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鬼神難誣

曹節雖伏地不語,卻思緒急轉。

陛下究竟是真心還是假意?

若非真心如此,又豈會先將渤海郡內文安縣,割與薊王。此乃“拋磚引玉”也。先割予薊王,再徒封合肥侯。如此行事,百官自無話可說。

正欲開口,曹節不禁轉而又想。

渤海郡,本是渤海國。熹平元年,陛下詔冀州刺史捕勃海王劉悝下獄,查謀反案情。劉悝在獄中不堪拷打,含恨自殺,其妻、子百餘人均死於獄中,勃海國除。更有甚者,勃海王妃宋氏,乃先皇后宋氏姑母。中常侍王甫因恐宋皇后怨恨,便夥同太中大夫程阿,誣陷宋皇后“挾左道祝詛”,遂廢黜,後自致暴室,以憂死。父及兄弟並被誅。

宋皇后暴室而亡。陛下曾夢見先帝呵斥,乃至深夜驚醒。

“夢殊明察。帝既覺而恐。”

夢中情景歷歷在目。陛下醒來十分驚恐。便以此事,問計羽林左監許永:“此夢有何徵兆,是否不祥。若不祥,當如何消除?”

許永回道:“宋皇后母儀天下,歷年已久,四海皆蒙教化,未有過失及惡名。而陛下偏聽讒言,使皇后蒙無辜之罪,身遭誅戮,禍連家族,宮中內外,皆爲皇后抱怨痛惜。勃海王悝,乃先帝同母胞弟。處國奉藩,未嘗有過。陛下不曾證審,遂加罪誅殺。從前晉侯夢厲鬼,披髮綴地,乃因晉侯枉殺厲鬼祖先。天道明察,鬼神難誣(難以欺騙)。當一併厚葬,使冤魂得安。令宋皇后流放親族返回原籍,復勃海封國,以消厥咎(以期消除罪惡)。”

陛下雖未納其言,卻也深感難安。常噩夢驚醒。乃至不敢久居宮中,多去西園。久而久之,“渤海郡”遂成陛下心頭之忌,不願提及。

今日,非但將渤海郡之文安縣,割與薊王。還欲封胞弟合肥侯爲勃海王。

事出反常,必有隱情。

曹節伏地不起,苦思緣由,不敢妄言。

勃海王劉悝,乃先帝之胞弟也。合肥侯,亦是陛下之胞弟。

同爲胞弟。將心比心,卻也說得過去。

等等!

萬幸。知陛下必然親問,這幾日爲給薊王增封三縣,曹節對薊國周邊諸縣,銘記於心。

文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縣。“以文安潭名”,屬渤海郡。今漢初,仍屬渤海。然,永元二年(90年),卻被劃歸爲河間國。

文安已不在渤海郡中!

陛下難不成……

不對。陛下精明如斯,所謂貨賣三家,豈能不問緣由。且增封給薊王三縣,心中早已擬定。豈又不知文安已劃歸河間國所轄。

既如此,爲何假裝糊塗。

先帝與陛下,皆出身河間國。先帝登基不久,便析河間蠡吾、高陽數縣,置博陵郡。先時,陛下亦將東平舒,封與胡人歸義侯,今又將文安析出,劃歸薊王。

此乃與先帝一脈相承,皆爲削弱河間藩國也!

正因前後二帝,皆出河間國。先帝與陛下,纔不斷削弱河間國力。生怕河間聲勢日盛,再出新帝。

此乃“將錯就錯”,“瞞天過海”之計也。

名義上,乃是取渤海之土,實則未動渤海分毫。

既如此,又爲何要徒封合肥侯爲勃海王。

再想陛下金口玉言,增封二千戶,曹節這便心領神會。徒封合肥侯爲勃海王,或永樂太后之意,陛下實不想爲之。陛下無故增封二千戶,便是要自己代爲受過啊。如此,到了太后當面,陛下也好有託詞。非朕不願,而是尚書檯不予也。

時不我待。陛下正等着回答。

暗忖片刻。曹節這便試言道:“渤海郡…乃前渤海國。若要徒封,需繼渤海一脈。合肥侯乃陛下胞弟,同氣連枝。豈能轉繼別枝?”

陛下沉思片刻,便幡然醒悟:“尚書令言之有理。合肥侯出身河間,不可轉去承渤海王嗣。”

“然也。”曹節心憂終於落地。此,纔是陛下真意。

“如此,可令宗正撥十萬銅錢慰藉。銅錢無需內府,便由西邸支出吧。”陛下難得大方。

“老奴,遵命。”

恭送陛下返回西園。曹節這才遲遲起身。轉身出殿,矗立高臺,眺望日薄西山。一聲長嘆,垂垂老矣。

中常侍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粟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寧典等十二人皆封侯,貴寵無比,時人稱爲“十常侍”。

靈帝亦曾口出:“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

張讓、趙忠,便是十常侍之首。

張讓對尚書令大位,垂涎已久。只因自己未死,而求之不可得。

何不學程璜,退位讓賢,頤養天年?

