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豎子成名

劉備臨行前,陛下賜“加黃鉞”。以示薊王可代主征伐。見黃鉞,如見陛下親征。

陛下先許劉備“假節”、“中西域而立幕府”,賜予徵闢天下,及人事任免大權。今又賜征討大權。政權、兵權,皆握於手中,足見恩重。

換言之。薊王見誰不順眼,便可出兵討伐。而無需上表請示。

正常情況下。以劉備的秉性,又如何會起兵謀逆,取而代之。

薊王從來只“討逆”,斷不會“謀逆”。

正因“加黃鉞”,劉備征討三韓,才合乎禮法。乃進人臣本分,無可指摘。

渤海上灣,風和日麗。

遙見水軍明輪艦,旌旗蔽日,檣桅林立。船上鼓聲隆隆,號角雄渾。主船上,千餘門徒,紛紛涌上甲板,駐足眺望。

爵室內,鄭泰陪在鄭玄身側,手指列隊相迎的明輪艦言道:“鄭公且看,乃錦帆校尉所轄水軍也!”

“可是‘百騎踏營’者。”鄭玄果然博聞。知甘寧百騎踏滅黃巾之壯舉。

“正是甘興霸!”鄭泰笑答。

鄭玄放眼望去,忽指隊中一艘大船言道:“此船因何不同。”

鄭泰順勢一觀,大喜言道:“乃主公座艦遊麟號!”

“莫非薊王親迎。”鄭玄微微一笑。雖身如先前一般氣定神閒,泰然自若。然不覺間,已喜上眉梢。

王駕相迎,足見持重。此去薊國,自當一展所長。路上,門下督鄭泰,已將太學所授,娓娓道來。鄭玄也已定計,此去當再開《京氏易》、《三統曆》、《靈憲》、《韓詩》、《九章算術》等,諸學。並將《鄭學》傳世。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大儒亦不例外。

左右迎接隊列,與徵闢船隊匯合,繞行船尾,相互掉頭換位,隨航兩翼。匯成一支龐大艦隊。

遊麟號與徵闢主艦,並駕齊驅。待等速航行,兩船先後翻轉船翼,隨之連成一體。劉備登船,趕去與鄭玄見面。

“拜見主公。”鄭泰先出相迎:“臣,幸不辱命。”

“公業一路辛苦。”劉備笑贊:“鄭公何在?”

“正與門徒,舯樓大堂內恭候。”鄭泰答曰。

“同去。”

“喏。”

與一般樓船不同。凡薊國大船,甲板上皆建有艏樓、舯樓及艉樓。又分前後甲板。乾燥而通風良好的舯樓,底艙爲水密隔艙及貨艙,中艙爲舟楫士艙、廚房、針房(司南)等。甲板上重樓,爲軍士及將官艙室。

類比漢室宅邸。大堂,多設在甲板一層。

見鄭泰引一八尺長人入內。鄭玄遂領衆門徒行禮:“老朽拜見王上。”

“劉備拜見鄭公。”劉備亦回禮。

“不敢。”鄭玄再拜。

劉備作揖上前,雙手將鄭玄托起:“備何德何能,竟使鄭公屈尊就仕。”

鄭玄躬身答曰:“能匡扶明主,三興漢室。乃老朽畢生所願。”

“得鄭公,備如魚得水也。”

“得明主,如老驥遇伯樂也。”

兩人相視而笑。鄭玄又爲劉備引薦孫嵩、趙岐、趙戩三人。

皆海內高士。劉備肅容行禮:“備與諸公,相見恨晚。”

