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天作之合

臨鄉,薊王宮,正殿。

年初大朝。薊王與百官皆盛裝出席。

六大謀主,李儒、戲志才遠赴西域。賈詡、荀攸,田豐、沮授,皆在洛陽。雖常有書信往來。然遠水不解近渴。

薊王問計羣臣。國中智者,當以五尹爲首。

“曹車騎,乃受董驃騎指派。此去東郡,名爲討賊,實爲據一州之地。”婁圭言道:“河南尹與袁長水,此去南陽,亦貪慕陪都富庶,欲據爲己有。”

“黑山精銳,兵分二路,一路東去,一路南下。莫非乃是巧合?”薊王居高下問。曹操與何苗之事,年前朝廷已有動議。彼時,劉備尚未兵發朝歌。難不成,神上宗師未卜先知。早與何、董二外戚,暗中勾結不成。

“如今看來,或是巧合。”婁圭答道:“何董二戚,爭權奪勢在先。黑山賊寇,順勢逃竄於後。”

捫心自問。此乃最合理的解釋。

不然,難不成是何董二戚與神上宗師,一前一後,裡應外合。唱起雙簧?

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

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外戚唯有攀附大漢這株百年老樹,方能權傾天下,隻手遮天。而自大賢良師始,或摧枯拉朽,或潛移默化,終歸要樹倒猢猻散,方能竊得萬里江山。彼此利益,不可協調。如何能暗中聯手。

忠與義,情和欲。在時人看來,乃涇渭分明,斷不可混爲一談。

何爲欲?魚與熊掌。一言蔽之,便是利益。魚所欲,熊掌亦所欲。當二者不可得兼時,舍魚而取熊掌。此,便是利益最大化。良禽擇木,趨利避害,說的皆是欲。

何爲情?不計利益。

三墩與長姐,情多於欲。三墩與諸妃,因欲生情。細究起來,乃雲泥之別。

談情說愛,當先與長姐、七位小姐姐、東胡二妃,安氏四妃,西域五十六妃,三百單一御姬……以此類推。

趨利避害,當先與何董二妃、西域五十六妃,東胡二妃,鍾羌慧妃……諸如此類。

切莫混爲一談。

越是高級的語言,越能精確區分並自我表達。

越是高級的文明,也越能精確區分七情六慾。

人之所以被稱爲高級。正因擁有比野獸更強大的情感逐層遞進,及與之相匹配的自我表達。

高級高級,以高爲極。莫用情感遮掩慾望。更不可將慾望代替情感。究竟是情還是欲,需自行拎清。區別對待。混爲一談,與禽獸何異。

愛恨情仇,七情六慾,如何表達,如何取捨,便是所謂的“道”。

忠和義,亦是一樣。時下,皆不可混爲一談。位列朝堂,爲國盡忠。身居江湖,爲友守義。這便是時人的日常。還是那句話。不活在當下,親眼所見,親身所歷。如何能知曉大漢文明,竟強大如斯。

還有一句話。遇到能『將文字還原成情境』,自帶畫面感的說書人,定要珍惜。

不客氣的說。即便是知識儲備再淵博不過,所謂“專家”,沒有沉浸式的情境構建天賦,亦無法還原歷史的風貌。於是,文字只是文字,支離破碎。言傳身教,皆枯燥無味。即便工整如一,亦了無生趣。少了那份“鮮活”。

正如遍後世翻漢史書籍,竟無人指明,漢朝有一張承自先秦,又深入拓展,年年修善的高速路網。車,對路的要求,古往今來皆一樣。正如後世高速公路的大面積覆蓋,讓四輪汽車迅速普及。兩漢,一個出行皆需馬車的時代,如何能不大力建設高速路網。正如後世皇朝將“車”改成“轎”。除去馬匹稀少,道路劣化亦是主因。

對不對?

窺一斑而知全豹。

如何鑑別。只需問一句:大漢什麼樣?

眼前是否有一漢風長卷,如《清明上河圖》般,徐徐展開。

言歸正傳。

“戰局當如何?”薊王再問。

婁圭起身答曰:“不出意外,兩支黑山人馬,或降或逃,斷難取勝。”

“聽聞幷州牧董卓,向南匈奴、鮮卑屬國,借來數萬兵馬,欲剿白波。依諸位所料,戰局又當如何。”薊王再問。

“白波覆滅在即。”婁圭一語中的:“先前,凡遇戰事不利,白波尚能躥入太行山中,與黑山互相借膽。今黑山老寨,悉數被我軍所據。白波逃竄無門,又遇大河阻攔,進退無據,必爲董卓所滅。”

不愧是天下明主。劉備已敏銳的覺察到了,此中關聯。只不過,正如先前所說。潛意識裡,劉備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聽命於神上宗師的白波,黑山等黃巾餘孽,會與洛陽朝堂,相向而行。

然而。時局如此波橘雲詭,洛陽朝堂,與黃巾餘孽,暗中呼應。彼此莫逆於心。好似天作之合。

反常則妖。

略作沉思,劉備居高言道:“如諸君所料。戰後,白波降(董)卓。黑山二軍,各投其主。董卓、孟德、何苗三人,手握重兵,又立戰功。當各有封賞。或爲州牧,亦未可知。如此,羣雄並起,逐鹿中原。大亂至矣。”

“主公,明見。”羣臣下拜。

目光所及,皆不悲不喜。

電光石火,劉備已幡然醒悟:“可是趁火打劫,借梯登高之計。”

