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懷真抱素

董太皇竟不在。

由竇太皇,將安氏、馮氏,交由薊王之手。共入大殿,行婚儀。

薊王宮上下,已舉行多次。輕車熟路,莫過如此。

待禮畢,送入後宮無極殿。

請竇太皇入簾後,劉備坐於簾下。遂開宮宴,大宴羣臣。

竇太皇正值盛年。又遠離洛陽勾心鬥角之地。避重就輕,心曠神怡。帝后風華,一覽無遺。此次諸母亦歸。見過太妃,便入門下署鸞棲館,由太醫左令華妁,悉心診治。董太皇不願下船。薊王於百忙之中,已命華大夫親自問診。

薊國醫術,獨步天下。戶戶藥圃,相延成習。藥材富足,藥價不貴。各式藥方,由方技館整理彙編,再經太醫院,臨牀驗證,不斷改良,傳於後世。前立南學,門下署寺皆已併入。唯有醫學與方技,各自保留。足見持重。

上邦風貌,大有不同。簾後竇太皇,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君臣相契,莫過於此。海內大賢,蜂擁而至,齊聚一堂,英才輩出。

古往今來,能以一國濟天下者,聞所未聞。大漢一藩,足見一斑。

薊國吏治,清廉高效,居功至偉。

薊王光融天下,明以照奸。自左右國相以降,德才兼備。一心俸主,忠心不二。若社稷終爲薊王所得,亦是天命使然。

簾內竇太皇,目光如水,環顧大殿,停於薊王側顏。一時感慨萬千。

洛陽不回也罷。

薊國近北疆。又立冬宮於北海之濱。竇氏遺孤,當可正名矣。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薊王起身告退。竇太皇亦避入西宮,與太妃、王妃相見。

殿中遂交由義父、義弟,門下屬吏。百官起身恭送,落座後,推杯換盞,氣氛倍加熱烈。新婚之夜,洞房花燭在安貴人並馮美人寢宮。蜜月後,輪流侍寢,便在合歡殿中。一般而言,薊王不必移駕。究其原因,薊王夜幸七嬪。嬪妃名冊,並不固定。多避宜孕期。乃由安氏四姐妹,代爲排序。交由王妃過目,再行刪減補錄。換言之,侍寢妃嬪,皆需王妃欽定。

六宮之主,掌君王家事。權力之重,兩漢無以復加。

自十字飛閣,步入東宮無極殿。七妃已恭候多時。

“諸位姐姐,何意?”劉備明知故問。

綰妃言道:“安貴人,馮美人,皆未經人事。勢孤力弱,恐有心無力。故我等姐妹,奉命前來相助。”

“奉誰人之命?”劉備笑問。

“自是母親。”七位小姐姐與長姐,自幼相伴。亦如劉備,稱母親。

“如此,且一同入殿。”劉備言道。

“不可。”嫣妃笑道:“我等皆守在宮門外。待小弟興猶未盡時,便出聲相喚。”

“如此,也好。”皆是自幼相伴的小姐姐,劉備自不見外。

安德莉婭爲首的函陵宮姬,如花笑靨,爲劉備開啓宮門。皆是枕邊人,多說無益。劉備步入殿中,登二樓寢宮,與二美人相見。

南港夜泊,月滿中天。

無由來一陣心悸。董太皇倏然驚醒。風中隱約傳來笑語歡聲,亂耳絲竹。

“來人。”董太皇無力輕喚。

“太皇。”榻下答話之人,正是童子申。

“今夜薊王又得新婦。當真羨煞旁人。”董太皇似喃喃自語。

童子申似懂非懂:“不正是太皇賜婚麼。”

“話雖沒錯。然……”將心比心。董太皇悲從心起,一時黯然神傷:“此來薊國,終歸有負所望。”

“負何人所望。”童子申隨口一問。

“負……”董太皇終未出口。

一夜無話。

得七位小姐姐相助。安素並馮嫽,初婚夜,完璧歸薊,完滿落幕。翌日大早,婦見舅姑、婦饋舅姑、舅姑醴婦。禮不可廢。此去西宮一里之遙,二位新婦,卻艱難挪步,耗時許久。

太妃,義太妃,義父,見慣不怪。耐心等候便是。

薊王后宮,國色天香。如王妃驚爲天人,副伏羅妃風姿無雙,七妃朱顏傾國,宋貴人雍容華貴,士貴人知書達禮,馬貴人才貌雙全,西域諸妃貌美傾城。諸如此類。

安素之美,竟不在其下。尤其先前,常女扮男裝,含苞待放,不露鋒芒。豈料“瓊蕊苞紅一夜開”,“正是玉壺春滿”。

嫵媚深藏,一夜綻放。四射豔光,竟令人不敢逼視。

得新婦如此,太妃自當歡喜。

“此女不凡。”王傅黃忠言道:“當有大利於王上。”