薊王長揖及地,三人亦肅容下拜。口稱:“不敢”。

劉備將鄭玄四人,請上西席。這才反身落座。

禮賢下士,了無痕跡。足見發自肺腑。

“盛名之下無虛士”。

四人皆大儒。又各自顛沛半生,飽受流離之苦。自當遍嘗冷暖,閱人無數。與劉備雖是初見,然薊王情義撲面,直令人如沐春風。赤誠之心,坦露無疑。乃世之英傑也。

所謂“揚長避短”,又謂“趨利避害”。對見慣世態炎涼,深諳明哲保身的海內大儒而言。出仕劉備,當有“百利而無一害”。

薊王待人以誠,待人以寬。志向遠大,胸懷天下。喜怒不形於色,愛恨分明,利落果敢。有情有義,文武雙全。能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雖文治武功,卻只除首惡,從不濫殺無辜。難得又是長情之主。

一言蔽之。出仕薊王,後半生榮華富貴,享之不盡,還能令後人蒙蔭。若能再興漢室二百年,可稱一本萬利乎。

大儒最怕,禍從口出。

薊王百無禁忌,還有何所慮。

見鄭玄身後諸弟子中,有一人與衆不同。劉備笑問道:“敢問鄭公,此何人也?”

麒麟識英。名不虛傳。

鄭玄笑道:“此乃門內國子尼。”

陪坐東席的鄭泰定睛一看,正是那日引路書生。

書生旋即行禮:“樂安國淵,拜見王上。”

見他不卑不亢,從容有度。劉備笑嘆:“國子尼,美才也。吾觀其人,必爲國器。”

“哦?”位列次席的孫嵩,不禁嘆道:“王上果非,常人也。”

“孫公何出此言?”劉備一愣。

孫嵩答曰:“王上此語,竟與康成公,不謀而合。”

國淵伏地對曰:“恩師門內,英才輩出。衆師兄弟皆有高才。王上何不一觀?”

劉備欣然點頭。便將鄭玄身後諸弟子,依次看來。

與薊王目光一碰,便有人伏地下拜:

河內趙商、清河王經、樂安任嘏、北海張逸、魯國劉琰、汝南程秉、北海孫乾、山陽郗慮、南陽許慈。

年紀雖參差,然長幼有序。皆有異於常人之姿。

聞“北海孫乾”,劉備不由心中一動。該來的,終歸會來。

待衆人介紹畢,孫嵩笑言:“康成公門內十賢,已盡入王上彀中矣!”

坐上衆人,紛紛撫掌而笑。

正值用人之際,鄭玄滿門來投。劉備焉能不喜。

劉備只知孫乾,卻不知餘下諸人,皆青史留名。

正如劉備所言,雙方相見恨晚。傳令座艦,設宴接風。鄭玄等人,遂換乘遊麟號,與劉備同返。

船入巨馬水。一路走來,聞千里稻香。見大堤兩岸,水網縱橫,稻田綿延無邊。田中農人乘屜舟往來,水陸皆有兵士巡視不斷。鄭玄方知薊國之富足。

聽聞少時,劉備從河南移稻。鄭玄笑問,王上何必捨近求遠。

又道:今漢建武年間,漁陽太守張堪“於孤奴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

換言之。北地稻作第一人,並非他劉備。

不知爲何,劉備忽然憶起。大震關上,有氐酋取陪葬明器,佐證梯田並非劉備發明。聽聞有漁陽太守,“聖童”張堪,早百五十年在北地稻作。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便是鄭玄門徒中,亦有“蔣氏翁、任氏童”之樂安任嘏,童子成名。

