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再得貴子

都水長,官名。秦及前漢屬太(奉)常。

職“律,都水治渠堤水門。”

少府、水衡都尉、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及諸郡國皆設此官。今漢惟郡國尚置。

卞紀除去官服,疊放整齊。再拜起身,躬身後退。轉身後站定,又衝滿堂文武百官,長揖及地。

王傅黃忠領羣臣起身還禮。

正如薊王妃所言,卞紀爲官一任,忠於職守。修堤築渠,治理國中水患,造福萬千百姓。

臨鄉一地,圩田三百里。水脈相連,溝渠互通。變害爲利,季季大熟。卞紀治水有功。

領食高俸,卻一直未曾成親。甚至連薊王太妃亦曾過問此事。

卞紀上疏陳情。言,水患未除,無心成家。

現在想來,怕是另有原因吧。

孑然一身,出王城,入南港。登車輪舟自去,從此再無蹤跡。

道不同不相爲謀。說的便是這個理。

呂衝、魏襲,領繡衣吏四處捉拿太平餘孽。所謂擒賊擒王。三十六渠帥之卜己離開,隨他而來的太平道徒,紛紛棄官而去。

薊王令發全境。首當其衝,高屋建瓴。將太平道定性爲邪教。

但有太平教徒,皆以謀逆論罪。夷三族。

舉國震驚。

薊王視民如子,愛恨分明。治下多行仁政。今竟要夷人三族。

足見太平邪教,禍國殃民,罪惡滔天。乃薊國心腹之患,生死大敵。

各城令長,又張榜安民。

言,只需痛改前非,交代罪行,從此與邪教一刀兩斷,便可酌情從輕發落。城內太平信衆,紛紛到縣治陳情自首。踊躍舉證,牽連日廣。

如前所說。湯藥能治好的病症,又何須去勞煩鬼神。

衣食無憂安居樂業,誰又想提着腦袋造反。

飢寒起盜心。

若非山窮水盡,走投無路。誰會願意去信那些虛無縹緲的鬼神。

見真有少數死忠,被夷三族。太平道信徒家人,爲保全家性命,唯有忍痛割愛。

薊國六縣,再無太平道餘毒。

周圍郡國,紛紛效仿。幽州太平道,紛紛逃往鄰近州郡,乃至實力大損。

國中詳情,被二位國相六百里加急上報洛陽輔漢大將軍府。

劉備便隨手將密信遞給右丞賈詡:“計成矣!”

賈詡雙手接過,展開視之。

旋即笑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若心中無鬼,何必杯弓蛇影。”

賈詡此計,便可名:杯弓蛇影。

所考驗的乃是人心。

薊國名產船隊,安然返回。一船未少,貨物皆在。此乃第一疑點。

按照原先謀劃。郭大等人一旦得手,便會連金代船,一併劫走。待運出金山,再放火燒船。如此一了百了,死無對證。亦無人知曉,船上貨物已被暗動手腳。

明輪船既平安抵達,箱中金粉亦運入國庫。顯然郭大等人已失手。薊國上下必然警覺。

於是在太平道賊人看來。王宮設宴,且只宴請南港屬吏,必與這場未遂的黃金大劫案有關。

爲防萬一,便暗藏利刃。席間更是萬分警惕。

賜酒時,更是緊張。與那些垂首下拜的官吏不同。太平賊人在賜酒時,亦不忘偷眼相看。

見宮女斟酒時,轉動壺蓋。這邊猛然想到身份已被識破,薊國欲暗中下毒,神不知鬼不覺,消滅太平道一干人等。

於是按照事前商定的計劃。壯士斷腕,棄車保帥。

死士明知薊王妃劍術絕頂,仍揮刀送死。便是爲了掩護這一切的主謀。

三十六方渠帥之卜己。

南港內的太平道賊人,有數人當場被捕,嚴刑拷打之下,有無招供。此處又成疑。

於是,恰逢十日一大堂會。王太妃、王妃,故伎重施,又備下酒宴。

亦如先前那般,當堂賜酒。

菖蒲酒,世之珍釀。時人多隻聞其名,未見其樣。

皆以爲,或如尋常水酒一般。

初見此酒,色澤發綠,隱隱透出藥味。是藥多過是酒。如此詭異,如何可稱世之珍釀。

轉而再想,若非珍釀又爲何要誆我飲藥?

但凡心中存疑,又如何敢喝。

卜己雖強裝鎮定,舉杯飲下。卻在將信將疑、生死之間,盡數噴出,未能入口。

杯弓蛇影計成。

賈文和智多近妖。若遇庸主,如何能不先行自保。以防功高震主,引來殺身之禍。

論虛懷若谷,待人以寬。劉三墩捨我其誰。

太平道洛陽二頭目,一日未落網。便要多搜捕一日。

大將軍何進一朝得勢,一發而不可收拾。借抓捕太平道,多行利己,滿足個人私慾。

街巷裡弄,兵馬呼嘯往來。一路雞飛狗跳,洛陽民衆苦不堪言。

殖貨裡卻是例外。

金水小市更是市門大開,廣迎八方賓客。生意反而越發興隆。

也不知是禍還是福。

以劉備今時今日的地位、人望,大將軍何進避恐不及,又豈敢找他的麻煩。

自從劉備棄配享宗廟。陛下對他全無猜忌。

眼看天下將亂,何人能力挽狂瀾,再續大汗國祚二百年。除去輔漢大將軍,還有誰。

低調。

八月中,黛兒姐如期臨盆。爲劉備誕下一麟兒。

因常夢見樓桑老宅,井中大蛇攀上水塔,昂然向天,噝噝吐信。

將夢說與賈詡。

賈詡笑答:乃是氣宇軒昂、卓而不羣的喜兆。

劉備大喜。這便取名爲:昂。

輔漢大將軍,薊王劉備喜得貴子。雖未曾大肆操辦。卻也賓客盈門。文武百官尚且不論。宗親諸劉亦紛紛豪擲重禮。

雖說與宗親一同赴皇后船宴。卻也只是萍水相逢,一面之緣。因何送來重禮?

