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計程馬車

需知,以上說的乃是牛車。

馬車價更高。

馬拉貨車,並不常見。常見馬車,多是載人。

馬車多爲豪門貴族所有。一般編戶齊民甚至都無法乘坐,何談僱傭。劉備之所以打起出租馬車的主意,乃因學壇內的四位鴻儒,芊芊學子,皆常要出行。三五成羣,相互爲伴,出樓桑,入涿縣縣城。或尋師訪友,或休學歸家。牛車實在太慢。

劉備已是亭侯,可建造自己的出行車隊。

拿出三五輛安車,賃給士子們使用,亦無不可。當然,劉備最大的動因,是不想恩師穿木屐往返二十里,去看望族親好友。

可是,這馬車又該如何計算里程,又該如何計價呢?

說與蘇伯聽。

蘇伯笑道:我有一圖,可解少東家心憂。

待蘇伯取來珍惜圖卷,將發黃的娟卷徐徐展開。劉備不禁一愣:這是何物?

蘇伯笑答:此乃‘記裡鼓車’。

記裡鼓車是用於計算道路里程的車。由‘記道車’改進而來。記道車的記載,最早見於《西京雜記》:“漢朝輿駕祠甘泉汾陽,記道車,駕四,中道。”可見早在西漢時期,已有了可計算道路里程的馬車。後因加了‘行一里路,打一下鼓’的裝置,故名‘記裡鼓車’。

據說,記裡鼓車乃是張衡發明。

聽聞此名,劉備如雷貫耳。

果然是他啊!

依圖所繪,記裡鼓車分上下兩層,上層設一鍾,下層設一鼓。記裡鼓車上有小木人,頭戴峨冠,身穿錦袍高坐車上。車走十里,木人擊鼓一次。當擊鼓十次,就擊鐘一次。外形爲獨轅雙輪。車箱內設‘差動齒輪組’。齒輪始終與車輪同轉,其最末一隻齒輪軸在車行一里時,正好迴轉一週,車子上層木人受凸輪牽動,由繩索牽動右臂擊鼓一次,以示里程。

敲鐘擊鼓,都是形式。關鍵是上面的差動齒輪組。

和指南車並排而行的記裡鼓車,同爲天子出行時的儀仗車。旁人不可擅用。

然而只需稍加改造,改頭換面後,便可成爲計程馬車!

擊鼓敲鐘的木人,被舍掉。改成了一卷皮尺。車行一里,皮尺便會向外徐徐吐出一截。上面準確排列着馬車行進的里程數。

馬車行進了多少里程,便可對照皮尺吐出的數字,準確度量!

劉備大喜。

何等之神器,竟出現在如此年代!

出租馬車,無需另設院落。交由置長崔鈞。將置樓左側大屋,全部徵用,改造成:‘僦(jiù)車館’。

僦車館,便是賃車館。

漢代第一家計程馬車館,在樓桑村新鮮出爐。車輿(車廂)也是特製。能排坐四人。加上車伕,共計五人。

價格分兩種。

單人計價:一里一錢。

包車計價:一里五錢。

因何包車價貴,乃因包車更加便利。若要清淨獨行,自然包車最好。

僦車館一開,舉邑轟動。尤其是學壇衆多學子。不少寒門庶子,家中養不起馬,亦無車。往來頗爲不便。如今有了計價馬車,自當喜從天降。

得知這些僦車,乃少君侯出行車隊所用乘車時,衆人尤爲感激。亦多敬佩。

須知,少君侯可不少那些許的僦費。

劉備遠未成年。便讓將人在門前豎了兩塊上馬石。

上馬石起於秦,興於漢。相傳王莽個子矮小,不易上馬下馬,豎立上馬石,乃成風尚。宋朝的《營造法式·石作制度·馬臺》記載:“造馬臺之制:高二尺二寸,長三尺八寸,廣二尺二寸。其面方,外餘一尺六寸,下面作兩踏。身內或通素,或迭澀造;隨宜雕鐫華文。”由此可知,各地衆多的馬臺地名,都應與上馬石有關聯。

後世上馬石多爲漢白玉或大青石質地。一石分兩級踏步,第一級高約一尺三寸,第二級高約二尺一寸,寬一尺八寸,長三尺左右。上馬石側面呈直角,長約四尺半,寬約二尺,高近二尺。底爲須彌座,邊框飾祥雲紋飾;一級踏臺長方形,樸素無華,長約二尺半;二級踏臺比一級高約一尺,平面二尺正方,周邊雕塑出繁縟精美的紋飾的錦緞和金錢,寓意‘錦繡前程’、‘福在馬前(錢)’或‘馬上前(錢)程’。諸如此類。

之所以是兩塊上馬石,而不是一塊上馬石,一塊下馬石。蓋因‘下馬’寓意不好。於是棄用。

劉備設此石,本是爲自己上下馬方便。

不料樓桑邑民紛紛效仿,遂成風尚。除了上馬石,門口左右還設有拴馬樁。亦稱拴馬石。同樣,邑民紛紛效仿。此石甚高。劉備心憂賊人藉此石,翻牆而入。這便悉數撤去。改爲沿牆邊,橫置一根石樑。石樑上間隔着雕有麒麟瑞獸。將繮繩拴於獸頸,自當牢固。

如此甚好。

邑民亦紛紛效仿。

邑中馬匹、車輛漸多。湯池、酒壚、客舍……後院雖都能停車。奈何車輛衆多,無法停靠。以至淤塞街道。還是因樓桑地小而樓高。市長耿雍和置長崔鈞紛紛來找。

劉備想了想,這便笑道:何不建泊樓?

