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拱手相送

跟宦官談情義,多此一舉。

竇太后焉能不知。不過是順勢之言,又豈能當真。

果然,沉思片刻,程璜這便婉拒:“老奴久不在宮中,諸事有心無力。重開黨錮,力不能及。”

此語,不出竇太后所料:“黃巾亂後,羣盜蜂起。朝堂正值用人之際,若不開黨錮,用人唯賢。如何撥亂反正。”

程璜再拜:“太后所言極是。奈何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恕老奴,老而無用。”

正欲叩別,不料竇太后又道:“且慢。”

“太后還有何事?”

“老大人既識得前朝舊物,不知可識此物。”說完,便有心腹宮女,自簾後捧出一盤。

盤中之物,覆以白綾,擺在程璜面前。

白綾平鋪於盤內,並無突起。顯然盤中所盛,必是諸如信函一類的鋒薄之物。

程璜暗忖許久,仍未能忍住好奇。

這便伸出二指,輕夾邊際,將白綾徐徐展開。

先是一愣。待辨清盤中盛物。不由渾身顫慄,汗如雨滴。

“老奴死罪!”整個人匍匐在地,抖如篩糠。中計也!

“與老大人何干?”簾後,竇太后語氣依舊輕柔:“朕既坦誠以待。老大人何不趁此時,坦露心跡。”

“老奴、老奴、老奴……”卻不知爲何。又驚又俱之中,似又有野火焚心。危機、危機,危中之機也!

“既如此。煩請太后將…將後果前因,據實相告。”程璜用力握住顫抖不已的手腕,再並指將白綾閉合。待盤中盛物重被遮掩,這才長出一口濁氣。

“老大人且近前來。”竇太后言道。

“老奴領命!”不敢起身,伏地爬行。待頭冠輕抵垂簾,便又五體投地。動作一氣呵成,誰言老邁。

簾後,竇太后亦微微探身,與程璜耳語。

“嘶——”得知後果前因,饒是老而彌堅的程璜,亦倒吸一口涼氣。

待強壓心頭驚懼,隨顫聲發問:“太后…欲報家仇乎。”

“此其一也。”竇太后直言相告。

“敢問太后,可有其二?”話剛出口,程璜忽然醒悟。

“其二,乃爲大漢江山社稷。”果不出程璜所料。聞此言,胸中野火,陡然沒頂。

竇太后低聲言道:“我與先帝,並無子嗣。擁立何人繼任大統,並無區別。故將此‘從龍之功’,拱手相送。不知老大人可願領受?”

“老奴,老奴……”程璜竟一時凝噎。

“老大人,將過花甲。還有十年富貴。卻不知,爲十年榮華,可願放手一搏。”

竇太后肺腑之言,可謂一針見血。

人生又能有幾個十年。曾權勢滔天,又蟄伏十載。若能復起,重掌大權。便是殺頭之禍,又有何懼!

“此事,當隱秘。”程璜看向簾後宮女:“內中幾位‘中大夫’,當滅口。”

竇太后答道:“朕身邊之人,皆出竇氏門內。與我情同手足。老大人,大可放心。”

《東漢會要》卷二《內職》:“鄧太后久臨朝政,宮婢出入,其耆宿者皆稱‘中大夫’。”

程璜匍匐倒退,起身再叩首:“老奴敢不從命!”

轉而又道:“重開黨錮,非我一人之力。需引內外強援,以爲助力。”

“得老大人相助,此事成矣。”竇太后又點撥道:“可去與大長秋商議。”

“曹節?”程璜聞聲皺眉。話說,自己淪落如此,便拜曹節所賜。如何能與他結盟。

竇太后勸道:“今時不同往日。張讓、趙忠等稱十常侍,多有逼迫。曹節亦漸孤立無援。此去,當不計前嫌,聯手對外。”

“太后所言極是。”程璜幡然醒悟:“老奴告退。”

“老大人慢走。”

出寢宮,下雲臺。

程璜,當真誠惶誠恐。

半途忽醒悟。這便假裝垂頭喪氣,氣喘吁吁。艱難踱步,走下平地。

老態龍鍾,垂垂將死。踉踉蹌蹌,向停在宮門外的馬車而去。

直到被扶上馬車,駛出宮外。一路暗中監視的小黃門,這才如鳥獸散。各自回去,添油加醋,細細稟報不提。

隔日,程夫人又被老父喚回。

“阿父喚我何事?”

“確有一事,要你去辦。且附耳過來。”

“何事如此隱秘。”程夫人不疑有他,這便近身細聽。

“何故如此?”細聽養父說完,程夫人不由皺眉。

“事關你我生死,程家十年富貴。定要細細查驗。”程璜叮囑道:“茲事體大,切莫走漏風聲。”

“女兒醒得。”程夫人此時方知,事關重大。

“速去速回。”程璜擲地有聲。

程夫人不敢耽擱,這便回宮。

薊國都,王宮正殿。

九九重陽剛過。薊國上下,君臣一心,其樂融融。

所謂“四季朝服”,便是指春夏秋冬。重陽這天,王太妃與王妃賞賜羣臣冬季朝服,今日大朝會,新衣換舊服,氣象亦隨之一新。

雖說“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諸如樓桑令樂隱、酈城令郭芝等,爲官日久之薊國宿吏,四季朝服積攢甚多。常新舊混搭,引百官豔羨。

