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諸事不宜

“臣,分屬旁枝,豈能亂認天家子。”劉備婉拒。親疏有別。前漢宗室與今漢宗室,互不攀親論輩。乃是約定俗成的宗法。

“如朕所言,乃是從王美人處論起。”董太后言道。言下之意,非論宗親,而論義親。

“如此,臣自當從命。”劉備推脫不過。

“甚好,甚好。”董太后欣喜垂淚:“得王上護佑,貴子無憂矣。”

“守護先帝骨血。臣,義不容辭。”劉備對曰。

董太后掩面拭淚:“若朕……身逢意外,王上宜將貴子接入國中,切莫留在深宮,爲奸人所害。”

“臣,領命。”

罷筵後,出永樂宮。劉備本欲折向西邸,向皇后辭行。見天色已晚,諸多不便。車駕遂徑直出城,返回二崤城。

九阪塢下函陵,華燈初上。萬家燈火,接光如龍。道路皆由青石鋪就,花木紋石,天下運來。商肆林立,車水馬龍。函園關門,卻不閉戶。閉園後,可在園內自由行走。十里長街,樂得自在。

前大將軍樑冀,“廣開園圃,採山築土,十里九阪,以象二崤,深林絕澗,有若自然,奇禽馴獸,飛走其間”。

後被劉備重金買來,不惜工本,改造成王陵。

函園,乃泛指橫八豎六,整座陵園。函陵,乃指阪下爲守陵人建造的陵邑。二崤城,乃指阪上所築堅城。九阪塢,便是城中最核心的九座塢堡。

橫八豎六。若在薊國,可築一座三萬戶的雄城。即便十里九阪,二崤城雄踞山巔。以薊國“營城術”而言,山勢地形,完全不是問題。先將阪下平地造滿。再向阪上逆進不遲。

在洛陽西郭,五里之內,有陵園一座。現在看來。其利好,遠超預計。

洛陽人家,已有萬戶遷入園中安居。小康人家,官宦門第。戶戶何止十人。

《詩經·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王駕沿“之”字形阪道,馳入中堡,停在離宮前。“凡言離宮者,皆謂於別處置之,非常所居也。”後世又稱“行宮”。

“主公。”風塵僕僕,今日剛到的門下督鄭泰、主簿孫乾,齊來接駕。

“且入殿一敘。”鄭泰、孫乾,皆劉備私臣,自然親近。

又有美人殿前迎接,口出:拜見王上。

正是張濟所獻鄒氏。劉備護送陛下靈車抵京,來時匆忙。未曾攜帶女眷。賈詡便將鄒氏送入園中,服侍薊王衣食起居。鄒氏,二八之華。顏色殊麗,溫婉怡人。琴棋歌舞,無所不精,能書會計,尤善撫琴。劉備甚喜,與亞馬遜十二御姬同爲“函園美人”。雖已侍寢,卻未有男女之歡。陛下喪期,諸事不宜。

何爲節,便是人前人後,表裡如一。

主臣落座,宮女奉上香茗。

鄭泰、孫乾,將國中諸事,娓娓道來。立冬前,千里晚稻,盡數開鐮。三千餘萬畝良田,可得新谷一億八千萬石。再加五百萬畝官田所出新谷三千萬石。今季入糧,足有二億一千萬石。

一國濟天下。

薊國之強,毋需多言。

人口密集,謹防瘟疫。所幸,各城衛生、醫療條件,冠蓋宇內,首屈一指。水洗便利,醫藥充足。流民入籍前,皆需入各流民營地,觀察隔離,養要身體。劉備最擔心的大疫,並未在國中流行。

“聞,國增四縣。二位國相,特命我等代爲詢問,主公欲取何地。”孫乾言道。

“冀州六國,萬勿輕動。”劉備言道:“二位府丞之意,宜取渤海及遼西,境內四縣。”

“二位國相,亦有此意。”孫乾答曰。

劉備將洛陽諸事,皆交由二位府丞打理。書不盡言,二位國相這才託孫乾,代爲相問。

“渤海乃大郡。比先前所割前漢廢縣,民生甚佳。”鄭泰亦言道:“若是先帝,必捨不得。不知新帝,可否割捨。”

劉備輕輕頷首:“新帝與先帝,一母同胞。孤觀之,聰慧機辨,不在先帝之下。爲合肥侯時,名聲不顯。然有執金吾深入其境。歸來後曾言,合肥民衆安樂,豐衣足食。合肥侯,頗有明君之姿。”

“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孫乾對曰:“合肥侯與驟登大寶,被宮中宦官養大的先帝,畢竟境遇不同。入宮稱帝,已然成年。功過是非,心知肚明。若能勤於政事,大漢中興有望。”

“古有孟母三遷,足見境遇弄人。”鄭泰嘆道。

“新帝繼位,朝政復起。孤,心事已了。待辭別二後,便歸國就藩。”劉備去意已決:“陛下因何亡故,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見主公眉宇間有鬱結之氣。莫非正爲此事煩心。”孫乾問道。

“正是。”先帝駕崩,新帝登基。劉備無暇他顧。今終有閒暇,梳理前情舊事。沙丘臺上,薊國工匠正夜以繼日,挖掘蛛絲馬跡。而那位藏身於歷史洪流之後,名不彰、聲不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太平道神上宗師。劉備總覺得,其人其事,如影隨形。近在咫尺,又遠在天邊。若近若離,若隱若現。不可名狀,無從捉摸。

