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累世通家

深春之末,乍暖還寒。

薊王寢宮,帷帳低垂。薊王與王妃相擁高臥,靜靜的聆聽者彼此的心跳。

王妃埋首在薊王胸前,耳廓猶未退燒,滾燙如火。

少年時,王妃體態頎長,常耳提面命,居高下問。劉備人小體壯,常俯首帖耳,仰頭作答。

如今身長八尺,英姿勃發。伸手便可將王妃攬入懷中。兩人因情生愛。饒是天各一方,經年未見,亦心懷彼此,未曾倦怠。王妃動靜皆宜,善養氣。多年一身二主,雙劍一朝合璧,滋養出謫仙般的人物。又被薊王呵護備至,日夜澆灌。如今越發風姿內斂。綽約似仙。

“夫君?”許久,恢復些力氣的王妃,伏在劉備胸口輕輕出聲。

“在。”劉備仰望着帳頂與垂簾的邊際線,享受着沁人心脾,猶在不時悸動的溫情羈絆。

“遲遲不行和親大典,可是因我?”王妃沒有稱“臣妾”。

“非也。”劉備輕吁了口氣:“所謂秀色可餐。面對珍饈佳餚,人皆會流下口涎。然,就食時卻發覺,腹中飽脹,已無處可盛放。”

“夫君無處可放的,可是算計與是非?”

劉備輕輕點頭,將心結吐露:“不瞞夫人,四大府丞皆有書信送到。言,和親西域五十五國,乃事關大漢國祚,宜早不宜遲。其中利益關切,各方得失,我又豈能不知?奈何一想到婚姻中牽扯到得失算計,利益苟且。便覺得愧對於你。心中常想,清白如你,又豈能與這俗世的糾纏,日夜相伴。”

“夫君難道忘了,我亦是凡夫俗子。少時學藝深山,藝成遠赴洛陽,所求亦不過是一時俗名。若非夫君與我相伴多年,一朝夢醒。哪來今日這清平安穩的時日。”公孫氏亦道出心聲:“夫君心懷天下,欲救萬民於水火。個人的得失,豈能與江山社稷相提並論。聽聞洛陽乃天下之中,卻不過區區百里,難有作爲。長安纔是龍興之地。偌不費一兵一卒,得西域五十五國,以爲屏障。三輔興盛,指日可待。並涼北人、匈奴屠各、湟中義從、八種西羌,皆是天下雄兵,夫君若能收爲己用,何愁天下不定?”

輕輕頓了頓,王妃又道:“薊國漢胡羌蠻,雜居已久。彼此累世通家,不出三代便成一家。天下大同,大漢再無異族之困。那時,我便與夫君乘一葉輕舟,或騎一匹駿馬,相伴遨遊這昇平天下。”

劉備輕輕點頭:“夫人之心,爲夫已盡知也。”

見劉備無動於衷。須臾,王妃眸生春水:“時不我與,夫君何不抽身?”

劉備笑問:“夫人既居上,何不先抽身?”

公孫氏孤苦無依,命懸一線。又身具美德,素懷大義。與劉備相扶相伴,走到今天。以前種種,今日來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莊子曰:“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解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實之可紀,精微之可志也。”

王妃生下嫡長子劉封,乃薊國第一順位繼承人。若有一日劉備君臨天下。又何須如陛下這般,整日憂心外戚篡權。當然,作爲向來備預不虞的劉備,完備的制度約束亦是關鍵。

趁稻作還未開始。冬季未能完成的通渠圩田,春季正當時宜。薊國號九河之地,豐沛多水。境內澤藪遍佈,時有水患。若種五穀,常顆粒無收。改種稻谷後,年年豐產。

旱地改水田,乃是薊國民生第一國策。其次纔是漢胡雜居,撤村並邑,諸如此類。

讓逃入薊國的百萬百姓,能儘快自給自足,不再空耗糧食儲備。亦事關生死存亡。開春後,兵禍驟起,陸路交通早已斷絕,乘船出逃,北上渤海,停靠泉州港的難民船隻,卻與日俱增。薊國高官宗人,舉族逃難者,遠不止鍾繇一家。

