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二宮流血

大將軍何進,心知肚明。保護陛下,便是保護自己。

追魂弩之威力,何進親身領會,焉能不知。府中死士皆披禁中重甲,仍被亂箭射殺,慘死一地。箭箭致命,當不愧追魂之名。

四面看臺,忽起騷亂。僞裝成觀衆的河洛死士,手持追魂弩,居高下射。西園衛被上下夾擊,背腹受敵,接連慘叫斃命。

利箭破體,迸濺血雨。

十常侍匍匐陣中,抱頭尖叫。驚恐至極。話說,養尊處優,頤指氣使之大內官,何曾經歷過此等場面。

“還擊,還擊!”上軍校尉小黃門蹇碩,頂盾怒吼。然勁弩如雨,四面攢射。露頭便死,如何能張弓搭箭,再有瞄準之機。

“哇哈哈哈!”大平座上,新帝勢如瘋虎,雙目猩紅:“射死這羣背主狗奴!”

“狗皇帝!”陣中張讓,切齒生恨。先前衆人本已說好,殺一儆百,不動新帝分毫。如今恨意叢生,恨不能將新帝,千刀萬剮。以解心頭之恨。

兵亂一起,生靈塗炭。看臺觀衆,如何還能坐穩。各自哭爹喊娘,抱頭鼠竄。一衆黃門鼓吹,更被亂箭射死,接連栽落高臺。

大平座下百官,亦驚起避讓。

此正是收買人心,千載難逢之機。大將軍何進,豈能錯過:“諸位莫慌,何某在此。”何進揮劍撥去西園衛亂射流失。且戰且退,引領百官避入阿閣。

不料卻被一隊虎賁郎,抽刀攔在閣前。

“陛下!陛下!”百官仰面高呼。其中不乏三朝老臣,累世公卿。

大平座上,新帝隻手抱頭。須臾,眸中猙獰漸退:“王將軍,速請百官登樓闢禍。”

“喏!”虎賁中郎將王越,遂領命而去。

將將轉身,忽聞新帝身後問道:“太后廢帝詔書已下,王將軍還願聽命乎?”

王越抱拳答道:“先帝北巡時,亦是臣護佑身側。然……今若不能護陛下週全,臣還有何顏面,見先帝於九泉之下。”

新帝心底忽生一絲暖意:“好,且去吧。”

“喏。”

虎賁退讓,百官拾級而上。出大平座時,自行排好隊次。出樓時,還不忘整理好衣冠。

“陛下。”大將軍何進,領百官覲見。

“大將軍免禮。”新帝憑欄獨立,頭也不回。身旁圍滿虎賁,周圍立滿斑斕大楯。

何進目光閃爍,垂首起身。

樓下慘叫不斷,哭聲一片。零星箭矢,不時逆射阿閣。瓦當崩碎,碎木飛濺。百官面色無血,噤若寒蟬。

“今日之事,大將軍以爲如何?”新帝平淡發問。似狂病已愈。

何進略作思量,心領神會:“太后詔書,真假莫辨。即便爲真,焉知太后非受十常侍‘脅迫’,不得已而爲之。臣,竊以爲,此詔絕非太后‘本意’也。”

新帝忽輕聲一笑:“大將軍,言之有理。朕乃太后嫡子。俗語謂‘虎毒不食子’。太后又豈能,輕言廢立。”

“陛下明見。”百官下拜。

見百官皆心向自己。新帝似重振底氣:“再者說來,朕乃先帝遺命所立,兄終弟及。又得薊王託孤,告於太廟。天下萬民,列祖列宗,盡知也。豈能憑三言兩語,便輕易廢立。”

“陛下所言極是。”大將軍何進,又進言道:“所謂‘狗急驀牆’。十常侍知死期已至,故鋌而走險。假傳太后詔命,調動西園衛,欲大逆弒君。罪無可赦。”

