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椎心泣血

洛陽大亂,董卓、丁原,難辭其咎。卻因是奉大將軍,屠殺十萬黃門之命。再加二戚相爭,彼此制衡。一時難有定論。遠遁避禍,先行逃離京畿。朝廷紛亂,鞭長莫及。

孫破虜,卻是例外。董重需外放孫堅,謹守門戶。何苗忌憚孫堅一萬精卒,欲禍水東引。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拜孫堅爲豫州牧,擇日領兵啓程。遠離洛陽,京畿重地。

孫堅既去。何太后遂將園內江東健兒,或調入北軍,或補南軍羽林、虎賁之缺。係數驅離,守備二宮。園中兵士,另行招募。

袁紹“心灰意冷”。不願留在京中。請辭一切職務,欲輕身歸鄉。

何太后執意挽留。奈何袁紹心意已決。於是退而求其次。外遷爲河東太守。何苗又表大將軍府掾王匡,爲河內太守。

大將軍一系人馬,皆得善用。作爲交換,董驃騎麾下人馬,亦既往不咎。

如前所說。何太后出身商賈,自有利益交換之天賦。

西園上軍校尉之職,太后經深思熟慮,授予原大將軍府“東曹屬”伍孚。

伍孚,字德瑜。汝南吳房人。“少有大節,質性剛毅,勇壯好義,力能兼人”。

既出大將軍麾下,本人又頗知軍陣兵法,乃西園上軍校尉不二之選。

北軍中候一職,事關二位太皇安危,董驃騎勢在必得。作爲交換,何太后亦聽之任之。

先將西園並南北二軍,主將人選,安排妥當。三宮各自安穩,後顧無憂。再奪利爭權,勾心鬥角不遲。

轉眼,七月已過。大將軍何進終得入土爲安。所用陵墓,乃張讓爲己預備。今屍骨無存,又背下大半黑鍋,無可自用。且本該抄家滅門,其養子張奉因身兼太醫令要職,得以赦免。

張讓乃投河自盡。歸根結底,乃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張奉免於連坐,實屬法外開恩。

退一萬步說。張讓之死,乃大將軍何進,遣董卓逼迫。與二位太皇並無干係。

待守喪期滿,仍舊奉職入宮。

習慣了瑤光殿的便利。對遷居長信宮一事,董太皇絕口不提。究其原因,還是缺乏互信。

換言之,即便曾與竇太皇歃血爲盟。董太皇更信薊王劉備。

竇太皇,又何嘗不是如此。

甚至將重建永樂宮及雲臺殿,全權交由園中薊國工匠負責。並由左丞荀攸,主持修造。

宮室未修繕前,二宮太皇及少帝,皆暫居瑤光殿不提。

天家帝后,皆如此。可想而知,洛陽百姓是何等趨之若鶩。爲遷入園中安居避禍,絞盡腦汁,費盡心機。散盡家財,無所不用其極。

對薊王而言,還有一事需費心。便是那日,被張飛於亂軍叢中,單槍匹馬,殺出一條血路送上山來的絕色美婦,馬氏。

安定皇甫規妻,人稱扶風“馬伕人”。據說,乃大儒馬融宗人。規初喪室家,後更娶馬氏。妻善屬文,能草書。時爲規答書記,衆人怪(奇)其工。及規卒時,“妻年猶盛,而容色美”。後董卓聘以爲妻,夫人不屈,卓殺之。後人圖畫紀念,號曰“禮宗”。

足見此女貞烈,比趙娥亦不弱分毫。

時,董卓爲相國,慕其名,娉以輜百乘,馬二十匹,奴婢錢帛充路。饒是如此,亦難動馬氏之心。

乃至董卓惱羞成怒,當衆棒殺。馬氏全然無懼,反求速死。終香消玉殞於當場。

貞烈如斯,何必多言。

然董卓求之不可得。薊王卻有求必應。無往不利。

張飛擅作主張,居於瑤光殿。馬氏欣欣然,甘之如飴。心意自明,毋須多言。

與二宮太皇,早晚相見。饒是後宮佳麗成千上萬,二太皇閱人無數,亦贊馬氏姿容,更美其才。

待問清前後諸情,便做主許配薊王。

此舉既“成人之美”,又“借花獻佛”。自有籠絡薊王之意。

孀婦再嫁,今漢乃是常事。按照漢律,“先夫家”還需將陪嫁,分文不少,轉贈“新夫家”。若賢良淑德,還需再送一份嫁資。

安定皇甫氏,亦是當世名門。皇甫規侄皇甫嵩,乃當世名將。今牧守一州,與薊國毗鄰。若能經由馬氏,與薊王關係更近一層,於皇甫氏亦大有裨益。

一言蔽之,皆大歡喜。

然若深究,事情並非表面這般成人之美。

俗語謂“女人心海底針”。又說“最毒莫過婦人心”。便在大將軍何進屍骨未寒,何太后心傷難平之時。董太皇卻裹挾竇太皇,大肆操持薊王聘娶之事。

看似爲籠絡薊王劉備。實則直刺何太后椎心泣血之痛。

費盡心機,歷盡千辛。不惜十月懷胎,剖腹生子。然終其一生,亦不能與劉備修成正果。

何氏求之而不可得,然換做馬氏卻唾手可得。明媒正娶嫁入薊王家。如何能不心生嫉恨。

大張旗鼓,洛陽人盡皆知。便是要讓何太后得知。

每每想到此處。以己度人,董太皇便心生一種,莫名的快慰。

竇太皇看在眼裡,唯有一聲嘆息。

女人何苦爲難女人。

長樂宮,長秋殿。

“借刀殺人。”從何苗口中知曉此事,何太后一聲冷笑。

何苗自然一頭霧水:“何人皆刀,欲殺何人?”