兩人忙問:何爲泊樓?

劉備便將後世的垂直停車場,娓娓道來。

兩人聽完,這便茅塞頓開。既能建樓住人,爲何不可建樓停車?

113 芳蘭之舉164 追本溯源188 風聞奏事1.87 開門揖盜176 盜書續命1.39 王庭行蹤113 芳蘭之舉118 舉國哀慟1.40 有心無力1.36 寒光耀雪1.89 無銅身輕127 兔死狐悲1.67 大明輪船1.35 西烏鐵騎160 遠見卓識1.49 銷金洞窟148 七色婢女12 縑車載禍19 馬兒快跑1.3 父子相隨1.38 明日爲王1.25 水到渠成134 大利匠城1.99 進身之階1.53 前朝舊事1.50 明日未知1.82 捷足先登11 禍起宮牆1.83 誅心之謀159 名不經傳169 改弦更張178 天下表率120 尚未割席1.70 奉詔和親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82 爲人作嫁81 圍獵祭祖143 雜羌兵諫1.52 家恨國仇1.235 貌合心離167 麒麟可乎91 心有滋蔓142 道破天機281 過猶不及192 火燒西園1.32 織蓆販履1.233 寄豭之豬152 傳檄天下1.7 無郭之都1.83 誅心之謀151 王者之心178 中洲一郡10 雕版印鈔197 因時而化137 百無禁忌14 死而不僵124 國士待之1.200 永安上壽61 論功封爵213 橫空出世1.233 一步之先133 強者之姿120 驕兵必敗148 五帝之學1.47 倉樓覆道1.84 東海揚塵117 知子莫母113 求開黨錮1.77 酎金補齊1.67 何爲樓桑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41 細數家珍108 外徵內討1.30 洛陽小市11 檀口溫湯121 書生意氣199 半天一夜142 陰風不止194 天下共疾141 父子十祿1.3 全身而返137 各自圈地1.233 一步之先148 三舉鄉黨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70 孤芳自賞1.20 繡衣直指133 勝負之期14 西域風雲180 身有所長129 心腹大害106 偷天換日1.55 莫不如此1.76 世道無常1.39 分功之義106 勿以爲念1.20 軟語溫言71 以鹿爲幟1.4 各懷鬼胎
113 芳蘭之舉164 追本溯源188 風聞奏事1.87 開門揖盜176 盜書續命1.39 王庭行蹤113 芳蘭之舉118 舉國哀慟1.40 有心無力1.36 寒光耀雪1.89 無銅身輕127 兔死狐悲1.67 大明輪船1.35 西烏鐵騎160 遠見卓識1.49 銷金洞窟148 七色婢女12 縑車載禍19 馬兒快跑1.3 父子相隨1.38 明日爲王1.25 水到渠成134 大利匠城1.99 進身之階1.53 前朝舊事1.50 明日未知1.82 捷足先登11 禍起宮牆1.83 誅心之謀159 名不經傳169 改弦更張178 天下表率120 尚未割席1.70 奉詔和親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82 爲人作嫁81 圍獵祭祖143 雜羌兵諫1.52 家恨國仇1.235 貌合心離167 麒麟可乎91 心有滋蔓142 道破天機281 過猶不及192 火燒西園1.32 織蓆販履1.233 寄豭之豬152 傳檄天下1.7 無郭之都1.83 誅心之謀151 王者之心178 中洲一郡10 雕版印鈔197 因時而化137 百無禁忌14 死而不僵124 國士待之1.200 永安上壽61 論功封爵213 橫空出世1.233 一步之先133 強者之姿120 驕兵必敗148 五帝之學1.47 倉樓覆道1.84 東海揚塵117 知子莫母113 求開黨錮1.77 酎金補齊1.67 何爲樓桑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41 細數家珍108 外徵內討1.30 洛陽小市11 檀口溫湯121 書生意氣199 半天一夜142 陰風不止194 天下共疾141 父子十祿1.3 全身而返137 各自圈地1.233 一步之先148 三舉鄉黨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70 孤芳自賞1.20 繡衣直指133 勝負之期14 西域風雲180 身有所長129 心腹大害106 偷天換日1.55 莫不如此1.76 世道無常1.39 分功之義106 勿以爲念1.20 軟語溫言71 以鹿爲幟1.4 各懷鬼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