右丞賈詡,一語道破。

先有賭肆命案,後有太平逆反。大將軍何進,狐假虎威,多行公報私仇。

相逼急迫。爲以防萬一,宗親諸劉這便未雨綢繆,紛紛結好輔漢大將軍。以壯聲威是其一。彼此同根,互相幫襯是其二。亦讓外戚大將軍忌憚宗室之勢是其三。

收這些人的賀禮,劉備全無負擔。

來者不拒。但收無妨。

陛下,兩位太后,何後,王美人。皆有賀禮送到。

便是與劉備相熟的幾位大內官,亦遣人送來重禮。

世人皆知薊王,富甲天下。着實不缺錢財。於是廢盡心機,所送之物,皆是世間罕有的珍奇異寶。令劉備大開眼界。

想了想,覺得時機成熟。

這便請黃門令代爲進言,索要西域都護府的鑄幣權。

陛下回話:薊王何不入宮面談?

事關重大。

無論如何也要走一趟。

進宮。

1.68 斬旗奪船1.90 多錢善賈1.88 母行子效1.46 尋機而動1.88 藩強朝弱13 心有猛虎102 平波水砦1.82 飛虻流火1.58 後會無期1.207 又見白袍162 統一貨幣133 奪母之恨1.249 唱罷登場12 二戚之爭155 天下鼎沸130 不可定期114 太平劫案195 青史留名1.77 攻心之策126 後繼有人143 雜羌兵諫17 將府五校1.44 善利萬物14 一龍仕主1.54 一國之主1.83 古羌遺規110 因何馬貴1.279 危國之道152 涓滴成海1.55 鬥戰決勝127 無詔不離143 未戰先亂149 鳳燃九天1.40 國之惡疾190 半載之期179 中舨共約1.67 大明輪船105 野火燎原1.55 負陰抱陽159 衆星拱辰128 虎狼之士164 成家立業190 迷途知返1.220 迫在眉睫1.40 國之惡疾11 大器已成118 元服之禮1.265 大有玄機159 亂世之才158 顛倒黑白134 累世通家111 計程馬車1.75 永不更迭1.30 一書在手1.272 董卓赴宴172 三日獵狩1.70 封侯拜相1.38 一日成鹽1.87 開門揖盜11 反客爲主1.97 莫問神鬼149 內外雙軌199 孤心甚慰51 天下一國1.68 爲而不爭19 與生俱來190 並驅中原137 如左右手1 龍血玄黃1.76 麒麟續命108 天下名騎71 如同吹灰1.44 勸善禁惡1.25 水到渠成122 見我如是118 前覆後戒125 偶露崢嶸1.78 顧全大局1.22 薪盡火傳51 誰言廢立15 退居其次1.75 愁雲散盡150 一戰功成1.44 善利萬物109 素首雪女1.2 圈地爲邑1.208 殺出重圍1.83 一網打盡1.93 今冬尤寒156 金牌免死1.59 亂我心曲1.6 長轡遠馭1.94 熨斗直衣1.79 字挾風霜1.78 大藏書閣127 兔死狐悲124 成王敗寇1.97 鳳引九雛121 各取所需1.36 渾天大陣
1.68 斬旗奪船1.90 多錢善賈1.88 母行子效1.46 尋機而動1.88 藩強朝弱13 心有猛虎102 平波水砦1.82 飛虻流火1.58 後會無期1.207 又見白袍162 統一貨幣133 奪母之恨1.249 唱罷登場12 二戚之爭155 天下鼎沸130 不可定期114 太平劫案195 青史留名1.77 攻心之策126 後繼有人143 雜羌兵諫17 將府五校1.44 善利萬物14 一龍仕主1.54 一國之主1.83 古羌遺規110 因何馬貴1.279 危國之道152 涓滴成海1.55 鬥戰決勝127 無詔不離143 未戰先亂149 鳳燃九天1.40 國之惡疾190 半載之期179 中舨共約1.67 大明輪船105 野火燎原1.55 負陰抱陽159 衆星拱辰128 虎狼之士164 成家立業190 迷途知返1.220 迫在眉睫1.40 國之惡疾11 大器已成118 元服之禮1.265 大有玄機159 亂世之才158 顛倒黑白134 累世通家111 計程馬車1.75 永不更迭1.30 一書在手1.272 董卓赴宴172 三日獵狩1.70 封侯拜相1.38 一日成鹽1.87 開門揖盜11 反客爲主1.97 莫問神鬼149 內外雙軌199 孤心甚慰51 天下一國1.68 爲而不爭19 與生俱來190 並驅中原137 如左右手1 龍血玄黃1.76 麒麟續命108 天下名騎71 如同吹灰1.44 勸善禁惡1.25 水到渠成122 見我如是118 前覆後戒125 偶露崢嶸1.78 顧全大局1.22 薪盡火傳51 誰言廢立15 退居其次1.75 愁雲散盡150 一戰功成1.44 善利萬物109 素首雪女1.2 圈地爲邑1.208 殺出重圍1.83 一網打盡1.93 今冬尤寒156 金牌免死1.59 亂我心曲1.6 長轡遠馭1.94 熨斗直衣1.79 字挾風霜1.78 大藏書閣127 兔死狐悲124 成王敗寇1.97 鳳引九雛121 各取所需1.36 渾天大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