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望廬而還

十餘艘三千石明輪大舡,光禿禿的只剩甲板。如何能不讓人生疑。

饒是甘寧,亦不敢怠慢。營內水軍更如臨大敵。號角響起,大小船隻頃刻間集結完畢。砦門大開,甘寧領蒙衝鬥艦數十艘,飛掠而出。直撲大舡而去。

互打旗語,並無異常。甘寧擲出鎖鏈,飛身上船。便有軍士引薊國使節一行,自艙內登甲板來見。

見人皆在。高舉千里鏡的薊王,這才安心。

換言之。非是被迫,乃船隊自行拆除。

原因只有一個:減重。

船內所盛,必然逼近三千石極限。於是不得已,只能將無用的上層建築,盡數拆去。想到這裡,劉備心領神會:“此去,必盡全功矣!”

所謂三千石大舡,乃指其“淨載荷”。或者叫“有效載荷”。若論“滿載荷”,遠高於三千石。

如多年前轉運北地十萬羌人家小,便將大部分壓艙石丟棄,以人壓艙。此去倭國,爲更多裝載,薊國明輪大舡,甚至拆除了全部的上層建築。

待三千石舡,兵分二路,逆入河口。泊在巨馬與塘沽港。

薊王劉備已等候多時。

甘寧引薊國使節,並倭國使梯秀等人,先行登岸。大舡分波踏浪,平穩舒適。船內一切用度應有盡有,與精舍無異。故薊使各個精神飽滿,喜氣洋洋。見薊王親迎,忙與邪馬臺使梯秀一行,列隊行禮:“拜見主公(王上)。”

“一路勞頓,諸位辛苦。”劉備欣然點頭。

薊使再拜:“幸不辱命。隨船帶回倭物若干,倭女五萬。沿途風土民情,海島航線,皆記錄在案。”

果然如此!

“船上重樓盡數拆去,可爲減重?”劉備笑問。

“此其一也。”薊使笑答:“倭女王見樓船雄偉,富麗堂皇。遂登船遊覽。言語間,多有豔羨。臣,這便做主,將座艦重樓,盡數拆入王城。原樣重建,爲女王行宮。邪馬臺國內渠帥,紛紛效仿。船上重樓,皆拆下相贈。不告擅動,請主公賜罪。”

“哦?”見他面含笑意,劉備亦笑着扶起:“彥方此行功德圓滿,何罪之有。”

薊使與薊王,四目相對,把臂而笑。君臣同契,莫逆於心。

薊使名喚王烈,字彥方,平原人。少師事陳寔,以義行稱。

鄉里有人盜牛被抓。盜賊向牛主認罪,言:“判刑殺頭皆心甘情願,只求不讓王彥方知曉。”

王烈聽聞,派人看望。還贈與盜賊半匹布。

有人問道:何故贈布與賊?

王烈答曰:盜牛人怕我知曉,便知其仍有羞恥之心。既心懷羞恥,必能改過。我這麼做,非助盜竊,乃爲促他改過也。

後有老者,丟劍於道。有一過路行人,守候劍旁。直到傍晚,老漢尋劍而來,失劍復得。驚奇之下,問其姓名,並將此事告知王烈。

王烈派人查訪守劍之人,正是那盜牛人。

鄉里百姓,凡有爭訟,皆請王烈來斷。因王烈平素教化有方,有的走到半途,便放棄爭執,自行和解。有的望見王烈廬舍,已心生慚愧,彼此相讓而回。可見,王烈德化之深,已遠勝刑罰之力。

黃巾亂時,北上闢禍。入學堂,拜爲太學博士。年前薊王欲遣人出使倭國,陳少師遂薦王烈爲正使。泉州令邴原,又舉同郡人劉正,言其“有雄氣”。劉備引來相見,果有雄才。這便拜爲副使。與王烈同赴倭國。

二人果不負衆望。

“下臣拜見王上。”副使王烈,引邪馬臺國使梯秀上前。

“貴使免禮。”劉備含笑點頭:“一路可好?”

“大舡航海,如履平地。”與薊國二上使,朝夕相伴。梯秀亦頗有精進。話說,王烈本就是淳淳長者,善教化育人。耳濡目染,梯秀漢化日深。

“好一個如履平地。”劉備笑贊:“貴使漢話精純,吐字清晰,亦如履平地也。”言指其發音,字正腔圓。

“王上謬讚,下臣慚愧。”他竟然聽懂了。便取禮單,雙手奉上:“鄙國回禮,請王上過目。”

劉備親手接過:“聞舡上有數萬倭女,恐擁擠氣悶,當先行放下。分批移入巨馬水砦暫居。”

“喏。”甘寧這便領命而去。

巨馬水砦,便是先前由機關船搭建的民船營地。位於泉州港上游,北岸一處河灣內。砦中舟橋以鎖鏈相連。各種水面建築,皆以避入砦中的民船爲載體,改造而成。

砦中,樓船酒壚、樓船客舍、大舡邸舍、大舡湯池、大船義舍,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北岸遙對泉州縣,南岸便是東平舒侯國。因時有船民舉家來投,故水砦一直未曾撤除。

如前所說,砦中功能齊備。正適安置這批跨海而來的倭女。

須臾,便有機關船並排泊入。翻轉船翼,搭上三千石大舡。在梯秀等邪馬臺使者的指揮下,艙內倭女,轉乘機關船。被分批運往巨馬水砦。

劉備駐足眺望。見各個被髮徒跣,身材矮小,似弱不禁風。不禁心生不忍:“皆是幼女乎?”