不可。曹節斷然將此念,扼殺腹中。今日若退避鋒芒,他日必難得善終。即便老死臺上,亦不能將尚書令之位,拱手相讓。

回望明光殿高臺,曹節直起身板,穩步而下。出鴻德門,登御賜安車回府。

老一輩中常侍,人才凋零,皆不堪重用。如今張讓等中生宦官,勢力極盛。宮中內外,廣佈耳目。此消彼長,若要穩坐尚書檯,需尋助力。十常侍之外,還有何人可結盟友。

黃門令左豐。中常侍呂強。還是永樂太僕封諝,長樂太僕段珪,亦或是掖庭令畢嵐……

左豐年幼,又與薊王結好。且位低於張讓、趙忠等人。呂強長居西園,守護王美人及二皇子。亦不與張讓、趙忠沆瀣一氣,二人皆可籠絡。

永樂太僕封諝,平日深居簡出,服侍陛下左右,亦未曾與張讓、趙忠等人,狼狽爲奸。似也可深交,引爲助力。

奈何長樂太僕段珪,掖庭令畢嵐,位列十常侍之中。雖有舊交,卻需撇清干係。

尤其前幾天,掖庭令畢嵐白日登門。說起‘蟾宮折桂’、‘定製貴女’、‘諸園贖人’等諸多暗行秘事。言語之間,含糊其辭。似有難言之隱。莫非行事不密,乃至東窗事發……

此事可大可小,不可不防。

“來人。”安車入府前,曹節忽然開口。

“在。”

“轉去殖貨裡,金水小市。”

“喏。”車駕這便出裡道,入御道,直奔上東門而去。

此去小市,乃爲與幕府右丞賈詡會面。

左豐、呂強、封諝,皆與薊王交厚。只需暗中結好薊王,足可保殘生無虞矣。至於死後如何,亦無需曹節慮及。

“這江山,終歸不出漢室家門。”

1.55 情義無價120 尚未割席104 見字如面1.99 冠軍履鋒1.7 野火將熄198 絕席而坐1.73 西林馬場1.58 歲不我與1.282 不擇手段14 撒豆成兵108 禮不可廢173 有生之年153 以身擋箭199 款到發貨1.65 洛陽邸報1.47 擊鞠建隊1.44 勸善禁惡113 七國聯盟174 以謝天地173 飲鴆止渴1.9 三英齊聚143 七十二妃19 同胞兄弟136 借刀殺人第2070章 1.259 七海在望1.56 巡視國境198 狗邪滅國134 累世通家111 計程馬車216 五射之術1.38 秋色平分152 涓滴成海165 浮萍無根1.35 九流學派1.6 破財消災1.53 吾道東流1.94 不虛此行51 故國在望149 刀山劍樹17 廢長立賢1.39 驚弓之鳥1.45 權利覺醒41 波橘雲詭1.246 弄劍踏杯128 孤很欣慰164 十夷王女1.272 董卓赴宴198 封侯廟食1.74 判若鴻溝169 麋家小妹1.296 可甘人下1.87 三宮鼎立1.204 猶樂思沛21 兵符將令1.6 暗渡陳倉21 兵符將令1.69 父子同升17 尊王攘夷181 薊王獻寶1.280 天下貴二1.35 南宮一遊1.35 南州士首156 討董聯盟125 除舊迎新10 寡義廉恥143 向海而生1.89 牽招一怒146 握髮吐哺1.53 驚濤暗涌112 泊樓車位147 絕非等閒1.30 洛陽小市122 刀槍莫及133 金針撥障189 轉機忽現1.89 牽招一怒1.65 東界牧馬156 薊王子館149 刀山劍樹1.96 一億情義154 鹿死誰手215 班姑蔡女15 愛恨入土1.2 平羌之策120 三英齊發1.75 粗中有細139 龜茲諸情130 不可定期125 校場演武136 遣子入侍1.29 負荊請罪1.208 命不該絕1.55 情義無價145 寡人無情1.34 恩同再造102 王道在北1.248 毒蠍擺尾166 心生毒計132 爲君取食1.200 得而誅之
1.55 情義無價120 尚未割席104 見字如面1.99 冠軍履鋒1.7 野火將熄198 絕席而坐1.73 西林馬場1.58 歲不我與1.282 不擇手段14 撒豆成兵108 禮不可廢173 有生之年153 以身擋箭199 款到發貨1.65 洛陽邸報1.47 擊鞠建隊1.44 勸善禁惡113 七國聯盟174 以謝天地173 飲鴆止渴1.9 三英齊聚143 七十二妃19 同胞兄弟136 借刀殺人第2070章 1.259 七海在望1.56 巡視國境198 狗邪滅國134 累世通家111 計程馬車216 五射之術1.38 秋色平分152 涓滴成海165 浮萍無根1.35 九流學派1.6 破財消災1.53 吾道東流1.94 不虛此行51 故國在望149 刀山劍樹17 廢長立賢1.39 驚弓之鳥1.45 權利覺醒41 波橘雲詭1.246 弄劍踏杯128 孤很欣慰164 十夷王女1.272 董卓赴宴198 封侯廟食1.74 判若鴻溝169 麋家小妹1.296 可甘人下1.87 三宮鼎立1.204 猶樂思沛21 兵符將令1.6 暗渡陳倉21 兵符將令1.69 父子同升17 尊王攘夷181 薊王獻寶1.280 天下貴二1.35 南宮一遊1.35 南州士首156 討董聯盟125 除舊迎新10 寡義廉恥143 向海而生1.89 牽招一怒146 握髮吐哺1.53 驚濤暗涌112 泊樓車位147 絕非等閒1.30 洛陽小市122 刀槍莫及133 金針撥障189 轉機忽現1.89 牽招一怒1.65 東界牧馬156 薊王子館149 刀山劍樹1.96 一億情義154 鹿死誰手215 班姑蔡女15 愛恨入土1.2 平羌之策120 三英齊發1.75 粗中有細139 龜茲諸情130 不可定期125 校場演武136 遣子入侍1.29 負荊請罪1.208 命不該絕1.55 情義無價145 寡人無情1.34 恩同再造102 王道在北1.248 毒蠍擺尾166 心生毒計132 爲君取食1.200 得而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