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碧血丹心

何苗強壓心頭驚怖,顫聲相問:“莫非子遠,尚有未盡之言。”

許攸這才如實向告:“實不相瞞。臨行前,我已命人傳書西涼衆將,言及南下之事。料想,必領秦胡鐵騎追索。一將千騎計,當不下五千之衆。”

“子遠何不早說。”何苗追悔莫及。

“若要早知,叔達還肯與我南下否?”許攸反問。

“這……”何苗無語。若知裹挾阿斗南下,非但引甘夫人先追,更誘五千秦胡鐵騎尾隨於後。何苗如何肯輕身赴險。

“爲今之計,該當如何。”何苗忙問。

“叔達勿慌,盡在掌握。”

話說,許攸智者千慮,卻馬有失蹄。只因以己度人,未曾料想甘夫人駕車駢馬,皆爲西園神駿。遠非一般駑馬可比。不到江陵,已被追上。

許攸略作思量,便有定計:“身後五千鐵騎緊追,無從折返。且稍安,待夫人車駕抵達,再做計較不遲。”

“也好。”何苗情急之下,口不擇言:“阿斗亦需餵養。”言罷又衝趙雲言道:“勞煩少吏,快馬回稟夫人。”

留陳到守候。趙雲縱馬折返。

不出半個時辰,甘夫人車駕已追至。

遙見輕車停靠道旁。許攸、何苗,下車相迎。

青牛師徐徐勒馬。

前座趙忠掀簾視之,這便言道:“稟夫人,人已追到。”

“許攸何在?”

“正立於道旁。”趙忠答曰。

“無需責難,請入車相見。”甘夫人平和依舊。

“喏。”

須臾,許攸除鞋登車,伏地行禮:“臣許攸,叩見夫人。”

“尚書令,設五星連珠奇謀。如今看來,似亦將我母子,算計其中。”甘夫人開門見山。

“夫人恕罪。”許攸亦不辯解:“爲大漢江山,社稷存亡計。臣,縱百死不悔。”

“且細說來。”甘夫人言道。

“遵命。”許攸遂將前後諸情,娓娓道來。一切皆不出甘夫人所料。唯一例外,便是最後的神來一筆。

許攸將計就計。知甘夫人輕車南下,遂登魚梁臺,說動董卓。美其名曰,出謀劃策。又言,甘夫人母子茲事體大,不容有失。涼州大人皆一介莽夫,麾下秦胡賊兵,更桀驁難馴。若萬一貪殘放濫,不可收拾。甘夫人母子危矣。董卓慮及先前“社日屠殺”,亦心有餘悸。遂納其言,命許攸星夜南下,節制諸軍。

於是許攸輕車簡從,詐稱回鄉收拾祖宅。混入遊商車隊,亂入南陽。其本就是南陽人氏,又善察言觀色,揣度人心。故遊商不疑有他。待問清朝廷兵馬之所在,於是便有,隻身入營之事。

又料定,甘夫人慾以死明志,只爲扶阿斗登基爲帝。然何苗,必心有不甘。於是馬不停蹄,隻身赴鄧城,說何苗裹挾阿斗南下。又暗中告知涼州大人,引兵來追。你追我趕,順下夏路。遂成今日之勢。

此,便是許攸一路行蹤軌跡。

“意欲何爲?”甘夫人又問。

“夏路止於江陵。夫人只需攜子入海市,天下大勢定矣。”許攸擲地有聲。

“我看未必。”許攸如何能瞞過神智夫人。

見許攸伏地無言,甘夫人點到即止,亦未說破。轉而問道:“此計,又是何名。”

“伍員流江,萇弘亡蜀。”許攸一語破天機。

“《莊子》曰:‘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爲碧。’尚書令,一腔碧血,若果爲天下先,乃社稷之福。”甘夫人竟已領悟。

“夫人明見。”許攸再拜。

“爲今之計,又當如何。”甘夫人順其意。

“宜當南下,遲恐不及。”許攸答曰。

簾內甘夫人不置可否:“尚書令前車先行。”

“遵命。”許攸暗鬆一口氣。洛陽一別,尚未滿月。甘夫人知行倍增。神智之稱,實至名歸。卻不知,五星連珠之奇計,究竟窺得幾何?

許攸心事滿懷,下車自去。

稍後,何苗並阿斗,登車來見。

“臣,有罪。”事已至此,何苗百口莫辯。

“何罪之有?”阿斗失而復得,甘夫人急忙接過,擁入懷中。

見甘夫人寬衣哺乳,何苗自行伏地:“一時無備,輕信許攸。陷夫人於險地。”

“許子遠,五星連珠,乃爲藏血化碧也。”甘夫人如實相告:“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非(唯)君擇臣,臣亦擇君。薊王究竟是忠是奸,此去當可知也。”

“恕臣愚鈍。”聞身後五千鐵騎正蜂擁而來。何苗方寸大亂,如何還能明辨是非:“距江陵,尚有一日行程。宜當速行。遲恐爲賊兵所害。”

“也好。”甘夫人言盡於此。

不等何苗催促,車駕已上路。又行一段,身後不見追兵。何苗這才稍得心安。

再看簾內,阿斗飽食,已在母親懷中酣睡。

甘夫人低吟歌謠,正是南陽小曲。

舊時記憶,破閘而出。大兄已亡,小妹遠嫁。何家兄妹,聚少離多。皆非舊日模樣。“阿父若不送入深宮。想我兄妹四人,又當如何?”何苗有感而發。

何後亦非初聞:“非死於兵亂,必亡於大水。兄妹四人,許皆家破人亡。不在人世。”

何苗遂收攏悲容,拭淚言道:“夫人所言極是。終歸,覆水不收,破鏡難圓。”

論堅韌不拔,柔中帶剛。何苗差甘夫人遠矣。“二兄且小憩片刻,日落當見分曉。”

“遵命。”何苗心事重重,日夜難安。遂斜倚坐榻,昏昏欲睡。

不知過了多久,車行漸緩。渾渾噩噩中,似聞窗外趙忠問路:“敢問老丈,此地距縣城還有幾裡?”

