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嫁禍安國

陛下崩天,三軍縞素。

彌留之際。唯身邊近侍,及薊王劉備在場。託孤之言,除去錄入《起居簿》,並未書成詔命。更無傳國玉璽,蓋棺定論。

換言之,陛下之言,或死無對證。

然不可否認。陛下臨終設謀,可謂神來一筆。

若知傳位合肥侯,無論何後還是董太后,必冰釋前嫌。齊心協力,一致對外。此舉,後世稱之爲“轉移內部矛盾”。時下謂之曰“嫁禍安國”。

不出二十載。皇長子、皇次子,皆長大成人,羽翼漸豐。薊王劉備、大將軍何進、及驃騎將軍董重,宗室、外戚權傾朝野,那時,再聯手逼合肥侯退位讓賢。另立新帝,水到渠成。

先立後廢。前漢“清狂不惠”之海昏侯劉賀,便是此例。

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崩。年二十一歲。時,大將軍霍光把持朝政。因劉弗陵身後無嗣,便從武帝子孫中,另選海昏侯劉賀,繼承皇位。

元平元年六月,劉賀承帝位,尊上官氏爲皇太后。在位二十七天,令出不斷。向各官署徵調、索取財貨,計一千一百二十次。光祿大夫夏侯勝、侍中傅嘉等,多次勸諫無果,反惹惱劉賀。下詔責問夏侯勝,又將傅嘉捆綁入獄。

眼看朝政日非,社稷不保。於是霍光與羣臣共議,以皇太后之名義,廢劉賀,逐出未央宮。

換言之,我朝大將軍及皇太后,擁有“廢立君王”之大權。

甚是無需合肥侯崩天。待貴子長成,便可行廢立之舉。

若合肥侯當真繼位。

對何後及大將軍何進而言。唯有先扳倒合肥侯,纔有機會爭奪大位。大敵當前,兄弟齊心。皇長子與皇次子,有極爲深切的共同利益。自當以和爲貴,杜絕內鬥。

趁難得的“二宮聯盟”之機。兩位皇子,皆可安全長大成人。並積累足可自保的力量,再攜手罷黜合肥侯。至於誰繼承皇位,兄弟關起門來,總有商量。那時,無論何人登臨大寶,剩下一人,皆足可自保。

真能一切如陛下所想。此謀堪稱神鬼莫測。然,何後又豈能坐視合肥侯登基爲帝。

此,便是陛下託孤薊王之意。

讓薊王力排衆議,輔佐合肥侯登基。待時機成熟,再親手廢去。另立貴子爲新帝。讓大漢江山,重歸正朔。

只是陛下,空口無憑。如何令天下信服啊……

領一萬大軍,風塵僕僕趕來勤王的董驃騎,只見到陛下冰冷的遺體。未能見最後一面。

陛下崩天的消息,也已快馬傳回洛陽。

滿朝文武,驚慌失色,手足無措。

董太后、何皇后,整日以淚洗面。

賈文和聞訊,一聲長嘆。

陛下崩早了。

若再有五年。不,再有三年,薊王當輕取天下。時下,薊國鹽田初耕,航海初興,島夷初附。屯田尚未大成,鑄幣尚不足用,人望亦不能夠,天下更未稱安定。陛下二子,無論何人繼承帝位。皆免不了主少國疑,人心思亂。永樂、長秋二宮,必有一宮,垂簾稱制。

朝政或盡歸董氏,或盡歸何氏。終歸大權旁落,外戚弄權。朝臣死傷慘重,重蹈前朝覆轍。

人心動盪,皆急於奔喪。竟無人細探究竟。陛下死因,難以啓齒。荒淫無度,亦符合陛下心性。乃至箭瘡崩裂,血流而亡。

薊王雖滿心疑惑,悲憤難平。卻也無可奈何。尤其是陛下臨終之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命喪困龍臺乃朕之過也。怨不得旁人。

更讓薊王難以捉摸。言外之意,此乃宿命。非人力可及。困龍之地,晾屍之臺,不過傳說耳。陛下爲何如此篤定?

因何亡故,薊王定要查個水落石出。臨行前,已密令史渙,遣一隊繡衣吏駐守。又傳命國中,盡遣將作館良匠,重回沙丘平臺,一探究竟。

陛下之死,斷不可如此不明不白。

劉備隱約覺得,此事必與黃巾餘孽,脫不了干係。

累日來,虎賁中郎將王越,更是徹夜未眠。盤問帳內一干人等。想拼湊出陛下最後一夜的蛛絲馬跡。奈何,竟無人知曉。皆言,睏意難當,各自酣睡。實不知情。

又是何人侍陛下服藥,亦無人認領。陛下死因,難以啓齒。將心比心,隨行西園佳麗,何人敢擔此重責。

洛陽,永樂宮。

董太后自簾後垂淚不止。

永樂少府楊彪、驃騎府長史孔融,正襟危坐。

“報——”便有心腹宦官入內通稟:“董驃騎傳語:‘陛下託孤薊王,欲迎合肥侯爲帝’。”

簾後哭聲戛然而止。

合肥侯乃陛下胞弟,亦是董太后所出。若立合肥侯爲帝,於董太后而言,亦是重大利好。

“陛下此舉,乃爲保二子平安,謹防同室操戈,禍起蕭牆。”楊彪一語中的。

“若如此,皇后豈能甘心。”董太后忙問。

“此乃必然。”孔融言道:“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然自大漢立朝以來,兄終弟及,多因先帝身後無嗣。先帝、陛下,皆如此。然,陛下既有二子,理應在二子之中,擇一繼位。‘父死子不繼,兄終而弟及’者,我朝從未有此先例。”

