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有神無鬼

左慈自返大震關,四海館。

理清前後,遂將一路所獲,六百里傳書,密報薊王。又親登關首雲霞殿,面陳鍾存慧妃。

“左翁之意,除天師道外,世上還另高人,暗中行事,圖我大漢,江山社稷。”慧妃表情已說明一切。

“正是如此。”左慈言道:“慧妃當知。天下方術士,何其多也。各門各派,皆得其法。天師道,不過是其中之一。多年前,二代天師遣座下弟子,聯絡四方術士,欲一統海內教派。時,張角兄弟三人,便在其中。張嗣師,摒棄門戶之見,傾囊相授。張角得其真傳,自號‘大賢良師’,奉命回河北佈道。與三輔駱矅,漢中張修,皆與天師道,一脈相成。各自以駱晹、盧暒、張甯三女刺客,與天師道,互通有無,相向而行。直到……”

略作停頓,左慈又言道:“張嗣師羽化飛昇,三人各立門戶。天師道分崩離析,元氣大傷。二嗣師張機,張安子,兼以墨門鉅子身份與太平道張角暗結同盟,欲力挽狂瀾。稱‘神上宗師’。方纔引出這許多後事。”

“太平道,竟出脫於天師道。”簾後慧妃,一聲輕嘆:“右國令,已然辭世。夫君再不設右國令一職,以爲紀念。雖未著書立傳,功過皆留後人評說。然,後世凡有人問,‘因何國無右令’。便可知右國令,其人其事。”

左慈亦點頭道:“主公便是此意。”

“先前,夫君另設方技館,又置門下署。黃金臺四方館,已併入門下署。不知左翁四海館,願入何署。”慧妃代王發問。

左慈已想好:“我等,本就是四方遊士。眼看天將有變,恐江山板蕩,萬民飢流。故出仕明主,再定江山。方技館不信神鬼,與國有益。四海館,願入方技館。”

聽此言,慧妃不置可否:“遊方術士,求仙問道,神鬼爲證。因何要與不信神鬼之王學弟子,混爲一談。”

“有無神鬼,皆心存敬畏。正如二分陰陽,殊途同歸也。”左慈對曰。

“原來如此。”慧妃欣然一笑:“夫君來函,有言在先:若左翁願入方技館,當可並列‘四海方技’,稱‘四方寺’。四方寺下,並有四海,方技二署。擢升左翁爲四海令,兼領薊王宮門大夫,秩雙二千石。擢升原方技令常伯槐,兼領薊王宮門大夫,亦秩雙二千石。”

“老朽遵命。”左慈五體投地,起身後又道:“敢問慧妃,何人爲四方令。”

“二令合(爲)四方(令)。”慧妃答曰。

“主公真乃神人也。”左慈幡然醒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先分而後合。涇渭分明,各行其道,方能殊途同歸。

慧妃笑言:“如左翁所言,有無神鬼,殊途同歸。”

左慈再問:“四海館,當如何行事。”

“統御(四)海(方)士,爲國鑑(別)(人)才。”慧妃字字珠璣,振聾發聵。

左慈默記於心。捧過符印冠服,再拜而出。

六百里傳與慧妃的薊王手書,已備說初衷。

正如時人無法脫離農作。方術士,亦是封建本身所侷限,乃時代之產物。讓絕大部分時人,不信神鬼,幾無可能。與其嚴於律法,坐視民衆求神問鬼,以身試法。不如引而導之,令其不受妖人所惑,誤入歧途。合併四海與方技二館,如同捏合“硬幣之兩面”。互補互足,互助互利。有百利而無一害。

薊國,臨鄉城。

薊王與十夷王女,和親典禮,如期而至。

話說。王上和親,國人已見慣不怪。甚至洛陽少帝,未雨綢繆。提前賜下數卷六百詔書,專爲薊王日後和親所用。雖說王爵妻妾,不過四十。若擅自僭越,便是逾制大罪。然若天子御賜,便另當別論。和親,可高可低。且看雙方事先如何協商。十夷王女以“美人”身份出嫁,便是此因。和親並非一定是婚禮。乃以“美人禮”聘之。

薊王已下口諭,一切從簡。各城無需大擺流水長席。僅在都亭市樓,張貼日報,廣而告之足以。

數百萬蠻夷,百位王女中擇選十人。萬里挑一,莫過如此。姿色殊麗,容貌出衆,堪稱嶺南絕色。安定西南夷,抱得美人歸。薊王大宴羣臣。是夜,由安氏姐妹中二人,相伴入鴛鴦殿。前後兩晚,各湊七人。以老帶新,以新促老。手手相遞,口口相傳。

蜜月之內,皆如此例。

茅尾海,南醴港。

一路兼程,郭嘉一行,終於抵港。

薊國營城,月起五百(樓)。足見神速。

待郭嘉抵達,已初具規模。入住海市旗船,靜待水衡都尉,自中山洲南返。

五溪蠻屬國,有宋奇坐鎮,自當無虞。郭嘉當以南醴港爲基,沿枝津故瀆,深入夷區。擇址修建港津,先與蠻夷互市,再徐徐向化。只需容渠通航,大回環水路貫通。宋奇、郭嘉、周暉三人,守三地港城,各自爲政,互爲犄角,爲薊王打理江表諸事。