經多方查驗,確認無誤,遷居臨鄉外城。外城宅院也早已造好。開蓋即食,開門即用。十分方便。

或說。“世家大族借黃巾之亂洗地”的謠言可休矣。此次賊亂,關東豪強首當其衝,深受其害。城外塢堡先被攻破,黃巾賊燒殺淫掠,舉族被害者,比比皆是。種種暴行,令人髮指。許多豪強舉族避入深山大澤,即便死於猛獸之口,亦不敢輕易露面。有道是苛政猛於虎。黃巾賊尤勝苛政十倍。更加上黃巾賊只論人頭,不論田產。世家大族過百者,亦被撲殺殆盡。如何講理去。

壓迫越深,反抗越烈。想着那些曾質妻鬻子,易子而食的農人,手握鋼刀,攻破豪強塢堡時。面對豪強的妻女,會如何施暴,普通人根本無從想象。

一言蔽之,此乃陛下欲借黃巾反賊之手,血洗關東豪族。不料戰火綿延,已遠超陛下掌控。

事實上,豪強和世家,還是有區別的。諸如陳寔之家,文風鼎盛,鄉里傳有美名,自然可稱世家。然卻並非豪強。若細言之,可簡單理解:世家和豪強,乃“文豪”與“土豪”之分。

薊國幾位謀主皆以爲,陛下之所以敢坐視太平道飛速壯大,甚至明知必反亦頗多縱容。乃因陛下或許自以爲勝券在握。也就是說,陛下自以爲,能將大賢良師玩弄於股掌,且擁有可隨時扼殺黃巾亂賊的雷霆手段。

擒賊擒王。

能一舉剪滅波及全境的黃巾之亂,陛下所持,必是刺客。

陛下或早已在大賢良師身側,埋下一顆暗子。只需必要時一擊而中,行斬首行動。黃巾軍必然瞬間崩盤。

此計對付諸如愚昧的遊牧、狂熱的教徒、憤怒的暴徒等等,凌駕於世俗皇權之上的暴力組織,屢試不爽。

此計之所以能夠實現。充當黃巾內應的中常侍封諝,當居功至偉。至於欲用紅丸毒害劉備的永巷令徐奉,從現有信息來看,他確實是忠於大賢良師的太平道內應。毒害劉備之事,當與陛下和皇后無關。

陛下後宮過萬人。如此規模,已直追先帝。劉備望塵莫及。花費多出自西園萬金堂。陛下自己花錢蓄養婢女,卻也無可厚非。時下蓄奴成風,豪強大族多以奴僕,婢女互贈。動輒數百,多則成千上萬。