“臣等,不敢瞞主。”婁圭再拜。

如撥雲見日。劉備遂想通一切:“此計,必出文和之手。故而南匈奴與鮮卑屬國,這才假以重兵。”

而“白波四將”,楊奉、李樂、韓暹、胡才,必亦先得右丞授意。草草戰罷,甚至不戰而降。

若如此。董卓盡得白波精銳,實力暴漲,野心畢露。再與大將軍何進,裡應外合,剷除異己。自以爲勝券在握,於是掉以輕心。一不留神,重蹈前大將軍竇武之覆轍。何進身死族滅,董卓必興兵報仇。誅盡宦官,權傾朝野。廢立新帝,嗜殺如命,乃至關東諸侯羣起來攻。

那時,薊王只需興仁義之師,便可一戰而勝。如光武故事,再興漢祚,登基稱帝。

賈文和,果然神鬼奇謀。

劉備欣然一笑:“左國令。”

“臣在。”士異肅容下拜。

“傳檄天下,命白波出山投誠。孤,既往不咎。若抗命不從,殺無赦。再傳語黑山餘賊,家小盡入孤手。還不北上乞降,更待何時。”

“臣,遵命!”士異眸生異彩。

薊王爲人處世,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豈能權謀篡國。

如此行事,與孟德何異。

1.39 漢風速遞148 輕雲閉月10 坐井觀天148 暗語絃音161 畢協賞罰138 戰爭紅利161 內難未弭165 往昔之約138 一席之地162 統一貨幣71 三令五申1.23 夫復何言1.83 一網打盡1.77 蜩螗之鳴1.49 世平赴約1.63 仰吞北斗1.24 一如舊典178 一門爭義1.290 春王正月18 如芒在背1.84 清官難斷1.25 張家謝禮186 董君一念1.262 認賊作父162 畢生所願1.64 百練清剛16 嫁禍江東61 穩紮穩打186 董君一念114 百里之命1.95 崔烈買官169 東西交構126 投其所好1 實木地板14 各奔東西11 豔后無忌1.92 輕身爲國1.29 強渡漢水1.32 無心插柳1.30 一書在手21 真龍之子1.26 敦煌六姓21 赤心如故1.5 何方神聖1.67 勝券在握123 溫泉別館141 文昌武盛157 至人無己143 七十二妃1.85 帝國拼圖16 乾坤倒懸1.74 再掠女豪31 綬帶密詔1.76 麒麟續命139 治國有術14 萬象更新173 能者多勞187 九橫十縱114 割肉飼虎1.36 天地干支1.89 無銅身輕1.60 衆國津徑110 門下五吏182 何患無嗣124 大器免成188 突發奇想157 定不辜負1.9 牛刀小試1.34 無法交換1.48 權驅寰宇12 淫不破義186 三方勢力134 鮮卑利亞1.66 以稀爲貴162 一戰揚名1.58 金水商肆1.62 赤麂皮尉1.80 西邸賣官19 遊麟可用221 大秦魚麗1.98 千金之軀1.27 六縣俱名1.96 海賊圍城197 生命禮讚1.68 萬乘巡海1.53 寸步不讓109 麴氏先登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96 魂不守舍10 時機未至71 各路神仙1.22 其道大美101 減矢之計1.99 衆不可逆1.6 飲酒四禮190 雲夢之野139 戶限爲穿1.78 大藏書閣1.86 炎船之主1.54 薊國四師
1.39 漢風速遞148 輕雲閉月10 坐井觀天148 暗語絃音161 畢協賞罰138 戰爭紅利161 內難未弭165 往昔之約138 一席之地162 統一貨幣71 三令五申1.23 夫復何言1.83 一網打盡1.77 蜩螗之鳴1.49 世平赴約1.63 仰吞北斗1.24 一如舊典178 一門爭義1.290 春王正月18 如芒在背1.84 清官難斷1.25 張家謝禮186 董君一念1.262 認賊作父162 畢生所願1.64 百練清剛16 嫁禍江東61 穩紮穩打186 董君一念114 百里之命1.95 崔烈買官169 東西交構126 投其所好1 實木地板14 各奔東西11 豔后無忌1.92 輕身爲國1.29 強渡漢水1.32 無心插柳1.30 一書在手21 真龍之子1.26 敦煌六姓21 赤心如故1.5 何方神聖1.67 勝券在握123 溫泉別館141 文昌武盛157 至人無己143 七十二妃1.85 帝國拼圖16 乾坤倒懸1.74 再掠女豪31 綬帶密詔1.76 麒麟續命139 治國有術14 萬象更新173 能者多勞187 九橫十縱114 割肉飼虎1.36 天地干支1.89 無銅身輕1.60 衆國津徑110 門下五吏182 何患無嗣124 大器免成188 突發奇想157 定不辜負1.9 牛刀小試1.34 無法交換1.48 權驅寰宇12 淫不破義186 三方勢力134 鮮卑利亞1.66 以稀爲貴162 一戰揚名1.58 金水商肆1.62 赤麂皮尉1.80 西邸賣官19 遊麟可用221 大秦魚麗1.98 千金之軀1.27 六縣俱名1.96 海賊圍城197 生命禮讚1.68 萬乘巡海1.53 寸步不讓109 麴氏先登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96 魂不守舍10 時機未至71 各路神仙1.22 其道大美101 減矢之計1.99 衆不可逆1.6 飲酒四禮190 雲夢之野139 戶限爲穿1.78 大藏書閣1.86 炎船之主1.54 薊國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