只聞後世“傷仲永”,不聞先漢多“豎子成名”。

窺一斑而知全豹。

時下少年英傑,何其多也。

175 綠洲熔爐155 恩威並濟192 猛虎羣狼133 歸期已定1.24 伏虎潛龍1.50 無中生有1.70 青徐流民128 虎狼之士119 北海一龍13 大賢良師1.93 自取其禍1.253 軍法從事1.23 三千珠履194 利令智昏101 減矢之計124 大器免成1.64 定國之謀1.49 覆水難收113 翻雲覆雨1.65 三歲見老31 垂綏琬琰143 向海而生1.86 炎船之主154 無從科舉1.228 石來運轉124 獻履貢襪1.59 飽虎飢鷹190 半載之期127 萬法歸宗125 息事寧人1.38 明日爲王126 分胙之禮221 非人臣也1.45 生死大敵134 玩於股掌125 探險搜奇139 開枝散葉1.83 古羌遺規1.253 陰相與謀1.72 涉海鑿河142 請立宗廟154 鹿死誰手1.87 大漢風骨1.87 性命相托91 車騎填巷1.29 外合裡應130 紅塵濁世1.256 全勝立威1.30 火燒雲臺1.7 小夥伴們11 誰主浮沉11 反客爲主1.28 豎子成名146 心中有愛118 陳寔遺盜1.37芳蘭生門1.86 摒除破綻177 人神不擾10 大夢初醒1.67 莫測禍福159 舉國之力165 生而不凡1.72 血染清溪1.76 智機千變1.56 英雄末路1.38 爲國除賊1.70 海瀕廣潟1.54 一字之師1.23 孤軍誘敵1.95 本末倒置101 三日之義1.95 本末倒置1.40 何懼偷生1.89 五味俱全144 攻堅克難1.9 決裂諸侯175 綠洲熔爐1.97 霞樓仙居149 聖上好驢112 幣行天下1.8 周鄭交惡1.209 轅門射戟1.65 東界牧馬129 心腹大害162 統一貨幣1.37 菟園遊獵198 千帆競發161 空前絕後1.29 強渡漢水156 開卷有益180 嶄露崢嶸135 兵出隴右1.99 黃雀伺蟬117 歸義降侯1.46 陣前示威212 不請自來1.95 罪有應得165 片羽吉光1.48 反間之計1.230 面目全非
175 綠洲熔爐155 恩威並濟192 猛虎羣狼133 歸期已定1.24 伏虎潛龍1.50 無中生有1.70 青徐流民128 虎狼之士119 北海一龍13 大賢良師1.93 自取其禍1.253 軍法從事1.23 三千珠履194 利令智昏101 減矢之計124 大器免成1.64 定國之謀1.49 覆水難收113 翻雲覆雨1.65 三歲見老31 垂綏琬琰143 向海而生1.86 炎船之主154 無從科舉1.228 石來運轉124 獻履貢襪1.59 飽虎飢鷹190 半載之期127 萬法歸宗125 息事寧人1.38 明日爲王126 分胙之禮221 非人臣也1.45 生死大敵134 玩於股掌125 探險搜奇139 開枝散葉1.83 古羌遺規1.253 陰相與謀1.72 涉海鑿河142 請立宗廟154 鹿死誰手1.87 大漢風骨1.87 性命相托91 車騎填巷1.29 外合裡應130 紅塵濁世1.256 全勝立威1.30 火燒雲臺1.7 小夥伴們11 誰主浮沉11 反客爲主1.28 豎子成名146 心中有愛118 陳寔遺盜1.37芳蘭生門1.86 摒除破綻177 人神不擾10 大夢初醒1.67 莫測禍福159 舉國之力165 生而不凡1.72 血染清溪1.76 智機千變1.56 英雄末路1.38 爲國除賊1.70 海瀕廣潟1.54 一字之師1.23 孤軍誘敵1.95 本末倒置101 三日之義1.95 本末倒置1.40 何懼偷生1.89 五味俱全144 攻堅克難1.9 決裂諸侯175 綠洲熔爐1.97 霞樓仙居149 聖上好驢112 幣行天下1.8 周鄭交惡1.209 轅門射戟1.65 東界牧馬129 心腹大害162 統一貨幣1.37 菟園遊獵198 千帆競發161 空前絕後1.29 強渡漢水156 開卷有益180 嶄露崢嶸135 兵出隴右1.99 黃雀伺蟬117 歸義降侯1.46 陣前示威212 不請自來1.95 罪有應得165 片羽吉光1.48 反間之計1.230 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