“尚有百四十里。”便有山中樵夫答曰。

“聞夏路通衢,輕車可日行三百里。爲何獨此地,崎嶇難行。”趙忠又問。

樵夫又答:“年前大水,沮水氾濫。沖垮河堤,毀壞道路。故車馬難行。”

“原來如此。”趙忠又多一問:“此地何名?”

“此地名曰‘櫟林長阪’。”樵夫隨口答曰:“人喚‘長阪坡’。”

146 黨人認主117 倒履相迎1.55 莫不如此1.77 學富百車113 七國聯盟1.73 謠言四起10 坐井觀天139 開枝散葉1.92 首鼠兩端1.300 出頭之機14 一龍仕主165 往昔之約1.77 酎金補齊1.29 浮屠佛祠1.92 南有喬木15 安邦定國153 拾人牙慧1.30 大醫治世1.205 長安小聚170 樹大招風17 尊王攘夷1.62 倉廩府庫158 攻城拔寨1.20 軟語溫言138 壯士解腕1.7 三家解兵1.95 閉門謝客1.5 舌綻春雷1.42 撐犁孤塗1.77 雄長一州1.260 爲虎作倀18 豈若麒麟114 闢禍樓桑104 我與爭鋒122 溫室藥圃1.66 人財兩全15 愛恨入土1.233 寄豭之豬175 京兆三休124 明以照奸1.240 聽風即雨100 喜事將近16 白馬公孫1.72 雌雞化雄1.30 一門出仕137 我有三策17 將府五校129 心腹大害1.70 王道如砥1.58 歲不我與136 包羅萬種1.29 外合裡應182 羣仙聚會1.65 陰藏殺機184 是個難題41 鑄山煮海18 士異出仕1.50 大河之子1.87 開門揖盜169 白玉之精1.79 牽發而動1.33 同舟共渡1.4 大禍滔天109 黑山飛燕1.48 權驅寰宇214 後生翹楚91 一人之外161 狐假虎威15 正視己心1.38 祠堂傳藝91 心有滋蔓214 亂中求存145 無人接盤194 開館典禮142 上谷烏桓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22 亦是豪傑1.253 陰相與謀116 孟嘗遺風1.242 兵棋演武12 料事於先149 乘風而至1.30 未琢璞玉170 意落心安1.56 一戰成名1.62 五陵少年1.57 身後之憂1.97 莫問神鬼105 足可稱道105 未來可期1.78 河北豪傑1.24 舉不避親102 捧日而立118 吐剛茹柔144 唯剩一問153 下階之梯1 伏虣藏虎188 爲所欲爲1.47 丹陽勁卒157 至人無己
146 黨人認主117 倒履相迎1.55 莫不如此1.77 學富百車113 七國聯盟1.73 謠言四起10 坐井觀天139 開枝散葉1.92 首鼠兩端1.300 出頭之機14 一龍仕主165 往昔之約1.77 酎金補齊1.29 浮屠佛祠1.92 南有喬木15 安邦定國153 拾人牙慧1.30 大醫治世1.205 長安小聚170 樹大招風17 尊王攘夷1.62 倉廩府庫158 攻城拔寨1.20 軟語溫言138 壯士解腕1.7 三家解兵1.95 閉門謝客1.5 舌綻春雷1.42 撐犁孤塗1.77 雄長一州1.260 爲虎作倀18 豈若麒麟114 闢禍樓桑104 我與爭鋒122 溫室藥圃1.66 人財兩全15 愛恨入土1.233 寄豭之豬175 京兆三休124 明以照奸1.240 聽風即雨100 喜事將近16 白馬公孫1.72 雌雞化雄1.30 一門出仕137 我有三策17 將府五校129 心腹大害1.70 王道如砥1.58 歲不我與136 包羅萬種1.29 外合裡應182 羣仙聚會1.65 陰藏殺機184 是個難題41 鑄山煮海18 士異出仕1.50 大河之子1.87 開門揖盜169 白玉之精1.79 牽發而動1.33 同舟共渡1.4 大禍滔天109 黑山飛燕1.48 權驅寰宇214 後生翹楚91 一人之外161 狐假虎威15 正視己心1.38 祠堂傳藝91 心有滋蔓214 亂中求存145 無人接盤194 開館典禮142 上谷烏桓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22 亦是豪傑1.253 陰相與謀116 孟嘗遺風1.242 兵棋演武12 料事於先149 乘風而至1.30 未琢璞玉170 意落心安1.56 一戰成名1.62 五陵少年1.57 身後之憂1.97 莫問神鬼105 足可稱道105 未來可期1.78 河北豪傑1.24 舉不避親102 捧日而立118 吐剛茹柔144 唯剩一問153 下階之梯1 伏虣藏虎188 爲所欲爲1.47 丹陽勁卒157 至人無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