二位義太妃亦頻頻點頭:“似有中書令之風。”趙娥女中豪傑,安素亦不逞多讓。

安素、馮嫽,舉止得體,自有貴氣。他日侍奉薊王左右,只需珠胎暗結。貴氣必爲王家所有。便是方士所謂“藏風聚氣,吞息吐納”是也。

禮畢,新婦再拜而出。被宮人攙扶回殿,各自歇息不提。

循例,此後一月,乃二人專寵。薊王夜幸七姬,必有二人之位。此舉,乃爲密集受孕。一般而言,十拿九穩,無有例外。如馬氏、杜氏、鄒氏,皆成功受孕。

亦有例外。

如一衆女仙並鴛鴦十美,薊王磨礱浸灌,百般寵溺,皆未能受孕。太妃已命華妁,細心診治。尤其鴛鴦十美,事關三南大局。宜早不宜遲。

如前所說。董太皇驟失貴子,無可奈何。薊王便無需避嫌南下。待立冬後,稻作畢。再南下不遲。

知董太皇臥榻不起,竟難以下船。

翌日,薊王沐浴更衣,車駕南港,登船覲見。

永樂太僕封諝,下船相迎。劉備遂問,何以至此。

封諝已從一衆逐鬼童子口中,得知那日隱秘。遂耳語薊王。

聽罷,薊王一聲長嘆:“不料華雲號,竟暗藏機巧。”

“老奴久在宮中行走,亦不知先帝所賜華雲號,竟暗置機關密道。”封諝一聲長嘆:“眼看貴子被擄,太皇心血,付之東流。焉能不氣急傷身。”

劉備輕輕頷首:“華大夫可來診治。”

“昨日已診,並開藥方。薊王來時,老奴已侍奉太皇,服過湯藥。”封諝答曰。

“可有起色。”劉備遂問。

“或,稍有起色。”言下之意,藥效不顯。

“速去。”薊王這便言道。

“喏。”

196 遠古迴響139 龜茲諸情1.26 羣雁無首1.38 明日爲王1.232 繡衣追魂129 心腹大害1.75 蔡邕來了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1.43 樓桑特產17 甄選女官151 終成眷屬172 萬載千秋174 去蕪存菁128 了無蹤跡1.8 木公金母163 佛道先後141 捨我其誰130 紅塵濁世1.54 薊國四師168 有求必應185 拋磚引玉1.30 鐵臂神弓1.99 謹慎擇友1.64 聞薊色變1.87 開門揖盜156 開卷有益16 五日京兆1.69 吾家麒麟12 屠蘇續恨125 息事寧人117 水淹三軍1.86 枕山跨海167 遙遠綠洲1.58 夾縫求生31 綬帶密詔1.82 年末大賞10 坐井觀天146 有恃無恐91 伯牙絕弦1.90 海島傳聲1.53 樓桑少君61 語破天機130 海內狂徒126 價高者得1.59 班師凱旋176 巨人之志13 殊途同歸61 論功封爵1.54 燕齊以安1.92 多子多福141 人間正道167 薄海從風191 英雄少年1.93 花開七朵1.94 陽球誅暴1.57 意欲何爲127 無詔不離174 爾虞我詐1.94 此生足矣162 繩之以法177 四海雄心1.57 戰意正濃1.98 尾大不掉12 縑車載禍1.7 披喪送親1.76 世道無常1.86 枕山跨海1.23 真骨舍利1.40 羣盜蜂起141 捨我其誰1.74 肘腋之親1.240 苦心孤詣190 封賞羣臣178 深明大義134 累世通家131 再造新莽1.60 廣而告之41 河洛羣英1.83 銳不可當16 五日京兆1.27 身後之謀173 有生之年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20 軟語溫言159 名不經傳1.29 迴光返照107 太上皇權152 九令五尹1.35 南宮一遊1.97 鳳引九雛130 民情如火1.247 櫟陽雨金166 大材小用1.66 象軍初立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41 雲開見日1.36 培肥改土128 意外之喜195 勤王之師12 半城煙火
196 遠古迴響139 龜茲諸情1.26 羣雁無首1.38 明日爲王1.232 繡衣追魂129 心腹大害1.75 蔡邕來了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1.43 樓桑特產17 甄選女官151 終成眷屬172 萬載千秋174 去蕪存菁128 了無蹤跡1.8 木公金母163 佛道先後141 捨我其誰130 紅塵濁世1.54 薊國四師168 有求必應185 拋磚引玉1.30 鐵臂神弓1.99 謹慎擇友1.64 聞薊色變1.87 開門揖盜156 開卷有益16 五日京兆1.69 吾家麒麟12 屠蘇續恨125 息事寧人117 水淹三軍1.86 枕山跨海167 遙遠綠洲1.58 夾縫求生31 綬帶密詔1.82 年末大賞10 坐井觀天146 有恃無恐91 伯牙絕弦1.90 海島傳聲1.53 樓桑少君61 語破天機130 海內狂徒126 價高者得1.59 班師凱旋176 巨人之志13 殊途同歸61 論功封爵1.54 燕齊以安1.92 多子多福141 人間正道167 薄海從風191 英雄少年1.93 花開七朵1.94 陽球誅暴1.57 意欲何爲127 無詔不離174 爾虞我詐1.94 此生足矣162 繩之以法177 四海雄心1.57 戰意正濃1.98 尾大不掉12 縑車載禍1.7 披喪送親1.76 世道無常1.86 枕山跨海1.23 真骨舍利1.40 羣盜蜂起141 捨我其誰1.74 肘腋之親1.240 苦心孤詣190 封賞羣臣178 深明大義134 累世通家131 再造新莽1.60 廣而告之41 河洛羣英1.83 銳不可當16 五日京兆1.27 身後之謀173 有生之年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20 軟語溫言159 名不經傳1.29 迴光返照107 太上皇權152 九令五尹1.35 南宮一遊1.97 鳳引九雛130 民情如火1.247 櫟陽雨金166 大材小用1.66 象軍初立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41 雲開見日1.36 培肥改土128 意外之喜195 勤王之師12 半城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