王烈答曰:“非也。倭女矮小。多不盈六尺,能有七尺之身,亦稱‘長人’。所謂短小精悍,倭女善勞作,多恭順。當可爲主公所用。”

“原來如此。”薊王便不再言語。話說,不足一米四啊……

忽覺有人窺視,劉備下意識擡頭,果見有一排鶴立雞羣之‘長人’,位列倭女隊中。

順着薊王目光,王烈笑道:“此乃邪馬臺國中佳麗,皆身長七尺。堪稱罕見。乃女王贈主公矣。”

這便是,基因突變的奇妙。話說。矮人中,不也有山嶺巨人麼。

劉備輕輕頷首:“既是倭女王之意,可暫入長安宮。待驗明正身,再做計較。”

“喏。”見主公面色如常,王烈亦頗多欣慰。

主公少年英姿,遠超常人。然卻並未大肆獵豔,充斥後宮。千里之土,五百萬民,妃嬪並宮人,不滿千人。足令人稱道。須知,當今陛下,年十四到十八的妙齡佳麗,便有萬餘。南北二宮,離宮別苑,餘下黃門、宮人、官婢,何其多也。相加恐不下十萬人。

然聽聞薊王宮,待孕之婦過百。

貴精不貴多。王上何其英雄了得!

1.28 火燒長社131 麒麟送子148 宮前之變18 滅國之危130 不可定期91 不脛而走1.40 國之惡疾147 不負韶華122 西園火併1.55 負陰抱陽151 平定龜茲122 養虎成患1.22 天下殘局102 平波水砦1.77 始料未及1.79 圍湖造屋18 千里圩田1.220 迫在眉睫171 鮮卑五姓164 四海承風153 以身擋箭135 爲主捉刀187 良平之奇1.36 再見太后1.40 蜜蜂分箱1.36 兵亂在即179 百廢初興107 林間馬場10 寡義廉恥15 五毒之冠1.57 無雙再起1.203 引狼入室123 勇冠三軍1.37 菟園遊獵1.40 火雲如燒1.75 一錢太守191 魚梁血濺151 金石爲開1.239 神泉秀水1.97 鳳引九雛1.65 如湯沃雪1.23 督亢城倉1.47 難覓仙蹤17 將府五校110 逐鹿之利1.8 北面而事1.8 劍拔弩張152 南下平亂1.44 閉門造車1.42 撐犁孤塗1.95 崔烈買官189 天下信奉144 無雙后妃1.49 和則增壽138 一席之地1.60 八關都邑14 步步生蓮1.299 烏合之衆102 平波水砦125 校場演武150 勢如水火1.2 無孔不入1.65 如湯沃雪1.49 以道御術19 人不渡己1.84 王道治國1.53 青色火焰131 胡雜騎兵109 寧有種乎183 長史女衛128 虎狼之士129 山海之盟1.230 列宿歸位118 義重於生31 直搗敵巢1.6 驚天動地1.59 班師凱旋1.65 掃平天下12 戰意橫生1.63 泰山賊衆1.33 天助我主184 心有羈絆181 薊王獻寶159 衆星拱辰211 攜民渡江189 夾縫偷生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48 七色婢女106 羌胡合流51 故國在望1.79 撤村並邑51 情不亂法1.28 長短之利1 末路之難176 巨人之志1.93 自取其禍1.245 更始決裂134 玩於股掌174 生死交替116 孟嘗遺風
1.28 火燒長社131 麒麟送子148 宮前之變18 滅國之危130 不可定期91 不脛而走1.40 國之惡疾147 不負韶華122 西園火併1.55 負陰抱陽151 平定龜茲122 養虎成患1.22 天下殘局102 平波水砦1.77 始料未及1.79 圍湖造屋18 千里圩田1.220 迫在眉睫171 鮮卑五姓164 四海承風153 以身擋箭135 爲主捉刀187 良平之奇1.36 再見太后1.40 蜜蜂分箱1.36 兵亂在即179 百廢初興107 林間馬場10 寡義廉恥15 五毒之冠1.57 無雙再起1.203 引狼入室123 勇冠三軍1.37 菟園遊獵1.40 火雲如燒1.75 一錢太守191 魚梁血濺151 金石爲開1.239 神泉秀水1.97 鳳引九雛1.65 如湯沃雪1.23 督亢城倉1.47 難覓仙蹤17 將府五校110 逐鹿之利1.8 北面而事1.8 劍拔弩張152 南下平亂1.44 閉門造車1.42 撐犁孤塗1.95 崔烈買官189 天下信奉144 無雙后妃1.49 和則增壽138 一席之地1.60 八關都邑14 步步生蓮1.299 烏合之衆102 平波水砦125 校場演武150 勢如水火1.2 無孔不入1.65 如湯沃雪1.49 以道御術19 人不渡己1.84 王道治國1.53 青色火焰131 胡雜騎兵109 寧有種乎183 長史女衛128 虎狼之士129 山海之盟1.230 列宿歸位118 義重於生31 直搗敵巢1.6 驚天動地1.59 班師凱旋1.65 掃平天下12 戰意橫生1.63 泰山賊衆1.33 天助我主184 心有羈絆181 薊王獻寶159 衆星拱辰211 攜民渡江189 夾縫偷生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48 七色婢女106 羌胡合流51 故國在望1.79 撤村並邑51 情不亂法1.28 長短之利1 末路之難176 巨人之志1.93 自取其禍1.245 更始決裂134 玩於股掌174 生死交替116 孟嘗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