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熨斗直衣

身居高位,不宜遠行。白湖水榭正大興土木,諸事都需他親自定奪。

白湖周圍荒地,約有一半不在劉備封邑之內。好在荒灘無法耕種,未被闢爲公田。劉備出資買來,轉售與附民。

亭侯雖爵小,可在涿縣卻是一等一的尊貴。加之劉備聲名在外,又多結交北地名士豪傑,乃是本地一等一的豪強。縣中官吏更是經常出入樓桑,與劉氏宗人相厚。這些許的小事,又有何難?

劵書到手,劉備便大刀闊斧,督造水榭。

作爲樓桑特產的寢墊,一直未停過。技藝純熟的良匠,還進行了頗多改良。除了劉備信口一說的神農百草墊,各種類型的養生寢墊皆有製造。軟硬適中,長短皆宜。僅此一項,收入大增。然而除去給僱工的工錢和材料成本,寢墊賺取的利潤,大都被用來購買遼東鹽漬木。源源不斷運來的遼東巨木,是樓桑能夠大興土木的重要倚仗。

至於往來行商存在貲庫的錢幣,劉備分文未動。花的都是自己賺的錢。

如今石材又成了一項頗大的支出。

捉襟見肘的財政,讓劉備購買戰馬組建騎兵的想法,再次後延。

久而久之,良馬便成了劉備心中最大的缺憾。

除去督造水榭,通渠圍堰、改造水田,也是另一要務。此事交由族親負責,無需劉備操心。正是見劉備家水田豐產,劉氏宗人才紛紛把自家旱地改成水田。如今再督造邑民水田,可謂熟門熟路。

年初,老族長三次編戶造冊。計兩千一百六十七戶,兩萬零一百餘口。

樓桑邑民,來源有三。

宗人、附民、順陽衛族人。

除去邑民,還有往來商隊、遊俠、旅人、學生等。加起來也有千餘口。

這就是分封和賞封的區別。若是賞封,必規定戶數。如封都亭侯,食兩百戶。都鄉侯,則食三百戶。諸如此例。

依律,食封千戶以上者,置家丞、庶子各一人。

若是單論戶數,劉備雖是亭侯,卻可擁有自己的家臣了。當然,即便不設家臣,世家豪門還有一個招募人才的方式:門客。

蓄養死士,可不是劉備的嗜好。

富甲一方是一回事。可若是圖謀不軌,那就要另當別論了。

樓桑邑也實行鄉里制。五家爲伍,十家爲什,分設伍長、什長各司其職。百家爲裡,設裡魁,裡吏主要有父老、什長、杜宰、裡監門等。十里爲一亭,設亭長、亭佐、亭父等職。

趕在立夏前,水田終於改造完畢。芒種前後,宗人開始育秧。待秧苗長成,便可移栽。若無大災,必將大熟。

建寧五年,五月,己巳(十六日),赦天下,改元熹平。

爲熹平元年。

雨季來的早。芒種之後,陰雨連綿,難有晴日。

好在涿縣地勢平緩,樓桑溝渠通暢,未遭水患。

雨多潮溼。衣物洗後無法晾乾。

母親便取出一物。只見此物,圓腹寬沿、有長柄,通體素面,底部有四字銘文:熨斗直衣。

竟然是熨斗!

話說,便當盒都有,再出一個熨斗,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吧。

據說,熨斗最早是一種刑具。商代最初發明時,乃是被當作一種刑具使用,專門用來燙犯人的皮膚。到了秦末漢初,才被用於熨燙衣服。

‘熨斗’一詞,一是取象徵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鬥’。熨衣前,將燒紅木炭放在熨斗裡,待底部發燙,便可去熨燙衣料。因多是青銅質地,所以熨斗又叫‘火斗’、‘燙鬥’、‘金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樵鬥’。

青銅熨斗多用來熨燙絲織物。此時只有王公貴族家纔會有大量絲衣,普通百姓都是粗布麻衣,用不上熨斗。

母親時不時拿出的青銅器,讓劉備很是神奇。話說這些祖上傳下來的青銅破爛,不都被母親典當掉了嗎?

這便問過母親。

母親笑道,老宅屋舍衆多,堆滿舊物。先前雜草叢生,門房坍塌。不常去的犄角旮旯,總有些遺存。

這個解釋……

劉備想了想,很合理啊。

如此想來。炭火熨斗和蒸汽熨斗的距離,也不是很遙遠啊。

劉備覺得,之所以美人願入侯門,或許是因能穿綵衣。這個時代,一切用度都與等級掛鉤。普通齊民身上的衣服,甚至不能染色。白衣、白身,便時指此。後來放寬,也不過只許染成青色。

諸如黑、紅,這樣的高級色彩,甚至只有王公貴族才能配享。

能在草廬中用黑漆木碗宴客,最低也是士人!

齊民多配陶碗,或用青瓷。故而邑中食器酒具,多爲耿氏青瓷。

逾制這種事,可大可小。加之大廈將傾,禮樂崩壞。多半民不舉,官不究。只怕有人故意構陷。一旦追究起來,那可都是夷三族的大罪。

所以往來豪商皆穿青衫。至於貼身的褻衣,又豈會爲外人所見。

甚至權傾朝野的宦官們,也頗爲忌憚。

史書有載,因靈帝常登永安侯臺。宦官怕各自逾制在城中建起的高樓被天子所見,就誆騙說,天子不應登高。靈帝深信不疑。從此不再登亭臺樓閣。自然也就不會看見宦官們在洛陽城中逾制修造的豪宅了。

不能出遊,只能靠書信往來。

好在郵驛就在設在邑中。劉備的書信自是優先送達。比從前不知快了多少。

前些日子劉備收到了華縣獄掾臧戒的一封手書。

聽聞劉備復爵,臧戒頗爲高興。又說了成爲獄掾後的一些瑣事,與上官不合等等。劉備把他當朋友。既是朋友,無論身份如何轉變,情誼始終不變。劉備便把身邊諸事,撿有趣的寫在信中。並邀他再來樓桑一聚。

士異的兄長士燮,也從洛陽寄來手書。說了些帝都的情況。信上說,恰逢京師大水,有人在宮中朱雀闕上手書:“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禁太后,公卿皆尸祿,無有忠言者。”

宦官竟敢幽禁太后?

