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 一步之先

登堂衣秀,傳爲美譚。

繡衣多豪俠。與薊王意氣相投,肝膽相照。縱刀山火海,百死無悔。繡衣,乃是吏。便是書佐少吏,亦可得百石薪俸。繡衣,與門客同。食俸四百石。繡衣伍長、什長、屯長、隊率,軍曲候,皆憑武功爵晉升。食俸、品秩,皆與軍中相同。換言之,繡衣吏亦是雙食俸。與門客同食四百石宮俸。併兼領各級軍俸。自比千石及以上,方可得門籍。門客已無從入宮,可居門下署內鸞棲館。繡衣吏各有家小,自無需客居。

白毦有功,登堂衣秀。只此一句,足矣。

魏疏棄弩捉刀。邁步陣中。

見其孔武少壯,蓄勢待發。周倉亦不敢大意。鬥將必言馬。少時,三墩欲學劍擊。問母親,三叔武藝如何。母親答曰:弓馬嫺熟,善使大刀,劍擊如何,不曾得知。三墩反問,既善刀,豈不懂劍。母親亦反問:馬上馬下,豈能相比?

一問一答,見著知微。常言,人借馬速,人借馬力,諸如此類。便是騎將之威。如高速拋物。便是小小一個瓶蓋,亦可斃命。可想而知,借駿馬奔衝,將鑄鐵流星錘,大力擲出。擊碎鹿角拒馬,板楯盔甲。皆不在話下。故二將交戰,需先起速,再起勢。人馬交錯,各自出手,稱一合。廣陵城下,紀靈一合落馬。除技不如人,馬亦不如馬。

趁雙方牽馬入場,各自披掛。看臺之上,議論紛紛。

此戰,周倉已然落敗。魏疏大可,不必應戰。料想,既應此戰,當有必勝之握。

待魏疏從德勝鉤上,提起兵刃。便有人脫口而出:“刃首上闊,長柄施鐏;屈刃枝分,前銳後斜。枝分成闕(缺),形似鳳嘴,故名鳳嘴刀。”

“此刀,乃王傅所持。”又有人言。

“莫非,真乃王傅墜星(鳳嘴)刀。”另有人言。

“非也。”先前之人答曰:“魏疏必得王傅親傳。”

待麻布層層裹纏,謹防誤傷。

戰鼓擂動,駿馬奔衝。

人馬交錯,金戈大作。二人卻未卸力收兵。竟各自發力。人馬角抵,刃刃交錯。一時悶聲如雷。待雙馬錯身奔回,二人力拼一記,勝負難分。

魏疏搶先一步,撥馬殺回。回回搶一步之先。戰至十合,已佔上風。不等周倉撥馬,魏疏已縱馬追身。

駿馬嘶鳴,頸後生風。

“小心!”看臺驚呼。

周倉怒目圓睜。擰身一斧,強行出招。既不順手,亦不順勢。

刀斧相擊,周倉滾鞍落馬。若在萬軍叢中,合甲落馬。其下場,可想而知。

“周倉落馬,魏疏勝。”

“承讓。”魏疏勒馬收刀,吐氣開聲。

周倉嘿聲一笑:“來日再戰。”

“可也。”魏疏亦笑。得“演武器八”,勝戰退場。

薊王宮,瑞麟閣。

見門下游繳呈報素描。周倉被追身一擊落馬。薊王笑道:“常聞安息回馬箭。不知臨陣鬥將,如斧鉞矛槊,可有此術。”後世亦有回馬槍。

士貴妃笑答:“妾,未曾聽聞。”

甯貴妃言道:“魏疏十合敗周倉,足可自領一軍。”言下之意,稍加歷練,當可獨當一面。

士貴妃亦道:“王傅言,其弟魏延,亦是將才。”

“魏氏兄弟,爲國所用。順陽衛,後繼有人。”薊王亦頗多欣慰。遙想當年,先收呂衝、魏襲。又納潘鴻、朱蓋。二十載,白駒過隙。果然虎父無犬子。呂常、魏疏,已先後出仕。另有潘璋、朱桓,尚未長成。未來可期。

“夫君所造演武器,究竟幾何?”宋貴妃當有此問。演武器爲薊人熱議。王宮亦不例外。

“計十器。”劉備答曰:“今日已出其八,明日當十器盡出。”

“十器盡出,又當如何?”馬貴妃追問。

薊王笑道:“稍後便知。”

見夫君故作神秘。衆妃皆會心一笑。歲末罷朝。國事未絕。尤其多事之冬,三分天下,交錯犬牙。江東二袁,一勝一敗。助合肥侯盡得交揚二州。漢中史侯,與益州牧劉焉,冰釋前嫌。漢中又經上庸與荊州,互有來往。曹孟德遂逐走呂布,獨霸兗州。奈何其父曹嵩,利令智昏。與王太師爭權奪勢。王太師六百里傳書,告知薊王。朝野上下,皆有遷回舊都之意。料想,曹孟德必不肯輕易就範。事態究竟如何,薊王縱天生,亦無從未卜先知。

更有甚者。呂布孤軍南下,搖身一變。竟成徐州座上賓。今扼小沛,毗鄰三州。頗有坐山觀虎鬥,漁翁得利之嫌。徐州戰罷,陶恭祖病體反覆,恐爲宿疾。再受驚嚇,恐難久存。那時,徐州吏民,必迎呂奉先入主。曹呂之爭,尚未分勝負。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人爲財死,鳥爲食亡。

託言仇恨,勢不兩立。實則皆是,利益之爭。若非有利可圖,何以性命相爭。

薊王竊以爲。曹呂二人背後,皆是豪門大姓,垂死掙扎。薊國體制,炎漢三興。大勢已成。時局如何,天命何爲,豪門大姓,心知肚明。然,絕不可逆來順受,任人宰割。扶植爪牙羽翼,各立利益代言。其目的,不過是想“分一杯羹”。妄圖,與薊王討價還價。待炎漢三興,分割利益時,能有一席之地。畢竟,今漢世家立國。本以爲,即便薊王三興,亦是“換湯不換藥”。豈料薊王竟假,本爲削弱宗室諸侯“衆建諸侯而少其力”之“推恩令”。改頭換面,推廣全國。分戶不析產之《圩田制》,便是“廣義推恩令”也。

試想,武帝“用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爲定製封號,轍別屬漢郡。漢有厚恩,而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乃至“齊國分爲七,趙分爲六,樑分爲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爲王,王子支庶爲侯,百有餘焉”。

諸侯大國,尚且如此。何況世家乎?

