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半壁江山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或便是張讓此時心境。亦未可知。

右丞賈詡,事後將鞠城兵亂始末,詳加收集整理,六百里上報薊王。

無論大將軍何進,還是張讓、趙忠,甚至不過是裹挾其中,被各方所利用之程中大夫。薊王亦不得不承認:凡能“久活於南北深宮,周旋於朝堂之上”者,皆有異於常人之求生之能。

何進趁亂行刺,反被削耳,大難不死,忝居朝堂,又遣死士欲殺廢帝滅口。張讓起兵挾持不成,身陷囹圄,生死關頭,趁身受五刑時,暗中耳語黃門令左豐,用先帝《子錢集簿》換來活命,又盜掘先帝殉葬明器,罰銅抵罪,重回禁中,而後再書朱雀闕,暗行苦肉計,換來少帝信任。

爲求亂世偷生,忍常人所不能忍,爲常人所不能爲。行事狠絕,心計百出,謹小慎微又膽大包天。萬物皆可棄,無有不能捨。“揆其奸心,無所不爲”。

劉備捫心自問。若換作自己,能否如,何進、張讓這般,跌跌撞撞,苟活於世。

史家惜墨如金。寥寥數筆,道盡生平。然設身處地,活在當下。方知,宦官、外戚,之所以能傍樹而生,屹立不倒。皆有異於常人之處。絕非泛泛之輩。

切莫小覷天下奸雄。

毋論忠奸,摒棄好惡。每個人都拼盡全力的活着。奔走浪跡於天地烘爐之中。爲己、爲家、爲蒼生,爲天下。傾其所有,拼盡全力。無數人生悲喜,匯聚成世間百態。栩栩如生之鮮活,皆湮沒於歷史長河,消失於後人記憶。可惜可嘆。

洛陽三郭一邙。

東有金水小市,西有十里函園。隴右特產及薊國名產,源源不斷販來。持續不斷爲帝都輸血。少帝改元,民心始安。

隨白波、黑山及豫州黃巾,先後覆滅。關東大地,終得休養生息。累累白骨,爲雨後青苗所蓋。血肉犁爲豐鎬。汝南、潁川二郡及徐豫七國,大興屯田。以大河爲界。河北、河南,大局皆定。不出十載,待少帝元服時,天下得安。帝國中興在望。

天災之後,必興人禍。古往今來,莫不如是。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言盡於此。

春末夏初,花紅柳綠。

薊國稻作伊始。

諸王子公主,蹣跚學步,牙牙學語。月初大朝,右相奏報:今季,國民當破千萬,滿四百城,圩田一百五十萬頃。

一國之力,江山半壁。

幽冀二州,合計有民一千萬口。大河以南數州,亦只有口千萬。或有千萬“隱戶”,被宗賊豢養。另有隴右羌氐諸胡,五百萬口。南中、荊南、嶺南,三南蠻夷百越,亦不下五百萬。

西域都護府,二十城,不算五十五國,人口已破二百萬。有精兵十萬。其中諸國聯軍五萬,都護府軍五萬。

隴右駐軍,雖不見漲。然牢城羌戶,只需一聲令下,便可披甲上馬。十日內,大震關下,集五十萬隴右輕騎,亦不在話下。

再加漠北沒鹿回部,及大漠南北十二姓六氏鮮卑。

不算不知道。薊王已能組百萬聯軍。

只需不遇諸如“官渡”“赤壁”之“劇情殺”。待天下有變,興百萬仁義之師,一舉定乾坤。當易如反掌耳。

宋奇輕車出洛。連平六縣。爲舞陽君及五長公主取食。六縣各有屯民過萬戶。正築城造樓,修路圩田。書報洛陽,滿城皆驚。時至今日,方知金市子錢家之手眼通天。須知,今漢租賦,乃定額徵收。無論豐歉災異,即便是顆粒無收,亦足額繳納。當然,郡縣若遭大災,自可上疏陳情。陛下酌情減免。然天災人禍,常杯水車薪。

子錢家,與五縣主所籤“租縣券”,亦是比照先前食俸,以兩漢五銖,足年支付。因黃巾之亂,州郡殘破。先帝曾免豫州三年稅賦。種種利好之下,如今再看,子錢家憑租種六縣十載,獲利何止十倍!

