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先禮後兵

“爲王上分憂,乃奴婢分內之事。”黃門令左豐言道:“煩請右丞明示。”

賈詡對曰:“我主寄語:‘先禮後兵’。”

“願聞其詳。”左豐連忙追問。此語乃薊王所創,旁人尚不解其意。

“中元二年(57年),有倭使遠渡重洋,赴京朝拜。言,願臣服大漢,永爲藩屏。並求賜國名。光武問計百官,遂賜‘倭國’之名。並向倭人‘賜以印綬(漢委奴國王金印)’,又封其王爲‘倭奴王’。至此,倭國世爲漢藩。今,藩國來乞,我大漢又豈能置之不理。”

“右丞言之有理。”黃門令亦年少氣盛。

“我主歸國時,陛下加賜黃鉞,授以‘征伐之權’。今,邪馬臺國使,渡海來求。我主,自當義不容辭。然慮及邪馬臺國,乃倭國所屬,爲諸國之一。藩國之事,不宜驚動洛陽朝堂。且距薊國最近,故由我主出面調停,正當適宜。”

“右丞所言極是。”黃門令深以爲然。

賈詡前後兩段話,說得滴水不漏。禮法充分,無可指摘。所謂“以直報怨”。國與國交,亦需講究對等。邪馬臺爲倭國中一國。而薊國亦是大漢諸侯國。且加賜黃鉞,專主征伐。更何況,邪馬臺使者又是渡海向薊王求助。

於是乎。此事由薊王出面,自當合情合理,依法依規。便是所謂對等也。

“我主,不日將遣使三韓。勸說韓王,調派國中青壯,渡海布種。若三韓答應,皆大歡喜。”賈詡風輕雲淡。

“若不應,又當如何?”左豐脫口而出。

賈詡又云淡風輕:“然若不應。我主當興師問罪。抄掠十萬韓人,送去倭國便是。”

“好一個先禮後兵。”話說,黃門令最服薊王這股雄烈祖風。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賈詡笑道:“爲便於行事,我主欲保舉二人,守遼東、樂浪。”

“王上舉薦何人?”左豐問道。

“遼東、遼西二公孫。”賈詡答曰。

倭國,仰慕華夏已久。尤其大漢分封立國四百年。時至今日,島上還處於母系向父系過渡的“半奴隸半封建時代”。所謂邪馬臺國。說白了,便是由大小部落組成的鬆散聯盟。然自今漢起,二百餘年來,倭國正迅速蛻變。

此時,倭國已傳入水稻栽種及使用鐵器。倭人種植禾稻、苧麻,養蠶桑,緝麻線,制絲錦、縑絹。武器多用鐵鏃木弓。“國國有市”。

時下,邪馬臺國,自上而下,共分七等。官員由:大倭、大率、大夫組成。大倭收取租賦,大率巡視諸國,大夫類刺史。餘下四等爲:大人、下戶、奴婢、生口。大人四、五妻,下戶二、三妻。地位尊卑,差別明顯。但下戶非奴隸。奴婢和生口,才分屬最低等的奴隸。

大倭之上,便是聯盟共主:卑彌呼女王。

千百年來。經由半島,源源不斷,如飢似渴,進行着“全面漢化”。“渡來錢”、“渡來種”,“遊女”、“浪人”,無所不用其極。

即便盛唐,島上倭人,仍身披“吳服”。足見漢化影響至深。

然隨大漢國祚斷絕。四夷五胡,漢化戛然而止。若再有二百年,倭人早成漢人,再無後世之大和日本。

wωω⊕ Tтkд n⊕ c o 此,正是劉備必做之事。

西邸,萬金堂。

“竟還有此事?”聽完黃門令所述,陛下亦大爲驚奇:“邪馬臺女王,欲求十萬壯丁,爲其布種。”

“陛下明見。”黃門令左豐伏地媚笑:“邪馬臺,乃‘倭島諸國’中,一大國。倭國乃大漢藩屬,然京都路遠,事急從權。故邪馬臺國使,渡海向薊王哭訴。薊王……”

“薊王當世豪傑,自然不可置之不理。”陛下深知薊王秉性:“當如何行事?”

“薊國苦無餘力。薊王欲取三韓之民,送去邪馬臺國。”黃門令對曰。

“何來三韓之民。”陛下亦出身幽冀,略作回想,這便醒悟:“可是樂浪‘郡南野民’。”

“正是此處化外野民。”左豐笑答。

“左支右絀,販運東西。薊王深諳商賈之道也。”自王美人亡故,陛下難得一笑:“料想,三韓野民,必不願被人販賣。”

黃門令左豐陪笑不語。

“朕既賜‘加黃鉞’。薊王自可‘便宜行事’。”陛下看了眼左豐:“薊王欲求何事?”

“薊王欲舉二人,爲遼東、樂浪太守。”左豐言道:“金水貲庫亦備足五千萬‘修宮錢’。”

“薊王向來有禮有節。”陛下喜道:“朕宜當童叟無欺。二千石官,只需二千萬……薊錢。餘下一千萬錢,便賞與你了。”

“奴婢叩謝聖恩!”左豐五體投地。

待左豐離去。一直陪侍左右的中常侍張讓,這便諂笑道:“又得新錢入庫,老奴給陛下道喜了。”

陛下欣然點頭:“知我者,薊王也。”

張讓賠笑:“待事了,邪馬臺女王,必遣使朝拜。揚我大漢聲威。”

“自黃巾亂後,朝政日非。若得倭國邪馬臺女王,遣使朝獻。自當揚眉吐氣,一掃頹勢。”陛下又叮囑道:“修宮錢送到,便遣人去尚書檯,傳語老大人。依薊王之意行事,不可有違。”

“喏。”張讓諂笑應諾。

黃門令前腳剛走,密信已同出西邸。

長秋宮。

郭常侍趨步入內,與何後隔簾低語。

簾外,大將軍何進,河南尹何苗皆在。雙雙支起耳朵,亦聽了個大概。

“薊王所舉何人?”何後忽問。

“據說,乃度遼將軍公孫瓚,與前冀州刺史公孫度。”郭勝答曰。

“此二人皆稱豪傑。薊王此舉,乃爲震懾扶余及高句麗。防備二國馳援三韓。”何後果有眼光。

何苗忍不住問道:“此舉,雖能揚威,震懾四夷。然,與薊王何利?”