薊國之外的人命,實在是不值錢。

劉備可不敢與陛下相比肩。依律,王爵可納小夫人四十人。陛下金口玉言,賜劉備和親五十五國公主。已是榮寵過厚。再多娶,恐遭人非議。

王太妃言道:吾兒何不將竇氏孤女,一併娶回。省得日後麻煩。

劉備想了想,還是回絕了。

和親之事,干係重大。且又是陛下賜婚,必然萬衆矚目。萬一被人揭發,便坐實大不敬,欺君之罪。恰逢國難之時,若遭御史彈劾,豈非自找麻煩。

王太妃亦點頭稱善。

三月末。浩浩蕩蕩的車隊從長安城出發。載滿五十五國時節,前往薊國王都,商議和親大典事宜。

西域藩商,薊國百姓皆翹首以盼。

1.5 千家萬戶1.66 千里馳援1.270 養女齊聚71 命運時然18 豈若麒麟182 取捨有道1.93 今冬尤寒1.93 再築新城1.42 兵行險着1.63 仰吞北斗1.36 懷真抱素10 時機未至1.75 粗中有細154 以享司寒153 下階之梯103 玉石俱焚1.95 崔烈買官1.202 白馬銀槍131 鳩佔鵲巢186 福壽未央105 天師三分141 喬裝出兵1.85 得隴望蜀107 自知之明1.20 何足掛齒1.200 推賢讓能177 青鳥傳信1.34 恩同再造1.95 崔烈買官1.60 伏波定海1.47 擊鞠建隊194 輕車南下1.46 尋機而動1.23 三千珠履137 如左右手139 龜茲諸情13 心有猛虎149 白馬非馬134 光融天下1.44 豐取刻與140 天降流火1.8 神都洛陽174 生死交替1.72 涉海鑿河1.8 劍拔弩張183 龍向天飛114 一州之地15 安邦定國1.60 故人夜來159 畢生之年154 數年之期1.26 開荒種田1.24 犬鹿相狎139 龜茲諸情136 遣子入侍124 羌亂再起113 對面而弈1.253 陰相與謀142 各有心機1.76 智機千變1.75 粗中有細154 數年之期170 自斷股肱1.50 宮廷之變231 司馬爭先1.247 櫟陽雨金241 楚河漢界186 見機行事113 七國聯盟133 歸期已定178 萇孝仁皇196 少年無拘117 歸義降侯171 無福消受169 東西交構143 以食爲天148 附內而生115 耕三餘一199 必有其子1.49 三路大捷1.92 輕身爲國135 抱火寢薪1.25 美人無極1.59 開疆闢土101 減矢之計1.65 象耕鳥耘113 求開黨錮1.37 兵發北進1.34 牛刀割雞1.92 輕身爲國122 見我如是147 藥到病除1.40 蜜蜂分箱150 爲國秉筆127 朝堂半壁1.63 熔金入庫167 萬里征程1.25 言之尚早1.49 上表回國1.97 借題發揮
1.5 千家萬戶1.66 千里馳援1.270 養女齊聚71 命運時然18 豈若麒麟182 取捨有道1.93 今冬尤寒1.93 再築新城1.42 兵行險着1.63 仰吞北斗1.36 懷真抱素10 時機未至1.75 粗中有細154 以享司寒153 下階之梯103 玉石俱焚1.95 崔烈買官1.202 白馬銀槍131 鳩佔鵲巢186 福壽未央105 天師三分141 喬裝出兵1.85 得隴望蜀107 自知之明1.20 何足掛齒1.200 推賢讓能177 青鳥傳信1.34 恩同再造1.95 崔烈買官1.60 伏波定海1.47 擊鞠建隊194 輕車南下1.46 尋機而動1.23 三千珠履137 如左右手139 龜茲諸情13 心有猛虎149 白馬非馬134 光融天下1.44 豐取刻與140 天降流火1.8 神都洛陽174 生死交替1.72 涉海鑿河1.8 劍拔弩張183 龍向天飛114 一州之地15 安邦定國1.60 故人夜來159 畢生之年154 數年之期1.26 開荒種田1.24 犬鹿相狎139 龜茲諸情136 遣子入侍124 羌亂再起113 對面而弈1.253 陰相與謀142 各有心機1.76 智機千變1.75 粗中有細154 數年之期170 自斷股肱1.50 宮廷之變231 司馬爭先1.247 櫟陽雨金241 楚河漢界186 見機行事113 七國聯盟133 歸期已定178 萇孝仁皇196 少年無拘117 歸義降侯171 無福消受169 東西交構143 以食爲天148 附內而生115 耕三餘一199 必有其子1.49 三路大捷1.92 輕身爲國135 抱火寢薪1.25 美人無極1.59 開疆闢土101 減矢之計1.65 象耕鳥耘113 求開黨錮1.37 兵發北進1.34 牛刀割雞1.92 輕身爲國122 見我如是147 藥到病除1.40 蜜蜂分箱150 爲國秉筆127 朝堂半壁1.63 熔金入庫167 萬里征程1.25 言之尚早1.49 上表回國1.97 借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