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變廢爲寶

諸侯國之間公開買賣土地,顯然是不被允許的。國土乃是漢庭分封,豈能輕易改變。一意孤行,有違祖制,必遭彈劾。輕則削縣,重則除國。

通常的變通之法,乃是重新定界。如前所說,因天災人禍等種種原因,立國時確立的邊界,傳到後代時已越發模糊不清。

於是乎。兩國重新勘定國界,亦是常理。尤其是薊國並縣爲國,郡國初立。與中山國重新確定國界,亦合乎情理。趁此良機,這便將桑邱城連同周圍方數十里之土,劃歸薊國。擬定好的國界,由雙方國相確認無誤,兩國國君加蓋國璽,再上報朝堂獲批留檔後,即可生效。

但凡牽扯到薊王之事,尚書檯從上而下效率極高。尚書令曹節,第一時間入宮稟報。正假扮商賈忙着和宮女討價還價的我家陛下,甚至看都不看一眼,這便口出:準。

於是,薊國與中山國、安平國、河間國的新邊界,隨之確立。

三國交界,洪水退去後,裸露出的大片土地,皆劃歸劉備所有。之所以如此大方。除去人手一筆千萬貲金,更因主權和治權分立後,時下國君對國土的概念,並不深切。反正不過是一片不毛之地,又換不回一絲一毫的食俸。不如質賣給薊王,得錢千萬來得爽快。

同樣。將邊界廢城——敵城,劃給薊王,安平王亦如願獲得千萬貲金。

徐城,北距范陽縣治四十五里,南距敵城三十五里,西距武遂邑四十里,乃周景王遣大將軍徐陵築城屯兵。敵城,北距范陽縣治八十里,西北距武遂邑六十五里,西距桑邱城五十里。乃戰國時趙蔥、顏聚與王翦戰,築城於此。皆是戰國要塞,築造的極爲用心。

如此一來。

桑邱城、敵城、三臺城,凸立在外;徐城、武遂等城,散佈其中;范陽、容城,收縮於內。形成三道階梯式的防禦縱深。至於掘鯉澱下游,自有東平舒侯國替劉備守備。東平舒國背後,正有巨馬水合滹沱水,東流如海。大河之上,還有薊國水軍,往來巡弋,普通賊人插翅難飛。

與北地秋收,陸續完成的麥作時節不同。臨鄉稻作要到立冬前才能收割。三百里臨鄉,稻香撲鼻。正到了一年中最關鍵的時節。此時若起戰事,賊人一把野火便可令一季辛勞,付諸東流。

劉備如何能不如臨大敵。

所謂“臨鄉熟,薊國足”。臨鄉一地,足以支撐薊國六縣民衆豐衣足食。

等尚書檯六百里公文送到。確定四國新邊界。早已整裝待發的臨鄉能工巧匠這便登船出發,逆入南易水,泊在新建的武遂、徐城二港。卸下建造諸材,再換成車馬,源源不斷送到桑邱城、敵城。

通渠築堤,圍陂圩田。乃是一項系統工程。急不來。因地基尚好,剷平坍圮(tān pǐ)的廢墟和淤泥後,稍作修繕便可原地版築夯土,先把城牆、馬面、箭樓、虎落、甕城等諸多城防設施建起。至於城內樓院,民生設施,商肆官舍,再閉門造車,慢慢修造不提。

爲守護民、工,劉備又命徐晃領本部一千幷州狼騎,入駐屯守。又令二弟關羽令本部一千鮮卑鐵騎,屯守亦是一座大工地的三臺城軍營。並抽掉臨鄉望樓弓手與郡國刀盾兵,分駐沿途各城邑。又建徐城港、武遂港,設立水軍大營。

薊國三百萬口,有的是青壯勞力。如前所說,老弱病殘,皆死在半道。能遠涉千里,甚至數千裡,抵達薊國者,皆是年富力強的青壯流民。只需在各處流民大營修養生息,飽食足眠,輔以湯藥調理身體,不出半月便可恢復如初。再分到諸城安家立命,入籍齊民。正是成爲薊國人。前前後後,不過三月。一前一後,境遇可謂雲泥之別。

號稱亢龍之城的督亢,得益於北海一龍的長遠謀劃。重樓修造從未停止過。餘下各城,除去已無立錐之地的樓桑。宅院重樓的修造,亦學督亢未曾止息。造好的新居,只需稍加修飾便可入住。大大縮短了安置時間。

沿巨馬水路,劉備又泛舟而下。巡視安次,泉州二地。

華歆爲安次長,邴原現爲泉州長。

三人督亢爲龍,今已各自騰空。劉備行高薪養廉,華歆少時與管寧險因鋤禾見金而絕義。後典故廣爲流傳。華歆引以爲戒。日日三省吾身,言行合一,越發成爲“清純德素”的俊偉之士。加之已領食比千石高俸,只需安次編戶過萬,口過十萬,便可擢升爲令。戶破二萬,人口破二十萬,可食雙俸。高官厚祿皆在路上,榮華富貴指日可待,如何能不慎重。

上行而下效,故安次一地,吏治頗顯清明。

少時劉備就懂得,人各有志的差異化管理。管寧視錢財如糞土,而華歆卻惜財如命。兩人能力學識皆相差無幾。用誰不用誰,用或不用,皆有大文章。喜與不喜是一回事,給與不給又是另一回事。

管寧用高俸資助鰥寡孤獨,寒門士子。終歸是錢歸其用。不能因爲管寧不喜,便削減他的俸祿,更不能因華歆愛財,便大增其祿。在承認差異化的前提下,擬定一個公平合理的制度,尤爲重要。