郭嘉此來,亦爲拜見交趾刺史賈琮。

順帝時,“交趾太守周敞求立爲州,朝儀不許,即拜敞爲交趾刺史“。據此可知,交趾刺史部,尚未稱“州”。直到獻帝建安八年(203年),“張津爲刺史,士燮爲交趾太守,共表立爲州,乃拜津爲交州牧“。至此交趾刺史部始稱“交州”。然仿大漢十三州,約定俗成,省稱“交州”,亦是情理之中。尤其嶺南人氏,多以交州或交趾自稱。

何太后臨盆在即。傳聞,少帝有意將前左右車騎,今幽冀二州牧,皇甫嵩、朱儁調回京畿,以備無患。

又聞,驃騎將軍董重亦上表,請調孫堅入京畿。

竇太皇凡有所請,必有所應。一干人等,皆得償所願。

少帝六百里傳口諭,問詢薊王:若皇甫嵩、朱儁二人調回京師,何人可繼任。

薊王已舉薦交趾刺史賈琮,勃海相徐璆繼任。料想不日當見分曉。

賈琮臨行前,郭嘉代薊王拜訪,自是善意。

交趾刺史部,前漢無固定治所,今漢定龍編(越南河內東,天德江北岸)爲治。龍編縣,前漢所置。立縣之始,蛟龍蟠編於江津之間,因以爲瑞而名。地處南海海上交通孔道,海舶輻輳,爲交州門戶。

沿近海航路,泛舟南下,不日可達。

164 四海承風1.98 斯人已去131 濯纓濯足119 萬全之策1.66 有女士異1.82 捷足先登1.73 血巢角鬥1.20 互不相識135 喜得千金1.300 出頭之機1.28 暮夜有知193 置酒高會1.26 羣雁無首17 廢長立賢158 常山之蛇1.78 四海英雄1.83 身世成謎1.64 朝聞夕逝170 自斷股肱154 一念之間199 必有其子134 玩於股掌16 白馬公孫116 奇兵襲城1.75 金闕在望1.32 無心插柳196 遠古迴響1.6 驚天動地1.63 泰山賊衆1.242 繞樑餘聲163 戾氣摧城1.28 奇貨可居123 坐觀風雲1.40 有心無力81 投石問路10 寡義廉恥1.66 千里馳援1.67 冬季攻略123 同憂相救41 黃驃產子1.7 小夥伴們133 侵掠如火1.87 富貴同享1.64 萬夫莫敵16 破敵爲先193 西域使館101 善始善終144 首尾難顧1.65 洛陽邸報163 佛道先後184 如約而娶51 誰言廢立1.24 家國同構1.56 人馬如龍191 陰圖異計1.34 內憂外患1.76 洛陽來使215 班姑蔡女147 藥到病除21 三人成虎1.36 計中之計14 一龍仕主19 遊麟可用31 綬帶密詔1.60 權重秩卑1.35 劉備擲金157 類同相召189 轉機忽現132 人心難琢41 河洛羣英1.22 薪盡火傳10 桃園結義118 義重於生81 天下喉舌185 有神無鬼212 不請自來1.23 王宮女官180 破解之策1.27 爲君離憂130 鮮卑寇邊51 樑冀金山1.84 百工居肆1.56 拱手相送189 轉機忽現1.53 驚濤暗涌1.37 魚龍漫衍1.37 菟園遊獵281 過猶不及1.93 助紂爲虐118 亂臣賊子1.44 善利萬物148 如期而至153 來龍去脈1.270 養女齊聚157 類同相召1.86 炎船之主186 鬼火焚街191 世衰道窮106 萬民飢流1.27 出宮闢禍
164 四海承風1.98 斯人已去131 濯纓濯足119 萬全之策1.66 有女士異1.82 捷足先登1.73 血巢角鬥1.20 互不相識135 喜得千金1.300 出頭之機1.28 暮夜有知193 置酒高會1.26 羣雁無首17 廢長立賢158 常山之蛇1.78 四海英雄1.83 身世成謎1.64 朝聞夕逝170 自斷股肱154 一念之間199 必有其子134 玩於股掌16 白馬公孫116 奇兵襲城1.75 金闕在望1.32 無心插柳196 遠古迴響1.6 驚天動地1.63 泰山賊衆1.242 繞樑餘聲163 戾氣摧城1.28 奇貨可居123 坐觀風雲1.40 有心無力81 投石問路10 寡義廉恥1.66 千里馳援1.67 冬季攻略123 同憂相救41 黃驃產子1.7 小夥伴們133 侵掠如火1.87 富貴同享1.64 萬夫莫敵16 破敵爲先193 西域使館101 善始善終144 首尾難顧1.65 洛陽邸報163 佛道先後184 如約而娶51 誰言廢立1.24 家國同構1.56 人馬如龍191 陰圖異計1.34 內憂外患1.76 洛陽來使215 班姑蔡女147 藥到病除21 三人成虎1.36 計中之計14 一龍仕主19 遊麟可用31 綬帶密詔1.60 權重秩卑1.35 劉備擲金157 類同相召189 轉機忽現132 人心難琢41 河洛羣英1.22 薪盡火傳10 桃園結義118 義重於生81 天下喉舌185 有神無鬼212 不請自來1.23 王宮女官180 破解之策1.27 爲君離憂130 鮮卑寇邊51 樑冀金山1.84 百工居肆1.56 拱手相送189 轉機忽現1.53 驚濤暗涌1.37 魚龍漫衍1.37 菟園遊獵281 過猶不及1.93 助紂爲虐118 亂臣賊子1.44 善利萬物148 如期而至153 來龍去脈1.270 養女齊聚157 類同相召1.86 炎船之主186 鬼火焚街191 世衰道窮106 萬民飢流1.27 出宮闢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