尤其是初代朝服,越發顯得珍貴無比。

故穿戴初代朝服者,尤顯身份持重。

樓桑乃薊王起家之地,說富可敵國,亦不爲過。樓桑令樂隱,位列千石俸首。王太妃亦稱“樂公”,可見一斑。

薊國增封三縣的消息,洛陽已快馬傳回。右國相耿雍,當堂宣佈。百官皆大歡喜。

“並九縣,可稱大國矣。”樂隱起身奏賀。

“樂公所言極是。”薊都尹婁圭亦奏:“三縣之地,廣袤千里。高陽城堅牆厚,可爲薊南大城。新北扼諸水上游,戰略要衝。文安下有大澤,極利屯田。三縣併入,可補足薊國‘東西長而南北窄’之戰略縱深。與國,大有裨益。”

“不愧是我薊都尹。”樂隱欣然嘆道。

百官紛紛點頭。薊國六謀主雖皆不在國中。還有婁圭、鍾繇、北海一龍、二崔、潁川五傑等,足智多謀,可並稱“智囊”。

且幕府將校,亦遠征在外。薊國仍有雙壁領六校,足可拱衛。若再算上西域都護府,薊王麾下竟有三套班底。

可稱國力鼎盛否?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今漢氣數已盡。天將變,何人能三興大漢,爲我薊王。

“黃巾既滅,朝庭敕令冀州六國主,歸國就食。請王太妃、王妃定奪。”左國相崔鈞起身奏報。

“六國與我,同氣連枝。黃巾雖滅,羣盜蜂起。黑山、白波,有合流之勢,不可不防。朝中賞罰未定,六國主能否安然無恙,亦未可知。書報隴右,請薊王定奪。”王太妃言道。

“喏。”

165 浮萍無根16 嫁禍江東1.93 自取其禍1.7 殺機畢露114 闢禍樓桑194 輕車南下17 廢長立賢1.77 兼濟天下186 鬼火焚街155 寤寐思服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90 班師回國115 耕三餘一1.87 溫故知新1.22 毋需言反131 麒麟送子125 息事寧人1.44 白檀守備161 內難未弭261 寄神免禍1.56 雨夜血染91 一人之外1.93 共襄盛舉146 握髮吐哺173 絲路流金91 心有滋蔓132 千里送藥1.75 愁雲散盡1.77 攻心之策162 畢生所願100 連夜謀劃1.226 七進七出127 朝堂半壁1.35 三高三服1.77 半島鎖鏈51 以尹天下177 困龍之地122 破而後立187 貨幣戰爭1.80 西邸賣官118 舉國哀慟13 藥入病走124 絕境弄險183 悉聽君便162 畢生所願71 如同吹灰1.87 長樂未央108 積重難返1.43 切莫辜負177 廣而無用1.72 欲壑難平1.88 藩強朝弱124 獻履貢襪10 大夢初醒121 十里長筵175 萬事齊備1.48 立冬兵發113 求開黨錮1.50 大河之子15 督亢新城1.98 四海昇平1.300 出頭之機1 伏虣藏虎143 向海而生1.24 同流合污155 天下鼎沸1.20 五供九賓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4 四平八穩1.3 風潮不減1.9 策封爲王1.82 逢凶化吉1.228 義貫金石1.44 輕卒銳兵215 班姑蔡女1.47 一念之差155 恩威並濟194 心生瑕釁18 世道居奇152 傳檄天下1.4 酈督二溝146 漢宮女主16 山蠻甲冑113 冰釋前嫌1.59 大興土木1.77 酎金補齊172 春晝初長1.220 迫在眉睫18 張家小胖198 千帆競發61 時不我待1.50 從風而服160 遠見卓識1.29 養女死士117 盜亦有道1.78 河北豪傑1.268 十日未卜1.86 恩深似海1.35 三高三服197 仙人指路
165 浮萍無根16 嫁禍江東1.93 自取其禍1.7 殺機畢露114 闢禍樓桑194 輕車南下17 廢長立賢1.77 兼濟天下186 鬼火焚街155 寤寐思服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90 班師回國115 耕三餘一1.87 溫故知新1.22 毋需言反131 麒麟送子125 息事寧人1.44 白檀守備161 內難未弭261 寄神免禍1.56 雨夜血染91 一人之外1.93 共襄盛舉146 握髮吐哺173 絲路流金91 心有滋蔓132 千里送藥1.75 愁雲散盡1.77 攻心之策162 畢生所願100 連夜謀劃1.226 七進七出127 朝堂半壁1.35 三高三服1.77 半島鎖鏈51 以尹天下177 困龍之地122 破而後立187 貨幣戰爭1.80 西邸賣官118 舉國哀慟13 藥入病走124 絕境弄險183 悉聽君便162 畢生所願71 如同吹灰1.87 長樂未央108 積重難返1.43 切莫辜負177 廣而無用1.72 欲壑難平1.88 藩強朝弱124 獻履貢襪10 大夢初醒121 十里長筵175 萬事齊備1.48 立冬兵發113 求開黨錮1.50 大河之子15 督亢新城1.98 四海昇平1.300 出頭之機1 伏虣藏虎143 向海而生1.24 同流合污155 天下鼎沸1.20 五供九賓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4 四平八穩1.3 風潮不減1.9 策封爲王1.82 逢凶化吉1.228 義貫金石1.44 輕卒銳兵215 班姑蔡女1.47 一念之差155 恩威並濟194 心生瑕釁18 世道居奇152 傳檄天下1.4 酈督二溝146 漢宮女主16 山蠻甲冑113 冰釋前嫌1.59 大興土木1.77 酎金補齊172 春晝初長1.220 迫在眉睫18 張家小胖198 千帆競發61 時不我待1.50 從風而服160 遠見卓識1.29 養女死士117 盜亦有道1.78 河北豪傑1.268 十日未卜1.86 恩深似海1.35 三高三服197 仙人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