無利不起早。薊王自耗錢糧,出兵半島。所爲何來。又所求何物?

大將軍一聲冷笑:“博取盛名爲其一,降服三韓爲其二,籠絡倭人爲其三。一石數鳥。”

何後又問:“三韓如何。”

“三韓之中,馬韓在西,有五十四國,其北與樂浪,南與倭接,與倭爲近親屬也,辰韓在東,有十二國,其北或與高句麗接。弁辰在辰韓之南,亦十二國,其南亦與倭接,與倭亦爲近親之屬也。三韓,計七十八國。大者萬餘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地合方四千餘里,東西以海爲限。”從小黃門處,取書冊在手,大將軍何進答曰。

“計七十八國,方四千餘里。”何後一語中的:“薊王又增一郡之地矣。”

1.53 樓桑少君199 有容乃大1.80 火山女王140 孤家寡人10 入九龍門1.84 護氐校尉161 漢祚復興1.50 百官承式123 天賜之幸1.56 拱手相送180 嶄露崢嶸14 西域風雲145 寡人無情1.57 謀錄不盡109 麴氏先登1.90 班師回國18 士異出仕1.85 推己及人1.9 車輪舫舟1.200 推賢讓能153 志存高遠21 解我心憂1.73 有教無類126 分胙之禮128 孤很欣慰152 善刀而藏1.89 一騎絕塵160 解甲歸田1.82 遼東婢女1.7 三家解兵165 往昔之約179 中舨共約154 無從科舉161 漢祚復興100 取之有道1.3 娘要嫁人127 賊臣當道18 士異出仕131 再造新莽12 爲君之道174 爾虞我詐1.54 一字之師117 嫁禍安國118 亂臣賊子190 一較高下136 矛頭所指1.53 吾道東流1.229 吞光五鳳186 鬼火焚街1.226 全民參與159 無當飛軍1.56 痛並樂極102 王道在北184 天命有歸102 自薦枕蓆109 突飛猛進1.226 全民參與153 來龍去脈145 有軌騾車178 深明大義118 舉國哀慟1.74 青虹下墜1.88 二賊授首1.42 椎心泣血1.50 百官承式170 乞伏來投1.94 熨斗直衣115 天下都北128 堂議三問41 黃驃產子102 殺良冒功1.65 形勢急轉154 鹿死誰手1.6 以物易物1.60 廣而告之17 尊王攘夷1.92 多子多福153 經營西域157 麥穗兩岐1.87 溫故知新177 青鳥傳信1 實木地板1.29 外合裡應1.52 明珠有價1.233 一步之先17 尊王攘夷1.28 挹婁廬士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1.35 傳火天下194 利令智昏1.44 白檀守備152 善刀而藏1.233 一步之先1.28 豎子成名144 判若兩人1 伏虣藏虎103 入幕之賓1.99 一網打盡121 萬舟齊發107 以夢爲繭
1.53 樓桑少君199 有容乃大1.80 火山女王140 孤家寡人10 入九龍門1.84 護氐校尉161 漢祚復興1.50 百官承式123 天賜之幸1.56 拱手相送180 嶄露崢嶸14 西域風雲145 寡人無情1.57 謀錄不盡109 麴氏先登1.90 班師回國18 士異出仕1.85 推己及人1.9 車輪舫舟1.200 推賢讓能153 志存高遠21 解我心憂1.73 有教無類126 分胙之禮128 孤很欣慰152 善刀而藏1.89 一騎絕塵160 解甲歸田1.82 遼東婢女1.7 三家解兵165 往昔之約179 中舨共約154 無從科舉161 漢祚復興100 取之有道1.3 娘要嫁人127 賊臣當道18 士異出仕131 再造新莽12 爲君之道174 爾虞我詐1.54 一字之師117 嫁禍安國118 亂臣賊子190 一較高下136 矛頭所指1.53 吾道東流1.229 吞光五鳳186 鬼火焚街1.226 全民參與159 無當飛軍1.56 痛並樂極102 王道在北184 天命有歸102 自薦枕蓆109 突飛猛進1.226 全民參與153 來龍去脈145 有軌騾車178 深明大義118 舉國哀慟1.74 青虹下墜1.88 二賊授首1.42 椎心泣血1.50 百官承式170 乞伏來投1.94 熨斗直衣115 天下都北128 堂議三問41 黃驃產子102 殺良冒功1.65 形勢急轉154 鹿死誰手1.6 以物易物1.60 廣而告之17 尊王攘夷1.92 多子多福153 經營西域157 麥穗兩岐1.87 溫故知新177 青鳥傳信1 實木地板1.29 外合裡應1.52 明珠有價1.233 一步之先17 尊王攘夷1.28 挹婁廬士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1.35 傳火天下194 利令智昏1.44 白檀守備152 善刀而藏1.233 一步之先1.28 豎子成名144 判若兩人1 伏虣藏虎103 入幕之賓1.99 一網打盡121 萬舟齊發107 以夢爲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