尤其天下谷價,已增至三百大錢(一千五百兩漢五銖)。

金市子錢十家,爲帝都百姓所津津樂道。堪比前漢長安子錢家毋鹽氏。

正因時人目光所及,皆是子錢十家。卻忽略了諸多細節。比如豫州黃巾,因何望風而降。薊國券鈔,因何大行其道。雖瞞過斗食百姓,又如何能逃出有識之士之慧眼。

洛陽漸起風傳。言,乃薊王不忍坐視宗室無食,而暗施援手。

不其縣,因境內有不其山而得名。

光武建武六年,改不其縣爲不其侯國。封伏湛爲不其侯,食三千六百。世代相襲,已傳八代。今不其侯伏完,娶桓帝長女,陽安長公主劉華爲妻,生六子一女。六子:伏德、伏雅、伏均、伏尊、伏朗、伏典,一女:伏壽。

先前困居洛陽,舉債度日。得洛陽子錢家相幫,這才轉危爲安。

不其侯國,亦租給洛陽子錢家,爲期十年。

“不其城,漢置,古城約周十餘里。”

內外二郭,城外環以濠溝,城內街衢縱橫。

西南水門外,墨水入海口,不其港。

旌旗蔽日,帆檣如林。有薊國無極船,南下經停,遂成海市。不其城內民衆,扶老攜幼,爭相登船。採購薊國名產。不其令童恢,投帖來見。海市令不敢怠慢,這便請入旗船相見。

“明廷所爲何事?”見受萬民敬仰之父母官,面露悲色。海市令急忙相問。

“海市良醫,不知在否。”童恢問道。

“莫非明廷染疾。”海市令又問。

“非是我病,乃我弟也。”童恢弟,童翊,字漢文,名高於恢,本先與兄長,爲公府所闢。卻忽身染暴疾,臥榻不起,口不能言,故未曾出仕。“年初,本就孝廉,授須昌長。豈料沉痾復起,命在旦夕。縣中醫者,束手無策。不得已,來求薊國良醫。還望令君,仗義相救。”

“明廷莫急,令弟何在。”此乃義不容辭。

“便在船下公車之中。”

“且讓市醫一觀。”

海市良醫,診後言道:“令弟乃患‘蟲瘕’之症。腹中有蟲,欲成內疽,食腥所致也。”蟲瘕(chóng jiǎ),乃指蟲積腸道,腹部結塊,阻礙氣機,聚散不定之寄生蟲病。

“可有良方續命?”海市令忙問。

“有。”良醫笑道:“此症在我薊國,早已絕跡。當作吐下湯藥二升,先服一升,斯須盡服之。食頃,當吐赤蟲數升。”

果如良醫所言。

湯藥入腹,吐蟲三升,赤頭皆動。

衆人無不大駭。

“何以至此?”童恢忙問。

“乃生食魚鮮所致。”良醫答曰:“腹中赤蟲未盡,三年後當復發。那時,非我恩師,不可救也。”

“這可如何是好……”

情急間,細觀童恢面色。良醫言道:“明廷亦有此症。”

