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百年大計

又瞥身後不置一語的竇太皇,少帝自行言道:“朕當謹記太傅教誨,勵精爲治。”

“陛下明見。”羣臣下拜。少帝自登基以來,言行舉止,並無差錯。着實不易。

“薊王所擇港津,皆在‘蠻夷徼外,海外荒洲’。乃‘人煙罕至,不毛之地’。朕若應允,是否有失公允。”薊王之事,少帝皆謹慎以待。

“無妨。”身後竇太皇言道:“薊國千里國土,未並之前,多是一片白澤。舉目汪洋,無有立錐之地。薊王通渠修路,築堤圩田。活四方流民無數。納五胡四夷許多。誠如張卿所言,海外東鯷人,分二十餘國,據夷、澶二洲,廣有數萬家。珠崖洲,周匝二千里,徑度七八百里,更有十萬家。薊王雖設一港,然卻可向化百萬島夷。不出數代,荒洲皆爲漢藩。單獻費一項,便得大利。”

聞“獻費”二字,少帝不禁眉開眼笑,又急忙忍住:“如此,當謹遵太皇命。”不愧是先帝與太后所出。對錢財,天賦極佳。

“臣等,遵命。”

所謂“利益集團”,後世稱謂,各有不同。政治上叫“階級”,外交時喚“利益攸關方”,科幻稱“派系”,魔幻曰“陣營”。

薊王的利益訴求,自不與宗賊苟同。

一言蔽之,王眼裡的世界,註定與活屍不同。

右丞賈詡手書與尚書檯敕令,一前一後,送達薊國。

袁紹之心,劉備焉能不知。此舉實不出意外。個人榮辱事小,家門存亡事大。究其根本,還是利益,割捨不易。先帝曾言:天下十分,漢室三分,豪右七分。正因眼饞名門望族,累世積財。先帝纔不惜危局弄險,借黃巾之亂,血洗關東大地。

關東人傑輩出。先帝所思所想,所作所爲。又如何能瞞得過有心之人。於是痛定思痛。關東豪族,誓要打破原有利益鏈條,搶佔權力高地。

漢末大族,之所以吃相難看。兼併土地,豢養人口,無所不用其極。除去大發國難不義之財。拼命壯大,爲求自保,亦是重要原因。趨利避害,人之常情。

一來二去。便將自己吃成了人人喊打的“宗賊”。宗賊與列候,絕非民間與官方之別。“不告而取謂之竊”。趁萬民流徙,大肆圈佔荒田。又築塢堡自守,兩面三刀,常與賊人沆瀣一氣,爲害鄉里。天災又加人禍,郡縣便有少數自耕農,亦紛紛破產。不得已,宰賣田宅,自賣爲奴,舉家避入豪強塢堡。如此日積月累,蠶食鯨吞。不出百年,門閥終於壟斷天下。

大漢非功不侯。封侯拜相,非立大功者,不可得。即便得十里,乃至百里封邑,亦需國相治理。王侯皆不治民,唯取衣食稅租而已。然在豪強塢堡內,“家奴”之生殺大權,皆握於“主人”之手。甚至一季辛勞,所獲幾何,但憑豪強一言而定。久而久之,“族規”堂而皇之取代“國法”。“私刑”氾濫,大行其道。無有人權,何來民權。

逐利乃人性使然。若無掣肘,放濫而爲。其後果不堪設想。爲榨取高額利潤,無所不用其極。人性之貪婪,無有底線。農人與農奴,一字之差,雲泥之別。

薊王重開二十等爵,便爲引人向上,又引人向善。廣開商道,儘量削弱田地價值,亦是趨利避害。“陽關大道你不走,地獄無門偏來投”。蕞爾小賊,欺孤刀不利乎。

“夷洲(臺灣島)、澶洲(呂宋島)、珠崖洲,皆堪比一郡之地。興建港城,乃爲百年大計。”薊王環視羣臣:“有元基(陰修)‘三舉鄉黨’,美玉在前。諸位當踊躍舉薦,不拘一格。”

“老臣,舉門下弟子阮瑀,字元瑜,陳留尉氏人。文思敏捷,懂音律,能鼓琴,名著學壇。堪稱‘奇才’。”王子館蔡少師,起身奏曰。知薊王專開朝議,商討荒洲通航事宜,遂於百忙之中,驅車前來。內舉不避親,正當如此。

“蔡師高徒,孤亦有耳聞。只是荒洲孤懸海外,蠻夷環伺左右。不比中原繁華便利。何不待補長吏之缺。”薊王勸道。

蔡邕笑答:“回稟主公。老臣既稱此子‘奇才’,必有異人之處也。來時私與老臣言:不願半道登車,甘願從始而終。於荒洲之上,督大漢雄城,向化山島蠻夷。乃平生之幸也。”

“原來如此。”劉備欣然點頭:“三洲可任選其一。先爲比三百石港長,待民滿萬戶,則升比千石港令。開拓荒洲,能得三縣之地,可爲郡守。”

“老臣拜謝。”蔡邕門下,高陽令顧雍,德才兼備。上任以來,政績常列前茅。薊王曾言其有“宰相之姿”。二千及冠,指日可待。阮瑀年長而晚到,故列顧雍之下。自求開闢荒洲,其志遠大。不甘人後之心,足見一斑。

待蔡邕落座,上庠令鄭玄亦起奏道:“老臣舉汝南應仲瑗。”

話音未落,便有人驚呼出聲。能令薊國肱股重臣,殿前失儀,必是大賢。

略作思量,劉備喜道:“可是著《風俗通義》之南頓應劭!”