推恩令下,天下支庶,爲王侯者,自感恩戴德。《圩田制》下,家中諸子,尤其庶出,如何能不歡天喜地,舉家出奔。諸子離家,只剩長子贍養雙親。待將“廣義推恩令”,放之四海而皆準。世家蕩然無存矣。

可想而知。今漢世家,如何能不拼死一搏。

爲求壯大己身,能與薊王一較長短,而無所不用其極。天下皆知,薊王善和合之道。待五胡四夷,尚且如此。焉能不納我乎?

大道至簡,知易行難。

薊王言,且走着看。

175 兵荒馬亂159 舉國之力165 往昔之約1.86 兵鋒所指160 女中豪傑1.40 洛陽酒家117 七國馬會185 定國奇謀71 戲送大禮1.50 下辯除石122 刀槍莫及1.3 夜宿烏林161 狐假虎威129 心腹大害1.53 驚濤暗涌163 戾氣摧城1.76 獻圖明志127 賊臣當道1.34 恩同再造124 大器免成1.36 渾天大陣184 天命有歸136 鴉雀無聲164 首尾呼應149 刀山劍樹121 一騎破萬183 欲取姑予184 天命有歸101 三日之義1.46 尋機而動19 樓桑諸技1.47 倉樓覆道111 鳴蟬蛻殼1.37芳蘭生門1.89 秉燭夜話16 山蠻甲冑125 此事拿手1.52 二宮流血215 按兵不動171 飛槳木蘭10 義結金蘭18 世道居奇1.68 拯焚救溺1.85 九九歸原1.56 巡視國境1.72 百害不侵1.65 掃平天下117 鳳凰于飛118 義重於生189 轉機忽現11 檀口溫湯1.267 老謀深算1.8 拍案驚奇1.4 越俎代庖1.279 危國之道1.68 萬乘巡海1.23 王宮女官1.82 飛虻流火104 見字如面194 輕車南下1.246 假有天下31 前途未卜166 秦薊之好1.72 欲壑難平164 成家立業104 我與爭鋒1.52 二宮流血1.90 麥積冬狩1.39 妾無異議153 來龍去脈199 有容乃大10 桃園結義1.4 買一饒一1.86 摒除破綻1.89 薰蕕異器116 一進一出1.220 迫在眉睫182 地大如礪1.35 南宮一遊144 唯剩一問178 四氏雲霞114 百里之命189 天下宗王150 機關算盡1.52 借刀殺人1.40 兵車夜行169 頂級名產1.78 陸城亭侯1.4 各懷鬼胎131 濯纓濯足1.37 魚目混珠1.275 天下正色157 江淮上甲109 舊友重聚148 大義滅親173 王取幾何1.4 買一饒一17 猛虎搏兔1.89 一州之國91 一人之外
175 兵荒馬亂159 舉國之力165 往昔之約1.86 兵鋒所指160 女中豪傑1.40 洛陽酒家117 七國馬會185 定國奇謀71 戲送大禮1.50 下辯除石122 刀槍莫及1.3 夜宿烏林161 狐假虎威129 心腹大害1.53 驚濤暗涌163 戾氣摧城1.76 獻圖明志127 賊臣當道1.34 恩同再造124 大器免成1.36 渾天大陣184 天命有歸136 鴉雀無聲164 首尾呼應149 刀山劍樹121 一騎破萬183 欲取姑予184 天命有歸101 三日之義1.46 尋機而動19 樓桑諸技1.47 倉樓覆道111 鳴蟬蛻殼1.37芳蘭生門1.89 秉燭夜話16 山蠻甲冑125 此事拿手1.52 二宮流血215 按兵不動171 飛槳木蘭10 義結金蘭18 世道居奇1.68 拯焚救溺1.85 九九歸原1.56 巡視國境1.72 百害不侵1.65 掃平天下117 鳳凰于飛118 義重於生189 轉機忽現11 檀口溫湯1.267 老謀深算1.8 拍案驚奇1.4 越俎代庖1.279 危國之道1.68 萬乘巡海1.23 王宮女官1.82 飛虻流火104 見字如面194 輕車南下1.246 假有天下31 前途未卜166 秦薊之好1.72 欲壑難平164 成家立業104 我與爭鋒1.52 二宮流血1.90 麥積冬狩1.39 妾無異議153 來龍去脈199 有容乃大10 桃園結義1.4 買一饒一1.86 摒除破綻1.89 薰蕕異器116 一進一出1.220 迫在眉睫182 地大如礪1.35 南宮一遊144 唯剩一問178 四氏雲霞114 百里之命189 天下宗王150 機關算盡1.52 借刀殺人1.40 兵車夜行169 頂級名產1.78 陸城亭侯1.4 各懷鬼胎131 濯纓濯足1.37 魚目混珠1.275 天下正色157 江淮上甲109 舊友重聚148 大義滅親173 王取幾何1.4 買一饒一17 猛虎搏兔1.89 一州之國91 一人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