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列宿歸位

最好的劉備,沒有之一。有償閱讀,白嫖可恥。

------------------------------------

所謂“人的名,樹的影”。“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又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名字的重要性,多言何必?

奈何總有慫貨,不解其意:“敢問尚書令,甘夫人幸未殞命。我等若詐言回報,必死矣。”董旻疑道。

許攸不以爲意,細心作答:“甘夫人若不假死脫身,如何能與薊王相伴終老?”

“這……”董旻、楊定四目相對。這便幡然醒悟:“原來如此。”

“甘夫人之生死,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許攸言道:“自二位離去,世間再無何後。只有甘夫人。後世史家記曰:神智夫人甘氏,乃方士甘始之女也。與何後何干?”許攸門牙皆斷,卻氣定神閒。果然名士風範。

“何後已死於西園大火矣。”董旻心領神會。

“然也。”許攸撫掌而笑:“如若不然,二位損兵折將,隻身倖免。魚梁臺上,董卓焉能輕饒。”

聞此言,楊定眼中厲色,一閃而逝。董旻乃董卓弟也。所謂虎毒不食子。若他日董旻口風不嚴,乃至外泄。又當如何?

楊定心思,許攸隻眼可辨。卻視而不見:“二位意下如何?”

“便如尚書令所言。”董旻亦有盤算。爲階下死囚,需先逃得一死。至於家兄當面,如何回覆。再做計較不遲。

許攸這便起身回報。

薊王從諫如流。遂命人鬆綁,又贈馬匹,放二人歸去。

“報!”便有斥候來報:“兗州牧曹操麾下人馬,已斷敗軍歸路。正趕來相見。”

許攸笑道:“孟德欲‘成人之美’也。”

薊王亦知:“孟德恐敗軍逃回報信。故令麾下尾隨,伏於身後。如此,只放走董旻、楊定二人,計得圓滿。果然成人之美。”

許攸賠笑不提。

至此,王莽、光武,重現人間。列宿歸位。

三興漢室,指日可待。

打掃戰場,緘滅其口。薊王領大軍,重返漢津渡。乘三足踆烏。與破障上溯,接回十萬鄧城流民的水衡都尉艦隊匯合,順流出海。沿近海航線,北上渤海。逆入巨馬水路,泊於南港。

甘夫人懷抱阿斗,入增城殿,與王太后相見。

稍後,南陽大地,『神智夫人』事蹟,廣爲流傳。與父甘始,單車南下。送葬新野,收納流民。得薊王親臨拯救,攜十萬之衆,逃出生天。

一時,神乎其神。

竟與神龍見首不見尾之太平聖女,並聞名於世。

因其出身方士之家,化外之人。故不在薊王妃嬪之列。而位列天光三殿。傳聞,薊王準備於國中溫泉處,另造甘泉宮安置。

甘泉,本秦宮。武帝增築擴建,在此朝諸侯王,饗外國客;夏日亦作避暑之處。“始皇二十七年作甘泉宮及前殿,築甬道自咸陽屬之。漢武帝建元中增廣之。週迴一十九里,中有牛首山”。既此宮。

薊王宮殿,多用前漢舊名。幾成慣例。將僅次於未央宮的前漢甘泉宮,安置神智夫人甘氏。足見持重。

傳乃因救十萬流民之功。

許另有情由,亦未可知。

薊王舟船北上。董旻、楊定亦渡漢水,單騎入樊城。得五千騎兵護佑,這才穩住心神。閉門思量,務求魚梁臺上,百密無疏。

數日後,引兵返回洛陽。

入營交兵。又齊登魚梁臺。將靈思皇后玉璽,暗呈董卓當面。

見此璽印,董卓損兵折將之怒氣,便消減一半。

這便問道:“彼時情形,究竟如何。”

由董旻答曰:“尚書令說動何苗,攜麟子南渡漢水。又暗中遣人告知我等,引兵追擊於陽長阪坡上。時太后輕車亡命,撞青石折軸,避入杏林一廢棄塢堡。知斷難脫逃,遂將麟子託付白袍小將,投井而亡。我等打撈出屍身,取得此物。”

“麟子何在?”

“已被薊王所得。”董旻又將薊王之事,添油加醋,說於董卓當面。

見董卓不置可否。二人心中驚懼,卻又佯裝鎮定。

“此去,無功無過。你二人可心服?”董卓終於開口。

“我等皆心服。”二人大喜下拜。

目送二人出殿。便有黨魁張儉,自出屏後。

“少府以爲,可信否?”董卓果然存疑。

“既有尚書令手書,當可信之。”張儉言道:“老朽竊以爲,尚書令見軍情急迫,遂隻身涉險。說動何苗,裹挾麟子南下。明阻太后以死明志,暗中卻將何後引出鄧城,這才令董將軍(董旻),有可乘之機。且太后已崩於西園大火。神智夫人,乃化外方士之女。兩不相干。”

董卓心領神會:“如此,可避以下犯上,弒主之罪也。”

“丞相明見。”張儉再拜。

董卓這纔想起:“尚書令,今何在?”