“正是。”鄭玄笑答:“應仲瑗,深諳法家。本已應車騎將軍何苗所闢。然因有一事不明,半途北上薊國,與老臣坐而論道。數日不眠不休。才情斐然,尤精《春秋決獄》。如此高士,焉能明珠暗投。”

“其人何在。”薊王忙問。

“正於老臣精舍,酣然長睡。”鄭玄答曰。

“公業。”

“臣在。”門下督鄭泰,自側席入殿。

“速去學壇,切莫叨擾,恭候便可。”

“喏。”鄭泰領命自去。鄭泰大名,海內皆知。能得鄭泰恭候,何其幸也。

待羣臣議畢。右相耿雍,起身奏報;“稟主公,博士祭酒左伯,亦薦大賢出仕。”

“左祭酒所薦何人?”劉備頓起興致。左伯專攻造紙,印刷,諸如此類。平日深居簡出,醉心技藝。不知舉薦何人。

不等右相奏答,薊東尹鍾繇,已起身笑問:“敢問右相,可是河東衛伯覦。”

“正是安邑衛覬。”耿雍笑言:“衛覬少年早成,以才學著稱。凡古文、鳥篆、隸草,無所不善,博古通今,多識典故。兼通法家,尤善刑律。先前多爲人撰寫碑文,後不厭其煩,避入深山。聞薊國首開刊印典籍之先河。於是喬裝於工匠之中。欲學造紙之術。豈料一時技養,陰鑿活字,刊印成冊。竟一時風靡國中。遂被左伯識破。”

“原來如此。”薊王不禁莞爾。

162 畢生所願1.96 一億情義1.85 女海賊王150 機關算盡1.45 再得貴子1.223 歲末大事1.89 薰蕕異器137 如左右手127 賊臣當道13 改造閭里1.65 東界牧馬122 見我如是191 世衰道窮126 後繼有人145 狡兔三窟1.34 庸人自擾61 董卓獻車171 鮮卑五姓102 殺良冒功1.223 陌路相逢189 天下信奉186 董君一念140 青雲之志189 開立幕府165 政均法平1.63 仰吞北斗116 奇兵襲城1.233 寄豭之豬143 疏河注海150 待我長成1.240 苦心孤詣19 求之不得1.64 天下大酺1.286 在所難免124 獻履貢襪16 乾坤倒懸160 兵威將膽1.42 劉備四友186 見機行事1.98 尾大不掉112 幣行天下31 形勢大好1.269 負重而行1.95 本末倒置1.95 罪有應得1.24 犁種宿野178 天下表率1.57 意欲何爲175 菩薩女蠻148 七色婢女10 時機未至1.20 繡衣直指1.23 三千珠履1.36 再見太后1.49 上表回國91 飯稻羹魚1.82 可以爲報134 公之於衆159 威震西域101 明示萬里1.99 北疆來人156 定鼎關中1.49 以道御術193 少不言愁218 近水樓臺1.23 真骨舍利122 養虎成患109 密詔鋤奸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73 謠言四起1.4 買一饒一167 麒麟可乎1.88 藩強朝弱178 爲戰而生101 東走西顧108 禮不可廢1.55 衆怒難犯1.84 身陷囹圄111 神國之謀165 義而不罪1.292 威制天下146 握髮吐哺1.22 天下殘局1.282 不擇手段16 乾坤倒懸1.74 青虹下墜141 文昌武盛1.38 祠堂傳藝1.8 馬桶廁籌144 唯剩一問101 減矢之計1.27 優倡商賈198 狗邪滅國170 黃泉相見185 少不知味1.3 娘要嫁人1.28 火燒長社141 父子十祿1.75 大漢一藩100 大象無形
162 畢生所願1.96 一億情義1.85 女海賊王150 機關算盡1.45 再得貴子1.223 歲末大事1.89 薰蕕異器137 如左右手127 賊臣當道13 改造閭里1.65 東界牧馬122 見我如是191 世衰道窮126 後繼有人145 狡兔三窟1.34 庸人自擾61 董卓獻車171 鮮卑五姓102 殺良冒功1.223 陌路相逢189 天下信奉186 董君一念140 青雲之志189 開立幕府165 政均法平1.63 仰吞北斗116 奇兵襲城1.233 寄豭之豬143 疏河注海150 待我長成1.240 苦心孤詣19 求之不得1.64 天下大酺1.286 在所難免124 獻履貢襪16 乾坤倒懸160 兵威將膽1.42 劉備四友186 見機行事1.98 尾大不掉112 幣行天下31 形勢大好1.269 負重而行1.95 本末倒置1.95 罪有應得1.24 犁種宿野178 天下表率1.57 意欲何爲175 菩薩女蠻148 七色婢女10 時機未至1.20 繡衣直指1.23 三千珠履1.36 再見太后1.49 上表回國91 飯稻羹魚1.82 可以爲報134 公之於衆159 威震西域101 明示萬里1.99 北疆來人156 定鼎關中1.49 以道御術193 少不言愁218 近水樓臺1.23 真骨舍利122 養虎成患109 密詔鋤奸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73 謠言四起1.4 買一饒一167 麒麟可乎1.88 藩強朝弱178 爲戰而生101 東走西顧108 禮不可廢1.55 衆怒難犯1.84 身陷囹圄111 神國之謀165 義而不罪1.292 威制天下146 握髮吐哺1.22 天下殘局1.282 不擇手段16 乾坤倒懸1.74 青虹下墜141 文昌武盛1.38 祠堂傳藝1.8 馬桶廁籌144 唯剩一問101 減矢之計1.27 優倡商賈198 狗邪滅國170 黃泉相見185 少不知味1.3 娘要嫁人1.28 火燒長社141 父子十祿1.75 大漢一藩100 大象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