“(聖水)又東,過安次縣南。又東南流注於巨馬河而不達於海也。”下船後,換乘黃駥馬,趕往安次縣城。

安次南部益昌,已先行劃歸臨鄉。今又將中北部劃歸薊國。“昔黃帝制天下以立萬國,始經安墟,以合符釜山”。境內“安墟”,便在時下牧場如茵,牛羊遍地的常道城。

一路所見,安次民生一般。

奢延水(?水)夏季多暴雨、洪水。便是冬春旱季,亦常水滿爲患。安次縣城地勢低窪,正位於洪泛區。十年九災。可想而知,民生又能好到哪去。如此大縣,口不過五、六萬。

實在是地廣人稀。

不然,偌大的一片土地,惜金如命的陛下也不會如此大方的封給荊州刺史王叡爲侯國。

正因實在是無利可圖。索性廢物利用,拿出去封賞有功之臣。

如何變廢爲寶,乃是當務之急。

萬幸。與後世因上游黃土高原森林被砍伐一空,水土流失嚴重,乃至水流混濁,泥沙淤積,日久形成地上懸河,又因其遷徙無常,被稱爲無定河的?水,情況完全不同。

時下?水清冽。雖時常氾濫,卻仍有故瀆可循。遠非後世那條河牀幾經變動,善淤、善決、善徙特徵與黃河如此相似,有“小黃河”和“渾河”之稱的,無定河可比。

1.249 幸有一子154 以享司寒1.40 火雲如燒1.66 千里馳援159 衆星拱辰118 元服之禮1.208 殺出重圍183 長史女衛1.97 鳳引九雛1.52 臥虎藏龍123 呼之欲出1.48 浴室水塔1.99 八賢共治1.85 帝國拼圖171 事出有因1.6 以物易物216 觸類旁通1.255 非淬不銛1.4 砥礪同行1.223 歲末大事196 前狼後虎105 野火燎原159 白波立寨158 常山之蛇112 泰山捧日1.77 始料未及81 投石問路1.37 魚龍漫衍161 畢協賞罰12 半城煙火109 突飛猛進125 息事寧人1.86 枕山跨海198 一夜易主1.268 十日未卜125 校場演武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71 如同吹灰1.54 燕齊以安1.82 可以爲報138 豐收在望141 唯利機關110 門下五吏1.96 挾私報怨183 天佑吾王1.29 得失參半71 頓遜海渠157 類同相召150 自證清白1.96 酒精花露1.38 溯谷而行176 左膀右臂1.77 酎金補齊1.3 夜宿烏林1.67 莫測禍福1.70 青徐流民1.67 窺其門徑1.39 驚弓之鳥185 董卓無文111 鬥智鬥勇128 堂議三問1.56 鮮活人聲1.93 再築新城214 亂中求存176 隔岸觀火161 畢協賞罰1.220 和合天生1.32 銅錢雨落102 平波水砦51 以尹天下181 未得其主12 戰意橫生1.67 冬季攻略112 果然有差1.206 饔飧不濟1.74 部貴五宗1.94 與王雷同189 夾縫偷生158 顛倒黑白1.239 雪落無聲1.82 遼東婢女1.50 人中呂布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61 孤燕折翅12 何方妖孽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293 處士橫議136 和親之禮1.83 蓋世英雄1.60 衆國津徑1.6 飲酒四禮1.84 海賊寶藏151 君臣之約127 賊臣當道10 時機未至11 佐世之才1.57 樓桑武卒1.69 貨比三家1.57 賞罰未定1.98 正大光明
1.249 幸有一子154 以享司寒1.40 火雲如燒1.66 千里馳援159 衆星拱辰118 元服之禮1.208 殺出重圍183 長史女衛1.97 鳳引九雛1.52 臥虎藏龍123 呼之欲出1.48 浴室水塔1.99 八賢共治1.85 帝國拼圖171 事出有因1.6 以物易物216 觸類旁通1.255 非淬不銛1.4 砥礪同行1.223 歲末大事196 前狼後虎105 野火燎原159 白波立寨158 常山之蛇112 泰山捧日1.77 始料未及81 投石問路1.37 魚龍漫衍161 畢協賞罰12 半城煙火109 突飛猛進125 息事寧人1.86 枕山跨海198 一夜易主1.268 十日未卜125 校場演武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71 如同吹灰1.54 燕齊以安1.82 可以爲報138 豐收在望141 唯利機關110 門下五吏1.96 挾私報怨183 天佑吾王1.29 得失參半71 頓遜海渠157 類同相召150 自證清白1.96 酒精花露1.38 溯谷而行176 左膀右臂1.77 酎金補齊1.3 夜宿烏林1.67 莫測禍福1.70 青徐流民1.67 窺其門徑1.39 驚弓之鳥185 董卓無文111 鬥智鬥勇128 堂議三問1.56 鮮活人聲1.93 再築新城214 亂中求存176 隔岸觀火161 畢協賞罰1.220 和合天生1.32 銅錢雨落102 平波水砦51 以尹天下181 未得其主12 戰意橫生1.67 冬季攻略112 果然有差1.206 饔飧不濟1.74 部貴五宗1.94 與王雷同189 夾縫偷生158 顛倒黑白1.239 雪落無聲1.82 遼東婢女1.50 人中呂布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61 孤燕折翅12 何方妖孽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293 處士橫議136 和親之禮1.83 蓋世英雄1.60 衆國津徑1.6 飲酒四禮1.84 海賊寶藏151 君臣之約127 賊臣當道10 時機未至11 佐世之才1.57 樓桑武卒1.69 貨比三家1.57 賞罰未定1.98 正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