“恐已被薊王所獲。”張儉答曰。

“若酷刑之下,和盤托出。該當如何?”董卓忙問。乃恐許攸,刑訊泄密。

“丞相且安心。”張儉寬慰道:“薊王禮賢下士,許子遠,足智多謀,必可保全。”

“可惜再不能爲我所用。”董卓嗟嘆。從始至終,皆言一己私利。絕口不提,許攸安危如何。

張儉心中冷笑,面上越發謙卑。

南港,雲臺觀邸。

千秋三師,甘始、東郭延年、封君達,三人死裡逃生。輾轉抵達薊國,與何苗、趙忠相見。衆目相對,恍如隔世。

趙忠受封甘泉太僕,總領擇址督造甘泉宮事宜。何苗亦位居甘泉衛尉。三卿之一。

三師得入四海館,亦功成名就。且因甘夫人,甘始爲首,三人坐享民爵,衣食無憂。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青牛師封君達忽問:“尚書令何在?”

何苗嬌笑:“尚書令,因救主斷齒,有損顏面。自入薊國,便閉門謝客。日前聞舊友陳琳來投,這纔出室相見。”

青牛師笑道:“何不以昆岡美玉,拾遺補闕。”

1.3 全身而返108 日新月異184 天命有歸1.3 風潮不減1.42 善利其器11 大器已成1.68 女王之牙18 四面楚歌1.65 攻略壽春1.58 割發代首194 天下共疾1.239 雪落無聲185 拋磚引玉1.85 九九歸原1.5 重操舊業1.59 增益人生1.90 貴不可言1.52 契約精神169 先登陷陳215 按兵不動1.65 如湯沃雪175 菩薩女蠻1.74 再掠女豪15 生財有術120 尚未割席1.83 古羌遺規191 英雄少年1.93 少年長吏1.234 四大氐王91 飯稻羹魚1.59 將星閃耀1.84 蟾宮折桂165 天下至理1.98 千金之軀194 心生瑕釁1.45 權利覺醒1.2 一夜動亂1.87 扶危濟困175 京兆三休第2070章 1.259 七海在望1.23 投桃報李1.79 別開生面1.279 危國之道1.98 正大光明142 道破天機132 爲君取食165 往昔之約104 滄海遺珠1.65 洛陽邸報1.33 無雙割草141 文昌武盛61 木已成舟14 撒豆成兵120 滅頂之災176 巨人之志1.47 帝國時代41 河洛羣英118 幷州狼騎1.75 真相大白1.87 扶危濟困1.38 人頭落地192 兵進隴關31 經緯之道1.99 進身之階148 附內而生144 唯剩一問151 平定龜茲1.9 三危既宅1.89 無銅身輕1.253 軍法從事1.30 陣前反水123 勇冠三軍1.59 大興土木133 歸期已定1.86 學壇祭酒1.99 冠軍履鋒1.46 陣前示威182 地大如礪133 金針撥障160 巧不如拙1.27 身後之謀1.29 外合裡應1.74 肘腋之親116 迴天無術1.25 黃龍見譙17 尊王攘夷1.74 判若鴻溝1.48 鬼神難誣1.245 更始決裂121 怒海潮升1.84 身陷囹圄1.25 黃龍見譙219 西林少年1.9 伐毛洗髓1.86 義舍病院1.83 尚書來訪134 鮮卑利亞178 天下表率160 巧不如拙158 攻城拔寨
1.3 全身而返108 日新月異184 天命有歸1.3 風潮不減1.42 善利其器11 大器已成1.68 女王之牙18 四面楚歌1.65 攻略壽春1.58 割發代首194 天下共疾1.239 雪落無聲185 拋磚引玉1.85 九九歸原1.5 重操舊業1.59 增益人生1.90 貴不可言1.52 契約精神169 先登陷陳215 按兵不動1.65 如湯沃雪175 菩薩女蠻1.74 再掠女豪15 生財有術120 尚未割席1.83 古羌遺規191 英雄少年1.93 少年長吏1.234 四大氐王91 飯稻羹魚1.59 將星閃耀1.84 蟾宮折桂165 天下至理1.98 千金之軀194 心生瑕釁1.45 權利覺醒1.2 一夜動亂1.87 扶危濟困175 京兆三休第2070章 1.259 七海在望1.23 投桃報李1.79 別開生面1.279 危國之道1.98 正大光明142 道破天機132 爲君取食165 往昔之約104 滄海遺珠1.65 洛陽邸報1.33 無雙割草141 文昌武盛61 木已成舟14 撒豆成兵120 滅頂之災176 巨人之志1.47 帝國時代41 河洛羣英118 幷州狼騎1.75 真相大白1.87 扶危濟困1.38 人頭落地192 兵進隴關31 經緯之道1.99 進身之階148 附內而生144 唯剩一問151 平定龜茲1.9 三危既宅1.89 無銅身輕1.253 軍法從事1.30 陣前反水123 勇冠三軍1.59 大興土木133 歸期已定1.86 學壇祭酒1.99 冠軍履鋒1.46 陣前示威182 地大如礪133 金針撥障160 巧不如拙1.27 身後之謀1.29 外合裡應1.74 肘腋之親116 迴天無術1.25 黃龍見譙17 尊王攘夷1.74 判若鴻溝1.48 鬼神難誣1.245 更始決裂121 怒海潮升1.84 身陷囹圄1.25 黃龍見譙219 西林少年1.9 伐毛洗髓1.86 義舍病院1.83 尚書來訪134 鮮卑利亞178 天下表率160 巧不如拙158 攻城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