楊彪言道:“正因未有此例,陛下此舉,必遭大將軍何進及朝臣反對。”

“可有轉機。”董太后又問。

“若薊王…力挽狂瀾,一意孤行。料想,便是皇后與大將軍,亦獨木難支。此事可成。”楊彪答道。

“料想薊王,必不會如此行事。”孔融起身奏報:“薊王忠於國事。當以大局爲重。陛下託孤之本意,乃欲保二位皇子周全。薊王世之英傑,天家麒麟,必能領會聖意。只需能護二位皇子周全,又何必強推合肥侯爲帝。乃至社稷動盪,國祚難繼。”

楊彪亦點頭:“臣,附議。”

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合肥侯、二位皇子,三人誰當皇帝,與薊王並無重大幹系。反正又輪不到薊王當皇帝。

薊國若是權臣。大可引而不發,左右逢源,坐收漁翁之利。三家爲當皇帝,必無所不用其極。百般討好薊王不提。

只可惜,薊王不是。

長秋宮。

“皇后莫急。料想,薊王必不會如此行事。”大將軍何進,抱拳寬慰道。

“薊王與陛下,君臣同契。託孤之言,薊王豈能不遵。今坐擁四州之地,外加半島、西域,據半幅河山。天下強兵皆以薊王馬首是瞻。麾下精兵強將,無可匹敵。若一意孤行,如之奈何!”何後急問。

“即便如此。依皇后先前所言,天下還有一半。”大將軍沉聲奏對。

“意欲何爲?”何後脫口而出。

“重立州牧。”大將軍一語中的。

15 各有算計17 正月旦會1.58 耿雍認主1.33 出訪鴻儒1.300 出頭之機1 末路之難159 衆星拱辰176 巨人之志184 心有羈絆91 英雄同契161 狐假虎威1.65 西羌兵諫124 表裡相合1.66 海賊中計105 直言不罪1.227 主客之爭1.43 切莫辜負1.237 生死立判1.56 鮮活人聲1.284 宜若登天1.23 王宮女官1.77 各有封賞141 喬裝出兵188 以身應讖21 兵符將令129 仁義之基143 未戰先亂151 平定龜茲142 意料之外1.37 兵發北進1.52 借刀殺人214 亂中求存1.37 魚龍漫衍131 再造新莽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39 八日之幸1.32 上下求索195 禍福相依170 一拍即合1.22 我記下了129 山海之盟1.64 懷瑾相報149 蝴蝶效應120 尚未割席1.95 閉門謝客1.249 唱罷登場105 未來可期1.90 麥積冬狩1.92 首鼠兩端1.72 羚羊掛角198 大權獨攬188 二日並天1.46 陣前示威1.22 毋需言反180 故技重施140 添兵增竈113 單耳陶杯193 事不過三142 東海壽麋144 迎刃而解1.44 杯弓蛇影169 先登陷陳1.33 回馬箭術168 天下治術170 血矛之約1.83 以貲徵賦1.60 衆國津徑101 減矢之計1.46 有褐有衣169 改弦更張14 各奔東西172 三日獵狩164 首尾呼應13 心有猛虎102 殺良冒功1.3 插標賣首111 神國之謀193 事不過三1.60 故人夜來197 因時而化51 故國在望145 無人接盤211 攜民渡江121 十里長筵130 紅塵濁世145 夢寐以求1.64 定國之謀114 太平劫案184 天命有歸1.83 身世成謎51 天下一國148 輕雲閉月1.55 負陰抱陽133 強者之姿123 天賜之幸191 天下雄兵1.44 非同尋常140 不可思議158 顛倒黑白
15 各有算計17 正月旦會1.58 耿雍認主1.33 出訪鴻儒1.300 出頭之機1 末路之難159 衆星拱辰176 巨人之志184 心有羈絆91 英雄同契161 狐假虎威1.65 西羌兵諫124 表裡相合1.66 海賊中計105 直言不罪1.227 主客之爭1.43 切莫辜負1.237 生死立判1.56 鮮活人聲1.284 宜若登天1.23 王宮女官1.77 各有封賞141 喬裝出兵188 以身應讖21 兵符將令129 仁義之基143 未戰先亂151 平定龜茲142 意料之外1.37 兵發北進1.52 借刀殺人214 亂中求存1.37 魚龍漫衍131 再造新莽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39 八日之幸1.32 上下求索195 禍福相依170 一拍即合1.22 我記下了129 山海之盟1.64 懷瑾相報149 蝴蝶效應120 尚未割席1.95 閉門謝客1.249 唱罷登場105 未來可期1.90 麥積冬狩1.92 首鼠兩端1.72 羚羊掛角198 大權獨攬188 二日並天1.46 陣前示威1.22 毋需言反180 故技重施140 添兵增竈113 單耳陶杯193 事不過三142 東海壽麋144 迎刃而解1.44 杯弓蛇影169 先登陷陳1.33 回馬箭術168 天下治術170 血矛之約1.83 以貲徵賦1.60 衆國津徑101 減矢之計1.46 有褐有衣169 改弦更張14 各奔東西172 三日獵狩164 首尾呼應13 心有猛虎102 殺良冒功1.3 插標賣首111 神國之謀193 事不過三1.60 故人夜來197 因時而化51 故國在望145 無人接盤211 攜民渡江121 十里長筵130 紅塵濁世145 夢寐以求1.64 定國之謀114 太平劫案184 天命有歸1.83 身世成謎51 天下一國148 輕雲閉月1.55 負陰抱陽133 強者之姿123 天賜之幸191 天下雄兵1.44 非同尋常140 不可思議158 顛倒黑白