜。

江左士人,北上薊國,並不多。究其原因,還是風土人情,大爲不同。且薊國在北,距江左太過遙遠。江左物產富饒,衣食無憂。除去生活艱險的山民,江左漢人多不捨舊土。

劉渙、劉曄老父,遲遲不願北上,亦是此因。

船丞宋階、獄令祖郎,領麾下文武,列隊甲板相迎。

“拜見主公。”

“諸位免禮。”劉備和煦一笑。

見祖郎,猿臂蜂腰,年少英勇。劉備笑贊:“果是驍帥。”

遂解佩劍相贈。

佩劍非雌雄鞘劍。鞘劍太長,不宜腰懸。劉備遂換成塞外隕鐵,百鍊星隕鋼所鑄。強過雁翎腰刀。稱“隕星劍”。雁翎刀、隕星劍,遂成薊國文武頂級佩刀劍。不出意外,今季臘賜當入選。

祖郎亦不推遲。雙手接過,拔劍出鞘。一時寒光耀目,鏗鏘有聲。

“好劍!”再擡頭,將薊王面色不變,含笑而立。隨之心折:“一時忘形,主公恕罪。”

“無妨。”劉備笑道:“若生異心,又豈會當面拔劍。”

凡港皆設譯令。聽聞州胡島夷,土語不似三韓,反類濊貊語。劉備頗有些意外。

城內除去五萬三韓青壯,州胡島夷亦客庸數千之衆。裝卸行船,皆不缺人手。只需馴化得當,當可爲我所用。入城定居,或另闢新城,皆可。

劉備着力將此港,打造成薊國、半島,倭島之中繼港:開闢南津、濟州、釜山、對馬、博多等數條航線。

爲大航海積勢。

1.255 突施冷箭116 日黑水溢1.62 兵不厭詐1.38 秋色平分128 廢史立牧1.35 西烏鐵騎182 地大如礪1.29 奮威揚武1.92 黃金分割192 共赴巫山16 乾坤倒懸115 帝王心聲126 諸事不宜161 畢協賞罰187 奪舍續命18 世道居奇113 翻雲覆雨167 萬里征程1.46 菟園解驂188 爲所欲爲198 東歸洛陽15 督亢新城1 龍血玄黃1.88 藩強朝弱1.5 唯利是圖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78 爲戰而生109 密詔鋤奸1.226 七進七出1.92 首鼠兩端15 生財有術1.79 別開生面113 對面而弈139 與民爲伍117 無人清白1.76 舉世無雙1.63 焉能見疑143 孤城剿匪1.30 未琢璞玉1.245 更始決裂172 自掘墳墓159 舉國之力31 形勢大好10 寡義廉恥1.70 孤芳自賞100 三郡烏桓114 割肉飼虎41 黃驃產子170 自斷股肱214 後生翹楚177 人神不擾198 千帆競發146 有恃無恐101 明示萬里160 孕大含深197 崢嶸已露145 貴麟二子123 天賜之幸109 黑山飛燕1.252 長城自毀148 五帝之學1.66 飛廉斬薙156 定鼎關中176 左膀右臂1.79 撤村並邑1.20 嶄露頭角191 世衰道窮1.48 百善孝先1.34 牛刀割雞131 胡雜騎兵175 萬事齊備136 矛頭所指1.52 漢越親和19 半渡而擊136 和親之禮1.36 再見太后181 羣雄無首151 董卓擲戟101 管中窺豹162 難言之隱21 真龍之子1.29 迴光返照147 絕非等閒108 命續二載1.28 挹婁廬士31 便衣出行1.20 軟語溫言126 後繼有人31 便衣出行16 天下富貴1.88 二賊授首172 三日獵狩1.234 王允解懸113 單耳陶杯1.67 水戰剿匪1.80 漢羌聯盟186 五子連臺1.76 以國爲家1.52 家恨國仇114 難兄難弟
1.255 突施冷箭116 日黑水溢1.62 兵不厭詐1.38 秋色平分128 廢史立牧1.35 西烏鐵騎182 地大如礪1.29 奮威揚武1.92 黃金分割192 共赴巫山16 乾坤倒懸115 帝王心聲126 諸事不宜161 畢協賞罰187 奪舍續命18 世道居奇113 翻雲覆雨167 萬里征程1.46 菟園解驂188 爲所欲爲198 東歸洛陽15 督亢新城1 龍血玄黃1.88 藩強朝弱1.5 唯利是圖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78 爲戰而生109 密詔鋤奸1.226 七進七出1.92 首鼠兩端15 生財有術1.79 別開生面113 對面而弈139 與民爲伍117 無人清白1.76 舉世無雙1.63 焉能見疑143 孤城剿匪1.30 未琢璞玉1.245 更始決裂172 自掘墳墓159 舉國之力31 形勢大好10 寡義廉恥1.70 孤芳自賞100 三郡烏桓114 割肉飼虎41 黃驃產子170 自斷股肱214 後生翹楚177 人神不擾198 千帆競發146 有恃無恐101 明示萬里160 孕大含深197 崢嶸已露145 貴麟二子123 天賜之幸109 黑山飛燕1.252 長城自毀148 五帝之學1.66 飛廉斬薙156 定鼎關中176 左膀右臂1.79 撤村並邑1.20 嶄露頭角191 世衰道窮1.48 百善孝先1.34 牛刀割雞131 胡雜騎兵175 萬事齊備136 矛頭所指1.52 漢越親和19 半渡而擊136 和親之禮1.36 再見太后181 羣雄無首151 董卓擲戟101 管中窺豹162 難言之隱21 真龍之子1.29 迴光返照147 絕非等閒108 命續二載1.28 挹婁廬士31 便衣出行1.20 軟語溫言126 後繼有人31 便衣出行16 天下富貴1.88 二賊授首172 三日獵狩1.234 王允解懸113 單耳陶杯1.67 水戰剿匪1.80 漢羌聯盟186 五子連臺1.76 以國爲家1.52 家恨國仇114 難兄難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