不將其斬草除根,太平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只有斬斷病根,大漢這株四百年老樹,才能枯木逢春。

夜已深,遣宮人引鄭泰、孫乾,入官堡精舍歇息。劉備這便起身,入後殿寢宮,軟玉溫香,安睡不提。

翌日,劉備車駕入西園。趕去與何後辭行。

初冬已至,萬物凋零。偌大的園中,年十四到年十八的妙齡宮女,除去身強體健者,留下打掃宮室,餘下皆被遷往宮外,爲陛下守陵。

唯有誕下萬年公主的美人,獲許留在園中,與何後相伴居喪。

西園八校,被以各種名義,調離西園,拱衛二宮。只剩上軍校尉小黃門蹇碩,常駐西邸。守衛皇后與萬年公主母女。

“拜見王上。”遙見薊王車駕,蹇碩披甲來見。

“皇后何在?”劉備隔窗問道。

“皇后應在萬金堂,王上請自去。”蹇碩躬身相送。

1.88 高手雲集1.24 犬鹿相狎1.230 列宿歸位81 天下喉舌181 呂布入陳188 舉火爲先180 同道中人118 前覆後戒16 白馬公孫142 道破天機1.229 吞光五鳳1.86 精兵盡出199 必有其子182 取捨有道177 拔毒食鮮1.72 天下黎庶149 刀山劍樹1.45 好治不病154 鹿死誰手1.225 將星雲集1.240 聽風即雨1.24 犁種宿野126 後繼有人157 塵埃落定61 語破天機189 天下宗王1.54 五齊之甘188 二日並天105 紅顏易老113 另有所圖121 十里長筵177 拔毒食鮮1.46 陣前示威142 道破天機1.67 何爲樓桑130 民情如火1.35 暴虎馮河18 再起兵禍159 衆星拱辰1.207 又見白袍107 鑄造新幣1.79 字挾風霜147 不負韶華133 首遭彈劾1.8 配享太廟1.34 恩同再造1.50 宮廷之變1.80 火山女王1.95 互相成全1.50 宮廷之變132 馬兒吃飽1.40 羣盜蜂起1.95 平樂會盟129 欺君太甚1.5 奉身以死154 查無此人51 提頭之難111 撤塔並港41 細數家珍106 萬民飢流1.36 渾天大陣177 拔毒食鮮184 貪多必失131 鳩佔鵲巢131 胡雜騎兵154 東孝西直148 暗語絃音1.252 長城自毀1.43 大軍圍城163 百夷來朝149 聖上好驢117 歸義降侯163 顧此失彼1.93 古羌懸棺1.3 娘要嫁人154 查無此人102 殺良冒功1.8 拍案驚奇1.72 欲壑難平1.65 洛陽邸報108 天下名騎1.65 東界牧馬101 三日之義140 不可思議1.88 腰纏萬貫1.28 帝王家事168 面面俱到1.38 麒麟識英1.242 繞樑餘聲1.60 故人夜來1.30 火燒雲臺1.29 得失參半141 唯利機關1 分兵入關1.97 堪比高官128 魚遊燋釜1.23 三千珠履16 重造京洛142 道破天機1.53 吾道東流
1.88 高手雲集1.24 犬鹿相狎1.230 列宿歸位81 天下喉舌181 呂布入陳188 舉火爲先180 同道中人118 前覆後戒16 白馬公孫142 道破天機1.229 吞光五鳳1.86 精兵盡出199 必有其子182 取捨有道177 拔毒食鮮1.72 天下黎庶149 刀山劍樹1.45 好治不病154 鹿死誰手1.225 將星雲集1.240 聽風即雨1.24 犁種宿野126 後繼有人157 塵埃落定61 語破天機189 天下宗王1.54 五齊之甘188 二日並天105 紅顏易老113 另有所圖121 十里長筵177 拔毒食鮮1.46 陣前示威142 道破天機1.67 何爲樓桑130 民情如火1.35 暴虎馮河18 再起兵禍159 衆星拱辰1.207 又見白袍107 鑄造新幣1.79 字挾風霜147 不負韶華133 首遭彈劾1.8 配享太廟1.34 恩同再造1.50 宮廷之變1.80 火山女王1.95 互相成全1.50 宮廷之變132 馬兒吃飽1.40 羣盜蜂起1.95 平樂會盟129 欺君太甚1.5 奉身以死154 查無此人51 提頭之難111 撤塔並港41 細數家珍106 萬民飢流1.36 渾天大陣177 拔毒食鮮184 貪多必失131 鳩佔鵲巢131 胡雜騎兵154 東孝西直148 暗語絃音1.252 長城自毀1.43 大軍圍城163 百夷來朝149 聖上好驢117 歸義降侯163 顧此失彼1.93 古羌懸棺1.3 娘要嫁人154 查無此人102 殺良冒功1.8 拍案驚奇1.72 欲壑難平1.65 洛陽邸報108 天下名騎1.65 東界牧馬101 三日之義140 不可思議1.88 腰纏萬貫1.28 帝王家事168 面面俱到1.38 麒麟識英1.242 繞樑餘聲1.60 故人夜來1.30 火燒雲臺1.29 得失參半141 唯利機關1 分兵入關1.97 堪比高官128 魚遊燋釜1.23 三千珠履16 重造京洛142 道破天機1.53 吾道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