11 豔后無忌第2094章 1.283 一衣帶水1.92 僅此足已1.202 多事之冬181 歪門邪道1.87 富貴同享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231 司馬爭先119 衆星拱鬥1.95 互相成全150 幻痛未滅178 一門爭義1.63 擊鞠大賽130 民情如火1.55 築臺募士123 天賜之幸1.37 投石卜路119 匡弼輔正159 威震西域110 門下五吏1.64 朝聞夕逝211 入主小沛1.30 鐵臂神弓136 遣子入侍121 一騎破萬1.43 大軍圍城157 類同相召1.77 各有封賞144 田貴如馬198 封侯廟食145 貴麟二子1.284 宜若登天191 何必談錢1.6 沐猴冠帶111 無名之輩61 穩紮穩打1.238 一里之回1.286 在所難免126 名公之胄1.58 夾縫求生143 三釁三浴111 撤塔並港1.32 明隱之爭1 分兵入關1.73 謠言四起121 十里長筵116 迴天無術143 雜羌兵諫1.2 奉國守孝1.53 望廬而還1.78 陸城亭侯1.46 尋機而動180 故技重施1.227 主客之爭1.42 天下大同1.88 暗流涌動1.2 奉國守孝1.93 共襄盛舉1.58 睚眥必報14 死而不僵170 意落心安129 山海之盟143 孤城剿匪195 禍福相依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64 追本溯源1.255 非淬不銛1.76 獻圖明志134 添光增益1.205 請君入徐1.27 優倡商賈139 八日之幸108 命續二載1.288 欲加之罪1.94 陽球誅暴193 少不言愁1.89 文昭武興191 另立門戶1.49 三路大捷112 北國之春112 虛席以待129 垂簾理政129 垂簾理政102 殺良冒功180 嶄露崢嶸1.239 神泉秀水199 半天一夜1.38 麒麟識英182 羣仙聚會31 前途未卜1.47 丹陽勁卒15 退居其次1.30 鐵臂神弓1.23 痹體之術1.228 義貫金石1.32 循路而進1.25 兄弟鬩牆1.47 帝國時代1.88 腰纏萬貫121 功在不捨
11 豔后無忌第2094章 1.283 一衣帶水1.92 僅此足已1.202 多事之冬181 歪門邪道1.87 富貴同享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231 司馬爭先119 衆星拱鬥1.95 互相成全150 幻痛未滅178 一門爭義1.63 擊鞠大賽130 民情如火1.55 築臺募士123 天賜之幸1.37 投石卜路119 匡弼輔正159 威震西域110 門下五吏1.64 朝聞夕逝211 入主小沛1.30 鐵臂神弓136 遣子入侍121 一騎破萬1.43 大軍圍城157 類同相召1.77 各有封賞144 田貴如馬198 封侯廟食145 貴麟二子1.284 宜若登天191 何必談錢1.6 沐猴冠帶111 無名之輩61 穩紮穩打1.238 一里之回1.286 在所難免126 名公之胄1.58 夾縫求生143 三釁三浴111 撤塔並港1.32 明隱之爭1 分兵入關1.73 謠言四起121 十里長筵116 迴天無術143 雜羌兵諫1.2 奉國守孝1.53 望廬而還1.78 陸城亭侯1.46 尋機而動180 故技重施1.227 主客之爭1.42 天下大同1.88 暗流涌動1.2 奉國守孝1.93 共襄盛舉1.58 睚眥必報14 死而不僵170 意落心安129 山海之盟143 孤城剿匪195 禍福相依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64 追本溯源1.255 非淬不銛1.76 獻圖明志134 添光增益1.205 請君入徐1.27 優倡商賈139 八日之幸108 命續二載1.288 欲加之罪1.94 陽球誅暴193 少不言愁1.89 文昭武興191 另立門戶1.49 三路大捷112 北國之春112 虛席以待129 垂簾理政129 垂簾理政102 殺良冒功180 嶄露崢嶸1.239 神泉秀水199 半天一夜1.38 麒麟識英182 羣仙聚會31 前途未卜1.47 丹陽勁卒15 退居其次1.30 鐵臂神弓1.23 痹體之術1.228 義貫金石1.32 循路而進1.25 兄弟鬩牆1.47 帝國時代1.88 腰纏萬貫121 功在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