“麟子何所出,董氏(太皇)焉能不知。知朕此生註定無緣,故以馬氏相激。”

“呸!”何苗幡然醒悟:“無恥毒婦。”

“二兄勿惱。”何太后平淡一笑:“朝堂之上,何來兒女私情。董嫗以己度人,氣小量狹,何足爲慮!”

何苗訕訕道:“太后所言……極是。”

若真不動怒。因何稱謂從董太皇、董氏、一路貶低成董嫗。

何苗也是練出來了啊。

果然。

“來而不往非禮也。”何太后切齒言道:“速請上元夫人。”

“喏。”

少頃,西園車駕從千秋觀請回西王母座下上元夫人。

盛唐詩仙李白有同名詩讚曰:“上元誰夫人,偏得王母嬌。嵯峨三角髻,餘發散垂腰。裘披青毛錦,身著赤霜袍。手提嬴女兒(仙玉),閒與鳳吹簫。眉語兩自笑,忽然隨風飄。”

寫的如此傳神,入木三分。想來,李太白必然親眼所見。

換言之。唐時,西王母派仍見於中夏。

上元夫人素紗遮面,身着青袍裙,登堂入殿。與何太后相見。

“妾,拜見太后。”

“夫人免禮。”真人面前不說假話,何太后開門見山:“衆童子,可曾道出實情。”

“幸不辱命。”上元夫人果有所獲。

“何人是貴子。”何太后眸中厲芒,一閃而逝。

154 數年之期100 通明達照185 少不知味187 得道不易137 百無禁忌1.44 降集氐羌1.270 養女齊聚1.63 福禍相依1.3 香消玉損1.62 猜忌暗生1.88 高手雲集1.4 安漢興劉172 備思前後1.74 畫地作餅17 尊王攘夷124 獻履貢襪1.48 鬼神難誣129 垂簾理政125 息事寧人113 天命所歸1.222 神器更易179 瑞輪蓂莢178 四氏雲霞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33 強者之姿118 義重於生116 我有一計1.55 負陰抱陽138 必有後報1.72 雌雞化雄127 無詔不離132 爲君取食1.54 四方殺局1.57 戰意正濃198 狗邪滅國110 門下五吏1.99 冠軍履鋒1.24 犬鹿相狎1.48 權驅寰宇1.247 愛屋及烏145 狡兔三窟1.96 百億地產1.89 文昭武興1.267 老謀深算108 日新月異169 改弦更張113 芳蘭之舉1.54 燕齊以安180 烏程白虎1.88 暗流涌動1.82 遼東婢女158 北面稱臣1.6 驚天動地1.25 兄弟鬩牆1.95 崔烈買官81 圍獵祭祖1.62 陰陽連環1.3 夜宿烏林1.64 萬夫莫敵1.97 鳳引九雛1.52 空空如也163 顧此失彼1.29 同坑好友1.99 謹慎擇友1.57 謀錄不盡198 絕席而坐180 同道中人117 嫁禍安國168 面面俱到108 天下名騎182 共握權柄108 積重難返191 陰圖異計134 玩於股掌18 世道居奇106 甘之如飴116 我有一計1.82 狹路相逢1.235 演武十器1.47 甲子之約1.60 故人夜來187 奪舍續命1.89 牽招一怒116 我有一計194 輕車南下1.52 漢越親和1.79 河間奼女1.38 人頭落地61 董卓獻車187 貨幣戰爭1.66 有女士異210 破繭成蝶1.23 孤軍誘敵1.34 牛刀割雞170 樹大招風185 天經地義1.76 洛陽來使173 能者多勞102 避易就難1.239 神泉秀水
154 數年之期100 通明達照185 少不知味187 得道不易137 百無禁忌1.44 降集氐羌1.270 養女齊聚1.63 福禍相依1.3 香消玉損1.62 猜忌暗生1.88 高手雲集1.4 安漢興劉172 備思前後1.74 畫地作餅17 尊王攘夷124 獻履貢襪1.48 鬼神難誣129 垂簾理政125 息事寧人113 天命所歸1.222 神器更易179 瑞輪蓂莢178 四氏雲霞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33 強者之姿118 義重於生116 我有一計1.55 負陰抱陽138 必有後報1.72 雌雞化雄127 無詔不離132 爲君取食1.54 四方殺局1.57 戰意正濃198 狗邪滅國110 門下五吏1.99 冠軍履鋒1.24 犬鹿相狎1.48 權驅寰宇1.247 愛屋及烏145 狡兔三窟1.96 百億地產1.89 文昭武興1.267 老謀深算108 日新月異169 改弦更張113 芳蘭之舉1.54 燕齊以安180 烏程白虎1.88 暗流涌動1.82 遼東婢女158 北面稱臣1.6 驚天動地1.25 兄弟鬩牆1.95 崔烈買官81 圍獵祭祖1.62 陰陽連環1.3 夜宿烏林1.64 萬夫莫敵1.97 鳳引九雛1.52 空空如也163 顧此失彼1.29 同坑好友1.99 謹慎擇友1.57 謀錄不盡198 絕席而坐180 同道中人117 嫁禍安國168 面面俱到108 天下名騎182 共握權柄108 積重難返191 陰圖異計134 玩於股掌18 世道居奇106 甘之如飴116 我有一計1.82 狹路相逢1.235 演武十器1.47 甲子之約1.60 故人夜來187 奪舍續命1.89 牽招一怒116 我有一計194 輕車南下1.52 漢越親和1.79 河間奼女1.38 人頭落地61 董卓獻車187 貨幣戰爭1.66 有女士異210 破繭成蝶1.23 孤軍誘敵1.34 牛刀割雞170 樹大招風185 天經地義1.76 洛陽來使173 能者多勞102 避易就難1.239 神泉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