我大漢朝爲何總在外戚和宦官之間,爭鬥不休。

士燮追隨御史劉陶,遠赴洛陽。信中所言,必定不虛。

除了臧戒和士燮,廷尉崔烈也寫信來問恩師盧植諸事。並詢問劉備,恩師是否通曉軍事。

劉備嘆了口氣。這是要啓用恩師平亂了吧。

去年冬,鮮卑寇幷州。

鮮卑屢寇邊疆,不知戰況如何。

外患未滅,內憂四起。望着窗外大雨,劉備忽生出一絲風雨飄搖之感。

21 三人成虎1.83 蓋世英雄199 款到發貨145 顯山露水166 勝者爲王1.57 賞罰未定10 雕版印鈔186 三方勢力148 大義滅親19 同胞兄弟163 女亞馬遜!1.258 激勵三軍1.70 公主智囊216 觸類旁通1.84 盡入彀中1.78 陸城亭侯1.23 孤軍誘敵183 龍向天飛1.6 暗渡陳倉1.80 關羽得子1.60 楛矢貫隼1.70 虎嘯山林218 近水樓臺132 人心難琢1.274 有鳳來儀1.20 來去相宜1.90 班師回國151 金石爲開1.23 督亢城倉116 孟嘗遺風102 家國天下1.33 天助我主1.33 劍器大宗1.70 奉詔和親1.73 何須殺人1.86 學壇祭酒19 遊麟可用1.22 東西合璧1.78 怦然心動181 生死兩命1.87 扶危濟困163 顧此失彼1.237 生死立判190 軍師節哀196 神智夫人123 無人祭奠153 巧施連環1.74 樓桑重器10 多子饒妻21 解我心憂147 河漢無極185 董卓無文150 幻痛未滅196 三方推演112 分戶析產100 大象無形12 料事於先1.57 戰意正濃1.76 舉世無雙105 野火燎原1.23 王宮女官1.73 大雅無傷161 孤燕折翅194 先聲奪人122 火燒濮陽41 鑄山煮海81 天下喉舌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27 無詔不離1.29 外合裡應192 共赴國難115 帝王心聲1.55 馬踏聯營100 連夜謀劃1.255 突施冷箭170 意落心安1.64 懷瑾相報135 豐年多禾170 黃泉相見134 天下初平1.97 板上釘釘159 白波立寨1.44 豐取刻與1.23 王宮女官1.52 家恨國仇1.54 薊國四師1.43 白馬楊氏21 赤心如故1.69 張飛劫親130 傭兵公會107 克堅平難1.39 分功之義186 當仁不讓1.206 饔飧不濟1.68 拯焚救溺1.28 雌雄雙劍169 先登陷陳164 成家立業71 命運時然81 四子降臨
21 三人成虎1.83 蓋世英雄199 款到發貨145 顯山露水166 勝者爲王1.57 賞罰未定10 雕版印鈔186 三方勢力148 大義滅親19 同胞兄弟163 女亞馬遜!1.258 激勵三軍1.70 公主智囊216 觸類旁通1.84 盡入彀中1.78 陸城亭侯1.23 孤軍誘敵183 龍向天飛1.6 暗渡陳倉1.80 關羽得子1.60 楛矢貫隼1.70 虎嘯山林218 近水樓臺132 人心難琢1.274 有鳳來儀1.20 來去相宜1.90 班師回國151 金石爲開1.23 督亢城倉116 孟嘗遺風102 家國天下1.33 天助我主1.33 劍器大宗1.70 奉詔和親1.73 何須殺人1.86 學壇祭酒19 遊麟可用1.22 東西合璧1.78 怦然心動181 生死兩命1.87 扶危濟困163 顧此失彼1.237 生死立判190 軍師節哀196 神智夫人123 無人祭奠153 巧施連環1.74 樓桑重器10 多子饒妻21 解我心憂147 河漢無極185 董卓無文150 幻痛未滅196 三方推演112 分戶析產100 大象無形12 料事於先1.57 戰意正濃1.76 舉世無雙105 野火燎原1.23 王宮女官1.73 大雅無傷161 孤燕折翅194 先聲奪人122 火燒濮陽41 鑄山煮海81 天下喉舌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27 無詔不離1.29 外合裡應192 共赴國難115 帝王心聲1.55 馬踏聯營100 連夜謀劃1.255 突施冷箭170 意落心安1.64 懷瑾相報135 豐年多禾170 黃泉相見134 天下初平1.97 板上釘釘159 白波立寨1.44 豐取刻與1.23 王宮女官1.52 家恨國仇1.54 薊國四師1.43 白馬楊氏21 赤心如故1.69 張飛劫親130 傭兵公會107 克堅平難1.39 分功之義186 當仁不讓1.206 饔飧不濟1.68 拯焚救溺1.28 雌雄雙劍169 先登陷陳164 成家立業71 命運時然81 四子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