“十常侍當誅。”太尉張延,躬身奏道:“誠如大將軍所言。此事頗多蹊蹺。陛下當善保龍體,切莫動氣。待撲滅十常侍亂黨,再從長計較。”

“臣等,附議。”百官適時站隊。話說,保命要緊。當全有用之身,爲大漢江山鞠躬盡瘁。

“太尉之言,老成謀國。”新帝終是安心:“待殺盡……”

“哇!”四面看臺,連響驚呼。

新帝撥楯相看。只見河洛死士手中追魂弩,竟無故起火。火蛇沿弩臂飛快遊走。許多死士棄之不及,手臂遂被點燃。緊跟着火冒全身。眨眼間便燒成火人。

若一人還好。衆死士手中追魂弩,竟如傳染般,接連着火。只得紛紛丟棄。

箭雨遂息,攻擊立止。

被射成刺蝟的板楯後,響起張讓死裡逃生的尖叫:“伐無道,誅昏君!”

“伐無道,誅昏君!”上軍校尉小黃門蹇碩,振臂高呼。

不是你死,便是我亡。飛虻箭下,死裡逃生的西園衛,破陣而出。四面殺奔而去。

亂軍之中。張讓胡亂抓過一柄利刃,起身欲走。卻被趙忠一把扯住袍袖:“意欲何往!”

“永樂宮!”張讓面色猙獰,恨懼交加:“不殺其子,便殺其母!如前所說,以儆效尤!”

趙忠咬牙道:“你且自去,此地有我。”

“嗯!”張讓又叮囑道:“凡敢阻攔,悉數撲殺。只需留得狗皇帝一命,餘下皆可有可無。”

“醒得。”目送張讓分兵而去,趙忠亦胡亂抓過一把利刃,隨衆人殺奔阿閣。

見河洛死士,寡不敵衆。紛紛慘死刀下,被剁成肉泥。新帝面沉如水。追魂弩因何燃火,已顧不得多想。西園衛正數路並進,攻殺阿閣。

王越需守護新帝,寸步不離。遂命虎賁郎齊聚樓下,將阿閣團團圍住。

“殺入阿閣者,賞千金,封萬戶侯!”人羣中,趙忠尖聲嘶吼。

“殺——”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刀劍互斬,血肉崩飛。西園衛與虎賁郎,迎頭相撞,刀劍互插。穿胸洞背而亡。

再看張讓披頭散髮,駕車疾馳。引西園騶騎,徑直殺奔永樂宮而去。夜色漸濃,沿途宮人躲避不及。頭破血流,骨斷筋折者,大有人在。

分立雲臺四角的清忠五宦之,濟陰丁肅、下邳徐衍、南陽郭耽、汝陽李巡,看得真切,這便齊齊趕到殿前:“速舉火鳴鐘,告知右丞。”

一直守在殿前的北海趙祐,當即點燃火堆。先前,掖庭令畢嵐鑄四鍾,皆受二千斛,懸於玉堂及雲臺殿前。此時,正當大用。

洛陽西郭,十里函園。二崤城官堡。

雲臺火光初現。高舉千里鏡的右丞賈詡,便已窺見。再聞鐘鳴,確認無誤,遂言道:“鳴鏑。”

