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水淹三軍

二人枯坐無言。四目相對,各透一絲悲愴。

“代漢者,宗王也。”太傅楊彪忽言道:“言指薊王否?”

盧植不置可否:“無王莽篡漢,何來光武中興。”言下之意,薊王非王莽。

“薊王恪守臣節,從未僭越。正因深知薊王秉性,故陛下急欲穩坐帝位。如此,方能號令羣雄,得以薊王爲首,天下宗王北面稱臣。”楊彪常伴君側,知之甚深:“陛下遠不及元服,何其急也。”

盧植面無表情:“南陽大水,幾無可免。但求薊國橫海大艦,能及時趕到。救萬民於水火。”

楊彪嘆道:“司空莫非,去意已決。”

“嗯。”盧植輕聲言道:“先冤殺袁隗滿門五十口,又置百萬黎庶於不顧。今漢亡國之君,非桓靈二帝。乃出當今陛下也。”

無外人在場,盧植終吐露心聲。

楊彪聞言,不由老淚縱橫。可嘆大漢忠良,何其多也。

“薊王來函。言,南廣陽大學,缺一‘下庠令’。又說,所撰《大百科全書》,亦苦無人手。老將至矣,洛陽終非久居之地。不日舉家北歸。太傅珍重。”

“司空珍重。”臨行前,楊彪又言道:“若大學亦缺人手,老朽可爲薊王一用。”

“太傅若來,薊王自當掃榻以待。”盧植躬身相送。

車駕尋路下山。楊彪心氣難平。函園百姓,皆薊王守陵人。嬉笑怒罵,鮮活人聲。陽渠水道,日日帆滿。轉運海外奇珍,薊國名產。

洛陽百姓,深得其利。歷經兵變,二宮流血。四郭生靈塗炭,爭相避入函園,求保平安。如今,半數洛陽百姓,皆遷入函園安居。九阪懸樓,更聚攏宗室貴胄,洛陽高官三千戶。

人心向背,何必多言。

只需天時地利並人和。薊王輕車上洛,昭告天下。再續二百年煌煌天漢。三興可待。

“生食漢祿,死爲漢臣。”楊彪止淚長嘆:“老夫此生,終不負大漢。”

虎牢關,中軍大堂。

黃門令左豐,車駕入關。董卓領一衆虎狼將士,披甲相迎。

“見過少令。”董卓莽撞抱拳。

“奴婢,拜見後將軍。”左丰神態自若。伴駕數帝,又爲薊王親信。時至今日,左豐還有何所懼。

見左豐面色不變,董卓這便收攏傲氣:“請堂內一敘。”

“後將軍請。”左豐頗知進退。

待簇擁入內,左豐遂宣詔命:“着,後將軍兼領幷州牧董卓,即刻回京,不得有誤。”

“嘶……”董卓一時驚疑不定:“敢問少令,有何要事,竟如此急迫。”莫非陛下已起殺心。

左豐附耳言道:“陛下已覓得破敵良策。故欲將此功,授於後將軍也。”

“哦?”董卓又驚又喜,半信半疑:“內中隱情,煩請少令細說一二。”

身陷大營,生死之間。左豐焉能不知深淺:“太尉罷黜,三公缺席。陛下欲拜後將軍爲三公也。恐難服衆,故欲將討逆大功,暗授後將軍當面。如此,足可堵悠悠衆口。”

此段話,半真半假。極爲高妙。

董卓一時心癢難耐,這便低聲下氣,陪盡笑臉:“敢問少令,陛下有何良策,可破南陽之敵。”

“且附耳過來。”左豐故弄玄虛。

董卓不疑有他,急忙附耳。

“太史令言……”左豐聲音漸消,然董卓卻越發張揚。

待細細聽完,閉目後仰。少頃,斷喝一聲:“來人,速請軍中巫祝。”

“喏。”

須臾,便有一東羌女巫。披髮跣足,蹦跳入堂。

董卓和顏悅色:“敢問上師,《春秋感精符》知否?”

“略知一二。”

“日黑則水淫溢,然否。”董卓悄聲問道。

“然也。”女巫輕輕頷首:“將軍亦觀天象乎?”

“天生異相,我豈能知。”董卓又問:“不知何處水溢。”

“當在江漢之間,淮泗上下。”女巫脫口而出。

“果真如此?”

“千真萬確。”

董卓不禁長出一口濁氣:“天不負我。”

左豐冷眼旁觀,心知事成矣。

“有勞少令,速速回京。”董卓抱拳相邀。

“後將軍請。”左豐諂媚一笑。

“請。”董卓闊步而出。車駕奔赴洛陽不提。

薊王宮,瑞麟閣。

得恩師六百里手書。薊王遂命靈輝殿上,觀天閣女仙,入北宮閣相見。

“《春秋感精符》乃何人所作?”待麻姑並上元入閣,劉備遂問。

“未知其人。”麻姑答曰。

“何以名之?”劉備未解書名。

上元答曰:“其書雲:‘山川之精,上爲星,各應其州域分野,分圖作精,神符驗也。’意謂,山川精氣,上爲星辰,帝王上應列星,故君王得失,聲聞於天,天人相感,如合符契,故名之。”

“可信否。”劉備再問。

“或可一信。”上元乃出西王母座下。法道精純。尤其房中術,不在麻姑之下。薊王食髓知味,寵溺有加。

“日黑則水淫溢,可有此句。”劉備追問。太陽黑子與氣象的關係,劉備並不知曉。然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萬一言中,少帝決堤灌水。南陽盆地,圍三缺一,必成死地。

“正有此句。”二人異口同聲。

“所應何處?”劉備又問。

二人默契共生:“江淮之間。”

“唉……”薊王一聲長嘆。

“夫君且寬心,大河如常,九梢無恙。”上元柔聲寬慰:“再者說來,國中支渠四通,枝津遍地。如脈絡縱橫,滋養千里水田。縱有百年不遇之洪水,亦足可安然度過。”

“爲夫非慮薊國,乃慮江淮。”劉備暗道:“若發水患,南陽又當如何?”