閻行弓開滿月,鳴鏑射空。

九阪塢營堡,吊橋落下。便有一騎,電射而出。

正是前軍校尉。關羽,關雲長。

180 一罪足矣1.277 賊臣授首1.85 佩韋佩弦1.72 羚羊掛角176 薊王東歸106 百般不利101 善始善終1.235 演武十器1.50 神滅無鬼1.234 四大氐王1.89 終得圓滿1.66 百艸滋茂111 隴右鮮卑1.65 陰藏殺機185 董卓無文1.55 衆怒難犯117 盜亦有道122 刀槍莫及189 爭權奪勢1 羣雄上洛101 明示萬里1.50 宮廷之變61 怒其不爭121 萬舟齊發1.89 未改初心124 成王敗寇165 浮萍無根1.90 白身野士1.37 菟園遊獵196 遠古迴響1.82 年末大賞1.222 神器更易134 一刀之威1.97 借題發揮1.34 望文生義150 自證清白1.84 蟾宮折桂121 功在不捨109 舊友重聚1.32 皇后召喚1.74 部貴五宗142 投石問路133 兵鋒四起1.40 蜜蜂分箱1.32 無心插柳1.42 鑿路先鋒146 黨人認主182 兩全其美161 空前絕後1.60 權重秩卑115 平生罕見179 瑞輪蓂莢107 自知之明61 論功封爵163 戾氣摧城1.255 非淬不銛149 半壁江山1.95 本末倒置133 強者之姿183 長史女衛1.8 周鄭交惡1.99 謹慎擇友1.82 捷足先登1.25 兄弟鬩牆1.39 火雨焚城12 何方妖孽1.257 珠璣深藏1.7 野火將熄1.25 水到渠成1 實木地板180 嶄露崢嶸123 天賜之幸1.57 意欲何爲187 奪舍續命1.32 循路而進16 降服烈馬1.35 南宮一遊1.5 舌綻春雷195 薊王登朝147 藥到病除14 一龍仕主81 融爲一體1.42 變置社稷1.49 以道御術61 論功封爵1.98 白湖水榭1.75 蔡邕來了1.76 舉世無雙1.9 策封爲王119 妻婦之禮1.209 鐵騎橫衝103 水路遊擊1.7 分庭抗禮194 無事相安1.90 麥積冬狩1.33 劍器大宗1.24 伏虎潛龍1.242 兵棋演武111 撤塔並港1.82 年末大賞
180 一罪足矣1.277 賊臣授首1.85 佩韋佩弦1.72 羚羊掛角176 薊王東歸106 百般不利101 善始善終1.235 演武十器1.50 神滅無鬼1.234 四大氐王1.89 終得圓滿1.66 百艸滋茂111 隴右鮮卑1.65 陰藏殺機185 董卓無文1.55 衆怒難犯117 盜亦有道122 刀槍莫及189 爭權奪勢1 羣雄上洛101 明示萬里1.50 宮廷之變61 怒其不爭121 萬舟齊發1.89 未改初心124 成王敗寇165 浮萍無根1.90 白身野士1.37 菟園遊獵196 遠古迴響1.82 年末大賞1.222 神器更易134 一刀之威1.97 借題發揮1.34 望文生義150 自證清白1.84 蟾宮折桂121 功在不捨109 舊友重聚1.32 皇后召喚1.74 部貴五宗142 投石問路133 兵鋒四起1.40 蜜蜂分箱1.32 無心插柳1.42 鑿路先鋒146 黨人認主182 兩全其美161 空前絕後1.60 權重秩卑115 平生罕見179 瑞輪蓂莢107 自知之明61 論功封爵163 戾氣摧城1.255 非淬不銛149 半壁江山1.95 本末倒置133 強者之姿183 長史女衛1.8 周鄭交惡1.99 謹慎擇友1.82 捷足先登1.25 兄弟鬩牆1.39 火雨焚城12 何方妖孽1.257 珠璣深藏1.7 野火將熄1.25 水到渠成1 實木地板180 嶄露崢嶸123 天賜之幸1.57 意欲何爲187 奪舍續命1.32 循路而進16 降服烈馬1.35 南宮一遊1.5 舌綻春雷195 薊王登朝147 藥到病除14 一龍仕主81 融爲一體1.42 變置社稷1.49 以道御術61 論功封爵1.98 白湖水榭1.75 蔡邕來了1.76 舉世無雙1.9 策封爲王119 妻婦之禮1.209 鐵騎橫衝103 水路遊擊1.7 分庭抗禮194 無事相安1.90 麥積冬狩1.33 劍器大宗1.24 伏虎潛龍1.242 兵棋演武111 撤塔並港1.82 年末大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