“南陽或一片澤國。”麻姑已會其意。二帝相鬥正酣。若南陽突遭大水,一片汪洋。水淹三軍,必敗無疑。

劉備嘆道:“應劭《風俗通》有載:‘五月有落梅風,江淮以爲信風。又有霜霪,號爲梅雨,沾衣服皆敗黦(yuè發黴)。’日黑水溢,可是因梅雨。”

“夫君明見。”麻姑柔聲答曰。

“若大水漫灌,千里澤國。南陽百萬之衆,恐性命不保。”劉備眼中戾芒,一閃而逝:“爲夫當上表勸諫。陛下斷不可一意孤行。”

“如若不然,又當如何。”正是安貴人,有此一問。

“盡遣水軍,救萬民於水火。”劉備雖言盡於此,然意猶未盡。

1.228 石來運轉173 合浦珠還1.45 好治不病153 情亦動人1.200 得而誅之1.79 牽發而動31 春秋決獄1.83 古羌遺規131 美玉生煙179 胴體雕青100 難爲人臣1.74 部貴五宗1.69 海賊聯盟197 因時而化131 美玉生煙1.75 坐問因果152 善刀而藏138 一席之地180 羅襪未染61 肉袒牽羊1.48 微觀天下1.76 以國爲家1.45 入園面後113 冰釋前嫌163 萬一之率1.90 白身野士1.6 王侯之樂1.39 火雨焚城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90 並驅中原1.240 聽風即雨1.227 單騎救主1.236 兵器時代182 共握權柄103 兵發西進192 共赴巫山165 往昔之約138 豐收在望1.38 溯谷而行13 虛實失度132 人心難琢129 仁義之基102 殺良冒功1.28 奇貨可居195 薊王登朝1.7 小夥伴們1.242 繞樑餘聲1.6 破財消災129 垂簾理政1.34 望文生義186 福壽未央16 五日京兆61 變廢爲寶114 闢禍樓桑170 乞伏來投1.29 同坑好友167 麒麟可乎186 當仁不讓129 垂簾理政192 兵進隴關1.64 自降身份1.97 板上釘釘1.96 不幸之幸1.240 苦心孤詣194 開館典禮1.65 三歲見老1.74 樓桑重器1.30 陣前反水114 割肉飼虎1.72 欲壑難平1.200 矇混過關1.94 人情冷暖140 盡數歸心1.56 靜觀其變109 吾道不孤1.83 蓋世英雄14 撒豆成兵176 隔岸觀火1.28 將門虎子1.24 多多益善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3 紅顏薄命192 猛虎羣狼162 畢生所願1.77 各有封賞1.65 西羌兵諫1.256 茅塞頓開81 忠奸莫辨155 羊大爲美183 欲取姑予1.60 轉禍爲福130 不可定期1.25 張家謝禮187 九橫十縱1.69 洛陽紙貴155 寤寐思服1.83 銳不可當1.8 木公金母1.60 轉禍爲福1.45 何愁不嫁
1.228 石來運轉173 合浦珠還1.45 好治不病153 情亦動人1.200 得而誅之1.79 牽發而動31 春秋決獄1.83 古羌遺規131 美玉生煙179 胴體雕青100 難爲人臣1.74 部貴五宗1.69 海賊聯盟197 因時而化131 美玉生煙1.75 坐問因果152 善刀而藏138 一席之地180 羅襪未染61 肉袒牽羊1.48 微觀天下1.76 以國爲家1.45 入園面後113 冰釋前嫌163 萬一之率1.90 白身野士1.6 王侯之樂1.39 火雨焚城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90 並驅中原1.240 聽風即雨1.227 單騎救主1.236 兵器時代182 共握權柄103 兵發西進192 共赴巫山165 往昔之約138 豐收在望1.38 溯谷而行13 虛實失度132 人心難琢129 仁義之基102 殺良冒功1.28 奇貨可居195 薊王登朝1.7 小夥伴們1.242 繞樑餘聲1.6 破財消災129 垂簾理政1.34 望文生義186 福壽未央16 五日京兆61 變廢爲寶114 闢禍樓桑170 乞伏來投1.29 同坑好友167 麒麟可乎186 當仁不讓129 垂簾理政192 兵進隴關1.64 自降身份1.97 板上釘釘1.96 不幸之幸1.240 苦心孤詣194 開館典禮1.65 三歲見老1.74 樓桑重器1.30 陣前反水114 割肉飼虎1.72 欲壑難平1.200 矇混過關1.94 人情冷暖140 盡數歸心1.56 靜觀其變109 吾道不孤1.83 蓋世英雄14 撒豆成兵176 隔岸觀火1.28 將門虎子1.24 多多益善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3 紅顏薄命192 猛虎羣狼162 畢生所願1.77 各有封賞1.65 西羌兵諫1.256 茅塞頓開81 忠奸莫辨155 羊大爲美183 欲取姑予1.60 轉禍爲福130 不可定期1.25 張家謝禮187 九橫十縱1.69 洛陽紙貴155 寤寐思服1.83 銳不可當1.8 木公金母1.60 轉禍爲福1.45 何愁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